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王入宫,结庐而居。信王出宫,挑选药膳食材。昨日去了张家的药材铺子,今日光临了邱老汉的蔬菜小摊,明日或许会去老屠家的肉食铺……”
诸如此类的话题,已逐渐被京师的百姓们所熟知,并且津津乐道。
不论是谁,只要是看到这个一个侍卫都不带,却总是握着一名古朴长剑的国字脸皇族少年,便都会笑脸相迎。
哪怕是曾于前门大街厮混的三教九流,也从不认为他跟那只蝗虫,会有着丝毫的联系,毕竟那只蝗虫便如扑火的飞蛾,已经为救信王在死在了那场大火之中。
这是贵为信王妃的周玉凰,周玉凰的贴身丫鬟小伍,信王昔日的侍卫长,信王的老丈人周奎,都认定了的事实。
就连当朝帝后,与之当庭对峙过的权阉、阉派五虎、东林群儒,都认可了他的出现,他的存在和他的结庐而居,平头百姓,挣扎求存,又哪来的资格质疑呢?
(
第326章 “小信王”朱慈烺名字的由来
况且,只要是信王殿下光临过的地方,只要货物足够新鲜足够好,便稳稳的是一桩生意,最重要的是会给这家铺子带去名人效应。
若是信王挑着挑着便点头称善,则效果最佳。
试问连贴身侍奉皇上的大明信王都认可的铺子,会有质量问题么?店铺老板会缺斤少两么?断然不可能!也不可以!否则便是自砸招牌!
挣扎求存的底层人士所奢求者无非混个温饱,又有谁会与财神爷过不去呢?
明面之上,京师的氛围因着信王的出道,从而轻松了不少。寻常百姓感受不到暗中的汹涌,唯独当事几人能够感受到局势的紧张罢了。
诸如重真,诸如魏忠贤。他二人正围绕着天启争宠打架呢,以前无往而不利的魏忠贤,这次却吃了身份和身体的亏,频繁吃瘪。
天启的身体好起来了,那么月余都未曾归家,未曾见到妻子儿子还有内定小老婆的重真,终于有机会回那座离皇城其实很近的信王府看看了。
二狗今日在信王府值班,本来是趴着的,看到他来,“汪”的一声就站了起来,在原地打了几个转儿,最终还是摇着尾巴迎了上去。
重真用脚逗弄了它几下,让它觉得很是委屈。
因为在这之前,他向来都会蹲下来,用手轻抚它那硕大脑袋的。
这也是二狗最为享受的时刻,简直攀上了狗生巅峰。
毕竟老虎的头皮摸不得,长大后的黑熊似乎也很在乎尊严,从不让重真摸它与身躯不怎么成正比的小脑瓜子。
周玉凰很贤惠,这从她亲自哺乳,将小信王养得白白胖胖,便可看出。
月余不见,小信王却没有觉得大信王有多少陌生。
谁叫重真无论逗弄美人儿还是小孩儿,都是一把好手呢。
小信王被他捧在强壮的臂弯里,手舞足蹈,咯咯直笑。
小伍甩着重真亲自制作的拨浪鼓,弯着一双月牙眼,很称职地在旁边扮演着小老婆的角色,笑得就像一枚弯弯的月亮。
这傻丫头,一直觉得信王与重真长得很像,却直到此时都没产生过疑窦呢。
周玉凰柔情似水,觉得不枉委身这个来自辽东的关宁少年。
这个温柔的华夏女人满眼满心都是身为母亲的光辉,都是身为王妃的荣耀,都是自己胖嘟嘟的儿子,都是自己刚硬如铁、柔情似水的夫君。
周玉凰给儿子的粮食储备很是充足,奶妈子不用给小信王提供口粮,有些小失落,却很会说话,一个劲儿地感叹道:“多像啊!小殿下长得多像大殿下呀!”
