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平时喝这个水,隔一段时间换一次竹筒,水不走水渠。
尺带珠丹还想说点什么,见队伍移动,只得闭嘴跟上。
周围大唐的人知道情况,一个人不能成为屠夫,总跑去杀别人头领,杀完了,还是要军队过去接手、接收。
军队不作战,后勤也不怎么用了,整个大唐就靠一个人杀来杀去?
那武器全要拿寿命换,换不了呢?
军队失去了士气,怕死,百姓习惯了有一个人可以把对方的头领干掉,不再认为哪里有威胁。
岂不成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大唐是大唐百姓的大唐,民强国才强。
李易可以去杀,对国却无大用,他就应该运筹帷幄。
他说过大唐的男儿没死绝,就不会再用女人去和亲。
那么大唐的将士未死光,便轮不到他亲自出战。
他已经冒着风险出海,从遥远的海外带回来种子,帮助后续的队伍打通海路了。
他所做的够多了,不能总折腾他。
一群人开始聊风景和诗赋,跟随队伍的小机器人偶尔接一句。
尺带珠丹又羡慕又无奈,他年岁小,又不是从小开始学诗。
一帮宰辅功底深厚,别看平时不写。
一般情况下,由毕构写打油诗向李易提问,李易以同样的回答。
李易除了那次据说抄了无数人的诗之后,很少作诗。
尺带珠丹觉得换成自己有相同的本事,保证天天写,让自己的子民知道自己的学问有多厉害。
有时他听不懂,好在他有媳妇儿,金城公主告诉他哪句诗的出处,什么意思。
“奴奴,在吐蕃,你往日怎么不总说?”尺带珠丹发现自己连媳妇儿都比不上,郁闷!
“诗赋多为中原唱,每忆名句有思乡。孤雁难飞千山涧,天高云淡岁月长。”金城公主给出回答。
尺带珠丹:“……”
“奴奴,我以后会努力学,隔上一年半载,咱们来一次,我要跟李大夫斗诗。”
尺带珠丹决定,不能再继续被侮辱下去了。
他觉得李易比较年轻,写诗差,相对老头们来说更好欺负。
他哪晓得李易也是几十年的功底,关键还能抄。
“郎君加油!”金城公主鼓励,总得给别人一点希望对不对?
回头与妹夫说说,斗诗的时候每回让一点,叫尺带珠丹总觉得能够有超越的可能。
“嗯!”尺带珠丹握了握拳头。
深井的矿物质水确实凉,张家村子负责压井的人让在一旁,李易等人用杯子接水喝。
“靴子脱下来我看看。”李易解了渴,看四个村民脚上穿的靴子。
压水保证有水溅出来,光脚不行,皮肤总接触水,会泡烂,井水又透骨。
四个人脱靴子,李易不嫌脏,手伸进去感受,又看靴子周围。
然后洗手,用肥皂洗。
“皮靴子的工艺不错,连续三次压包,四排密集行针,用的还是回针方式。
我让工坊做一种下面木头镂空底的靴子,外面额外封树胶。
多做几双,一天一刷洗。由于你们不走动,写做成大两号的,里面加棉垫。
轮换着休息的时候,脚出汗,顺便把垫子换了,别捂出来小毛病。
脚上真菌这玩意儿吧,治疗起来不是很难,关键耽误时间。”
李易观察完,说着拿起对讲机,告诉工坊制作新的靴子,下面加木头或竹子的底。
四个村民嘿嘿笑了,他们穿靴子捂脚,出汗,靴子里面还是湿。
别人继续压井、喝水,像没听见一样。
尺带珠丹羡慕,羡慕李易的这种处理问题的速度和随意性。
他想着如果自己有同样的本事,吐蕃其他人看自己的时候保证要惊讶和震撼。
他选择性地忽视了其他大唐人的态度,人家根本没有丝毫情绪波动。
习惯了,李易处理小事情本就应该如此。
没这两下子,他凭什么说叫谁进团儿,谁就必须进团儿?
权力与能力的关系是正比,不然别人咋那么爱你?你以为你是兑换券?
出一阵汗,消食成功,众人往北走,从另一条路返回。
……
翌日,报童早早过来取报纸,叫卖到上课的时间,剩下的报纸往周围提供卖报服务的商铺一扔,上学去啦!
