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回来,不待落座便说:“若生病,易弟当尽心。”
“谁生病我都会努力医治,我是医。”李易强调身份。
“如此为兄便放心了。”李隆基暗自松口气。
王皇后打个哈欠,又被带去休息。
李隆基趁机拉着李易去溜冰,他穿的是棉袜子,换鞋。
不用李易讲,他就知道怎么做,高力士和杨思勖说了,下盘要闻,不然站不住。
果然,上冰就站住,然后一点点使劲,向前滑动。
李易倒着滑在李隆基身前,伸出双手时刻准备着。
“三哥别急,若是要倒,向前扑我,我能托住。若是向后倒,别挺身挣扎,你调整不过来平衡,顺势而倒。”
李易讲解怎么摔,冰上摔,越挣扎摔得越狠。
人家滑冰的一看要倒,直接借着劲就摔出去,然后出溜很远。
尤其是速滑的运动员,发现情况不对,就不折腾了,速度太快,一旦挺身,就容易摔伤。
“为兄有全套护具,摔的时候向下沉,为兄懂。”
李隆基对李易说,同时滑得很认真,即便无法提速。
滑了半圈,李隆基发现小腿和脚腕酸,干脆一屁股坐到冰上休息。
李易也坐下来:“三哥急于求速,还不会使用身体重心调整,只是脚腕用力,很快便累。”
“是矣。这冰滑出来印子,怎般抚平?”李隆基两只脚腕动着放松,问。
“浇水,用一个大铁皮桶,下面扎一排小孔,灌水,放车上,倒着拖,车走过的后面就洒下了均匀的水。”
李易讲怎么浇冰。
最好的冰自然是人工纯净水制的冰,室内。
其实是室外的原冰,河自然冻结,那个冰好。
浇冰是滑的多了不得不浇,浇冰的时候水不能离冰面太高落下,否则会出现气泡,起皮。
“这事物好,也是能比赛用。”李隆基很快想到了竞技。
足球场那里快要完工了,冬天除了那个足球,其他的玩乐东西少。
打马球不适合、划船不行、拔河总拔没意思,滑冰不错。
李易同样想,冰雪项目可以让人在冬天有个活动的机会,一边玩就一边锻炼身体了。
“今年先看看,若人多,明年选一块地方,还有附近的有山处,落雪后,用滑板滑雪。”
李易想着冰雪项目,冰壶好弄,已经在制作了,还有什么呢?
“羽林飞骑练着滑雪。”李隆基告诉李易一个消息。
“狗拉雪橇。”李易一听到羽林飞骑的事情,立即想到物资运输。
没有阿拉斯加犬,好的中华田园犬一样跑。
至于让藏獒拉,不现实,藏獒智商比较低,主人跟着还行,换个人指挥不动,还容易被咬。
“可运辎重?”李隆基第一个想法便是战争。
“兵亦能运,速度飞快。”李易说道。
“好,若如此,当要多养。”李隆基的目标是吐蕃,吐蕃雪多,喘气费劲。
用马的话,马不好侍弄,换成狗,显然可喂的东西就多了。
人能吃的狗都能吃,人不能吃的狗也能吃。
李隆基艰难地站起来,继续滑。
一直到午饭时,他已经能够滑两圈休息一次了。
其实一共就滑了十二圈,倒是把李易累到了。
“果然还是西瓜皮的汤好喝,以前怎么发现。”
王皇后吃着煎的烧卖,喝西瓜皮汤,称赞不已。
这就跟吃芹菜不吃叶,吃香菜不吃根一样,习惯问题。
直到李易那时,对饮食的追求进一步深入,无可不吃。
李易也吃煎的烧卖,但他喝羊汤,庄子今天都是羊汤,刻意杀的羊给大家补身子。
李隆基学着李易的样子使劲往羊汤里倒胡椒粉,刚要吃,又有人进来,给他一张纸条。
他看一眼,对李易点下头出去。
片刻后,李隆基领进来一个略显拘谨的年轻人。
“易弟,这位是”
“朱邪辅国?”李易起身,猜测着问道,看向后面,希望看到个老头。
“李东主,家父正在车中,最近几日咳嗽不断。”
一看就是少数民族的朱邪辅国尽量不去看王皇后,来之前已经被告诉怎么做了。
大唐的皇帝和皇后,居然扮作皇亲国戚与一个庄子的少年东主往来。
“发热吗?”李易追问。
“热。”朱邪辅国答。
“先不吃了,估计是烧出肺炎了,这么大岁数,难道要上呼吸机?哎呀!走。”
李易嫌麻烦,但再麻烦也得上。
说着他跑了,去穿衣服带口罩,他不知道是不是肺炎,如果是,是不是传染性的?
