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跟苏联就隔着一条隔拉斯加海峡!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过去几年里,美国多次组织了对日本本土的轰炸,由于在太平洋上没有可供B…29中途降落的基地,B…29在炸完日本之后只能飞向中国,有些比较倒霉的则只能飞向苏联,前前后后有四架B…29在苏联远东地区迫降,随后被苏方扣留。苏方对美军飞行员倒是热情招待,但飞机是绝对不还的。苏联对被扣留的B…29进行仿制,现在整个工程已经渐入佳境,但是轰五的到来完全打乱了苏联航空工业部门的计划:面对这种快如闪电的战机的截击,那些巨大而笨拙的战略轰炸机就是个巨大的靶子!
如果没有能力突破对方截击机的拦截,载弹量再大航程再远的战略轰炸机又有什么意义?在西线战场,美国和英国被ME…262成串打下去的B…17和斯图亚特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如此华丽的错误,苏联真的要重复吗?
慈父的回答是不跟。
如果没有ME…262在西线战场大发神威,斯大林肯定会对仿制B…29充满热情,但是现在挂载X…4空空导弹的ME…262正像猎火鸡一样将美英的战略轰炸机成串击落,他对螺旋桨轰炸机的热情很快也跌到了冰点。这慢得要死的破玩意儿,要它有卵用,要整就整像AR…234轰炸机那样的新玩具!正好,中国同志送来了一种比AR…234还要优秀的轰炸机,傻逼才继续去研究B…29!给我停了,集中全力仿制轰五,争取在三年之内试飞,做不到的,西伯利亚挖土豆!
这道命令使得著名的图…4战略远程轰炸机再也没有面世的机会。不过,对B…29的研究成果也没有浪费,最后苏联还是把B…29给整了出来,不过最终整出来的不是战略轰炸机,而是远程运输机了。
伸手不打笑脸人,中国同志送上了这么一份大礼,钢铁大叔脾气再火爆,也得收敛收敛,认认真真的跟中国同志谈判。苏联航空专家向斯大林提出希望能够再获得两架轰五和几台发动机,一架用于拆解测绘,一架用于参考,一架用于测试试飞。斯大林在第一天的谈判中委婉地提了出来,总理露出肉痛的神色,轰五轰炸机啊,他们也就一百来架,这一下子就要送出三架,心疼啊!但他随即露出笑容:“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哥,肩负着引领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前进,为所有后进社会主义国家抵挡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攻击的重任,苏联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苏联有需要,我们当然要满足。我这就让延安再派两架过来,请苏联同志做好配合。”
斯大林说:“没问题。”
总理说:“不过,我希望中方能参与到研究工作中去,最终研究成果双方共享,生产出来的战机,中国采购三分之一。”
斯大林有些诧异:“这些飞机不是你们的吗?为什么你们还要参与到研究中来?”
总理苦笑:“中国有能力研制如此先进的飞机吗?我们也是重金引进的。”见斯大林开口想问什么,他立即打断:“很抱歉,供应商要求绝对保密,我们不能向外界透露任何相关信息,还请见谅。”
斯大林倒也没有勉强,只是打定主意,一定要让贝利亚把那个神秘的供应商给挖出来,这样的好东西,不能让中国独占。他笑着说:“中国同志的要求可以满足。”
总理说:“我们希望能派出一批留学生到苏联学习,并参与到发动机的研究工作中去。”
斯大林说:“可以。”
现在世界各国对发动机还没有数十年后那么重视,因为空军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如果斯大林知道未来一台性能优异的航空发动机意味着什么的话,恐怕他就不会答应得这么爽快了。
互惠互利的谈判总是愉快的,节奏也快,三下五落二双方就签下了协议,中方提供足够的资料和样机,苏方帮助中方培养一批航空工业人才,最后生产出来的战机苏方采购三分之二,中方采购三分之一。
