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大明辽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来自大明辽东- 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真的十分热爱这方土地,因为这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往上,华夏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绕过一个极大的曲线,再次奔流进入传统的苦难深重的华夏大地,与华夏人的另一精神象征——长城,形成了一片广袤的草原地区——河套。

    重真西北之行的最终目标,就是这片土地。

    “可不能白瞎了在袁崇焕和满桂面前,所唱的鄂尔多斯黄河漫瀚调。”

    但是仿佛,他又绕不开“攘外必先安内”这个怪诞的旋涡。

    好在重真及其麾下,对内作战不在话下,对外作战更是堪称血战余生。

    住在城内的绥德县人,能来的几乎都来了,简陋的县衙也被挤得满满当当,于是人们就在县衙外边依靠着黄土夯制的房屋墙体,站在古老残破的屋檐之下。

    说是全县之人,但人数其实不多,重真的麾下经过大致统计,顶多也就万把个人,并且大部分人的脸上并未带有希冀,而是麻木与不仁。

    “他们其实就是来看戏的,来看看老子这个初来乍到就给了他们莫大惊吓的大明信王,究竟有几斤几两。”重真默默一叹,便开始了倾情出演。

    他端坐于县衙大堂,却令人将那张沉重的桌案给搬到了一边,将他正在逐渐变得魁梧的矫健身材,展现在本地官军与百姓面前,沉声喝道:“绥德县令何在?”

    堂下当先躬身而立者,出列行跪地之礼道:“下官绥德县令程强,见过信王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城墙不倒,主将不跑。你这名字倒是有点意思。”重真对他弃县而逃的行为表示了肯定,又道,“你打算如何处置县城周边的流寇尸体啊?总不可能就让他们在烈日之下暴晒吧?若不及时处理,怕是会引来疫病啊!”

    古人莫不对疫病二字讳莫如深,堂外观瞻的百姓闻言,当即一阵骚动,对于县令程强的回答,也充满了期待。

    程强心道:“百闻不如一见,信王殿下这四两拨千斤的功力,当真是炉火纯青。嘿,幸好本官也早有准备,殿下的麾下不都是来自辽东么?好办!”

    程强想起了宁远大捷之后风靡华夏的“建奴头颅的关内之旅”,当即便兴冲冲地说道:“落叶归根,贼寇之身便随便挖个坑埋了吧,也好给黄土地增添一些养分。至于头颅,自然是要在城外垒成京观,以震慑宵小的。”

    程强的前半句话还让重真生出了些许好感,但后半句话却触及他心中对于这片土地最深沉的情感,立刻便沉声说道:“二狗子,把本王的马鞭还来。”

    二狗子十分恼恨别人如此称呼于他,然而信王这般叫他,他只觉得与有荣焉。

    于是欣然应诺,就屁颠屁颠地跑过来将那根抽过犟驴屁屁的马鞭,恭恭谨谨地用双手交托到重真手中。

    重真翻掌接过,站起身轻轻甩动,马鞭便在程强的身边啪啪作响,唬得他浑身颤抖,却始终想不明白自己哪里说错了,又哪里做错了。

    重真看他的架势就知道他无法自主体会,便愤怒地一鞭抽在了他那瘦削但还算宽阔的肩头,道:“你是将我华夏同胞,当作了建奴或者河套寇?”

    程强吃痛,却硬是咬着牙齿没有痛呼出声,而是讶然抬头道:“殿下何出此言?下官万万没有这个意思!他们……只是试图乱我绥德的贼寇啊!”

    重真还是挺佩服程强的勇气的,这个家伙的才能虽然不一定足以与县令这个职位相匹配,但是他的倔强,确有华夏西北汉子的坚硬,便问道:“你是哪里人?”

    程强显然极不习惯重真的跳跃性思维,愣然道:“绥德本县人啊。”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果然名不虚传。”

    重真点点头又轻叹道:“你其实问出了全大明所有官员的心声,然而饥民之中也流传着一句话,叫作——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然官也好民也罢,皆我华夏同胞,关起门来如何解决内部纷争,那都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只要别给外人钻了空子就好。无论头颅还是身躯,尽皆入土为安吧。”

    程强略一思忖,便由衷地下拜道:“下官领命,这便遣人执行。”

    重真摇头道:“如此多的头颅身躯,不必急于一时,待本王审问完毕,你再亲自带着绥德百姓,前去安葬我为求饱腹而铤而走险的同胞吧。”

    “诺!”

