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真伪,一看这逐渐在关宁军中传开的架势,便可知晓。
以马世龙的阅历城府,也不会惊讶于这个脸黑黑的少年兵能认出自己,反而笑吟吟地说道:“你便是黄重真?”
说着,便上上下下将之打量了一边,认可地轻轻点头,道:“手长脚长,精瘦干练,不卑不亢,与元素笔下那只老爱四处蹦跶的大蝗虫,倒是如出一撤。”
元素乃是袁崇焕的字,黄重真对此自然是知晓的,却并不知晓自己的名号竟然这般响亮,不觉弱弱地抱怨道:“我家这位大帅哟,就不能给标下取个器宇轩昂的形容词么?”
“形容词?”姜瓖听出了这丝小媳妇儿般的幽怨,立刻低着头缩着脖子憋着笑。
旋又听见马世龙放声长笑,才陪衬着哈哈大笑起来。
“马屁精。”黄重真鄙夷地斜睨了他一眼,自己却也配合着嘿嘿干笑了两声。
便听马世龙将笑声一收,挤眉弄眼地对自己说道:“你不是被元素派去后金蹦跶了么?怎么又蹦跶到这边来了?”
黄重真暗道这位总兵大人还真是个妙人,难怪能被魏党赋予重任的同时,又与袁帅打得火热。
面上却已顺溜地说道:“标下去的乃是沈阳,那可不是后金的土地,只是暂时被占了而已,迟早还是要被我们收复的。
后金的水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深,还是太浅了些,只蹦跶了几下就已见了底,且变得浑浊无比,标下心系大明,于是便回来了。
只是在回程之时遭遇马匪劫道,万般无奈之下,方西进寻求生机,再折道向南,却不想来到了这马兰峪,倒也是种缘分。”
马世龙哈哈大笑,使劲锤了锤黄重真山棱一般挺拔的肩膀,道:“果然什么样的将帅便能带出什么样的兵,你小子比你家大帅还要嚣张几分呢。”
旋又幽幽一叹,道:“收复失地,吾辈做梦都想啊,可后金大势已成,哪有那么容易。”
黄重真笑而不语,因为据他所知,自己所说的迟早,最迟不过三百年。
华夏民族驱除鞑虏的意识便会再次觉醒,以席卷天下之势,将深沉的黑土地与广袤的草原,都牢牢地囊括进来,并以“中华”为国名,组成一只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公鸡,傲然屹立,以嘹亮的声音唱着东方红。
那般伟大,想想都令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啊。
于是黄重真面带微笑,满脸自豪。
马世龙显然很看不惯此类志得意满的样子,立刻便斜眼看着他道:“你是怕再蹦跶下去,便会被淹死吧?蝗虫遇上水,可就蹦跶不起来咯。”
黄重真砸吧了一下嘴道:“后金八旗,八大贝勒,野蛮中隐着阴险,粗犷中藏着细腻,着实不是省油的灯啊。
尤其是黄台吉,其狡诈阴险,比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假以时日,必将成为我大明之悬梁大患呀。”
马世龙皱眉道:“你的意思是,黄台吉已成为后金新汗?”
黄重真心中微惊,心想以黄台吉周详的思虑,当会在登上汗位的那一刻,便派出使者,将这一消息送往朝鲜蒙古等地,以壮声势,让自己的汗位变得更加稳固。
大明更是重中之重,毕竟奴酋毕其一生都想得到大明的承认,故而黄台吉承袭汗位之后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帮助父汗完成心愿。
同时,若能让大明不慎之下以国书的形式加以回复,便可造成后金不是大明藩属,而是白山黑水间一个汗国的既成事实。
这,便是极其微妙的外交政治手段,颇为隐晦,寻常人的思维不太会往这方面去涉及。
黄重真因为参与过太多次保护华夏外交大使的任务,颇为熟悉其中的门道,故而能想到此点。
但身为山海关总兵的马世龙,却并没有见到这批使者,这便有两个可能:
一是高估了黄台吉,并未掌握如此简单,却又无比高明的外交手段,便是他的幕僚范文程,也因格局有限,从而未曾涉及。
二是袁崇焕将黄台吉派来的使者拦了下来,且并没有报予大明朝堂知晓。
若是前者,那便是件令人感到高兴的事。然而若是后者,黄重真便暗暗一叹,不由得在心中为袁崇焕担忧起来。
这员誓守辽东的“本部院”,功过是非以及到底能不能守住辽东,暂且不去说,但最受后人争议的地方,无疑便是与黄台吉私底下的书信往来。
或者在袁崇焕的心中,这是周旋,是运营,是无私而睿智的行为。
反正忽悠又不要钱,还能令黄台吉探不清关宁防线的深浅,从而不敢轻启战兵,为大明这条沧桑的巨龙争取舔舐伤口的时间。
内平民乱,外筑防线,逐渐扳回劣势,形成反击之势,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在大明朝堂的眼中,这不是眉来眼去,又是什么?