商铺拿到报纸,一份涨价五角,爱买不买。
谁让你们不订报纸的,而且人家孩子卖的时候你们不买,之后再买,涨价!
“哎?咱们把后突厥给赶跑了?俱伦泊属于咱们的了?”
有人看到报纸上的内容,发现重要消息。
“不全是咱们的,还有乌素固部族,他们属于室韦族,跟契丹一个祖宗。
南契丹、被室韦,在俱伦泊的是室韦的乌素固群,要和他们一起。
不过他们人少,不像后突厥,他们跑出来了吧?不然后突厥被收拾,应该拿他们开刀。”
又有人看着下面的介绍,开始自己的判断。
“俱伦泊冬天要冬捕,报纸上写鱼又大又多,周围还有小动物,皮毛好,不过应该尽量抓起来,养殖。”
“往旁边看,后突厥先有一千人被俘,后再俘虏四百,一人未死。后突厥要跑去小海,那里冬天寒冷。”
“咱们大唐的兵冬天打不打,好冷,要不休息一下,明年开春再去,可别冻坏了。”
百姓们看着报纸上的内容,展开讨论。
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 事无巨细殷帮扶
百姓们议论报纸的内容,前四版只写这一件事情,加报纸数量了。
“冬季时当地气温剧降与御寒方式,关于北风、西北风,还有突然偶尔转向的其他风,在修火灶时的配制很重要……”
有百姓磕磕绊绊地读着,读一读还要看拼音。
好在报纸上的这种内容十分浅显易懂,翻到文学版,就不属于百姓理解的范围。
报纸上写为防止气压地和风向改变,需要修几个灶,外面的烟囱引风的地方如何搭建。
加上利用现有资源临时快速修建土窑烧制砖,耐火黏土特征和在哪里比较好找到。
砍伐松树的技巧、用松树当燃料烧窑的注意事项。
周围植物提前收割制备,编制简易渔网方法,冬捕最佳天气和当日时间。
如何把有毒的岩盐制作成无毒的可以食用的盐,草垛堆积式牲畜挡风保暖方法。
采用冬季湖面结冰引太阳光生火的处理技巧与绒草制作选择。
报纸上一条条地列出来,详细地教别人在寒冷的冬季里生存,尤其是湖边。
百姓们读得津津有味,他们喜欢看此类科普内容的文章。
有学子在饭馆吃早餐,看着报纸发现情况似乎不对。
“这……新占之地,唐人必去,何以写上报纸?乌素固部识文断字?”
“不止此,其人久居其地,经年往复,不晓生存之道?”
“这位仁兄请了,依仁兄所言,意在哪厢?”
“迁徙,迁域外之民至湖泊处安居。”
“某思之亦是。”
两个学子对上话,关心国家大事,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
伯讹手上拿着报纸,早饭未吃,匆忙地赶往李家庄子。
他与伊辛巴轮换着住李家庄子,一人三天,去一次要一次回澡,换一身衣服,麻烦。
在外面的人负责带使团成员干活赚钱,顺便派人给吐蕃送消息。
他看到报纸上的内容,发现哪里是俱伦泊的事情?分明在教跑向更北面的后突厥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季。
那里属于漠北的一部分,寻常时候后突厥不愿意向那边跑。
夏季还行,到了冬天,人口和牲畜死的数量远超在其他地方生活的时候。
遇到极端天气,减员三分之一属于常态。
伯讹想不通,双方交战,李易还去帮别人?是你太能耐了,怕后突厥的人不知道?
