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不是有网了嘛!大家学聪明了,各种往里套的方法哦!
还有阀体,咋就密封不严呢?加垫,加完了发现两边的间距不够了,往里挤
李易以前又没修过车,他开车会,大概的毛病能说出来,叫他上手,他就是废的。
何况是比较古老的柴油机,用他所开的车的经验判断这个绝对不行。
他下车的时候有点迷糊,看书看的。
大家都明白,他画那图,别人看过,看几眼就已经脑袋疼了。
即便如此,听完山上的情况,李易揉揉太阳穴,依旧给出回答。
“再加宽一丈,旁边修水渠,山上不是有泉水么,相间着中杏子、樱桃、毛桃、海棠、山奈。
有的树自然生长会长很高很粗,人为修剪,可控制大小。
水渠修宽一些,怎么也得六尺宽、一尺深,以后有用。这额外的钱,李家庄子可以出。”
“府上出。”玉真公主一听李易要掏钱,非常干脆地拒绝。
眼下不知道情况,反正有好处,不能叫李易捞去,自己也穷啊!
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 发展模块在参考
“好!回头我写个规划书给公主。”李易不争,有人投资还不好么?
反正赚钱后要交税,你公主不能免税,又不是你公主府原有的产业。
你可以自己赚钱,并且依法纳税,正好为别的宗室成员打个样儿。
“易弟,修水渠方便浇灌?怎种好几种树,还俱是果树?”
李隆基精神状态不错,祭祖,跟祖宗说,自己把大唐给经营成什么样。
他爹李旦亦是,皇帝可不当,江山得守望。
他在照着念祭文的时候,心中想的则是跟跟老祖宗说孙女婿又如何如何了、怎样怎样了。
他要把快乐分享给老祖宗,比如说电报电话啥的。
“修水渠为方便运输,从山上把东西放在水渠中顺到山下,人不可进去。
怕人进去,才修一尺深,一尺深,也能淹死人,速度快,起不来身。
修六尺宽是怕有东西卡住,呃……人上去也行,需要增加有责任心的人手,不能只有一个。”
李易说着声音逐渐变小,他在思考。
“山上只有六十户人家,告知他们不可人下去即可,再加人手,不考虑成本?”
宋璟又找到机会,他觉得自己坐在宰相的位置上,就应该针对李易,哪怕每次针对都自己打脸。
跟御史台一样,管你中书令好不好呢,反正弹劾你一下就是日常工作。
弹劾你是保护你,不信你看满朝文武全听你的,你觉得还能当几天宰相?要不要牵一头鹿到含元殿上给你当马用?
“当地能养六十户人家,是因为有水源,山泉水从山头涌出,有小河。
当初设计为千丈,后可以改为三千丈,乃山不够陡峭之因。
山逐渐向上,路修了,自然要在盘山转折的地方安排人手种植、养殖。
否则只为解决六十户人家,修那么宽的路……对,方便上下通行,哈?”
李易说着想起来是李隆基一气之下安排的,本身是错误的。
不管怎么卖木头和腐殖质赚钱,这条路的宽度都有问题。
三丈宽,十米,开车都能双向了。
然!三哥说的,不会错,要是不理解,说明没有领会领导计划背后所包含的深意和长远性。
自己补充吧,娶人家的闺女不容易啊!
浪费好的道路是可耻的,就着路,往上加一系列的部署。
“易弟说得对,方便、安排!”
李隆基也不承认自己错了,有易弟在,能够圆回来。
易弟做事,叫人放心。
像在站台上,自己讲话,别人都傻愣愣的,就易弟知道帮忙拍巴掌、喊口号。
说他是佞臣吧,他展露出来的实力不允许啊!
