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大明辽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来自大明辽东- 第2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上。最重要的是,臣弟以蝗虫英烈的名义给袁公去了一封信,对他痛陈东林当国之祸害,与阉派无异。”

    天启倒吸一口冷气道:“吾弟把控朝堂之能力,竟已恐怖如斯?”

    重真笑嘻嘻地说道:“还不都是因为兄长教育得好!”

    “你啊你……”天启指了指他,心绪彻底地放松下来,将双手枕在脑后望着简约而又美丽的帐顶,叹道,“阉派祸国,东林当道,都是朕的过错啊!”

    重真认真地朝他抱抱拳道:“皇兄切莫如此作想,皇兄受命于危难之际,权衡朝堂势力,力克建奴于宁锦一线,更取得前所未有之登莱大捷,实乃当世明君。”

    天启被重真捧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龇牙道:“你若只是我的臣子,而非我的弟弟,我一定第一次看到你就让金瓜武士将你推出午门廷杖杖毙,你因势利导、见人说话的功夫实在太可怕了。”

    重真莞尔道:“我也是没办法啊哥,你是不知道在王府之内的这十多年,弟是如何过来的,简直就是如履薄冰啊!”

    天启无语,只好再次启用屡试不爽的那一招道:“好吧,这也是朕的过错。”

    重真见他又往自己身上揽责任,只好讪笑道:“没有没有,臣弟瞎说的,还请皇兄千万莫要往心里去。”

    说完,这对生逢乱世五行缺木的皇家兄弟你看我我看你,相视大笑。

    “汪汪!”这陡然发出的狂笑吓了二狗一跳,忙用咧着的狗嘴以示反对。

    重真轻轻一掌拍在它的脑瓜子上,说道:“有你啥事儿?”

    二狗里外不是狗,索性甩着尾巴慢悠悠地踱步到了门口。

    但它无法从里边将门打开,正无计可施,正巧张皇后端着盘子推门而入,二狗顺势窜了出去,倒将这名刚做完饺子便端来给丈夫和二叔吃的女士吓了一跳。

    “没风度!”张皇后笑骂一声,见两位男士正因为自己的窘迫而发笑,便没好气地说道,“笑啥呢笑?今日端午,快过来吃饺子了,记得先把摸过二狗的手给洗干净咯。”

    张皇后坚持亲自照顾天启的起居,贤惠若斯,令他又是感动,又是愧疚。

    少量多餐,以主食为主,而不是如以往那般烧满满一桌子菜,只吃菜不吃饭。

    我来自大明辽东

 第412章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天启吃惯了山珍海味,看到御膳房做的那些外表精致的食物就倒胃口,因此往往吃不了几口就放下了筷子。

    也是闻到了乡间烧饼的味道,才食指大动,使得肠胃再次有了进食的愿望。

    尤其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小酌几口斯风黄酒,更成了天启每日的期盼。

    在被魏忠贤挟持的那段时间里,天启正是因为养成了朴素的进食习惯,才得以坚持了整整一个月的,反倒是魏忠贤,餐餐暴饮暴食,虚得跟只老肥猫似的。

    这都是重真带给天启的改变,不论是以辽东少年还是信王的身份。

    天启起身来到小圆桌前,亲自吃着张皇后做的汤饺,吃一口便看一眼美丽贤惠的妻子,再吃一口便看一眼诚实善良的弟弟,心中洋溢起了久违的平淡幸福感。

    张皇后做的饺子确实是一绝,不管是汤饺还是蒸饺,重真都吃了很多,一只都没有落下,天启想要多吃一只都没有,还边吃边说:“嫂子做的饺子就是好吃。”

    然而当最后一只硕大饺子落入大胃之后,重真却忽然想起南方人“赛龙舟,裹粽子”的端午习俗来,便道:“要不下午我们裹粽子吃吧?”

    “裹粽子?”土生土长的北方人习惯了每逢佳节就吃嫂子……哦不,是饺子。

    因此,天启和张皇后愣然看向重真,不明白他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

    他俩当然百思都无法理解重真的粽子情怀,养父裹的粽子,乃是家乡一绝。

    在重真的心目当中,再没有人比亲人亲自挑选粽叶、浸粽叶、洗粽叶、煮粽叶,淘洗糯米,裹粽子,煮粽子,历经许多道工序做出来的粽子那般好吃的了。

    每当端午节前,那座群山环绕的古镇当中,便到处都是粽子的香味。

    粽子的品类也有许多,可单纯用糯米做,也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瘦肉、肥肉、红枣、红豆等作料,纯糯米粽拆开用裹粽子的线锯成一个个小段,沾糖吃。

