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有蚯蚓,能拿来钓鱼,你喜欢钓鱼不?”
小家伙被抱上救护车的车顶,坐在郭子仪旁边。
“学习钓鱼,不喜欢钓鱼。”郭子仪摇头,帮小家伙剥栗子,刚才给他剥的。
“姐夫也不爱钓鱼,说吃鱼花钱买,要不用网捞,节省时间。
毕中书他们倒是有时间会去河边钓鱼,钓到了不吃,又扔回去。
有时钓到的鱼是之前钓过的,嘴都烂了,鱼还咬钩。”
小家伙喝一口果汁,说着他的见闻。
“所以我才不愿意钓,研究钓鱼是为了遇到特殊情况生存。
把钓鱼当玩乐,浪费我的生命,钓鱼而不吃,以钓而乐,对鱼伤害的时候,自己也耗费了时间。
以后你要钓鱼,不要钓很小的不能吃的鱼,想学钓大鱼我教你。”
郭子仪说话的工夫,剥出来六个栗子,速度快。
“嗯!我想学很多本事,你剥栗子真快,养鸡的要赚钱啦!栗子鸡好吃。”
小家伙居然开始考虑事情的关联性了,栗子大量收获,当零嘴吃不如做菜。
“晚上吃?”郭子仪问。
“行啊!”小家伙至少现在想吃。
郭子仪拿起对讲机,跟庄子里说。
今天这些孩子全要带回去,怕庄子里没准备。
……
草原一处,后突厥的人没有栗子鸡吃,野鸡有,栗子找不到。
同时他们在捉鱼,他们逐水草而居,草重要,水更重要。
熟悉情况的人想逮到他们很容易,周围保证有水,有的是河流,有的是海子。
他们以前抓鱼不用网,现在用,报纸上教怎么织网,不同的织法与网格的大小。
“该撤了,遂大唐的意,撤向北方,那里会有战斗,更有修养生息的机会。”
暾欲谷看着族人在河里拉网,心生去意,不想再寻找机会翻盘。
他察觉出情况不对,百人斥候队在近处巡逻,昨天一天,少回来四支。
百人队怎么会出问题?天兵军不是只针对二三十人的斥候队吗?百人应该有人能跑回来。
“冬天怎么办?”阙特勤不甘心败走。
“吃鱼,报纸上介绍了冬捕的方法,北面有大的海子。
现在过去还能收集到足够多的草,我们在那里度过冬季。
再不去,晚了盖不出来茅草房,也无法用泥土做出来土炕。”
暾欲谷说出退路,他要学着盖房子,盘土炕,烧草取暖。
那里其实还有树木,现在过去砍伐,冬天好烧一些。
再过些时日,一旦下雪,难以储存干草。
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 北上迁徙高宗记
秋季草原的午时不止有阳光的照射,高高的草在吸了热后,让人在其中走着,便会不停地出汗。
默棘连带着族人起程向西北走,刚刚迁徙到此的人,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躯再次赶路。
他们需要与其他的部族进行商谈,或者战斗。
远方绝对比不上故乡,却总好过灭亡。
斥候继续奔跑与四周,只是不再往远去,保持三十里,中间有斥候相互联系,以免被唐兵偷袭。
他们昨天失踪的四支百人队,此刻已聚集在一起,被俘了。
四百人看着羽林飞骑发报,心情复杂。
想活下来,又觉得自己没有拼死而选择苟且丢了骨气。
旁边的天兵军安慰他们:“一百人的队伍,换成谁面对三四千人的层层包围,都冲不出去,我要是被围,你们承诺不杀我,我也降。”
“留得有用之身,将来说不定还能见到亲人。徒劳去死,又无法杀掉一个敌人,不值得。”
“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谁能记住一个小兵的名字?”
旁边的跟着说,怕抓的俘虏想不开,死了不值钱啊,活着的敌人军功高。
他们与后突厥的俘虏说投降对,换成他们,绝对不能降,降了永远别回去,回去也是个死。
若叫大唐知道自己投降,自己的家人会被冷落、排挤。
俘虏的心情好一些,他们就是想找一个理由,听别人说,理由有了。
昨天确实打不了,等发现唐兵的时候,四周没有缝隙,唐兵又拿着炸药包。
集中突围,一个炸药包的事情,分散突围,那叫突围?