    重真三言两语的安排,所蕴含的情感无疑十分深重,不仅程强由衷折服,便连堂外旁听的百姓们,也都豁然动容。

    更有大胆者出声喊道:“知县大人,算俺一个。”

    “俺也去!”

    “俺也去!”

    有老者犟着脖子道:“你们这群瓜怂,这点儿小事还要劳驾人信王殿下亲自下令,知县大人亲自带领么?喂,衙外的父老乡亲们,信王殿下说就在城外挖几个坑,把那些流寇的头颅和身体就地掩埋了,你们闲着也是闲着,快去吧。”

    “管饭不?”

    “受信王殿下的指派,乃是我等西北苦哈哈的荣幸,还敢……”

    全身都裹在金色布面甲当中的袁十三大笑道:“那是尔等穷乡僻壤的刁民,以小人之心踱咱殿下的君子之腹。尽管去吧,不但管饭,还管饱。”

    “管饭,管饱”,两个词语四个字,简短有力,却比任何长篇大论的许诺都要有效。

    民众闻之,足矣。华夏百姓,就是如此的容易知足。

    县衙外的民众只要是有分子力气的,全都忙活了起来。

    麻木不仁的绥德县城,竟然就这样而焕发出了青春活力。

 第384章 殿下可否借一部说话

    重真并不因为袁十三的越俎代庖而有丝毫不悦,反而朝他轻轻点头。

    袁十三大乐的同时也大为感动,将心比心,干劲十足。

    “很好,老子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重真见初步的效果已经达到,便继续语不惊人死不休道,“其实本王原本觉得,你这个县令并不十分称职。”

    堂外百姓一阵骚动,程强更是仰首大惊道:“殿下是要砍了下官的脑袋吗?”

    重真大笑道:“这倒不至于,毕竟你守土还是有功的。”

    程强担忧道:“那是要撤了本官的职吗?”

    重真大笑道:“本来是这么打算的,可是本王看到绥德百姓并没有对你落井下石,反而多有帮衬,便知你虽无大才,却至少拥有责任担当。”

    程强苦笑道:“下官羞愧难当,殿下就不要捧杀下官了。本县原有人口五万余,然而如今却只剩下了万余人,下官这个县令,干脆改成县宰好了。”

    重真大笑道:“你扯远了,本王给你介绍一个人吧,张之极!”

    铁盾铜板都守在外边以防万一,唯独张之极被重真安排在了身后。

    两个憨憨正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如今蓦然听到重真呼唤那个打起仗来咋咋呼呼的小子,当即便竖起了耳朵仔细倾听。

    一套银色的不免战甲,与袁十三一左一右,反将身着普通布面甲的重真衬托得更加具有威严。张之极正昂首挺胸,仍旧沉浸在方才的热血杀敌之中。

    闻言,壮实了许多的身躯一个激灵,出班便吼道:“标下在!”

    重真笑骂道:“行了,把头盔摘了吧。”

    “诺!”

    重真用马鞭指着张之极粗糙也黝黑了许多的脸道:“记住这张小白脸,他乃是英国公张维贤的长子,本王就将他留在这边交给你照顾了。”

    “啊?”张之极与程强同时惊呼。

    张之极垂涎欲滴道:“殿下,您不要标下了吗?”

    程强则愁眉苦脸道:“殿下,这不太妥当吧?”

    重真看着张之极认真道:“你不是一直很想要一个机会吗?这就是本王正式交付给你的最大考验,你难道忘了信王府大火遗迹旁边的承诺了?”

    张之极心念一转便精神大振道:“此生不敢或忘。”

    重真拍拍他的肩膀道:“别让本王失望,这也是你父亲的嘱托。”

    张之极咬牙道:“果然是这个老家伙在捣乱。”

    重真道:“你说什么?”

    “哦,没什么,没什么。标下是说,殿下和家父,对于标下可真是关心呢。”

    “嗯。”重真点点头又转向程强,目光炯炯,一瞬不瞬地盯着他,直盯得他心内发毛,才道,“至于你,就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了。”

    程强尬笑道:“殿下慧眼如炬,下官着实佩服。”

    重真道:“老子再重申一遍,本王这是火眼金睛。”

    “好吧。”程强道,“可就算你是孙大圣,也不能厚此薄彼啊。”

    “此话怎讲?”

