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9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过了毛乌素沙漠,接下来是库布齐沙漠,库布齐沙漠大,在黄河南岸,几字头一横的南边。
  走完这片沙漠,过黄河,是腾格里沙漠,腾格里沙漠更大。
  到地方他们可以换乘骆驼,在沙子上比马跑得快。
  马上有压缩饼干、肉松、大粒盐、治疗简单疾病的药丸、药粉、麻雷、小窜天猴、瓶装酒精、打火机、七八壶、水囊、狗腿刀、战术军刀……
  报纸他们一人带一份,同时携带毕构写的宰相书,劝降用的。
  李易单独写一封信,告诉后突厥的人,他担保,投降后一人不杀。
  还给安排好的地方,原来的大汗依旧是大汗。
  六个突厥人需要穿过片片沙漠,成功找到自己的族人。
  其实挺好找,电报发出去了,盯着他们族人的军队会帮他们指路。
  找到了大唐军队就是找到了家,还能给补给,实在不行给他们送回去也没问题。
  他们行走的路边有村落的地方,百姓在搓绳子,用稻草、麦秆搓绳子,稻草搓起来最方便。
  等冬天的时候给小树苗缠上,用来保温。
  毛乌素沙漠小,趁着没变成大片的时候,赶紧扼杀在摇篮里。
  库布齐沙漠李易同样想办法,他自己想不出来,那不是有国家治理沙漠的经验嘛!
  一些沙漠给治理得当地人要求留出来一块,别全弄掉,指望游客过来看沙漠旅游呢。
  六个突厥人脑海中不存在李易治沙的问题,他们只知道李易在战略上布局厉害。
  把自己的部族赶到更西北去了,据说他要在自己部族原来的地方种什么土豆。
  难道自己的部族耽误他种土豆,他才动的手?
  得赶紧回去告诉族人,冬天怎么少冻死人和牲畜,李易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是值得信任的。
  写在报纸上给大唐百姓看,不会是假的。
  面对当下的战局形势,六个人挺茫然。
  他们在长安生活,别人不打他们,知道他们是后突厥的人,做买卖的依旧同等对待。
  包括给别人相马赚钱,找他们的人对他们十分信任。
  李家庄子种的新作物收获,送到鸿胪寺叫大家品尝,没忘了他们。
  土豆好吃,听说一亩产量十多石,怪不得要找地方种。
  另外烤地瓜甜,饭豆炖菜香,菜豆适合炒着吃。
  大南瓜能够保存一年,随时有菜吃。
  但李家庄子不给种子,只叫人吃,玉米面做的窝头真香啊,产量也高。
  自己的大汗会不会投降?投降后在哪居住?
  ……
  “突厥能降否?”刘幽求晚上吃饭的时候想李易询问,他纯粹是闲的。
  大家在吃农家一锅出,李易时的东北大炖菜。
  里面有红烧脊骨、土豆、豆角、玉米段,大铁锅周围一圈贴玉米面饼子。
  要是换成红烧肉、豆角、土豆、茄子、大辣椒、番茄,就成了乱炖。
  乱炖的汤多,农家一锅出的汤少,汤汁浓郁。
  农家一锅出脱胎于鲁菜的咸鱼大饼子,把海咸鱼放在锅里炖,周围贴苞米面饼子。
  闯关东之后,有的东北地区没有海鱼,又想吃,就改一改。
  李易拿起根大葱,在碟子里蘸酱:“不能,好不容易当上可汗,投降会丢失权利。”
  “正是。”毕构给自己倒白酒,他要喝二两。
  菜不错,除了农家一锅出,还有蘸酱菜的大丰收。
  李家庄子大棚能够保障庄子随时吃到四季的菜,黄瓜茄子等蔬菜,天天有。
  大棚和大地上种植,隔一个月种一片。
  毕构端起酒盅闻闻:“劝降书是给他们一个机会,以后能用上。
  比起后突厥主动投降,被劝降,还能留些脸面。
  他们学会过冬的方法,即便夏天时,也会喜欢住在屋子里,帐篷夏天闷热。
  待将来条件成熟,他们归降,正好适应。”
  这等计谋上,毕构无须问李易,他懂,他只是对技术性的安排和大的战略布局转换无奈。
  “一千四百人,跟之前打仗被俘虏的人一样?安排到西南蛮居住的区域?其他人可以买?”
  李日知眼睛有些不舒服,学李易吃大葱呛到鼻子了。
  去偷袭奚族的五千精锐,死掉一部分,剩下的被俘,从那边押送过来。
  李家庄子负责接管,扔西南蛮的居住区。
  他们没有武器,每天跟西南蛮一同干活,烧水泥、磨水泥。
  双方互相瞧不上眼,后突厥的人认为西南蛮属于蛮夷,打仗没有战斗力,会骑射吗?