两年零六个月之后,苏方仿制的第一架样机成功试飞,几经过改,终于在1949年六月投入量产。最终定型的轰五跟原版的有了极大的差别,首先是发动机被换成了两台更加省油推力更加强劲的涡扇…5,同时基本照抄了轰侦五的布局设计,机体应用了大量轻而坚固的特种金属,同时用轻巧而性能优越的晶体管设备代替死重死重的电子管设备,空重从十二吨减到了十吨多一点,载弹量从三吨提高到接近六吨,几乎是一种全新的飞机了。苏联在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的能力,着实令人瞠目结舌。由于是合苏联所有航空设计局研制出来的,它自然不能像历史上那样被命名为伊尔…28————这又不是伊留申设计局一家的功劳,大家都有份的好不好?最后斯大林拍板,以“苏维埃”为它命名,后面则是十月革命的日期,最终,新型轰炸机被命名为苏…25。
得知此事之后,薛剑强一口老血喷出五米远。
在航空合作方面双方一拍即合,但是谈到领土和国家安全问题,气氛就没有这么融洽了。苏方对八路军在苏联集中全力准备对纳粹发动最后一击之际挺进漠北的举动表示强烈不满,声称这是对苏联国家安全的巨大威胁和对严重挑衅,反正火药味浓得呛人。中方则对苏军长期盘据在漠北地区,并且试图通过雅尔塔协议将漠北地区从中国版图上分割出去的野蛮行为表示强烈的抗议,总之双方吵得非常厉害。
吵归吵,吵完了还是要喝酒的。毛子又开始冒坏水了,烈度高得一点就着的伏特加当开水灌,好些中方代表直接被灌喷了。但冒坏水的毛子碰到了对手,总理可不是一般的能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连灌十几碗不带吃菜,反倒是想灌倒他的毛子被灌翻了好几个。被灌翻了之后,毛子们的态度反而好了很多,开始比较心平气和的进行谈判。果然,想要征服男人首先得征服他的胃,想要压住毛子气焰,首先要在酒桌上喝赢他们。
谈判桌上的硝烟味不那么呛人了,但依然十分激烈。蒙古高原作为远东的战略制高点,不管是中国还是苏联,都不能放弃,谁后退一步,谁的国土就将面临着巨大的威胁,难以安睡,这是双方都无法承受的。中方反复强调中国对漠北地区的主权,苏联则强调自己在漠北地区存在的必要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苏联是一万个不愿意退出漠北,但现实却让他们不得不考虑中方的要求。苏联的重心始终在欧洲,现在苏联的头等大事就是攻克柏林结束这场战争,如果能占领德国全境那再好不过了,只有占领德国本土,苏联才能获得足够的战争补偿,并且从根本上断绝纳粹德国卷土重来的可能,这才是苏联最核心的利益,一切都要为此让路,他们实在没有时间跟中国在漠北耗了。
最后,在总理提出用一个不冻港换取漠北地区,并且承诺不会在漠北地区驻扎野战军和空军之后,斯大林勉强同意苏军退出漠北,中国可以在漠北地区驻扎两到三个武警师和一个农垦兵团,同时规定中国军队不能在漠北地区部署中型坦克及重型坦克、自行火炮等重型装备,苏联在乌兰巴托保留一个不多于二十人的军事观察团,以确保中国不会违反协议在漠北地区驻扎重兵。作为回报,苏联也不能在靠近漠北的地区部署机械化部队和航空兵,中方同样在恰图克、扎卡缅斯克等地保留一支小规模的军事观察团,以确保苏联履行承诺。
协议签订后,苏联内部颇有怨言,认为斯大林被柏林迷住了心窍,对中国让步实在太大了。但深入研究一下的话,你就会发现斯大林其实很清醒,绥远战役中八路军的表现和这次一口气赠送三架轰五的举动让他意识到了中国的潜力,他断定,中共必将赢得政权,这个东方大国必将从深渊中爬出来,雄伟在屹立在欧亚大陆东端,这一势头无法阻挡。这是一个拥有无限潜力和无限可能的大国,苏联为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安全,在对方愿意妥协的情况下一味咄咄逼人与之结怨是非常不理智的,苏联要的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不会受到来自蒙古高原的威胁,而不是蒙古高原这片荒凉的土地,军事控制蒙古高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既然对方主动保证不会在蒙古高原部署足以威胁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军事力量,而且愿意拿出一个不冻港作为交换,斯大林自然是见好就收。
但他马上领教到了中国农民式的狡猾。
“不知道中国会拿哪座港口作为交换?旅顺?还是大连?”斯大林兴致勃勃的问。
总理微笑:“我有说过拿中国的港口作为交换吗?”