第一百七十一章 只因攻伐不敢用
李易见到老头了,一个有着典型高原生活相貌的人,皮肤显得黑,皱纹多一些,鼻头大一点。
老头眼睛有些浑浊,神态刚毅。
李易看老头的时候,老头也在看李易。
一身白色的长袍?头发在上面盘起来打个揪,脸上蒙个白色的东西,两只眼睛露出来。
眼睛清澈明亮,目光淡然。
李易四下里看看,问:“早上吃饭了?”
“没吃,吃不下去。”老头自己说,不需要翻译。
“喝水了吗?”李易又问。
“喝了两口。”老头回答。
“太好了。”李易眼中露出高兴的神色。
旁边的朱邪辅国怒了:“你什么意思?我父亲吃不下饭,你居然”
“误会了,朱邪辅国是吧,我要验血,空腹比较准确,当然,吃饭了也无妨,我有其他手段。”
李易对人家当儿子的解释一句,又向朱邪金山说:“跟我去进行断层扫描,我那设备可先进了。”
李易示意朱邪辅国扶着他爹,还有一群护卫和服侍的人站那。
他顺便问:“他们有咳嗽的吗?”
“没有。”朱邪辅国对李易的第一印象不好。
“咳多长时间了?喘吗?吐痰不?若吐痰,痰是什么样子的?”李易继续问。
从见面第一眼开始,不,从听到朱邪辅国说他爹发烧时开始,诊断就在进行中。
“来时路上就咳,到长安喘得不是很厉害,有痰,里面有黑的和一点黄的,前天早上就发热。
找了太医,说是伤寒咳症,给开了方子,喝药,结果更热了,咳也没止。太医说说”
朱邪辅国没说完,紧抿着嘴。
“无妨,这个病,照中医看,要消补同出,得吃人参补汤,以固其本,黄杏仁以除其邪,调白虎甘草,以和药性。
可是年岁太大,又进食少,药量增一分,则伤体一分;减一分,则效用不显。
太医不敢给开攻伐过甚之药,用方慎重,自然”
李易为太医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吃下去药不见效。
因为你家的身份特殊,太医不敢上狠药,要是死了呢?谁的责任?
“是,是有,你说的名字里我听他们说过几样,还有别的。”朱邪金山看李易的眼神不一样了。
这少年懂医,且说话的时候丝毫不焦虑,也不曾皱眉头。
太医们看着一个个都把眉心给挤成的川字了,还有的居然摇头叹气。
“莫怕,住上几天院看看。”李易宽慰对方。
他倒是知道为什么路上喘,越朝着长安走越不喘。
人家住在高原啊,高原缺氧,高度降低,同样吸一口气,人家的氧吸收高。
若是到了盆地,估计能醉氧。
“易弟,需要人手么?”李隆基从那边往这边走。
“三哥别来,万一传染,你在传给嫂嫂,可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了。”李易赶紧阻止。
如果是肺炎,妊辰期得上,天哪!该怎么用药?
李隆基果然站住,甚至往后退两步。
朱邪金山和朱邪辅国看到了,得到过吩咐,只是点下头,表示咱们认识你这个皇亲国戚。
李隆基大声道:“我易弟医术无双,我等家中有疾,必会找易弟,你等无须焦虑。”
他一说完,老头和他儿子神色又不同,似乎放下许多心。
皇帝家里有病都找这个少年医?太医不行?
李易带着人进去,先抽血,然后装进ct机里,其实有这个ct,对照着看,一般的都能看出来,不用再做痰涂片。
一番检查,李易松口气。
声音依旧温和地对紧张的朱邪金山和朱邪辅国二人说:“这个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比黄金葡萄球菌肺炎好治,我给用抗生素,青霉素吧。”
朱邪父子俩不敢吱声,就是点头,被震撼到了。
那一个个的是什么东西?不知道是铁的、铜的,还是木头的。
这难道是医?大唐皇帝用的太医手段?