说他是直臣吧,绝对是侮辱直这个字。
他就是这么快乐地陪在你身边,让你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快乐。
李易不会读心术,他继续完善:“盘山路的每一个转折的地方建个养殖场,因为水能过去。”
“与人进水渠何干?”姚崇想了足足两分钟,没想出来。
“转折的地方可以放一个大水池子,用来蓄水,人穿救生衣滑进去,再有人帮忙捞一下,就死不了。
其他的时候,养的猪直接往水渠里扔,到下一个地方,人用勾竿顺一下,继续冲下去。
种果树是为了看花,顺便吃果子,不种李子我是怕别人吃中毒了。
不同的果树根系不一样,再种上柠条,可编筐挝篓,把熟食等东西用油纸包好放进去顺流冲。
如此无须担心泥石流,那个谁啊,对,叫罗恩,等修好全部的基础设施,他立功了。
是陛下给予其机会,相信在京兆府外面的二十县里他能够继续保持为民的本色思想,不往初心。”
李易一顿补充介绍,把事情安排妥当时,还不忘了给玉真公主、猎户、李隆基面子。
报信的人提到,猎户愿意上万民表,到时候陛下拒绝是不行的。
提前安排,表明陛下早有培养人才的打算。
剩下的归玉真公主负责,面子已经给了,你要是管不了罗恩,他再出问题,就不是丢不丢脸的问题了。
李易一番话说完,周遭安静,所有人被上了一课。
宰辅们都比不了,像姚崇,魏知古到河南府当府尹,查人的时候,他儿子要保人。
魏知古没答应,但又怕被报复,回来跟李隆基把事情说了。
李隆基单独找姚崇到花园,姚崇却提魏知古是他提拔的事情。
这手段实在是太明显了,看看面前的李易,人家这套路,目的达到了,听着还叫人舒服。
不然有如姚崇,得一时之胜,才几年啊?就被狠狠收拾。
历史上可是丧子之痛、罪官之责,连朝廷给的房子都收回去了。
当初你姚崇针对个人玩的那点浅显的逼宫手段有多恶心,之后就得承受多大的痛苦。
再看李易,从不因个人恩怨而往死里收拾人,倒是为百姓之事弹劾不认识的官员。
似乎在他眼里,没有任何一个人值得他亲自出手干掉。
“收税吗?”毕构故意不去看玉真公主,调整身体方向,问李易。
“收啊!京兆府的百姓钱财多了,那么好的山,去游玩,花消则多。
同等物价下,十税一,超过同等物价,每超一钱征五角的税,二税一。”
李易不怕玉真公主,赚钱的买卖,你觉得亏,你别出钱,李家庄子出。
“对!”玉真公主附和,只要能赚钱就行,而且看上去并不少。
“三哥,此事算是一个模板,在同等条件下,其他地方可以用。
在不同的条件下,其他的地方看看能不能从中学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里面有个产业收入和税收的问题,并非同样的产业就要有对等的税收比例。”
李易把话说明白,他出主意不是为了玉真公主。
“小易说得是,以配套基础设施为根,以第二产业为经济增长点,以第三产业为辅助。
引进资金,稳定经济,当下的服务行业属于锦上添花。
无京兆府的百姓最低收入和平均收入支撑,别处不可学第三产业。”
苏颋找重点,同样的套路,扔到岳州,保证赔死,别看那里有个楼,洞庭湖也是波诡云谲呀!
(
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 资本逐利品牌功
玉真公主安排人手去操作,指望冬天到来前把工程完工。
她相信李易,李易在这方面从来不坑自己人。
何况山上的事情属于样板工程,如不赚钱,别人怎么学?
罗恩若表现好,估计能弄到个一官半职,怎么说也是自己比较喜欢的人。
可惜比起李易差太多,要是能把李易变成自己的入幕之宾就……就会被皇兄给赐死。
永穆公主不晓得有人在打她老公的主意,她觉得从山上的水渠往下冲保证好玩儿。
她拉着弟弟的手,对李易说:“李郎,多组织人手帮忙,快快修好,我想上去冲。”
“修一条从华清宫下来的水滑道。”李易想到更好的地方,庄子住的地方距离华清宫直线三十里。
从哪里滑回来,池子必须修平整,而且水量够用,滑的时候戴氧气瓶。
要不用橡胶做成充气的滑垫,一滑就是二十多分钟,过瘾。
“李大夫可是想琼宫瑶台,裂帛闻声?”宋璟在旁听了指责李易,用喜妹和桀的故事说。
“小易欲燃烽火而聚诸侯?”姚崇跟着说。
“喜妹我不认识,估计与西施属于同一种人,人家为报国,值得尊重。
烽火戏诸侯纯粹是扯淡,司马迁也不好好写,感觉他对女人有偏见。
另外呢,我又不是帝王,修一条运货的水渠,花自己钱,碍谁事儿了?”