心念于电转之间想通了这些,黄重真并没有在人精般的马世龙面前透出哪怕一丝异样,而是轻轻叹道:“是啊,那可是个布局高手,奴酋才死没多久,其余贝勒便很快失去了与之抗衡的能力与勇气。
只不过,他使人假扮马匪截道,让我等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一消息送回关宁,报予大帅和总兵您知晓,着实可恨。”
马世龙不疑有他,道:“事关重大,我需立刻回到山海关,与元素商议此事,你与我一同回去吧……只你一人安全归来?”
黄重真道:“哪能呢,差不多都回来了。三桂,三桂,你躲在上边做啥呢?还不快过来见过总兵大人。”
黄重真朝关上吼了一嗓子,便又语气微黯,低声道:“标下与大乐将军三桂将军竭尽所能,却仍有十数人不曾带回,只带回他们的骨灰。此乃标下无能,待回到关宁,便自去向大帅请罪。”
马世龙拍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慰,一双虎目却已然盯在了“蹬蹬蹬”跑下石阶向自己行礼的吴三桂身上。
“小侄三桂,见过世伯。”
一句小侄,一声世伯,可把姜瓖吓得不轻,缩着脖子骇然地瞅瞅吴三桂,又瞅瞅马世龙,一双手心在这雪花纷飞的大冷天里,全是汗水。
黄重真也颇为惊讶,暗道难怪你小子平日里这么爱表现,今日却躲着不肯见人,初时还以为是想与关上的小嫂嫂们多温存一会儿呢。
果然,马世龙上上下下将吴三桂打量了一遍,脸上的表情已由惊讶慢慢变作欣慰,道:“吴襄竟舍得将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派去那种虎狼之地,看来真是铁了心要找回一些面子呢。”
说着,又非常大力地拍着吴三桂的手臂,感受到上面扎实的肌肉,点头赞赏道:“不错,比你父亲强太多了。吴家累世将门,能否复起,便权看你是否争气了,好好干,不要让你父亲还有世伯失望。”
“诺!”吴三桂微仰着脸大声应诺,毫不在乎冰冷的雪花飘落在脸上。
黄重真尚是首次看到这个没心没肺的家伙掉眼泪,心中对于他的感官,不由更加复杂了几分。
有熟人,好办事,接下来的事情便非常顺理成章了。
祖大乐乐呵呵地跑过来,不知道他那辈分是怎么排的,竟也对马世龙见了子侄之礼,害得后者又是一阵惊喜,对着这个当年还是个小犊子的壮汉,又是捶打,又是笑骂。
已然能够独当一面的祖大乐,却全都傻乐傻乐地接着。
正当所有人都满脸欣慰地看着三个大男人其乐融融的时候,黄重真却在暗暗吐槽,这三个辽东将门世家的关系,可真够乱的。
马世龙很想即刻启程回到山海关去,一面将这两个小子带回去,一面将黄台吉已然承袭后金汗位的消息,传递给京师,以及正在加紧修筑关宁道,时刻提防着后金再次来袭的袁崇焕和祖大寿。
姜瓖却死活不让好不容易来一趟的马总兵现在便走,好说歹说才让他答应修整一晚——毕竟上了年纪了,比不得这些一路风餐露宿,却仍精神百倍的小崽子。
雪,下得越发密集了,雪花也大得犹如鹅毛。
在关上冒着严寒守了一夜的马兰峪守军,终于得到了回营修整的军令,当即排着乱糟糟的队伍,在哨官队正的带领之下,回了营地。
黄重真对此很是过意不去,顾同应的漂亮老婆虽然被小小轻薄了一下,却不是不识大体之人,也着实感激守军的开关之举。
于是振臂一呼,慷慨的顾家庄汉子们,便都将辛辛苦苦带来的猪羊鸡鸭,都贡献了出来。
关上留了值守,伙头兵们磨刀霍霍向猪羊,守军们嫌慢,便帮着捉猪脚,追赶被孩子们无意间放生,从而满关城乱跑的鸡鸭。
一个又一个的火炉子也旺盛地燃烧起来,冷清多年的马兰峪一片热络,便是风雪也掩盖不住。
将顾同应一行在马兰峪的小城关内安顿妥当,顺便将想要跟来的顾炎武安抚好之后。