  西南蛮认为后来的人连大唐字都不会,干活笨手笨脚的,只能吃大锅饭,自己不会做饭。
  被俘的后突厥人,百人为一队,一个人出事,一队人全杀,连坐。
  又有一千四百人,有的人想要养十个八个的,劳动力。
  托人找关系,找到李日知头上,李日知帮忙问问,行不行的回个话儿。
  “不卖,他们照看不好,保证要上限制性的工具,耽误干活。”
  李易拒绝,俘虏他出的东西换,还有替换下来的马,给钱。
  当兵的家人要生活,奚族死了不少人,抚恤金得到位。
  属于为大唐战死的人,要进大唐的烈士陵园,现在皇城北面的只有羽林飞骑等烈士的碑。
  等扩建完,那里将墓碑林立,受人景仰的情况下,顺便帮忙治疗一些精神类疾病。
  像总做噩梦,睡眠质量不好,心思重,一边吃药一边带到烈士陵园住一晚上。
  如果过去的人感到恐惧、害怕,说明一个问题,他们没有心向大唐。
  “把想买俘虏的人家记下。”李隆基吩咐。
  万一谁要买死士呢?总是告诉俘虏大唐多么坏,到时候杀人的时候用他们。
  李日知掏兜,拿出张纸,递给旁边的高力士,他早有准备。
  对方找上他的时候,就应该明白他承受的压力和需要面对的问题。
  陛下问,谁敢隐瞒?


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 称呼固定谋病毒
  小兰庄子里,小家伙在请客吃饭,吃同样的东西,农家一锅出和大丰收。
  连着小伙伴和大人一同请,尝尝新作物。
  村子的收入高,有自己的牲口,倭国人赔的钱。
  芹儿家里两头大牲口,牛,一公一母。
  公牛责任重,需要为其他邻居家的母牛操劳。
  养牛比养驴好,驴偶尔会发脾气,牛温顺。
  小孩子要骑牛,爬不上去,牛会自己趴下。
  等牛老了干不动活时,牵李家庄子去,拿到一笔能够买小牛犊的钱,再自己养大。
  也有人家要的驴、骡子,用来拉磨、拉车。
  百姓们自己家养的猪、鸡、鸭子、大鹅。
  兔子没养,照看不过来,鸭子和鹅一起找人轮换着放,晚上回来各回各家,再找蛋。
  没人监督,谁家的蛋就是谁自己说。
  鸡的骨粉要给足,不然鸡会吃自己下的蛋,或别的鸡下的蛋,叼蛋壳,补钙。
  吃饭的时候没有外人参与,小家伙今晚要住下,明天继续带领队伍下地干活。
  大人挑菜吃,小孩子们捞出来脊骨,两只小手抓着啃。
  啃不动,骨头上还剩了肉,放到一边,拿水泡上。
  明天早上起来继续炖,放点菜叶和豆腐,大人捞出来啃,把骨头拆开,关节的位置都吃下去。
  “吃菜,骨头不值钱,豆角、土豆、玉米,外来的物种,买都买不到。”
  小家伙着急,伙伴儿们咋变傻了?
  你们平时吃不到肉?你们总去李家庄子,哪次缺肉吃?
  “啃骨头好吃。”芹儿放下一块骨头,擦擦手,伸筷子夹饭豆,她爱吃豆粒。
  “明天啃大骨头,一早就啃,我说一声。”小家伙跟个大人似的,伸手。
  郭子仪递上对讲机,他不吃饭,等小家伙吃完休息,他再守在外面吃。
  没有人可以突破他带领队伍所布置的防线,空降都行。
  小家伙接过对讲机,开始犹豫,找谁说呢?
  想了想,他拨号,另一边李易的对讲机响了。
  “姐夫,他们爱吃骨头,明天早上啃大骨头。”小家伙直接称呼姐夫。
  “成啊,我先安排人选骨头,肉多的,泡上,半夜烀,就放一点盐。
  明天送去之前,把骨头切开,用蒸锅热一下,能吃骨髓。
  另外骨头汤看看浓度,不,与猪踢一起烀,出来冻,一同送过去,蘸蒜酱吃。”
  李易回话,小舅子提要求,得满足,人家也是为了跟百姓打成一片。
  “谢谢姐夫!”小家伙高兴了。
  “咱俩客气啥呀!”李易的声音带着笑。
  小家伙把对讲机递回去:“我姐夫安排好啦,快吃菜,土豆蘸蒜酱好吃。”
  大家知道他姐夫是谁,他姐夫的地位高到他只能称呼姐夫,而不是李大夫程度。
  他敢喊李大夫,现在就要被带回去,挨打,李隆基与王皇后混合双打。
  你以臣子之礼称呼李易,你还想当太子?