他们看电报联络,明白自己怎么被围的了,这东西在很远的距离想能随意联系其他队伍。
“走了,走了,默棘连带着族人向西北方向走,一起走的。”有唐兵斥候过来汇报。
他们看痕迹和后突厥的斥候队伍整体移动方向,进不去后突厥的斥候圈,除非要打。
后突厥队伍的三十里内,被斥候战场遮蔽住。
大唐斥候升热气球还能看到,不然没有其他办法,他们拿不出无人机,更无须说卫星。
羽林飞骑把此消息连同四百后突厥人被完整俘虏的情报传往长安,随后跟上后突厥的队伍,看他们具体去哪。
电报传到李家庄子时,大家正吃饭,刚给小家伙他们送去了栗子鸡和栗子炖排骨。
为了照顾孩子们的口感,鸡腿肉的肉块和排骨一律先红烧,最后放栗子,吃起来甜。
宋德递上一页数字码,站在旁边等候。
李易扫一眼,翻译完毕。
“他们继续迁徙,刚刚迁徙完,又一次赶路,想来暾欲谷欲放弃原有之地。另外咱们的人成功抓获四支百人斥候队。”
李易说完扒拉一口过水饭,他喜欢这样吃。
永穆公主吃的米饭不过水,她用汁泡饭,吃着香。
“他们会去哪?”宋璟抬头找东西,找到了,在墙上贴有大地图。
“应该是小海,回纥骨利干族在那里。小海冬天结冰,冰层很厚,适合捕鱼。
周围树木多,提前过去收割秋草,再砍伐树木,用小海边的泥土盖房子、修土炕,冬天可熬住。
他们需要更多的皮毛,牲口圈里通火道,改变生活方式。
当地回纥十五姓,大唐安北大都护府管辖,原来叫瀚海都督府。
伏帝匐是回纥的首领,咱们的河西经略副使兼赤水军使。”
李易起身,在墙边拿起教鞭,指向贝加尔湖。
这地方属于大唐,用回纥人治理,跟苏禄的突骑施和西突厥的阿史那献一样。
“骨利干族可有一战之力?”李旦听着、看着,舒服。
他就喜欢李易这种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问题,立即给出全部答案。
不用自己派人再问、再查。一个电报过来,直接告诉你当地情况。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回纥地盘大,骨利干族人少,小海丝毫不小。
骨利干族要么迁徙走,要么灭族。也可能会被暾欲谷要求提供物资,双方和睦相邻。
我的意思是把骨利干族迁出来,后突厥到他们的地方,他们绕一圈,到后突厥所在。
大家换一下,以他们为屏障,咱们种土豆、玉米。
修城时把他们修里,慢慢变成咱们的人,教他们都学习大唐文字和官方话。”
李易拿着指示棒划一条弧线,骨利干族逃跑,不,迁徙的路线。
打不过人家后突厥,不跑咋办?自己派人过去打?
还指望用北面的冬季气候消磨后突厥呢,不是要灭后突厥。
“后突厥可恨,我吐蕃愿出兵剿灭他们。”
尺带珠丹想表现一下,哪怕他知道不会调动吐蕃兵。
李易撇下嘴:“最开始人家投降,结果那谁,听信裴炎裴子隆的谗言,把人给杀了,这才有了征战不休的结果。”
“唉!”李旦叹气,说的是他爹,唐高宗李治。
打突厥的时候,阿史那伏念已经说投降,大将裴行俭答应,说你放心吧,保证不会杀你,你们的族人都没问题。
阿史那伏念信任,就投降,到长安。
结果当时的门下侍中,即宰相裴炎进谗言,李治把阿史那伏念给杀了。
然后人家阿史那骨笃禄才反的,不反等着挨杀?
后来武则天继位,找个理由把裴炎给杀了。
杀完十一年后,又打阿史那骨笃禄的弟弟默啜。
同时告诉他自己不是李治,不会杀他,看,裴炎那个坏蛋我给杀了。
默啜顺着这个理由投降,实在当时自己也打不动了。
实际武则天杀裴炎在于稳固政权,她说过:且卿辈有受遗老臣、倔强难制过裴炎者乎?有将门贵种、能纠合亡命过徐敬业者乎?有握兵宿将、攻战必胜过程务挺者乎?此三人者,人望也,不利于朕,朕能戮之。
这三个人位高权重,不听话,不杀你们杀谁?正好你们造反。
对,就是逼着你徐敬业造反。
你不反就一点点夺你权,给你降职。
你们打着为李氏宗族好的名义夺我权,我儿子都听你们的?不收拾你们我留着?儿子听你们的不听我的我都杀。
李旦太熟悉这些情况了,现在的小易权力比那三个还高。
但人家小易不愿意当皇帝,就想当女婿。
(
第一千八百八十章 湖边求活技术送
“唉!”大臣们跟着叹气。
“故此,凡兵戈之诺,不可食言。”李易说着看宋璟。
“不杀俘虏。”宋璟狠狠瞪李易一眼,用最快的速度接过话。
他怕李易提郝灵荃的事情,这事这辈子过不去了是不?