黄重真便带着得到真传的关宁少年们来到军营,充分展现出了过硬的生存技能,一个个虽无庖丁解牛之能,却也非常熟络,更是连半滴血都没有浪费。
看到那些将嘴巴凑到刀口上去喝血的守军,他便毫不犹豫地上前踹翻,用器皿接住兽禽之血,加点儿盐巴,在扑扑冒着热气的锅里烫熟了,才递还给他们。
(
第一百四十三章 吴三桂的挑拨(日万求关)
黄重真还说:“长白山里的野人女真才这般吃相,泱泱大明儿女,堂堂华夏子女,莫不是连这些野人都比不过?不但血肉要煮熟了吃,便是水,也要煮开了喝。
你们知道我们在后金的奴隶市场看到啥了么?我们看到好多好多被关在笼子里的野人女真,要么不出恭,一出恭便是一坨又一坨的虫子,纠缠在一起,恶心至极。”
茹毛饮血的守军嘴里吃着美味,耳中听着令人作呕的教训,立刻便被唤起华夏民族的傲然正气,如学会刀耕火种的华夏祖先那般,从此以食生肉喝生水为耻。
大块吃肉,大口吃酒。
被冷落多年从而逐渐寒心的守军们,也都从中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当然,黄重真想了一想后,还是决定不提供酒了,让他们喝自己的低度浊酒。
毕竟,以这些酒鬼碗到酒干的架势,骤然喝道性烈如火的烧刀子白酒,很容易喝醉,而且美酒的数量很有限,便是人人一小碗都不够分。
黄重真觉得,还是将之敬献给马世龙比较好,姜瓖也可以分他几壶。
说曹操曹操到,奔波了一晚的马世龙稍作休憩之后,便在亲卫的簇拥和姜瓖很狗腿的陪同之下,来到乱糟糟的军营里慰问探望。
还毫不嫌弃地与衣衫破烂的兵丁一起吃肉,一起大笑,一起趁着酒意说荤段子,讨论女人的时候,守军心中成年累月叠加起来的对于上官以及朝廷的抱怨,顷刻之间便烟消云散了。
马世龙唯独就是不怎么喝酒,据说是因为类风湿关节炎,不太能够喝得。
也不知是真的,还是因为嫌弃酒太差,不过这样更好,能少一个争酒喝的人,毕竟酒肉朋友已经足够多了,酒和肉都快分不过来了。
在如此欢乐的氛围之中,黄重真带着关宁少年们指责这里不干净,指责那里太邋遢,就着实有些过分了。
好在他并非那类只知指手画脚之人,而是亲自带头,将马兰峪的军营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看得姜瓖一阵汗颜。
马世龙唤了他好多次都得不到回应,便疑惑地看向陪在一边的吴三桂。
这位养尊处优惯了的小少爷耸耸肩膀,道:“世伯随他去吧,这家伙有很强烈的洁癖。”
“何为洁癖?”
“便是不干净不整洁,便浑身难受,定要收拾妥当了,才会舒坦。”
“丘八汉子,向来如此,这又是何苦?”
“世伯有所不知,诸如清洗干净再吃饭,将军营收拾得一尘不染等规矩,虽然令人诟病,却着实有效。
刚开始的时候,我关宁军中也多有人抱怨。只是这小子不知给大帅灌了什么迷魂汤,严令必须如此,不如此便没有饭吃,还要加倍训练,便也只好咬牙坚持了。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如此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军中生病之人,诸如痢疾啊,肚子疼啊等现象,便连伤寒热病都减少了许多。
那家伙管这叫有效降低非战斗减员率。啥叫非战斗减员?顾名思义,就是不是在战场上死于敌人的刀剑,却因为这些病症而死了在军营之中。
之前这种人很多,确实叫人惋惜,毕竟都是辛辛苦苦拉起来的军力啊。更令袁帅祖将他们惊喜的是,士卒们无论是心态状态还是精神,都因此而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袁帅祖将的军令如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