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9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易举个简单的例子,对方有过想法,但最后抉择下不叛。
  将来大唐的武器更先进、后勤更完善,有过想法的将领就不想了。
  “不能用?”李隆基露出遗憾的神色。
  “不告诉他们的前提下,问其他的问题,侧面打听,我偷摸收集数据,咱们自己知道就好,有待观察。”
  李易不忍李隆基无奈,再出主意。
  “不错。大臣不问,问出了情况的地方的将领,情报部门……”
  “情报部门用,我有一套流程,回头开始采用。”李易此时支持。
  “易弟,你测过为兄否?”李隆基突然问。
  “三哥,我先教你怎么用,然后你测着我问这句话。”李易郁闷了。
  “开玩笑,易弟切莫当真。呵呵!”
  李隆基尴尬地笑笑,他确实害怕被测,不舒服。
  “在河南府的悲田坊找人,尤其是孩子,李家庄子慢慢培养,工匠让他们自己报名,不强迫。”
  李易换个话题,不然聊不下去了。


第一千九百零二章 出行相送选地广
  ‘呜~~呜~~’一列挂上客车车厢的火车缓缓驶出车站。
  许多百姓站在路两边送行,报纸上说了陛下要幸河南府,李易跟随,今年冬天不回来。
  陛下走不走,百姓们无所谓,愿意去你就去呗!
  李易走,百姓心中空落落的,没有了李东主的李家庄子还是李家庄子吗?
  有李东主住在灞水河畔,天塌下来都不怕。
  好在报纸上有写,宋德留守,天上扯的线叫电话线,千里之外,瞬息传递消息,两边可以说话。
  出事情一眨眼李东主即知晓,冬天和去年一般。
  若有新的赚钱法子,李东主打个电话回来,报纸上翌日印刷。
  现在百姓送着祝福、抹着眼泪,舍不得的样子,小孩子则哇哇大哭。
  “刚柔,如你在地方当官,朝廷欲调你回京,怕是回不来。”
  张九龄坐在过道一另边的座位上感慨,佩服!
  他到长安当宰辅,家乡的百姓和广州的百姓就舍不得,却不留人。
  因为他从广州走的时候,李家庄子的学子和庄户顶上。
  百姓一看,呀!这些人好,你走吧,祝贺你升官。
  李易走,说好了可以随时联系,明年回来,百姓依旧送别。
  李易跑到广州府,要走,百姓会放人?
  李易要是偷摸跑掉,下一任广州都督上来,面对的困难……
  新任官员改不了任何李易留下的计划,想改百姓保证不答应,你说破天都没用。
  “听闻有无恒产的百姓打包行李,雇车,甚至筹钱买车跟随去洛阳。”
  柳冲看着窗外的百姓队伍,内心恐惧。
  说明年回来,百姓等不及,非得跟随,反正他们的工作不固定。
  “小易辅佐陛下,一心为民,才有如此结果。”李旦夸赞李易。
  “小易没啥能耐,无非做出来一些利民的器具,帮百姓赚钱,教百姓怎样预防生病。”
  毕构笑着说,他得捧一捧,到河南府,赚钱更多。
  宋璟半眯着眼:“李易到的地方当都督,带人造反,怕是能成事。”
  “我现在造反也没问题,先杀宰辅。”李易扭头瞪过去,挑衅是不?窗户可是能打开的。
  “易弟,你怕见血,囚禁便好。”李成器凑趣。
  “关键我动手术缺练手的活人。”李易继续瞥宋璟。
  宋璟扭头看另一边窗外,反正你不能真的拿我练手。
  “我没说不好的。”苏颋先把自己摘出去。
  说完他自己笑了,大家一同笑。
  李隆基高兴,之前的宰辅,哪个不是钩心斗角。
  现在大家自己争,怎么争都争不过李易,那还争个屁。
  朝廷少了内耗,劲儿往一处使,京兆府可谓歌舞升平。
  莫说百姓舍不得,年后易弟出海,那段日子,自己也是整天惦记。
  看看四个宰辅,同样工作效率变低,感觉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
  要不是易弟还留下锦囊妙计,活计都不好干了。
  轰隆轰隆的声音中,火车进站,要挂一节车厢。
  长孙昕一家人和当地准备去洛阳投资的大户们在车厢上,包括徐家的一部分人。
  谦儿逊儿要去,两个小家伙跟着学习,平时每旬得来李家庄子一次,住一天或两天再回家。
