他麾下的骑兵们无需下令,出于战斗的本能,早已估计出了最佳的射程。
一时之间,箭雨犹如飞蝗一般先是扑向天空,然后扑往地面。
这些箭矢鲜有落入阵地的,多尔衮不求杀敌,只求蛇阵,还有就是给鳌拜争取丁点儿的时间,他驱赶着披甲奴正在迅速接近,就快到达一箭之地了。
若被他们摸进弓箭的射程,那么火枪的射程优势便会消失。
火枪兵的铠甲很轻薄,即便人手一个小圆盾,但是新兵一旦紧张起来便会手忙脚乱,再加上建奴步骑的交替掩护,必将能够冲进火枪阵地里。
火枪兵平日训练皆以火器为主,劈砍刺杀为辅,再加上人数不占优。
一旦被近身,便是灭顶之灾。
“果然是最精锐的建奴骑兵,虽然不明白抛物线原理,却根据经验让弓箭射程最大化,清长弓果然不同凡响。然而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也只能被碾成齑粉,今日若不叫你们吃一吃火力覆盖的苦头,老子就不配称为22世纪的王牌特种兵。”
重真冷静地注视着正在战场之上迅速发生的这一幕幕,心念电转间便已怒吼道:“就是现在!向着敌人,开炮!”
他身边的旗手通过旗语,迅速将这道军令传递给最高处的旗手。
那边的旗手挥舞着旗帜,又将军令折射给左右的炮营。
多尔衮自然知道战场上的这些旗帜挥舞代表着什么,那是又一道军令的下达。他心内“咯噔”一声,一个念头迅速产生:“莫非蝗虫还有后手?”
念头刚落,便听一阵巨响,似有啥玩意儿呼啸入空,然后迅速砸下。
那先升空后坠地的抛物线,比他们引以为傲的狼牙箭威武不知道多少倍。
是个建奴都知道那是什么——炮弹!明军的炮弹!
说时迟那时快,炮弹成串砸入建奴的步骑军阵之中,交替,交叉,形成了几个较为密集的火力覆盖网。建奴的骑兵也好,步兵也罢,尽数人仰马翻。
这些大炮都并非重炮,安上炮架之后便分外容易运输。无论关宁军还是登莱军,都很重视对于兵员以及物资的运送。觉华岛、辽东半岛,都是最好的明证。
八百人里,火枪兵占了六百,三成三队,每一队两百人,刚好可以进行三段射击。每一队里都有两名百人队长,又分别设有伍长,什长,还设有神枪手的荣誉,每月都要进行笔试,都要进行荣誉的争夺,以此来激励他们。
其余两百人则全部都是炮兵,分属火炮一营和二营,有辅兵和主炮手、副炮手、观察兵之分。这些都是很简单的建制,与后世的班长排长连长差不多。
两个百人炮营,总共四十尊最新型的虎蹲炮,射速、射程、灵活度都大大提升。那蹲在地上的架势,真有小老虎的气质,不想之前那样在前边放个支架就胆敢称作是虎蹲,在重真的眼中,那样子与狗趴着实没什么两样。
“能够火力覆盖,就无需战术穿插!”重真微笑着说道。
袁七撇撇嘴,觉得大帅有够无耻的——他明明既在火力覆盖,又在战术穿插。
第469章 大炮一响 黄金万两
“就是太少银子了!神枪手和炮王都是银子喂出来的啊!”重真忽然又道。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袁七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忽然指着斜刺里道,“大帅快看,那里有个建奴鬼鬼祟祟地想要摸过来!”
“这个时代的建奴怎的既猥琐又悍勇,不像三百年后,既无知又无畏!”重真愤然道,“你有没有把握将之狙杀?”
“狙杀”一次并非重真凭空创造的,毕竟在这之前的数十场大小战争里,建奴就以这种方式猎杀了许多的明军将领,只不过使用的并非火枪,而是箭!弓箭!
身为农耕族的明军无论如何训练,也不可能完全超越渔猎族在骑射之术上先天后天优势。
然而若论火器的掌控嘛……
“能!”袁七一边答应一边暗想,“三百年后,难道大明和建奴的这场战争会持续三百年?不能吧!也没准,至少近几年看就没啥尽头,可恨朝廷里的那些混子哦,居然把国战当成了一门生意,净昧着良心赚朝廷的血汗钱!”