斯大林愣了一下,心里有一百万头草泥马咆哮而过。
第427章。四二七 理论/理抡
蒙古人自称是白鹿苍狼的子孙……就是一头白鹿跟一头狼私奔结合繁衍出来的后代,天知道他们的祖宗是怎么做到的,这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完全是一记重击。既然是白鹿苍狼的子孙,那么白鹿庙在蒙古人中间的地位自然就有点儿高了。苏联人控制漠北之后开展了大量扫盲、破除迷信的工作,关掉了不少寺庙,强行让喇嘛还俗从事农耕放牧,但愣是不敢碰白鹿庙,所以这座名不经传的小庙到现在都还完好无损,庙中神像一尘不染,青烟燎绕,寺庙四周松柏肃穆,置身其中,那原本浮燥的心境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
别洛博罗多夫少将先行赶到白鹿庙,他先是入乡随俗,进庙烧了一柱香,然后便背负着双手在四周来回踱步,欣赏着四周的环境。
莫斯科最新的电报已经到了,让红旗第2集团军与八路军保持接触,但不能爆发武装冲突,同时要求他摸清八路军的真实实力,从而对红色武装的真正实力作一个准确的评估。少将是位优秀的军人,同时也拥有相当灵敏的政治嗅觉,很快便从这份电报中判断出,莫斯科对延安的敌意似乎正在消退,莫斯科无意在蒙古高原与这个实力颇为强劲的对手爆发大战————当然,前提是这支挺进漠北的大军不能威胁到西伯利亚大铁路。
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安全始终是苏联的底线。
谈判是需要实力的,实力不如苏联的他懒得去谈,实力比苏联强的谈也没用,所以斯大林历来只跟与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谈。八路军绥远一战,给予日军五个精锐师团毁灭性打击,显示出不逊于苏联精锐的强大战斗力;利用苏联从远东抽调大批兵力参与西线战事,远东空虚之机果断赶着日军北上,挺进漠北腹地,显示出了长远的眼光和过人的气魄;为了漠北主权归属不惜放弃穷追猛打扩大地盘的良机,又显示出了他们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这些都表明,苏联遇到了一个有资格跟他们平等对话的对手,最好还是坐下来大家好好谈谈。所以斯大林也这样做了,眼下这种僵持但趋于缓和的气氛就是好好谈谈的结果。
就是不知道那帮年轻的中国布尔什维克拿什么打动了斯大林?虽然他们显示出了很强大的实力,但是对上苏联这等体量的国家,对上苏联那一千一百万经历过苏德战争考验的虎狼之师,这点实力还不够,远远不够,这里面一定存在利益交换。
“将军,他们到了。”
警卫员的话将少将从思绪是拽了出来,他抬眼一望,果然看到一溜车队开了过来。
他的目光停在打头那辆坦克身上,眯起了眼睛。
那是一辆拥有两根炮管的坦克,那吨位跟T…34不相上下,装甲厚重,身上遍布弹痕却浑不在乎,就这么大摇大摆的开了过来!在先前的侦察行动中,红旗第2集团军便俘虏了一些日军,通过审讯得知,八路军有一种很恐怖的坦克,那门双炮管主炮可以像重机枪一样扫射,甚至可以用稠密的弹幕击落俯冲轰炸的战机!一开始别洛博罗多夫少将是不相信这种鬼话的,坦克击落飞机?疯了吧!但是看看这玩意,他有点信了……貌似这个是自行高射炮吧?不过这么大口径的自行高射炮倒是少见,现在美英苏德的自行高射炮口径大多是20…30毫米口径,这个应该超过50毫米了,真是稀奇。
这辆自行高射炮后面就是一溜的全地形战术突击车了,一共十辆,每辆上面都架着重机枪或者自动榴弹发射器,杀气腾腾。这玩意儿丑得跟个铁壳子似的,但是一眼看上去就是非常坚固,而且灵活得让人难以置信,都不知道是不是炫耀,其中一辆愣是离开大路,从一面接近四十度的峭坡爬了上来!
苏军警卫员目瞪口呆。
车队停了下来,从车上跳下几十名武装到牙齿的士兵,他们应该是精挑细选挑出来的,身高普遍在一米七五以上,高大健壮,手持81式自动步枪或56C型冲锋枪,戴着凯夫拉防弹头盔,穿着厚重的凯夫拉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