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9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支由三千人组成队伍顶着雨雪行进着,马蹄落到路上,发出清脆或沉闷的声音,两边店铺中有人站在门口观望。
  百姓看着这支队伍,队伍里的一千人也不停地打量着周遭。
  “高翔,你真的会用滑翔翼飞?你的名太好了。”
  特阁兀抹了把脸上的水,与羽林飞骑的人说话。
  他的千人队被火攻给坑了,全部投降,回程的时候路过郑县。
  这点雨雪对于他们,铁勒九姓的人来说无所谓,羽林飞骑更不在乎。
  倒是西南蛮们皱眉头,冷,这种冷特别难受,好在已经于长安住了几年,能忍受。
  其他的西南蛮、铁勒九姓的人提前回来了,他们属于最后一批。
  后突厥跑去更北面,他们的任务结束,回家继续学习,顺便工作。
  一千被俘的后突厥精锐,不再捆绑,他们却很自觉地不抓缰绳,表示我不跑,缰绳卸了都行。
  羽林飞骑和铁勒九姓的人根本不看你抓不抓缰绳,大家属于同一种马背上的人,没缰绳不能骑马?
  抓野马的时候咋抓的?扔索套都不是好汉子。
  直接骑马追,稍微一并齐,腾空蹿马,落到野马的背上,什么工具都没有,硬把马给驯服,这才是常规操作。
  抛绳索,还有李东主给‘发明’的套马杆,越来越差,一代不如一代。
  倒是套马杆套狼比较好用,省箭。
  一群人围猎狼的时候,套马杆确实方便,至于套马,套马杆用着丢人。
  本事差的抛绳子,这个还能在战争的时候把敌人的鹿砦给拉倒。
  套马杆拉不够结实,而且需要近距离,二三十步之外,杆子有那么长吗?
  “高翔,你怎不出声?”特阁兀又抹一把脸上的水。
  “这种雨不好,属于冻雨,百姓种田难了,希望别下大,否则大棚要结一层冰,怕被压垮。”
  高翔身为羽林飞骑,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格局不同。
  他不在乎自己被淋,他担忧百姓,一旦受灾,百姓的日子立即变艰难。
  种大棚本来那布的透光性就不好,风吹、雨淋、雪压、日晒,布的腐烂速度就快。
  要不是大棚蔬菜价钱还行,用这样的大棚种,得赔钱。
  “他们生活不好,与你有什么关系?”特阁兀认为高翔太过多愁善感。
  “我是羽林飞骑,我得救灾,怎会没有关系?
  百姓遭灾,军队承载。羽林飞骑,行之表率。
  远了咱们来不及,先动用地方官府力量,华州我们距离近,保证是我们过来。”
  高翔边说边观察,如果有需要,他得把一千俘虏捆上,然后带领大家救灾。
  “我看周围店铺,都是有钱人,你帮他们,他们会给你钱?他们以后在一些事情上听你的话?”
  特阁兀的意识形态跟羽林飞骑不同,他们只管自己的一个小部族。
  除非其他的部族给他们好处,他们才能帮忙。
  好处不一定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求援,证明自己不行了,要让别人帮。
  “他们有的交税,有的交租子,朝廷拿了东西,不管人家的死活?
  李东主说了,别人交租子和税,等别人房子倒了。
  你拿了税和粮食,你就得给人家建好的。
  说这就是保险,不用额外再交一部分什么商业保险,那朝廷不是耍流氓吗?
  我们羽林飞骑拿的钱,其实就是百姓交的一部分租子和税。
  别看是陛下直接给我们,陛下是大唐的陛下,不是羽林飞骑的陛下。”
  高翔尽力讲解,希望对方能听懂。
  朝廷有补贴,一但受灾,就会开常平仓,同时减免百姓的租子和税。
  “要是有好吃懒做的,家被毁了,你们也帮,岂不是助长这种情况?”
  特阁兀学问不差,找出一种可能,这种可能保证存在。
  “帮大部分善良的百姓,小部分的那种人,不影响大局。
  咱们的目的是帮助受灾的人,不是专门盯着几个在灾情下占朝廷便宜的人。
  目的达到即刻,不要本末倒置,个别情况有另外的部分来负责。”
  高翔之前还觉得特阁兀挺聪明的,现在嫌弃起来,太傻!
