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大明辽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来自大明辽东- 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看到了自称“满万不可敌”的女真猛士,在关宁军顽强的抵抗,以及近乎疯狂的反杀戮之中,竟也有逡巡而不敢进的时候。

    便咧开坚毅的嘴唇,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展现在袍泽们的面前。

    女真人在外城凌乱的长街之上徘徊了许久,大概是自知无法在关宁军密集的火力之下,将这座每个角度都在红衣大炮射程之内的小小城廓守住,便开始鱼贯而退。

    便连那些在纷乱的房舍废墟之间观望的,也都识趣地翻越城墙逃离了。

    重真看到有女真士卒想在离开之前,把外城城头上的那两尊红衣大炮也带走,当即勃然大怒,愤而开炮,精准命中。

    两轮炮弹下去,炮身有无损坏倒是不清楚,但炮架无疑变成了一堆废铁。

    女真士卒哪怕是再强壮,也断无可能轻易搬动。

    况且,离得近的那几名还算机灵的女真士卒,就算是没被砸死,也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唯恐避之不及都还来不及,谁还会凑上去挨轰呢?

    (

 第两百五十四章 黄台吉偏执的双刃剑

    这是一个极为惊险的设计,是一把双刃剑。

    比的就是谁开炮的速度快,精准度更高。也就是在欺负女真人对于火器的认知与态度,尚且停留在敬而远之的懵懂状态。

    当重真想要催发第三轮炮弹的时候,军医面色沉重而地冲上城墙,焦急地催促他快去看看左辅的伤势。

    重真二话不说,看了一眼重新上得城来的张吉莆,便往伤营狂奔。

    原本干净整洁的伤营,因为连续数日的满营伤员,从而再次变得杂乱起来。

    不过在这份杂乱之中,受过强化训练的军医们,仍然秉承着华夏医者治病救人杏林天职,冷酷而又有条不紊地救治着伤兵。

    只不过,因为数量的严重缺乏,每位医者都几乎没日没夜地工作着,身体已经超负荷运转,却依然在咬牙坚持着。

    然而这一切,却因为入城之后的左辅,再也无法在旁人的搀扶下保持站立,从而不得不让人抬着担架,焦急嘶吼着“军医救人”,奔入伤营之后,蓦然哗然。

    愤怒的军医在得知担架上那个浑身浴血的着甲悍卒,竟是关宁军中德高望重、地位尊崇的左辅老将军之后,顿时变得手忙脚乱。

    伤者们无不要求正在处理自己伤势的医者,先去救治做老将军。

    三五个军医围着左辅,迅速地将身上的血迹先清洗干净,以便仔细查看伤势,免得因为不慎而造成二次伤害。

    然后,小心翼翼地褪去甲胄,看到左辅身上无一例外都在正面的三十几处伤口,一双医者之手便再也无法保持灵活而又沉稳的状态,变得颤抖起来。

    没有一名医者有这个胆识,又有这个能力,来处理这些伤口。

    也没有一名医者,有这个魄力主刀,同时指挥其他医者共同救治。

    所有医者的心中,不约而同地想起了那张稚气未脱,却又无比冷酷的脸。

    已被战火与经历催得熟了不少的少年重真,恰于此时狂奔入伤营。

    满营军医便像是蓦然有了主心骨一般,心中蓦然放松的同时。

    也迅速想起了此时此刻的自己,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你做什么,我做什么。

    然后,便是各司其事,配合默契,有条不紊。

    这场手术当仁不让地由重真主刀,并在他近乎冷酷的冷静指挥之下,替左辅清理伤势,清洁伤口,剜除烂肉,取出箭簇。

    小的伤口就仔细而又科学地进行止血包扎,大的伤口则用羊肠线密密缝合。

    整整六个时辰,直到最后一个最为狠辣的箭簇被从距离心肺极近,又扎得极深的肌肉之中取出,弯弯绕绕地缝合成一条狰狞的百足蜈蚣形状。

    却又没有完全封闭住,而是留了一个极小的孔,插上一根细小的引流芦苇管。

    做完这一切的重真,看着全身精赤着的左辅正面,古铜色的皮肤之上一条又一条人为的百足之虫形状。

    眼见他那虚弱而又急促的呼吸,逐渐变得均匀有力起来,便知这员坚毅的悍将多半能够扛过来,这才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浊气。