过了好一会儿,朱邪金山问:“能,能医好?”
“必须的,不然丢脸。”李易说了句俏皮话。
二人居然理解了。
李易带患者换到处置室,给兑药,青霉素,用量要低,大唐时代的人,太高不行,没有耐药性。
用青霉素,先作试敏。
等着的过程中,李易把血常规作出来。
这个不是为了看有没有肺炎,而是看身体状况,好调整饮食与用药。
痰涂片省了,不用作,给患者节省给自己节省材料。
李易又拿出来盐酸氨溴索和对乙酰氨基酚:“这两种药口服,体温三十九,不用怕。”
“饿。”朱邪辅国舔舔嘴唇,又渴又饿。
刚才看着还挺精神,现在点滴打上,他萎靡了。
“先把药吃了,然后喝一碗西瓜片汤,等打完了点滴,咱们再吃饭。”李易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柔和。
他知道患者现在是放松下来,不用担心死了,身体机能反应出现。
“要用人参么?”朱邪金山始终觉得人参汤好。
“暂时不用,等温度降下去,若明天保持在三十八度之下,我换中药汤。”
李易说,他心疼西药,温度不高了,就给换成中药的,中药不花寿命。
当然抗生素得继续打着。
叫人取来捞了不少干货的西瓜片汤,老头咕嘟咕嘟灌下去。
不长时间,便靠着坐在那里睡着了。
李易又给朱邪金山简单地检查一下,确定他没事,开始聊沙陀族那边的事情。
平时吃什么呀、有没有什么好玩的、日头照着风吹着皮肤是不是不舒服?
如果有一种东西抹上就舒服,愿意花多少钱,不是,多少东西换?
后面这些话才是关键,那边有不少好东西,尤其是药材和珠宝。
了解一下未来大客户的想法,才能更好地为其服务。
一个半小时之后,李易拔针,叫人推车转移到单独病房,看护人员戴防护措施。
再给自己消个毒,回食堂吃饭。
“如何?”李隆基没吃,王皇后吃完了。
“第一次使用抗生素,估计五天就行,最多不超七天。”李易给出一个大概时间。
不用抗生素,有许多其他中药,但估计抢不回来人,若是发病初期的话,还能试试。
“如此便好,易弟吃饭。”李隆基招呼一声,两个人继续吃。
“朱邪辅国活着重要。”吃几口,李隆基说。
“然!”李易认可。
老头估计就在长安呆着了,儿子回去继承,大唐与沙陀族关系更密切。
可以通过这条线,做些别的事情。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唐疆土徐徐图
吃了几口,李隆基说道:“沙陀族离唐路途遥远,治理不易,总是以突厥而治突厥。”
“给好处即可,如直接经济援助,就是给东西、给钱,还有间接经济援助,贸易。”
李易不觉得那里有什么难以治理的,人多是逐利的。
只要利益关系能够达到平衡,一切都好商量。
“需多少年才可真正归于大唐?”李隆基想要完成一个伟业,把突厥和吐蕃都给变成真正的大唐领土。
现在看上去封了不少官,人家说不答应就不答应。
“有个几十年足矣。”李易看得开,等他把学生培养出来,学生再培养学生。
倒时整个大唐的工业、农业、商业基础便出现。
不像他现在,用点什么高科技就要拿寿命换。
当然,几十年这些大唐人也做不出来那台ct。
不过也说不定,几十年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向着目的地一路狂奔。
就如电的使用,真实的历史情况是用了好多年,直流与交流还斗争过。
斗争的本质不是技术,而是话语权。
“几十年?”李隆基愁,他不想等几十年,他恨不能几年之内做到。
“或许只是管辖过去,用不上。”李易琢磨着兵过去,民生技术过去了,就差不多了。
无须非把大唐的科技提高到某一个程度再解决。
眼下的问题是民生与军队控制权。
安史之乱的爆发可不仅仅是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个人的事情,当时大唐各地叛军都在打。
李隆基没有处理好,留下的祸根,眼下的开元盛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