  “哦!原来大唐现在是这样。”特阁兀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了,他才不傻呢。
  “我放你回去啊?我先发个报,问问东主。”高翔也不在乎,你想了解就了解。
  “等我到了长安学到东西,你还能说这话?”特阁兀丝毫不隐瞒自己的目的。
  “学?我都没学明白,你学,那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宰辅们都学着呢。”
  高翔鄙夷,你还琢磨着学到什么,你学吧,那些知识缥缈如烟、浩瀚若海呀!
  你要是能把东主的本事全学到,你会混成现在这个样子,你怎么没当可汗?
  东主是那种给我皇帝当我都不当的存在,我嫌累、嫌麻烦,我还得跟媳妇儿做红烧肉吃呢,这一天,太忙了。
  换成你,你行吗?你会做红烧肉不?吃着一点不腥不腻的那种。
  特阁兀仔细思忖,笑了:“你觉得你比不得李易,所以对他有所畏惧?”
  “别激将,我确实不行,但我主要是怕他带我玩儿。这么滴,马上就回去了,我让东主带你们玩儿。”
  高翔就是第一批三千羽林飞骑的一个,他们那一届出来,都能当指挥官。
  那段岁月,是财富,亦为苦楚,都留下心理阴影了。
  “大唐准备充分啊!”特阁兀很聪明,不想进套儿,他看着街道两边的情况,发现问题了。
  冰雨渐大,大家把门口暗渠上的石板给掀起来,门口开始堆沙袋。
  暗渠变明渠,水漫不过去。
  一楼的东西开始往三楼转移,说明人家有经验。
  “曾经被水淹过,整个州的官员被拿下,各县的官员除了现在的郑县官员,其他的都挨收拾了,东主亲自弹劾。”
  高翔讲解,现在的水位不高,受过灾的百姓才管呢,反正先转移东西。
  万一涨起来了呢?吃过一次亏,不允倒在同一个地方。
  “李易行政方面好吗?”特阁兀又趁机打探。
  “当时就是东主过来华州,他把人弹劾下去抓起来,自己负责行政。
  现在你所见的,就是他处理行政事务后的结果,大材小用了。”
  高翔摇摇头,说出叫特阁兀纠结的话。


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 新法提议书有出


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 闻道先后远夷来
  李旦一时间未领会,却对李易的话表示赞同,自己心情好。
  小易这孩子好学,想来要把自己的好思路加以完善,自己就如做茶一般,不争那功。
  年岁大喽,许多事情看轻,年轻人需要机会。
  双方开心地聊聊,李易观察李旦的气色,说话时的中气,都不错,放下心,携永穆公主告辞。
  “李郎,太皇大父是不是出的主意不好?”永穆公主压低声音问。
  “是木老丈。”李易先纠正,再说:“那本书后面有写,第一册,后面还有三册,越来越深。”
  永穆公主抿嘴笑笑:“木老丈看到后面的话……他的氧气袋里有氧气吧?我没见到。”
  “想来不至于,他经历过无数风雨,何况书是我写的,看完最多哈哈一笑。说小易这孩子懂事。”
  李易摇下头,李旦的人生大起大落。
  “照书安排,成事几何?”永穆公主往李易身上又贴一贴。
  外面飘雨雪,他们走在回廊中,电话线顺回廊布置,避免成蜘蛛网,顺便防大风吹和冬天结冰凌。
  像一路铺到海州的电线杆,电话线并不单独悬挂,有更粗的铁丝连接,电话线绑在铁丝上。
  铁丝上刷了漆,电话线外面包了纸并包了胶和漆。
  一共八根电话线集束成捆,每个站点有分线、分机,洛阳还有电话人工交换转接房。
  李易抬头看看电话线:“会乱,金融太超前,有人会从中牟利。等律法修完,再考虑。”
  “年底能修好吧?没有实例,不好修。现在所用,都是你给出的内容。”
  永穆公主对于修法知道,先有了什么问题,之后法再变更。
  后朝必然先用前朝法,再修改,前朝律法在修改过程中,合则用,不合则弃。
  每一回的修改,必然出现问题,发现需要解决,通过讨论、商议。
  眼下不是,李郎直接拿出来,未发生的犯罪情况,律法就给加进去了。
  想来许多人根本不明白新的一大堆律法干什么用的,等将来接触到,才会领悟。
  “东主,电话,我们的人又被抓住啦!”一个小机器人跑过来。
  它说的被抓住,保证是站在政事堂外面晒太阳的同伴。
  平时就怕有急事找不到人,单独安排一个。
  现在估计躲雨,进到政事堂,电话找不到人,找它。
  “小易,有夷商抵达海州,两艘船,每船十一人,排水量估测不出来。”毕构的声音从机器人身上传出。
  “好,知道了。”李易眼皮下拉,低头看地面。
  “中午吃饭的时候说?”毕构又问,他得给李易一个时间分析和决策。
  “我现在去政事堂。”李易不需要先考虑周全,到地方再商量。
  一群大臣,哪个是白给的?