  好长时间见不到,别说他俩不干,他们的家人更不会答应。
  在李家庄子学习,不止学习的内容,哪怕是玩耍,依旧要安排。
  多少个皇子在李家庄子?沰儿怎么看怎么是未来的太子,他总跟自己家的孩子玩儿。
  去洛阳是远了,大不了想念,自己乘火车去看看,又不是花不起那个钱。
  车厢连接好,小家伙在连接处的这边等待,见到谦儿逊儿,拉着他俩先跑。
  孩子的父母跟管事见到熟悉的人微微弯腰行礼,他们不胆怯,总见面。
  长孙昕的夫人抱着孩子找到王皇后,交流起育儿经验。
  王皇后生过一个儿子,最有经验,她的办法就是把孩子扔给叔叔,其他的不用管。
  长孙昕被叫到李隆基近前,加个折叠椅子,他坐在过道上。
  由于没有推车卖火腿肠、方便面、瓜子的存在,他暂时不耽误别人。
  客车的车厢中倒是有行李架,供人放东西用。
  车座下面也是空的,由于不拥挤,不存在站票,距离又短,大家则不会钻下面去睡觉。
  车厢无卧铺,以后从海州到长安,站站停、站站等的时候再加卧铺车厢。
  现在谁愿意躺下睡觉?全在看外面的风景呢。
  “买好地了?”李隆基如聊天般问。
  他跟长孙昕确实熟悉,以前可以天天见面,不然长孙昕对外哪来的脾气?
  现在长孙昕没啥脾气,他微微摇头:“没买,不知道买哪里的,怕买错。”
  “过去后再买,价钱要翻倍。”李隆基提醒。
  “贵些无妨,想找李家庄子买的地附近的位置。”长孙昕看李易,跟你混,不吃亏。
  “怕是没有了吧?”宋璟又一次说出让人难受的话。
  “有。”李易继续不给面子:“我单独选一块地,我提前告诉大家,先把周围能买的地买了,我在中间。”
  目前确实没有地,别人聪明着呢,李家庄子的山,附近的地价上天了。
  没关系,李易买哪里,哪里的周围就是好地。
  比建高铁征用的地方还牛逼,瞬间增值百倍不是问题。
  “是要找荒地?地里土不够肥,下等田难以算上的破地方?”
  长孙昕不去怼宋璟,他带着幕僚出来,四个进士,在他手下当官。
  属于屈才,四个堂兄弟偏偏愿意。
  因为他跟李家庄子走得近,媳妇儿是王皇后的妹妹,只要他不继续跟李易对着干,一切好说。
  李易颔首:“沙砾的地、盐碱的地。洛阳本身河流多,地好不好在于用途。
  种田的地与商业地不可用同样的方式来选,我要建工业区,良田没用。
  路通、水通等基础设施,我自己管了,官府省钱。”
  “建工业区,周围怎可有其他人参与?”宋璟又一次蹦出来。
  “跟灞桥另一头为何还有集市一样。”李易这回没怼,正常说。
  他知道宋璟的意思,保密为先。
  保密不代表周围不存在其他人,造出东西有的要卖,涉及到仓储、运输。


第一千九百零三章 地随人贵糊盒活
  “当派羽林飞骑守卫。”宋璟认可了。
  “哦!羽林飞骑听你安排。”李易这时回怼,刚才说正事儿,现在我挑刺儿。
  宋璟:“……”
  他快哭了,你至于嘛!我一句话说错了,你逮着往死里坑我?
  “小易,新的工业区,可有利润增长点?”毕构帮忙解下围。
  “是财政收入增长点?”李易直指问题本质。
  “新开荒的地,投资大,给税?”毕构试探性地问。
  他看书看懂了,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收税。
  别人好不容易筹到钱开个买卖,刚开始是最艰难的时期,一收税,可能把对方给收死了。
  “给,我要建火柴厂。占据交通枢纽,适合生产民生用途的产品。
  技术要求高,建设成本却低,还能带动周边产业。
  哪怕你年老体衰,依旧可以从事此行业。包括瘸子、跛子、哑巴、瞎子。”
  李易技术储备完毕,庄子中已经弄出来火柴各种材料的制作流程。
  现在到河南府,建火柴厂,还是相对安全的那种火柴。
  对人的健康影响仍然有,通过其他辅助手段来抵消。
  他要造的火柴不能随便找个地方一划就着,得用专门的摩擦物。
  比如说上学时候的磨砂玻璃黑板,这个可以划火柴。
  需要用巧劲,速度、接触面,一划就出火。
  李易知道火柴制造的时候对健康的影响,他不追求绝对利润,方便百姓为首要。
  利润就是钱,百姓健康是寿命。再兑换一套医疗设备,是大唐的钱能解决的吗?