    可他本人,却感觉就像全身的精神都在瞬间被抽空了一瞬那般,牛犊般强壮的年轻身子,竟也禁不住晃了一晃。

    吴三桂刚从永安门上下来,想起昔日的自己也是这么被重真治好救活的。

    忙取出锋利的家传匕首,从祖大寿送来的千年人参上切了很厚一片,很狗腿地递给重真。

    重真接过,却转手便将之塞进了左辅的嘴巴里,还煞有介事地说道:“年轻人血气方刚,这种大补之物要少吃,要不然等年纪大了吃什么?左辅老将军之所以能扛过这一关,全赖平时心境平和,戒骄戒躁,修身节欲。”

    吴三桂见他满手鲜血,活像帮助别人刚从鬼门关回到人间的白衣恶魔,哪里敢在这个时候顶撞于他,唯有唯唯诺诺地点头表示受教。

    重真在木盆里洗尽了手,便从闻讯敢来的周吉手上,接过那杯温热的加了一片黄芪的水,一饮而尽。

    温水与黄芪的温热被年轻的身躯所吸收,迅速地化作一股暖流,顿时便让重真恢复了精神,饥饿感就瞬间便袭遍了全身。

    深知他习惯的黄小二,适时将一盆温热的饭食端了过来。

    重真二话不说,捧起便吃。

    他倒是吃得稀里哗啦,丝毫不忌,却苦了旁边看的人。

    锦衣玉食惯了的吴三桂更是看得阵阵欲呕,既鄙夷重真的口味之重,又在内心深处升起了一股由衷的敬畏来:“这家伙,能在血腥味极重的伤营进食,当真是个狠人啊,某多有不及也。”

    外城丢了,但是锦州的关宁军却并没有丝毫气馁,反而更加斗志昂扬。

    一是因为在外城被攻陷的过程当中,左辅老将军毅然顶了上去。

    如此热血的行径,简直让每一名将士由衷地感到钦佩,同时也从内心深处迸发出了一股坚决守城,斗争到底的信念来。

    二来,在外城事先的过程当中,建奴并没有占得多少便宜,反而在张吉莆、黄重真、吴三桂等将领的支援之下,死伤了一大片。

    就连二三十名女真族最为悍勇的白甲兵,都在追入瓮城之后,便以一种极为憋屈的方式,被尽数斩杀了。

    再者,受创三十八处的左辅老将军,于第二日便醒了过来,虽然十分虚弱,却犹如一种代表着精神支柱的象征那样,给予了锦州关宁军极大的鼓励。

    第四,三面环敌的外城失陷,代表着锦州城的战线得以极大地收缩,终于能够形成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坚城,不留一点儿破绽,不给建奴丝毫可趁之机了。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建奴无法长期地占据外城,甚至无法以外城作为指挥的场地,更无法集结兵力,以此为跳板攻打永安门。

    相反,永安门上的红衣大炮,却能轰击外城的任何一个角落。

    这圈在纪用眼中形同鸡肋,又被建奴当作攻陷锦州的最好突破口的外城,本就是袁崇焕的一次尝试。

    是他在拒绝了重真“直接修筑大凌河堡”的建议之后,为了不让这个后起之秀的积极性遭受打击,从而在派遣祖大寿修筑锦州之时,所采纳的创新设计。

    其创新程度,与后金的循规守旧形成了鲜明对比。

    同时,也可以收拢周吉等老锦州人氏的军心,一举两得。

    便连黄重真都不得不感叹:“当真是头没有学过心理学,却深谙人之心理的老狐狸,在下佩服!”

    守卫外城的过程虽然十分惊险,但是一战而让阿善所统御的后金两红旗,虽不至于伤筋动骨,却无疑损失惨重,便都是值得的。

    阿善也似乎知道自己,非但无法通过这圈大半已变成了废墟的锦州唯一外城,去攻打其后的永安门,并且便连真正意义上的占据,都无法长期保持。

    但是有一点他却是极为自信的,那便是锦州的关宁军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便将这片被圈在锦州城池范围内的地方,从自己的手上夺回去。