    “您可是给了白水县很多的资源啊!”

    “资源?啥资源?”重真斜睨道。

    程强坏笑道:“殿下可否借一步说话?”

    重真勃然大怒道:“你这个猥琐的绥德县令,还敢跟老子借一部说话,信不信老子抽死你!”

    程强赶紧道:“下官讨饶,下官讨饶。”

    重真没好气地看向外边道:“喂,你们几个还不出列来认领你们的少爷?”

    在绥德百姓惊讶的目光当中,从大堂之外聚集的人群当中走出好几个汉子来,进入县衙单膝跪地道:“草民见过信王殿下。”

    重真点点头道:“本王已唤醒你们这位世子少爷的钢铁之心,他已是宇宙钢铁直男,哪怕是回到京师,也再不会带着你们到处逛青楼喝花酒了,更不会去找涂抹胭脂的娘炮了,尔等终于可以给张维贤那只狡猾的老狐狸一个交代了。”

    在别人的儿子和家丁面前说那人的坏话,还说得理所当然,这种感觉真的很好,最令人畅快的是,这几个张氏的家丁还只能尴尬地道谢:“谢殿下。”

    “起来吧。”

    “诺。”几名张氏家丁代表应声而起,看向张之极。

    张之极丝毫没有维护英国公威严的意思,反而乐不可支地朝他们眨了眨眼。

    家丁们很怀疑信王殿下所言掺杂着大量的水分,但是方才战斗之时自家少爷的表现也是看在眼里的,便又由衷朝着重真躬身作揖,行华夏古礼。

    “难得。”重真赞声了一句,便对程强道,“这就是你要的资源。”

    程强也由衷躬身作揖道:“谢殿下。”

    “此间事了,本王要再次启程了。”重真负手而立,目光深沉。

    程强惊道:“这么快?好歹让下官为您接风洗尘啊!”

    重真斜睨着他道:“米脂好歹有婆姨,你绥德有拿得出手的汉子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话非但程强和大堂外的百姓听不下去了,便连一边的县丞都愤然说道:“殿下安敢如此轻视我绥德的汉子?”

    重真看向他道:“你就是主管绥德武备的县丞吧?叫什么名字?”

    县丞愤然拱手道:“下官程能,见过信王殿下。”

    “程强程能?”

    重真无语道:“本王已尽心尽力,希望你们绥德汉不要让本王失望。”

    程强程能带着堂外百姓愤然挥拳道:“断然不会!”

    重真又看向另一人道:“你是绥德主簿?”

    樊管下拜道:“绥德主簿樊管,拜见信王殿下。”

    重真点点头道:“你们绥德的汉其实真的不错。”

    樊管仰首道:“下官其实并非绥德县人,只是一个逃难而来,读过两年书的穷酸书生罢了,幸得知县收留看重,忝为一县主簿。”

    “哦?”重真动容道,“既如此,流寇围城之时,你为何不跑?”

    樊管咧嘴笑道:“城墙不倒,主将不跑,这可是殿下您方才所言。况且下官既被委以主簿重任,自当为此尽忠,安有弃城而逃之理?虽说……”

    “虽说什么?”

    面对重真的追问,程强程能无不大惊,吼道:“樊管!你个白丁……”

 第385章 百姓为何会造反是个千年难解的命题

    重真狠狠瞪了他俩一眼道:“让他说下去。”

    樊管深深吸气道:“虽说下官认为,流寇作乱,实乃当世必然!”

    “哦?”重真笑而不语,轻轻一瞥程强。

    程强顿觉汗如雨下,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道:“这家伙就是个有了一点墨水,便自诩见识非凡的穷酸书生,乡下佬的见识如何上得了台面?还请殿下恕他狂言之罪!”

    程强说着,便已深深地拜伏下去。

    重真道:“你居然没有第一时间与他撇清关系,这说明本王确实没有看错人,你虽无大才,却拥有责任担当的意识与品质。自古朝廷选士讲究德才兼备,我大明也是如此,只可惜选着选着,却选了一帮无才无德、无操无守的混球。”

    “殿下……”程强程能仰着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