  “好,我们等你。”毕构回话。
  “我找小兰去闻恬兰香阁看看货物?”永穆公主知道政事堂自己不应该进去。
  “在家呆着,下雨天,大家穿蓑衣、戴斗笠,容易隐藏身份。看看书,要不找动画片看。”
  李易不同意,出去遇到危险的概率增加。
  “我去帮忙弹棉花,戴口罩,踩一踩就行。”
  永穆公主现在不想看书,缺氧,干活不需要脑力。
  “成!主意防火。”李易这回答应。
  棉花加工作坊里面,静电都要消,更不用说明火。
  同时都是小格局的房子,避免粉尘飘荡达到燃爆密度。
  “知道,我换衣服和首饰。”永穆公主说完,带着小机器人走。
  她自己的跟班随同,桃红一组的宫女太监站在李易旁边,他们要一起去,顺便作记录。
  李易在回廊里绕啊绕的,尽量选择相对距离短的路线。
  回廊跟迷宫似的,害得他又兑换了监控。
  一路上遇到的官员相继问好,李易倒是没冷落了谁,一一回礼。
  到政事堂时,一群团儿里的人也在,包括魏知古。
  “小易知道天气不好,带东西前来为我等瞧情况。”
  毕构见到血压仪和听诊器,以为李易专门带的。
  “别误会,我刚去木老丈的地方瞧过,往回走的时候小机器人过来。”
  李易说着把东西打开,反正都来了,测一测吧。
  “船型什么样的?带哪些货物?身上的服饰、携带的武器,有详细的传回来没?”
  李易边检查边询问,一个地方的人,携带的东西未必是当地的。
  可能从家乡出来,到一个地方之后卖掉东西,再于当地换东西,继续往大唐来。
  包括昆仑奴都能给运过来,昆仑奴是个统称,包含黑人和亚棕色人种。
  李易要是亲自过去看看,保证能判断出对方的具体情况。
  “海州人不是广州人,第一次接触,只知道运了很多象牙,什么象的也不懂。
  另外有大量珍珠,带他们来的人说他们是大食人。
  船上除了这些货物,另外就是一写黄麻制作的麻绳,还有贝壳制作的刀和吃饭的器皿。”
  宋璟被测血压的时候把了解到的情况说出来。
  “贝壳?珍珠?象牙?大食?黄麻?什么大食,分明是一些小部落,躲开其他大的夷商,跑这里来微求活。地图!”
  李易说完继续听,认真,属于给人看病。
  他那时以前出过此类事情,医生用听头在人身上按啊按的,边按边跟其他人说话。
  结束后,患者问:听完了?医生点头:完了。
  患者一大耳光子扇过去,把医生打懵了。
  原因是医生耳塞都没放到耳朵里,挂在脖子上呢,就听完了。
  那时还不是后期,东北和云南、内蒙古、两广等地区的枪都能摆在地摊上卖的时候,没什么不管怎样,打人就是不对的说法。
  后期不行,人家犯错你可以去告,你打人保证犯法。两回事儿,一码归一码。
  李易倒是不怕挨打,他借宋璟一百个胆子。但他得对得起自己的职业素养。
  “秋天饮食和睡眠质量下降了?来,把脉。”李易放下东西,拿出来脉枕。
  其他人不出声了,担忧地看宋璟,咋了?过来走遍流程就完事的事情,又把上脉了?
  宋璟自己紧张,之前其他三个没用上号脉。
  “早上吃啥了?吐过?没找太医?嗓子疼不?”李易开始问。
  “昨天晚上家里剩的香肠,觉得扔了浪费,早上吃掉,我吃蒜了,吃半头大蒜呢。
  吐了,还方便的时候那什么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