“那你愣着作甚?还不快狙击!”重真踢了一下袁七的小腿道。
“诺!”袁七把胸膛一挺,刚巧那建奴偷偷抬头往上张望,被他抬手一枪就给爆了头——西平堡本来就是辽西平原东端罕见的高地,高地难上就是众所周知的,而先锋杨国柱选择的这处阵地又对明军非常有利,建奴必须仰攻!
多尔衮很愤懑,因为在这样的地形里,他的精锐铁骑只能发挥出的战斗力不到一半,明军非但占有着地形之利,而且还用了许多的阴谋。
好不容易冲过了第一块阵地,也就是祖大乐的火铳阵地,把明狗撵得满地儿乱窜。却想到第一道阵地与第二道阵地之间,还布满了陷马坑、绊马索。
以五百骑兵驱赶着数千披甲奴的鳌拜,防上不防下,纷纷掉入陷阱。
按理说女真勇士上马是悍勇骑兵,下马能凶悍步战,奈何坑里都是木制的尖刺,随着一阵又一阵的惨叫声,入坑的鳌拜顿时陷入了苦战。
最令这个建奴勇士恐惧的是,那些原先从头顶呼啸而过的炮弹,居然缩短了射程,纷纷落在了他的头顶。
火炮填补了火枪的空白,满足了鳌拜对于战场的一切需求。
多尔衮眼见如此,冲锋凿穿的路线之上尽是障碍,只得勒马停下。
他也没理由让侧翼遭受两支关宁铁骑的冲击,于是将已然被炮轰过的一千五百精骑分成两部,自己亲率一部,另一部则由阿善长子岳托率领,迎锋而上。
“本王就不信了,你们的炮还敢往友军的头顶上打!”
“关宁铁骑?哼!在本王的白甲骑兵面前就像一群刚学会走路的孩童!”
“人数占优又如何?地利优势又如何?将之凿穿,将之击溃,将之全歼吧!我的白甲健儿们!”多尔衮鲜衣怒马,战刀前指,身先士卒,迎风怒吼。
他的麾下,尽皆悍勇冲锋,一往无前,无畏无惧。
只要击溃侧翼,便可绕过正前方布满了陷阱的阵地,迂回冲上西平堡废墟。
“届时,明国的火器兵就只余被本王部下宰割的份儿!”
多尔衮不奢望自己的怒火能够将这战场燃烧,只将希望寄托于手中的战刀。
双方皆是这个时代里最伟大的骑兵,其冲锋的速度之快,令敌我双方都只能以弓弩进行一轮攻击。面临如蝗般铺面而来的箭矢,双方的前锋各有对策。
大多举盾防御面门,也有自恃骑术精湛武力高强者,挥舞兵器磕之。
相对于白甲骑兵的清一色狼牙箭,关宁铁骑的攻击手段更多一些。
有强弩,有弓箭,也有火铳!燧发的那种!
整体而言,多尔衮的骑兵确实比关宁铁骑更加精锐一些。
严酷的部落奴隶制度,让后金的物资无限集中于顶层武力。
白甲铁骑,战马多处着甲,骑兵为了减轻战马的负重,多数身着棉甲。
反观关宁铁骑,唯独最前边的数百,以袁崇焕的重骑拓展而来。
狭路相逢勇者胜,骑兵作战唯有针锋相对一途,拼的就是谁更悍勇,谁的基本杀敌技更加扎实,谁更加抗揍。谁又能在抗揍的同时,杀伤更多的敌人。
重真曾有精辟总结:“打仗,其实就是谁能输出更多,谁能战橹更久!不要过分强调排兵布阵,但各种兵器兵种之间的配合,一定要合宜!”
“多尔衮不愧建奴战场新贵,战术随着战场局势而便,顷刻而成。”
重真眼见多尔衮的变化如此之快,脱口赞道。他从不吝啬于对敌人的赞美,许多时候敌人越是优秀,那么被自己打败之后,对于敌人的打击也就越大。
对于己方信心与士气的提升,也越加明显。
此时的大明仍旧需要积攒信念,就像昔日睥睨八方,万国来朝时那样。
战场如火,袁七忍不住急声问道:“元帅,接下来怎么打?”
“如今的我们仍旧需要凭恃大炮,命令左右炮营和骑兵,按原计划行事!”
