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大明辽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来自大明辽东- 第2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重真站起身来诚恳地盯着天启道:“皇兄千万别激动,免得气坏了身体,臣弟绝无此意!只是大势如此,大明的规矩如此,臣弟不得不遵循祖制呀!还请皇兄恩准,还请皇嫂……莫要生气!”

    重真说着,便深深地躬身作揖。

    他能够感觉到天启内心的纠结,但能够解开这个心结的,唯有他自己,还有他身旁炯炯望着自己的皇后。

    重真很清楚,若天启的身体有了极大的起色,自己无论如何都是不适合继续赖在皇宫之中,赖在帝后的身边,充当皇家的一只护院忠犬的。

    鉴于天启的犹自犹疑,反复试探,重真索性便将所有的问题一下子全都抛出来,解决了也就解决了,若是无法解决,那便拉倒。

    如福王那个胖子那样去就藩,也未尝不可。

    若是在此期间,天启与张皇后如愿剩下了龙嗣,那便再好不过。

    据重真把脉,张皇后的身体素质其实还行,虽然遗落了数次宝宝,但还年轻,良好的身体底子还在,只需略加调理,再加天启的龙种没问题,生育并非幻想。

    也正是因此,他才会生出外出就藩的想法来,至少也要搬离皇宫回到信王府去,否则若是皇嫂在此期间怀孕,那他岂不是更尴尬?

    张皇后的笑容很灿烂,可天启却看得心中直发慌,回想起数月之前的潜在危机,回想起信王入宫之后所扭转的局面,所带来的改变。

    终究,他还是在张皇后鼓励的眼神之下,咬牙说道:“吾弟,当为尧舜!吾弟听旨,朕即刻封你为皇太弟,外加摄政朝纲!君无戏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重真赶紧跪地,却并非谢恩,而是断然推辞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

    天启终究是帝王脾气,见重真一再对于自己的诚心置若罔闻,便压抑着怒火道:“朕都如此坦诚了,实话说若非皇后坚持……你,难道还要再质疑朕吗?”

    重真抬头看向天启道:“臣弟绝无此意,皇上能听臣弟细致分析,将其中之缘由解释清楚吗?”

    天启看向张皇后,后者看了看地上少年那张坚毅刚正的国字脸,复又看向天启,郑重点头。

    天启道:“那你起来解释吧。”

    重真起身道:“皇兄,皇嫂,您二位先坐,待臣弟缓缓道来。”

    天启轻哼一声,在张皇后的轻搀之下,坐回了重真为他量身定制的那张藤椅之上。

    看着张皇后也落座了,重真这才说道:“臣弟其实还是为了自己考虑……”

    “你听听!你听听!”天启看向张皇后,激动地作势又要站起来。

    张皇后连哄带骗,好不容易才将他安抚下来。

    重真其实挺欣慰天启居然有了连发脾气之力气的,竟没心没肺地呵呵笑道:“若是皇上真的封了臣弟做皇太弟,却又藏着掩着不把摄政朝纲的权利给予臣弟,而是依然交托给魏忠贤,怕是臣弟顷刻便有性命之忧矣。”

    天启怒道:“你可以不要什么事儿都扯到那个权阉身上么?”

    重真道:“便连皇上都承认他是权阉了,可见阉派之气焰已嚣张到了何等程度,别说是臣弟,便是皇后娘娘,阉派也没少刁难呀!”

    “你……你胡说!”

    “整座皇宫也就太后与皇后,不屑于看那个权阉的脸色了!”

    “信王啊信王,朕今天叫你来,可不是叫你来搬弄是非的啊!”

    “便连康妃,也以巴结客魏为荣!”

    康妃是谁?就是大明光宗的宠妃。

    光宗即位,软磨硬泡欲封皇贵妃,当时可把年少的天启都给利用上了,这是有着历史的确凿记载的。

    然光宗即位月余便已崩殂,李康妃日思夜想的皇贵妃没封成,太后的印玺也没有落在她头上,好在天启够意思,将之尊为康妃。

    因此,天启听到了这事儿,立刻便沉默了下去,许久才道:“此事当真?”

    “千真万确!而且并非被迫巴结,而是以巴结为荣。”重真郑重道。

    “他还反了天了!”天启豁然起立,将藤椅扶手敲出了皇座的架势。

    “这几年来皇上醉心木工,为我大明兵将,尤其是辽东边军,做出了极大贡献!然而为了制衡盘根错节之东林,也放了太多权利给那只老肥猫了!”