    吃法很朴素,朴素到近乎老土,但这就是家乡的味道,是重真对于家乡的记忆,一个完整的粽子里,便深藏着他完整的关于家乡人和事的记忆。

    那个跛脚的养父,那个跛脚养父的瘸了腿的祖母。

    黄重真只在养父的描述里见过他的祖母,那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养父哪怕是七老八十了,回忆起来仍都是泪水,从沧桑的脸上滚滚而下。

    “好。”面对重真殷切的目光,天启与张皇后不知为何,竟答应下来。

    重真一蹦三尺高,别往外跑便高声嚷道:“太好了,我去和太后准备裹粽子的材料。啊,也不知道前门大街有没有粽叶卖,糯米和佐料倒是不愁。”

    “真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张皇后看着他匆匆而去的背影,满脸宠溺。

    天启轻咳以示提醒。

    “吃醋了?”张皇后转过俏脸,用美丽的大眼睛白着他。

    天启凑上去腆着脸问道:“请问我的皇后夫人,您的皇帝丈夫是否已经长大了呢?”

    张皇后轻抚他的脸庞动情道:“想起一个月前的日子,臣妾至今仍心有余悸,好在一切都过去了,因为皇上的坚持,因为信王的及时,我们熬过来了,真的熬过来了。”

    “是啊是啊。”天启揉捏着张皇后的纤手道,忽然又舔着脸,“朕发誓这一次一定能熬很久。”

    张皇后羞红了脸道:“别闹,看你都瘦成啥样儿了?好好地将养身体吧,等到身体强壮了,想干啥都行。信王说得不错,身体乃是成就一切事业的本钱啊!”

    天启大笑道:“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皇后,就让为夫再度一摘您这朵娇艳之花吧。”

    这一次,天启确实苦熬了很久很久。

    久到二狗都听不下去了,耷拉着耳朵来到了院门中间,趴在那儿禁止任何人进去打扰。

    天启没有抽事后烟的习惯,身体也并不允许;就只好意犹未尽道:“蝗虫爱卿给朕定下的诊疗基调还真的是好啊,朕越发喜欢了,只是可惜啊,英烈早逝,没有死在闯荡建奴的过程里,却倒在了我们自己人放的大火里,朕每念及此,都痛不欲生啊。”

    张皇后没有见过重真,却已无数次听过他的传说,将头轻轻靠在天启的胸膛,安慰道:“皇上也不要太过悲伤了……”

    天启忽然一本正经道:“皇后是想再承受一次朕的怒火吗?”

    张皇后也认真地说道:“若您是烈火,那臣妾便只好当作干柴了。”

    天启闻言大笑道:“皇后说话也越来越有趣了。”

    张皇后欣然道:“臣妾突然觉得以前试探来试探去的活着,真的好没意思。”

    天启感慨道:“是啊,自从信王那小子入宫之后,原本肃穆压抑的宫廷氛围便开始悄然改变了啊。”

    张皇后想起曾经的权阉余荫还是心有余悸,道:“昔日的宫廷氛围岂止压抑,各方作妖你方唱罢我登场,简直诡异至极。”

    天启听出了她话语中的略微埋怨,情知是怎么一回事儿,也深悉她始终不能释怀两个胎儿尚未成形便已流逝的遗憾,便紧了紧搂着她的手臂道:“是朕不好。”

    张皇后听着皇帝丈夫的歉意,伸手搂住他的脖子,将红唇近乎贴着他的耳朵,吐气如兰道:“都过去了,皇上千万莫要自责。话说皇上许了信王皇太弟之位?”

    天启启齿笑道:“他想得美,以为一个皇太弟就能让朕满意了么?好不容易抓到了一只比蝗虫还要善于蹦跶的信王,怎可如此轻易就放过他?”

    “皇上难不成直接让他摄政朝纲?”张皇后继续将话风吹进了天启的耳朵。

    “摄政朝纲?”天启一愣,旋即大喜,接着又龇着牙道,“以皇太弟之位而摄政朝纲,别说大明,便是历朝历代都从未有过,朕莫非要开历史之先河么?”