我承认你厉害,居然了解小海当地的情况,就差手把手教了。
若你在后突厥帮忙,后突厥早壮大势力,把周围的所有部族统一了。
你不是,你是大唐的人,你要为大唐考虑,别当烂好人。
怎么回事?可把我的心给操碎了。
伯讹急匆匆到庄子,被带去洗澡,牙都有人帮忙刷。
如果刷的时候轻柔些,不把牙龈给刷出血就更好了。
他想找的人,即尺带珠丹,吃过早饭,看面前放着的皮毛,水獭的皮毛。
“把后突厥打跑,咱们占的地方,与乌素固部一同,当地的湖泊盛产水獭。”
李易手在皮毛上轻轻抚摸着,顺滑柔软。
呼伦贝尔两个湖泊的名字就是用当地语言的水獭来起的,水獭皮制作的衣服,帮助当地人抵御寒冬。
李易想养,他如果收购,当地水獭会被疯狂屠杀。
光杀不养,破坏生态平衡。
水獭的皮他还想要,用来制作衣服。冬天寒冷的地区,就是皮毛,要么羊绒、羽绒。
棉花数量还不够多,应该制作其他有用的东西,比如棉布的衣服、冶炼工种的防烫服。
“它的肉好吃吗?比得上兔子?”武婕妤从未吃过水獭,皮毛她倒是有。
“腥!比猪牛羊腥,看怎么做吧,我抄的医书里有写,当药用。包括肝脏部位,需要在宰杀的时候处理。”
李易吃过,包括一些国家不让吃的东西,他都吃过。
没什么好吃不好吃,吃那东西是吃身份和地位,他得请人吃饭。
别人喜欢吃什么,他就准备什么,自己顺便吃。
“哦!多谢李大夫。”武婕妤一听是药,顿时没了兴趣,谁没事的时候吃药啊。
“报纸想来今日能送出去,小易你如此帮后突厥,可考虑过死在后突厥人手上的将士?后突厥会对你感恩戴德?”
姚崇不管水獭皮和肉,他知道后突厥的使臣要带着报纸去寻找自己的人。
一个是告诉一千四百人被活捉,另一个叫暾欲谷分析大唐的态度。
“烈士们的目的是大唐百姓过上好生活,他们的族人不再受穷,而不是杀死多少人。
后突厥我不想挟恩图报,只要他们人口增加,最好再次恢复控弦百万的程度。
大唐必然要遭受更多的战争冲击,哪怕你不想打,你守着你的地方,别人也要打你。
你的百姓生活好,财富多,贸易量大,别人眼馋,打你。
你百姓生活不好,没钱,别人看你弱,更打你。
你闭关锁国,不与别人交流,别人为了资源,还打你。”
李易说一下现实情况,人活着就是争斗,家庭中是话语权,做买卖是钱,单位里要压别人一头。
不管哪一种,着急了都杀人。
“你想用他们对外征战?能控制得住?”宋璟认为后突厥总是降了又叛的,不放心。
“不是他们,是咱们,一家人,哪有舌头不碰牙的?对吧?”李易一副老好人的模样,善良。
周围人没一个信的,包括尺带珠丹。
你说得真好听,那你为什么从河南府就开始调动物资把人家往北面逼?
你做出来的窜天猴咋不当成烟花都放了?炸药包是为了听响的?
他打的时候恨不能一天给敌人灭掉,等把敌人打败后你开始装。
尺带珠丹莫名其妙地打了个寒颤,他怕李易。
九曲之地怎么丢的?黄河源头的争夺吐蕃死了多少人?
要不是你的武器和后勤疯狂往上顶,我吐蕃会叫你打到兵临城下的地步?
我可是签的城下之盟,你欺负人已经欺负到家了。
“小易这孩子,不愧是医者,有仁心啊!”豆卢贵妃出声夸赞李易。
柳婕妤微笑着点头:“小易就这样,他宁肯自己吃亏,也不叫别人难受。每让人想起便心疼,多好的孩子呀!怎么就有人看不过眼。”
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 丛林法则不赔本
“刚柔,为何我觉得你从不曾把后突厥和吐蕃放在眼里?啊!那个,吐蕃是舅甥之谊,放心里。”
张九龄一着急,说错话了,后面紧跟一句。
尺带珠丹没啥可说的,人家说得对。
“我……”李易眉头抬抬:“总在一起交流,互相熟悉而已。”
他给出个驴唇不对马嘴的答案,他确实不好说。
他熟悉地方,部族有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最后的结果还不错。
“交流这个词用得好!”毕构一脸鄙夷地说道。
“是哈!老毕知我。”李易无所谓。
他换个事情说:“今年收获的大量棉花,我准备制作更漂亮的帐篷、还是做军大衣吧。
军大衣能当褥子和被盖,单纯制作被褥,用途少。
草原上需要便利,棉被使用起来有局限性,往身上裹漏风。”
“要给俱伦泊咱们过去的人用?”苏颋开始盘算从哪里移民。
“乌素固部、奚族、契丹,一同给。后突厥跑掉,损失的可不仅仅是地盘。”
李易笑着说,聊家常般。
后突厥在默啜被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