“宋相所言极是。”李易笑笑,我没说别的。
尺带珠丹纳闷:“裴炎是谁?”
他上哪了解如此多的历史啊,他还年轻。
“一个想夺监国权利的人、一个心中无君的人、一个欲权倾朝野的人。
权倾朝野知道吧?以前的老姚,在河南府当府尹的张说也是。
现在是我,我没办法,我不要实权也有实权,不是我不退。”
李易举例子,指指自己。
“权力大了的要收拾?”尺带珠丹听懂了。
“你家的大论乞力徐你要是收拾,你就废了。”李易打消尺带珠丹不该有的念头。
他还指望乞力徐帮着往天竺扩张,换个人不行。
“等你回去时,我给你家大论带强身健体的温补药。
花镜带一套,挨个试,我估计他会眼花。
你家的大论与后突厥的暾欲谷差不多,此次后突厥咬牙迁徙,主意定然出自暾欲谷。”
李易说完低头吃饭,吃过水饭就这点好,不怕饭凉。
众人默契地不出声,赶紧吃,吃完再问,否则一顿午饭能吃到晚上。
“小易,出去走走,消消食。”大家吃好了,毕构邀请李易溜达。
“你们下午不办公?”毕构想跟永穆公主单独呆着,拉拉手啥的。
“在你旁边即为办公。”苏颋跟一句。
“走吧!”李易看别人俱是相同的眼神,妥协!
大家沿灞水往东走,会路过张家村子,顺便看看张家村子的地。
张家村子大部分当实验田、育种田,小部分种黄豆,在零碎的地上、河边。
他们拿豇豆、芸豆、葡萄的叶子喂豆虫,像养蚕似的。
跟小家伙年岁差不多的孩子去拾麦穗,大的孩子上课。
不在村子中上课,与庄子的孩子一起。
村子的旅游业停了,不再帮别人照看孩子,宗室成员租他们的房子住。
在李家庄子上班,负责大唐朝天下基金。
他们主要看上李家庄子的医疗条件,担心突发疾病。
他们的家人与村民在干活,黄瓜、茄子罢园,提前罢的,要起大棚。
小茄子和小黄瓜用来制作咸菜,冬天吃。
大的茄子切成片,冬天两片夹一层肉,裹面炸茄盒。
茄子上面的把,就是柄,把里面的芯子取出来,外面带毛刺的阴干,炒菜吃。
还有中中间竖着划开制作的干豇豆,烀咸菜、炖肉皆可。
村民不缺这点钱,他们实在舍不得扔,过惯了苦日子的他们懂得珍惜食物。
宗室成员的家人属于帮忙,他们从未瞧不起村民过。
张家村子的经营管理和账目,由李易负责。
除了陛下之外,谁有资格叫李易管账?张家村子有。
正如在小兰庄子遭受袭击时愿意帮忙战斗和躲藏的邻居们,张家村子最早送上无字账簿的一刻,就注定了现在的地位。
“陛下来了。”“陛下好!”
宗室的人看到李隆基一行,纷纷起身问候。
村民们不喊陛下,笑嘻嘻的,脸上带着喜悦。
李易盯着豇豆看,豇豆放在砧板上,用菜刀一点点划。
“你们不是有搓衣板吗?把豇豆放在凹的地方,一个小刀片压住,一抽就划开了,我让人给你们制作单独的槽和刀片卡扣。”
李易拿出对讲机,简单说一下,工匠很快会做好,没啥技术含量。
顺便叫印刷工坊写报纸上,很多百姓会用。
大家都没说啥,习惯了,看到问题、解决问题,属于李易的常规操作。
“哎呀!后突厥们的日子不好过。在报纸上写一些冬季寒冷地区,尤其是有湖泊的那种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