    “皇上欲效古之圣王尧舜禅让,区区摄政朝纲,又有何惧?”张皇后轻轻地白了天启一眼,风情万种。

 第413章 刘太后的谆谆教诲

    天启的内心一片火热,再度搂上香喷喷的张皇后道:“皇上,咱续上。”

    “臣妾倒是无惧,只怕皇上的腰受不了。”张皇后媚眼如丝。

    天启身为这个世界上最具权势的男人,怎能忍受这种羞辱,翻身上马便欲开弓射箭,谁知久不运动的身体因为动作过猛而“咔嚓”一声,当即一声惨嚎,撑着自己的腰部以一个极其怪异的姿势,捉急道:“腰,皇后,朕的腰。”

    “要你猴急。”张皇后连忙抚着他躺下来,埋怨道。

    天启仍旧嚷嚷道:“腰,皇后,朕的腰。”

    张皇后作势打了他一下道:“你小点儿声,二狗的狗耳朵可尖着呢。”

    “腰,皇后,朕的腰。”天启自知其实并没有闪得那么严重,却仍旧重复着这句话,他的意思其实是让皇后在上边。

    张皇后哪肯让他如愿,只巧笑嫣然道:“皇上莫急,臣妾这里有秘方。”

    “啥秘方?”天启怔愣当场。

    张皇后坏笑道:“先让臣妾替皇上诊断一番。”

    “如何诊断?”天启傻傻问道。

    “请问皇上,您这儿疼吗?”

    “不疼。”

    “那这儿呢?”

    “也不疼!”

    “还可以翻身么?”

    “好像可以……”

    “咳嗽起来疼么?”

    天启轻轻咳嗽了几声,然后望着张皇后傻傻地摇摇头。

    “中医认为,闪腰的本部病位在腰部经筋,与督脉、膀胱经、胆经等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气血壅滞,不通则痛’,采取循经取穴、针推结合、辅以运动疗法治疗本病,可快速减轻痛苦,缩短病程。”张皇后似乎有些悠然神往。

    “病程可以缩短,唯独那处不能缩短。”天启龇牙道,“不过你咋知道这些的?还中医……唔,朕记得蝗虫爱卿也提到过这两个字,难不成还有上医下医?”

    张皇后掩嘴咯咯直笑,笑得花枝乱颤道:“是太后前几天侍弄院内土地的时候不小心闪了腰,臣妾从旁侍奉之时,听了柳松太医的解释,才略有了解的。信王曾说在我们这个时代,医者皆财富,不分上中下,倒是有着中医西医的区别。”

    天启一边轻声抱怨“太后也真是的”,一边又盯着张皇后看得眼睛都直了,然后又故作镇定道:“中医?西医?哦,朕懂了,我大中华的医者就叫中医,那么那个所谓的西医又是怎么回事儿?嘶,难不成……”

    张皇后点头道:“啥都瞒不过皇上,没错,西夷的医者顾名思义,又叫西医。”

    “西医很厉害吗?”天启撇撇嘴道。

    张皇后嘟嘟红唇道:“徐光启倒是见识过,也就那样吧。信王更是断言此时的西医之术,尚且停留在辽东的巫医阶段,不过据他判断,西医将会于近百年当中,与西夷的机械技术一样,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天启的思维立刻得到了发散,语带忧伤道:“我大中华孜孜钻研了数千年的传统榫卯之术,终究是比不得西夷才兴起了数十年的机械技术吗?”

    张皇后趴下来安慰着天启的失落,道:“皇上不必妄自菲薄,榫卯有榫卯之妙用,机械有机械的作用。据信王所说,机械之中全是钉子、螺丝,而我中华榫卯之术,无需一钉一螺,便可建起数层高楼来。”

    “皇后……”

    “嗯?”

    二狗实在是受不了他俩了,大白天的净瞎折腾。

    好在这次天启完了之后就沉沉睡去,再无闹腾的动静,唯有愉快的鼾声。

    张皇后窸窸窣窣地替他清理干净,走出房门时,刚巧看到二狗甩着毛茸茸的尾巴离去,心中当真是既感到娇羞,又感到神奇。

    二狗优哉游哉地迈着将军步来到了宁寿宫,重真刚巧从前门大街淘完粽叶,采购了糯米红豆蜜枣等作料回来,兄弟俩在宁寿宫门口碰了个头。

    减去两人聊天培养感情的时候再除以二,如此一算天启还是坚持了挺长时间的,毕竟在遇上重真之前,这可是他永远的心结。

    但是这点时间对于重真来说是不够看的,因此就下意识地说道:“这么快就回来了?”

    言外之意是二狗应该在那边守更长的时间,当即引来了它不满的抗议:“汪!”

    刘太后在院子里听到了二狗的叫声,欣然唤道:“二狗来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