重真迅速下令,袁七即刻领命:“诺!”
贴身的旗手往后打出旗语,高台上的旗手立刻打出了一连串简易的旗语。
身处冲锋之中的多尔衮,竟还有功夫关注着明军旗帜的变化,不得不说天赋异禀,他多少能够看懂旗语的他,瞥见这一幕心内顿时就是一惊:“怎么可能!”
他念头刚落,只听相互承受了对方的一轮远程攻击之后,对面的关宁铁骑在即将与自己迎头相撞之时,居然一个斜刺,以毫厘之差避开了自己的锋锐。
先头的重骑只顾闷头往前冲,以便拉扯出更多的空间给后队。
后队相对轻装,在避开建奴骑兵的同时,还能迅速往其侧翼扣动扳机。
强弩与燧发火铳的优势,在这一刻完全体现了出来。
白甲骑兵的反应也很快,承受攻击的同时便下意识地想要反击,然而一则弓箭的施展需要时间,二来也需要空间。
不像强弩火铳,任何一个随意的姿势,便能瞄准射击,而如此段的距离之内,瞄准这一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第470章 明军战阵 吞噬鳌拜
明军所配备的强弩火铳于这一刻,因距离而取得了极大的优势。这并非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全体将士通过努力所取得的改变性质上的成果。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战争最残酷的地方就在于瞬间可决生死,并且谁都无法掌控生死瞬间会于何时降临,也不可能拥有冲来一次的机会。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道理大家都懂,关键是能否做到。
重真将这种认知整合成了一个口号,朗朗上口,简单易懂。
平时的训练何止流汗,每一次的实战演习都必然会有所损耗。
这种损耗不仅仅体现在军备物资上,更有人员上的折损。然而只要是经历过一场与建奴的战斗,便没有人会去在乎这种近乎些微的折损。
——建奴步骑天生的凶恶,远超任何友军再怎么逼真的角色扮演。
说时迟那时快,短兵相接时能对胜利产生影响的绝不仅仅是勇气。
更有军备的优劣,心理的因素,杀敌技术的强弱……
斜刺的关宁铁骑只需贴着战马的脊背往前奔驰,同时往旁边射击即可。
“怎么可能!这群锤子的骑术,怎可能如此精湛?”多尔衮心中惊怒,事实就在眼前却仍旧难以接受,尽管他完全理解“重骑轻骑,用**用各自不同”。
他没有立刻勒马停下,因为他立刻就想到,两支关宁铁骑已经用这种妙到巅峰的方式,完成了攻击目标的切换。而他的两支骑兵想要后队换前队,必须拉开一定的距离,否则分分钟就面临着被衔尾攻击,兵败崩溃的危险。
轰轰轰轰轰……
炮弹以毫厘之差而落空了,袁七袁八袁九尽皆虚空挥拳大叫可惜。
重真却大笑道:“好!这才配做老子的对手!令二炮营衔尾炮轰落水狗!”
“不再诱之再攻,全歼之么?”
“不!我们的兵力和部署相对保守,不足以一口吃下多尔衮!让他去吧!”
“诺!”
又一道军令随着旗手双手的挥舞而下达,扭头见之的多尔衮心中大恨,他真的不想做一个抛下部署的逃兵啊!然而他没有办法!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他不得不承认,那只蝗虫无论单挑还是群殴,都有其过人之处!他无愧于那个血洗镇北、火烧抚顺的“皇”重真!
心念电转,多尔衮蓦然觉得这只蝗虫简直处处都是心机!
凭借一人之力,竟可将稳稳占据着上风的大金,折腾得身心疲惫,焦虑迷惘!
就拿这场战斗而言,多尔衮已无后手,更无后备军!
可他却摸不准蝗虫是否还有后手,是否还有后备军!
“害虫!真是一只害虫!本王迟早有一天要捉住你!”
多尔衮仰天咆哮,一如当初在宁远城下发出的誓言那样。
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一如他的人生准则。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确实无限接近于成功。
然而这片时空因为多了一只“蝗虫”,这一切都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他果然跑了!元帅料事如神啊!”
眼见如此,袁七等人恍然,对于重真的钦佩也更加深了。
重真却咂咂嘴道:“多尔衮就是多尔衮啊!那便好好享用留下来的美食吧!”
“诺!传令……”
确实不是每一个建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