小丫鬟却显然没有这份眼力见儿了,虽然被选出来侍奉周玉凰已经有将近个两月了,但是甫一见到年少多金、朝气蓬勃的信王,一颗芳心还是犹如小鹿乱撞。
闻言,她便不甘落后地说道:“是啊是啊,一看就是亲生的。”
奶妈子顿时满脸黑线,幸好信王哈哈大笑,王妃也乐呵呵地并未生气。
唯独小伍狠狠瞪了这个年少的小妮子一眼道:“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小丫鬟满脸委屈,但是很显然,无论王妃还是奶妈子,都是站在她那一边的。
重真适时说道:“好生照顾王妃和世子,其余的别多想。”
小丫鬟这才满心欢喜,忙不迭答应下来。
奶妈子轻轻打了她一眼,以示恭贺。
周玉凰转开话题道:“礼部已取好了小糯米的名字,还请夫君过目。”
说着,便从袖中掏出一段锦帛。
小糯米正是小信王的乳名,是周玉凰根据重真“糯糯,糯糯”的称呼,改编而来。重真将小糯米交给周玉凰,同时接过锦帛,摊开一看,剑眉顿时微蹙。
“朱炎熠?为什么要这么多的火,是大明缺火,还是我儿子五行缺火?”
周玉凰无奈道:“妾身也觉得不妥。可是礼部的官员说,此乃皇族取名惯例,夫君属木,木生火,大明又属火德。故,此名寄托了大明对于小糯米的殷切期望。”
重真怒道:“他们这是没能烧死本王,便想烧死本王的儿子呢!别理他们,我儿子的名字,我自己取。”
周玉凰道:“那不若夫君这就给小糯米取名吧,也省得权阉指使礼部,再围绕着小糯米做文章,小糯米还是个孩子,妾身不想他卷入那个可怕的旋涡里。”
重真点点头,脱口便道:“就叫慈烺吧,火良为烺,明也。配以慈爱的慈,愿我儿慈心,明朗,十八年后如他的父亲一般,儒雅俊朗。”
“慈烺,朱慈烺……”周玉凰小声念叨了几遍,便满心欢喜地答应下来。
小伍摇晃着拨浪鼓,咚咚咚地一遍遍呼唤着小糯米的名字。
小糯米似乎也很为自己终于有了真名而喜悦,笑咯咯地拍打着自己的手脚。
奶妈子更对重真的才华,赞不绝口。
小丫鬟也学乖了,只是浅浅地笑着,并未言语。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时间总是特别短暂,重真要去给天启采办了。
“老婆,我上班去了。”重真总是能够带给众人以惊喜、快乐。
临出门前,他朝周玉凰与小伍投以深深的一瞥,得到了深情与娇羞的回应之后,又对奶妈子与小丫鬟轻轻颔首,令二人受宠若惊,暗暗发誓,衔环相报。
王侯之门深似海,庭院之中,周遇吉闪身而出,默默地跟在重真身后。
重真回头接过他递上来的一包烧饼,笑道:“这几天怎么样?”
周遇吉道:“很好,你呢?”
重真道:“我也很好,饭菜都是自己做的,好吃又安全。”
周遇吉欣然道:“那就好,就是许久未吃你做的饭菜,怪想念的。”
重真笑道:“我们且在各自的阵地上努力奋斗。我相信有朝一日,这些努力必定能够合而为一,然后如阳光普照大地一般,沐浴到每一个大明百姓的身上。”
周遇吉欣然笑道:“大明百姓遇上你,包括我在内,真是一种福气。”
“是我拥有了你们而显得更加有福。”重真先是大笑,旋又压低声音道,“其实做信王挺难的,还不如在辽东做一个关宁小兵来得闲散。”
“是啊,小兵无需承担那么多的责任。”周遇吉深以为然,也压低声音道,“然而所有小兵之所想,无非便是积功而成王侯,正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重真觉得这个悍将正在完成一次由量到质的蜕变,便又提点道:“所以说,唯有下到基层,了解每一个小兵以及百姓的想法,才能拥有优秀王侯的潜质。”
周遇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
这场简短的对话,就这样结束了。
重真很期待他的成长,期待他从内心深处,完成由周吉到周遇吉,乃至超过那个死守武关,望风而靡却为他一人死战到底的之大明总兵官的蜕变。
一出信王府,袁七便自发率人以前后左右的角度将重真保护起来,他自己则不紧不慢地跟着,来到了店铺林立的前门大街,挑选药材以及膳食材料。
百姓们对于这些低调的信王扈从,早就见怪不怪了,其好感程度甚至远超上一批没有信王陪着,却老是自发来到街上,行那跋扈之举的侍卫。