李易就要修,现在有渠。
上山的温泉水顺着流到李家庄子,扩大,泉水更多,往后庄子泡澡都用泉水。
骊山上面一代代的皇帝都‘在’,当风景区,旅游的人少,不能随便叫人过去,属于李家庄子的范围。
扔那扔着又浪费,不如种果树、养牲畜。
到时候说果子和牲畜用温泉水浇灌喂养,比别处贵五倍,不,十倍,放闻恬兰香阁卖。
这修渠的钱不就赚回来了嘛!又不是赔本买卖。
“当修。”李隆基答应,你们只看到易弟修个渠,你们咋没看到他修路和水网?
他庄子有钱,还不许他花?给你们啊?
“修完之后,分个岔,用粗竹子延伸出来,一直过灞水,到西岸。
在上面种果树、养东西,谁想买,站在下面接。
打开岔口的闸口,他们又接东西又接水。闻恬兰香阁可以在那边修个小池子,供人洗澡。
由于华清宫属于皇室,赚钱分陛下一半,不交税。”
李易把后续安排说出来,啥我就烽火戏诸侯?
莫说这个故事是瞎写,它即便是真的,它能赚钱吗?
“小易,老夫没反对。”毕构一听不交税,觉得冤枉,我方才说话了吗?
“老毕,蜀地有好多盐井、气井,你派人过去把税收了。”李易一副好心的样子提醒。
“陛下的盐井什么的,已经拿出来钱帮助地方,不能再收税。”
毕构不干,陛下的钱用来养私军。
之前说好的,盐井、气井出钱给地方搞基础工程建设。
蜀地百姓享受到了好处,他们自己吃盐,一个月有两钱足够。
还有人跑去用气井里的气儿制作食物,缫丝附近的也用。
“金矿,收金矿的税。”李易换一个。
“老夫不想收陛下的钱,就要收你的。”毕构把话挑明。
“我给陛下一半的钱,抵税了,是不闻恬?”李易寻求支持。
“嗯!卖东西属于闻恬兰香阁的买卖,又不是李家庄子的。”
永穆公主把事情揽在自己身上,咋?要收我税?我捐给军队多少钱和东西了?
她一说,周围安静下来,很突然。
大家一同想起,闻恬兰香阁现在赚多少钱了?
“你的钱自己知道数不?”金仙公主小声问。
金城公主和玉真公主支楞着耳朵听,她们想起来,要说皇室女子谁最有钱,王皇后都不是第一。
王皇后跟李家庄子有合作的买卖,入账颇丰。
然!比起闻恬兰香阁,差得不是一丝半点。
永穆公主茫然地摇摇头:“不知道啊,李郎管账。现在东西在李家庄子买,然后再卖,有成本,包括人工成本和运营成本。”
她确实不清楚,反正她没有花钱的地方。
皇城她原来的宫殿空着,每天有人去打扫,小兰庄子属于她在外面的府,她没正式开府。
住在李家庄子,她上哪花钱去?
说完她看李易,李易伸出两根指头。
周围的人除了李隆基、王皇后、李旦、豆卢贵妃四个,其他的人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包括永穆公主的亲娘。
两个指头他们明白,二百万缗,不可能两千万缗,也绝对不是二十万缗。
毕构快哭了,一钱的税不曾收到。
闻恬兰香阁卖的东西属于奢侈品,收个五税一、三税一,没毛病。
“李郎,真有这些?”永穆公主笑了。
“品牌,这叫品牌价值。富贵人家买的不是东西,是身份。
他们需要通过品牌的价值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真正有地位的人,比如你,你穿什么都是品牌。”
李易管账,看到很多商人派女子进闻恬兰香阁买东西,再带着去其他地方贩卖。
东西穿坏了、用坏了,可以换新的,只要拿回来,就给换。
包括布料很少的那种衣服,不过李易相信,他们不会换,穿过的给别人,天知道别人会拿来干啥。
何况能给女人买这种衣服的人,好意思换?没钱你别买呀!
“小易你呢?”毕构考虑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