    天启颓然叹道:“原来你都懂!”

    重真拱手道:“皇上一切的无奈,臣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那便好。”天启点点头道,“若是朕真的有中道崩殂的那一天,还请吾弟善待朕的皇后,你的皇嫂。还有……权阉虽坏,却可帮你,制衡东林。”

    重真肃容说道:“两派对我大明国力造成的伤害半斤八两,尤其是彼此争斗数年,丝毫都不肯相让。因此对于臣弟而言,其实都是一样的。阉派不全是坏人,东林也不全是好人,就看如何去筛选,想方设法还我大明朝堂一片光明了。”

    重真的坦诚,无疑会对天启倔强的自尊心造成一定伤害。

    但他听惯了奉承,似乎更喜欢这种坦率的风格,也对重真所描述的朝堂氛围十分向往,便虎着脸道:“那便要看吾弟的尧舜手段了,总之朕是筛选不出来了。”

    重真道:“皇上真的啥都不要想,安心将养身体便是。”

    天启却自嘲道:“内有权阉阉派,中有东林以及清流,外有袁公可立,大熊文灿,信王由检,朕确实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了。”

    张皇后忍不住道:“皇上……”

    天启朝她摆了摆手,无声地轻轻一叹。

    重真关切道:“是否辽东的建奴,又惹是生非了?”

    天启站起身负手而立,面向皇城的西北方向,慨然叹息。

    重真动容道:“竟是我大明西北!”

    天启道:“是啊!朕已充分估计了西北之局,未曾想到居然还是考虑不周。大明与朕的西北,越发不太平了啊!”

    重真剑眉微蹙道:“难道便连洪承畴和贺虎臣联手,都弹压不住?”

    天启略带不屑道:“洪承畴资历尚浅,目前还只是个督粮参政,若是咱自家的贼寇,仅是贺虎臣便足以弹压了,巡抚曹尔桢都无需费多大的力气去梳理。”

    “你大概无法推测,原本历史之上咱大明王朝最终的结局,竟是被咱皇族勋贵所轻视鄙夷的自家贼寇给拖累,最终更是因之而亡的。”

    重真心内感叹,忽然灵机一动,道:“莫不是河套贼寇?”

    张皇后大惊道:“蒙人安敢撕毁‘隆庆和议’?”

    天启语带悲戚道:“这便是国力日衰的悲哀啊!”

    重真握拳挥舞道:“黄河河套,自古乃是我汉家领土,必须掌握在我大明手中,才可彻底地拧转西北的不利局面。皇上,臣弟请求出战,督师西北。”

    重真说着,便又作揖,却只浅浅躬身,让天启能够看得清他的面容。

    天启豁然转身道:“吾弟当真不要去西北就藩,而只是替朕督师?”

    重真道:“督师的臣弟还可回京,就藩可就不能了,毕竟大明祖制——藩王未奉诏不得入京。”

    天启实在是太喜欢重真的坦诚了,大笑道:“吾弟当真是有尧舜之姿啊!”

    重真笑嘻嘻地说道:“臣弟愚钝,并非尧舜,皇上才是堪比尧舜之姿,臣弟最多只是一个皇上派到民间,替我大明治水的水利工程师而已。”

    “水利工程师?是三国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吧?”天启先是揶揄,旋又点头道,“嗯,这寓意真好,有心了。”

    重真深深躬身道:“吾皇圣明,堪比尧舜。”

    天启开怀,仰天大笑。重真苟在他身边,嘻嘻赔笑。

    张皇后看看这个说“吾弟当为尧舜”,看看那个说“吾兄堪比尧舜”。

    不禁暗道“老朱家的人果然都是这么不要脸的”,俏脸之上却一片欣喜而又欣慰,盈盈一礼道:“臣妾为皇上贺,为信王贺。”

    “哈哈哈!”天启的笑声更加爽朗了。

    重真趁机说道:“嫂子,还有饺子不?”

    “有,有。”

    天启瞪着他道:“你是该回家多吃几顿,朕的小金库都快给你吃穷了!”