尤其是那个被大蝗虫麾下大将周遇吉砍了脑袋的侍卫长,简直是令人生厌。
“哟,信王殿下来啦!您快里边请,小店昨日刚进了一批药材,您快看看。”张家药材铺的小二率先看见了重真,当即便邀请他道。
重真点点头便走了进去,掌柜的听见了,连忙也迎了上来,亲自陪同。
重真左挑右选,细致询问了每一份药材的来历、功用,这才让小二郎照单抓药、称量,并且从始至终,目光都未曾离开过自己所挑选的那些药材。
用中医专用的纸张打包好,重真提着出了药材铺,又开始随处闲逛起来。
几乎所有在前门大街讨生活的人,都已经认识这个始终噙着微笑的王侯了。
见他举止文明、步态优雅地又来了,便也循规蹈矩地与他打着招呼。
重真以浅笑成片成片地给予回应,唯独路过如意楼之时,面对那些装作不认识,又大着胆子称他“大爷”,叫他“来玩呀”的风尘女子,不屑一顾。
重真亲自上街采办的目的不只是购买蔬果肉食,还有对于京师乃至整个大明民生的考量。
毕竟前门大街于此时,可以说是整个大明规模最为庞大的货物集散地了。
南来北往,东向西行。
还很少能够看到番薯、土豆、玉米等,整个儿或者整筐地进行售卖。
但哪怕只听到一个摊贩在吆喝,便足以说明传统的华夏农夫们,已对这种早就在东南地区开枝散叶、扎下根去的新作物,产生了一定的认同。
每当碰上,重真都会上前,仔细询问,但不是问价格,而是专注于这些新作物的长势,适应的土壤,收成等等方面。
售卖的摊贩们虽然很失望信王并未购买一筐,只是间或挑选几个充当当天的食材,但有了这块金字招牌,还怕往后的生意不够好么?
因此,无不表示热烈欢迎,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第327章 争取刘太后 支持新作物
站于两只箩筐中间的钱老汉,看见重真尽往那些个头中等的挑,便忍不住道:“信王殿下,您往大的选呀,这可是给皇上和皇后娘娘吃的呶。”
重真便挑便道:“这您就有所不知了,育种之时要往大的挑,这已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了,然而若是论吃,还得是这些个头中等的。”
“为啥?”
“这都不知道,你还真够笨的,活该一辈子种地。”重真笑骂一句,又耐心解释道,“因为容易熟啊,不论是整个儿煮着吃,还是烤着吃,切开另当别论。”
钱老汉非但不生气,反而倍感光荣,满面红光道:“信王高见,老朽佩服。”
“我怎么觉得你是在羞辱本王?”重真斜睨着了他一眼,又道,“番薯多于秋季收获的这没错,可是据本王所知,土豆和玉米,似乎普遍是在春夏才大成的。”
钱老汉大笑道:“信王有所不知,这些土豆和玉米,已是老汉今年种植的第二茬了,收成好着哩,若不然自己吃都不够,怎可能拿到集市上来换取钱财呀。”
“在竟能妥善开发有限耕地的同时,进行双季,乃至三季种植?”重真呆了一呆,起身由衷道,“如此浅显之道理,本王居然没有想到。到底是术业有专攻,老汉高见,本王佩服。”
钱老汉郝然道:“信王可千万别折煞老汉,老汉我这辈子也就侍弄侍弄一亩三分的土地,养家糊口五六人,哪像皇上与信王,须耕耘天下,心系百姓呢。”
“各司其职,能者居之。您老的这番高见,不知可折煞多少王侯将相哦。”
重真不吝赞美,他今日出宫太急,没有将那只常用的菜篮子带来,便问隔壁摊位上的篾匠老婆新购买了一只,还是夹层的那种。
上边小的那层,放中药和水果。
下边大的那层,放犹自带着泥土清香的蔬菜。
如此细腻,既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交叉污染,也可以给百姓树立一个爱卫生的好榜样,从而逐渐养成干净整洁的好习惯。
其实在重真眼中,京师百姓已经很讲究卫生了,哪怕是客流最大,商贩最多的前门大街,看上去也挺干净整洁的,但谁会嫌弃自己的家过分美丽呢?
谁都不会!至少大明治下,谁都不会!
所有的蔬果都很新鲜,显然是勤劳的老农们,大清晨便去地里现摘现挖的。
不过番薯从地里挖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