    然而,就在阿善指挥着麾下的两红旗,不顾伤亡勠力攻城,甚至冒着被红衣大炮轰击的危险,登上外城城墙观察战场,以便更好地指挥作战的时候。

    本该与之形成战略呼应攻打锦州镇北门的莽古泰,竟选择了冷眼旁观。

    从而,被胆大心细的黄宗羲从中调度,对永安门进行了极为有力的支援,硬生生地将阿善拼着巨大伤亡创造出来的攻势,给打压了下去。

    得知这些军情之后,自诩八王之中最为温文尔雅的阿善,气得跳脚骂娘,差点儿就想亲自去往两蓝旗的军寨质问莽古泰了。

    最后出于对大局的考虑,终究放弃了这一只能解一时之气,却无关后金团结的念头。

    他将自己攻破了锦州东门的外城,还差点儿攻入永安门的战报,以快马送给正在往宁远急行军的黄台吉,希望能让之回心转意,回师锦州,继续围攻。

    黄台吉不愧为更甚其父的一代枭雄,收到代善添油加醋的军情之后,立刻采取攻心为上的心理战术,派出大量斥候大肆散布“锦州已破”的消息。

    同时,严密封锁宁锦之间的大小道路,便连翻山越岭的山道都不放过,竟在不算短的一段时间之内,彻底隔绝了这两座山海关外最紧要城池之间的联系。

    并且,还授令阿善派遣斥候前往松山杏山周边,将其攻破锦州外城的消息,以一种近乎于艺术加工的夸张方式,散布给屯守松杏二堡的赵率教知晓。

    ——锦州外城告破,内城告急。

    必要时,可以牺牲几个汉家农奴军作为使者通告赵率教——限尔速速投降,否则待得锦州被夷为平地,大军云集松山杏山之时,便是二堡毁灭之日。

    黄台吉收到阿善战报的时候,已经非常接近宁远了。

    他虽因为锦州的进展而欢欣鼓舞,但却还是想尝试一下“抽身锦州,直扑宁远”这一近乎兵家大忌的创举。

    对于他而言,这也无异于一柄双刃剑

    “成则一切直追父汗,败则大不了重新来过。”黄台吉对于走出其父的阴影,有着近乎偏执般的倔强。

    (

 第两百五十五章 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宁锦之间所有的道路,几乎已被隔绝。

    黄台吉的数万麾下在虚张声势的情况之下,还是很有可能让宁远的关宁军,将那条夸大了无数倍的攻心之计,解读为:“锦州已陷,天聪大军兵临宁远城下。”

    黄台吉的预设很美好也很天真,但确实有较大概率的成功可能。

    就算不成功也没事,反正攻心又不用本钱。

    不过,深悉锦州坚固程度的袁崇焕,却是坚决不会上了他的狗当的。

    锦州有祖大寿镇守,有左辅朱梅从旁协助,有张吉莆、黄重真、吴三桂等作为中坚力量,周吉、彭簪、罗立这些炮营中最优秀的人物,也都派遣了过去。

    再加上被祖大寿和吴三桂这对外甥娘舅欲盖弥彰的祖氏家奴、吴氏家奴。

    综上,袁崇焕断定锦州的城防力量,比之亲自镇守的宁远,都要强大几分。

    作为关宁锦防线之上,直撄后金兵锋的第一道防线上的核心位置。

    为了给予祖大寿及其麾下坚守的信心,袁崇焕又将这一年多来所能收集到的一应战略物资,几乎是不遗余力地往锦州偏移。

    所以,锦州此时的战略物资,比之宁远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悍将镇守,悍卒支撑,粮秣武器,一应俱全,库藏充足。

    如此充实的军事力量,出城与建奴决战,袁崇焕是并不奢求,也不赞成的。

    然而若只是坚守,绝不可能仅仅数天就被攻破。

    别的不说,只看打着后金大汗旗号的黄台吉,纵然摆出了一副极为庞大也极为强硬的架势,却始终不敢如奴酋那般,将宁远团团围住。

    却只敢远远地堵在北边的大定门外,其心虚便可见一斑。

    故而,当听到“锦州已陷”,并得黄台吉“劝降”的时候,袁崇焕嗤之以鼻。

    只不过,或许是为了回报黄台吉昔日没有杀害重真等谍战使者,袁崇焕也没有斩杀后金来使,而只是将之撵出了宁远。

    倒是对于那些往宁远城里射攻心之箭的女真轻骑,袁崇焕命令炮营,给予了坚决的迎头痛击。

    黄台吉情知让袁崇焕投降是绝不可能的,又眼见攻心之计并未奏效,望着宁远坚固的城墙以及城头黑幽幽的炮口,心中其实也有点儿发憷。

    然而,就此退兵他又不甘,只好硬着头皮,强行挥师,攻打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