  “那玩意儿你不是拿寿命换的?”宋璟从怀里掏出个小包裹。
  他用红绸子包的,一层层打开,露出里面的火柴盒,再推出里面的火柴。
  一根根的火柴头椭圆形,看着很整齐,一共四排,相对倒装。
  一盒四十根火柴,他一根没用。
  “试验品,最好的一批,给你拿着你没用?”李易诧异。
  “我们都没用,我们以为你是用命换的。”苏颋也掏出来一个包,展开。
  “你们没额外去领?一旬给一盒,正常家里生火够用。”
  李易不知道自己庄子的这个数据,他认为是小事情。
  “都想着你拿命换,谁敢用?你居然可以建工厂批量生产。”
  姚崇掏出个檀木的盒子,啪地拍在那里。
  “卧槽!谢谢!”李易站起来抱拳鞠躬行礼,这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对自己的一种认同。
  “刚柔,我划一个了啊?”张九龄早就琢磨这个东西。
  “别,有烟,呛人。小宝宝们闻着万一哭了,不好哄。”
  李易摆摆手,窗户全关着,早上冷,划根火柴,其实也没啥。
  “瞎子怎么工作?”苏颋跟着问,他就搀扶过盲人。
  当时宰辅们出行,遇到一盲人老者,整个队伍停下,他亲自过去。
  现在好了,长安有盲道,冬天下雪先清理盲道,叫视力有问题的人能感受到地面凸凹。
  “糊火柴盒,熟练工。别以为眼盲什么都干不了。
  你见过瞎子到河边捡鸭蛋、鹅蛋的没?比正常人找得还准呢。
  浆糊咱们提供,饿了可以吃的那种,他们负责糊这样的盒子。
  摩擦的部位之后才加上,两面的。糊盒子,瞎子的速度并不慢。
  打毛衣你总该见到过吧?我抄的法子那个纺织技术,边聊天边织,两不耽误。”
  李易介绍工作的难易度,很简单。
  他小时候家里有养鸭子和鹅,还有鸡。
  白天放出去之前会先摸蛋,摸完知道今天能不能下蛋。
  家禽回来后,鸡的是一个区域,发现少蛋了要去找。
  鸭鹅的是另一片区域,同样得找蛋。
  那些鸭鹅下蛋,选择的地方有隐蔽的,也有明显的。
  隐蔽的他瞪着眼睛找都不一定能找到,邻居有瞎子,人家就知道蛋在哪里。
  之后捡一堆蛋,放在院子门口,自己家的先拿出去,邻居们过来领。
  谁家多少自己清楚,该拿的拿,不该拿的绝对不要。
  大家都看着,谁家什么情况全知道。
  你一次占便宜可以,连续占便宜,往后大家都不跟你家接触。
  那时也没啥网络,周围的邻居不与你家说话,直接判定你家社会性死亡。
  你在旁边的集市上买卖东西,买时别人给你脸色看,买肉人家就切不好的给你。
  你卖东西,别人瞧都不瞧,不买,白送给别人行,但同村的人扭头就走。
  你家的孩子想找个伙伴玩耍,没有一家的孩子敢跟着玩儿,不然回家挨打。
  哪个村子要有一个这样的瞎子,这个村子保证很和谐。
  至于后来……
  李易想着想着走神了,有些东西失去,再难找回。
  火车又一次进站,补给煤炭和水。
  调度的人打电话给其他地方,尤其是后面的客车,询问路过区域的速度和时间。
  “电报电话,双重保险,冬天若雪厚,还能推动?”宋璟又一次当恶人。
  “等双铁轨运营就好了,现在属于单铁轨,有停靠地方的额外路段扳道岔。
  另外有一种依靠铁轨人力来回压的车,速度也不慢。
  等到洛阳,我给诸位看,那个车操作的时候,需要有无线电和有线电话接驳。”
  李易对于火车能不能把雪给推掉不存在困扰,他那时早期的蒸汽机火车没有说因为下雪就不能运行的。
  除非雪太大,那跟运行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