  孩子们吃完手上骨头的纷纷夹菜,等明天的大骨头吃。
  别人这么请吃东西,他们不吃,欠人情,自己家又不是吃不起。
  李家庄子给,不属于人情,属于亲人。
  大人们开始吃骨头,粗略地啃一啃,还剩不少肉扔到水盆里。
  都不喝酒,怕喝迷糊了出问题。
  他们知道自己孩子以后的路怎么走,跟着李家庄子。
  如是想,一时间吃起骨头发现额外地香。
  ……
  关瑜锦跟张嘉贞等人,吃骨头也香,他们吃羊脊骨,跟酸菜一起炖的,酸菜少,骨头多。
  其他的好肉给陆续回来的斥候队伍吃,吃完不用再回去送情报。
  羊脊骨就是羊蝎子,当地猪少,不好养。
  都是草,羊吃草正常,猪吃一部分草行,顿顿吃,比野猪还可怜。
  那么喂猪,长不了膘,要是不喂砖头,猪时间长了站都站不起来。
  “战略目标完成,下一部分准备翻耕土地,冬季到来前,深耕。
  冬天把农家肥放上去,等下雪,来年开春浅耕。
  咱们这里要建育苗大棚,给农作物催芽,之后会有详细的种植指导书送来。”
  关瑜锦也是草草啃一啃骨头,剩下的泡起来,明天炖酸菜。
  骨头和酸菜同时下锅,使劲煮,骨头煮酥。
  人吃完之后,骨头上就没有肉了,扔给狗,狗慢慢啃,磨牙,顺便咬碎了吃下去。
  不煮酥,狗容易伤到嘴,得细小病,这病李易看到都哆嗦。
  狗受伤后立即救治,还是有可能得细小病,治疗细小病,存活的概率太低了。
  看着治疗的方式一大堆,但看救援犬在救援过程中受伤,得了是怎么死的便明白医治好的难度有多大。
  救援犬救不活,是舍不得用药?药才多少钱?狗值多少钱?
  故此,报纸上写,给狗喂骨头,要么就是生的骨头,要么是酥的骨头。
  这两种狗可以自己适应,就怕那种硬不硬、软不软的,狗不好控制力量。
  天兵军、横野军养了许多狗,找水井、追踪、抓猎物、驱逐狼。
  给它们吃骨头,猎物有的不处理,剥掉皮直接给狗,狗吃一嘴血。
  现在还有狗粮,李家庄子专门制作,当奖赏给狗吃。
  尤其在外出执行任务,带上一大包狗粮,饿急了人也能吃,就是口感不怎么好。
  “给李东主发报,要更多的狗粮,距离远,狗负责别人干活的时候清理周围。”
  张知运想到狗的事情,现在奚族、契丹,养狗的不多。
  包括突厥、室韦等部族。
  到后来,满族大量养鹰和狗,是为了战争,所以他们不吃狗肉。
  “成,今年冬天要建大冰窖,现在回来的将士们多,趁土地不硬,挖出来。
  最好是烧砖,找没有地下水的地方,建成固定窖。
  为以后存放大白菜、大葱、大蒜、土豆等东西作准备。
  东主说储冰的目的是保存狂犬疫苗,东主那里在制作,需要温度控制。”
  关瑜锦交代事务,包括抗蛇毒血清在内,都需要一定程度的储存环境。
  甚至破伤风针,战斗的时候受伤,打两针,换一条命,付出的成本相对低。
  打仗的时候把箭尖沾污水、粪便,刀口上也蹭,都知道伤员死亡率。
  有酒精清创处理,再打上破伤风,这个手段就没用了。
  只要你不往上弄新鲜的箭毒树的汁就行,其他的好办。


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 降俘不甘冰雨落
  之前还瓦蓝瓦蓝的天,突然浮云汇聚,变得阴沉沉的,紧跟着小雨丝丝而落,又成了无法用掌心托住的小雪粒。
  农历的九月初一,公历的十月六日。
  秋分早就过了,再有两天是寒露。
  华州的州治所郑县,街道上只有零星的人穿着蓑衣、头戴斗笠在赶路。
  一支由三千人组成队伍顶着雨雪行进着,马蹄落到路上,发出清脆或沉闷的声音,两边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