    (

 第349章 天启七年的除夕意义非凡

    这下轮到重真大笑了,张皇后也咯咯地笑起来,一如院子里的梅花那样花枝轻颤,看得天启一阵眼热,用眼神一阵暗示,换来了一个风情无限的白眼。

    “得,憋屈了一个晚上的皇上,今晚总算是可以触碰他的皇后了。可惜皇嫂不用亲自洗衣服,否则有块搓衣板就完美了。嗯,无论如何得把榴莲引进来。”

    重真心中暗笑,嘴上却道:“皇上,今日难得有光阳,咱到院子里去赏赏梅花吧。”

    天启的懒惰病似乎又犯了,找着接口道:“胡说八道,大伴儿……哦不,权阉昨日才告诉朕,这些梅花才只含苞待放呢。”

    重真挑挑剑眉看着天启道:“您不觉得欲将绽放时的花骨朵儿,才是这人间最好看的风景么?”

    天启悠然神往,旋又感觉到张皇后似乎面色不善,便龇着牙道:“有道理。”

    “皇上,那咱这就去赏梅吧。”重真也正接收着张皇后的凌厉眼神,说着便上前捉着天启的手腕,两兄弟缩着脖子,轻手轻脚地跨过门槛,步入院中。

    院中侍立的宫女黄门侍卫,尽皆匍匐于地,山呼道:“皇上万岁,信王千岁。”

    院中已因各株梅树的相继吐芳而显得多姿多彩,淡黄、雅白、素粉、梅红、点墨……一片春日般的姹紫嫣红。

    重真被这阵仗吓了一跳,苦笑道:“皇上,用不着这样子吧。”

    天启则看着近处的一株腊梅,道:“你准备什么时候动身?”

    重真如二狗看人一般,歪着脑袋看着他道:“再过几天就是腊八了,就让臣弟陪着皇兄喝一碗腊八粥吧,或者过完小年也行。”

    天启凑近嗅了嗅一朵即将绽放的腊梅,撇过头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道:“就这么着急走吗?过完年再说吧。”

    重真欣然道:“好嘞。皇兄,过年咱还吃嫂子包的饺子么?还有腊八……”

    天启皱眉道:“腊八不是喝腊八粥的么?”

    重真无奈道:“臣弟是饭桶,单喝粥他不会饱啊!”

    天启放开那多腊梅道:“吾弟注定是要当为尧舜的,以后可别这样自己黑自己了。”

    重真由衷地躬身作揖道:“臣弟谨遵皇兄谕令。”

    两兄弟心里面的疙瘩解开了,张皇后就欣慰地带着宫女们忙活开了。

    夫君要喝腊八粥,小叔子同时还要吃饺子,为了满足这两个大明目前最有权利以及潜力的男人,张皇后觉得自己也必须开始努力了。

    “如果能像玉凰那样,努力地孕育出一个小男孩来,那该多好啊。”

    张皇后不无憧憬地想,尤其是太医已经说了,她的身体其实没什么问题。

    信王也说了:“着急是没有用的,一切都交给时间去孕育吧。”

    张皇后觉得这个小叔子有意无意的说辞,总是富含着高深的道理,对于未来,便也充满了信心。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华夏历程,来到了农历天启七年最寒冷的时刻,养心殿里的梅花,却仍是将放未放,天启有点儿捉急,已无数次地催促重真了。

    就好像他这个移栽梅子树的人,还能将初生的花骨朵儿,催放不成。

    重真总是以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来安抚天启的焦虑情绪:“再等等,再等等,这些精灵般的小生命,一定会选择在一个最合适的时机,莅临我大明时空。”

    张皇后觉得这家伙无非便是意有所指,竟也不免略显娇羞。

    京师的民间、寺庙,都已自发地开始举行腊八粥的各项仪式,循环往复,年年如此,一如树的年轮,一年又一年,兜兜转转。

    这就是勤劳善良,质朴聪慧的华夏人,盼望新年的最先伊始。

    张皇后也亲自动手,已在养心殿内架锅,将腊八粥煮上了。

    “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这是重真小的时候,在那所“斯民小学堂”念书之时,所学的课文。

    他还记得他的老师——一个戴着眼镜的斯斯文文,瘦瘦弱弱的而立中年,浅笑着跟同学们说:“沈从文先生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细腻,同学们一定要多读读。”

    那是重真内心深处最为久远的记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