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还是土豆泥最好,尤其在吃过水饭的时候,放上葱花和鸡蛋酱,比盐水豆子香。”柳冲有自己的想法。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菜应该怎么做才对,主要目的为了缓解今天受到冲击后的心情。
从海外带回来的物种开始收获,亩产一个比一个高。
原来拿土豆与水稻、小麦比,后来明白,土豆要跟蔬菜去比。
“后突厥的五千精锐骑兵给咱们提供了机会,明年在草原上种,那里的百姓再不用担心吃不饱饭。”
心情放松后,宋璟说正事,由李易推动,整个大唐得利,李易的功劳大过天,无所谓了。
“小易说要先卖给夷商,骗一部分钱。”毕构提起前些日子和李易说过的话。
“卖给夷商,大唐百姓种什么?”姚崇显得不高兴。
“卖一点,比如一粒种子多少钱,珍贵的种子小易说按粒数。
卖完夷商,大唐百姓论斤称,不指望拿种子赚百姓的钱。
百姓的物产高,大唐不种地的百姓就有便宜的东西吃。”
毕构解释,卖少许,用来种的,回去自己慢慢种,越种越多。
苏颋喝口茶水,放下杯子:“今年李易还要继续种,到明年能出多少种子?想来无法推广出去。”
“在草原种的可以是种子,别处找不到大面积的闲置土地。
草原要提前翻耕,晒地,等着要种了再熟地,来不及。
今天冬天把后突厥赶远远,其他的部族归顺大唐,正好令他们翻耕。”
张九龄盘算来年开春,不等草长出来,先耕地,到夏天看看地怎么样。
这点所有人皆赞同,草原的土地太多了,草能长起来一人高,说明土地肥沃。
别的时候没人在草原翻耕,怕打仗,种地的人手差太多,都在准备战斗。
“河北道的土地亦不错,没了奚族、契丹犯边之忧,应大量种植麦子。
别处有的百姓田少,允许他们迁徙,租赁给他们牲畜、农具、种子。
等收获后慢慢还,免除他们的租庸调。
他们种出来的直接卖了换钱,税都可以前几年不收。”
毕构变大方了,不盯着田里的那点钱,反正种完、养殖完,要出售,整个大唐受益。
修黄河大桥的目的便在于方便运输,把河北道的粮食运过桥,走铁路。
等蒸汽机船多,夏天运输又快又省钱。
在那之前,漕船依旧要作为运输主力。
众人说着,发现有种莫名的轻松感,茶水喝着嘴里甜,还有一点点咸味儿,没错,绝对不是吃五香瓜子吃的。
……
在新物种持续收获的时候,轰隆轰隆的火车又一次抵达长安车站。
与前几天不同的是,运来的并非货物,是人。
海军们站在火车的车厢里被送到长安,没有载客车厢,正造着。
他们可以坐在车厢里,坐下看不到外面,当然,站着也看不到。
故此他们在里面放木头凳子,说站累了正好坐凳子,实则踩在凳子上望外瞅。
大唐的火车车厢没有李易那时的高,海军们凳子也不高,手扒着车厢边缘。
他们不怕轻微的晃动,再晃能比船上还厉害?
晚上的时候什么都看不到,周围一片漆黑,见不到路灯和人家的灯光。
天蒙蒙亮,有人了,还有田地和山。
走在路上的百姓也好奇地看着火车车厢上面露出来的脑袋,很诡异。
路过蓝田县的时候,第一次来的水军知道了自己的家乡有多穷。
家乡盖了新房子,还是差蓝田县一大截。
等抵达长安,长安的繁华让他们感觉来到了梦中一般。
李隆基一众人等在站台,早饭在站台上吃的,眼下在喝茶水磕葵花籽。
一片咔嚓声中,有人不会捏着磕,干脆把葵花籽扔嘴里,舌头调整位置,用大牙咬,再把皮吐出来。
煮的葵花籽,之后用转炉烘干,放了大料和盐,整个扔嘴里的吃法,越吃越咸。
“噗!噗!小易,下次做的时候少放盐。”
毕构属于不会磕的,他把皮吐到竹子编的小篓里。
“下回干炒,放一点盐,大粒盐。老毕你要学会用手捏着磕,放心,你那牙是后镶的,磕出缺口我给你换。”
李易没磕瓜子,怕嘴干,喝太多的水。
他不嫌天热,烤了地瓜跟永穆公主、小兰、尺带珠丹、金城公主一同吃。
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 军队之根官之责
“集合、列队。”‘轰轰轰轰。’
伴随着口号声,一节节车厢中的大唐出还回来的勇士们跳下地,快速整队。
包括官员在内,每个人的脑袋上的发型都一样,半寸,回来的路上长出的。
他们黝黑的面孔上是刚毅的线条,两只眼睛炯炯有神。
吃东西的人早停下,李隆基站在最中间,李易紧挨着他,别人距离他至少五米。
看着下面整齐的队伍,李隆基心中有股子豪气,大唐的兵,都是这么强啊。
他对着面前的话筒说话:“诸卿为大唐远去海外,历尽艰辛、搏风击浪、战海斗天,终把丰产良种、珍贵物品取回。此为我大唐之勇将、国朝之栋梁,史书当载、民心应记。朕以你们为骄傲、大唐因你们而荣耀。壮哉乎?壮哉也!”
‘啪啪啪啪啪……’李易立即拍巴掌。
‘哗哗哗哗哗……’群臣慢半拍。
‘轰轰轰轰轰……’百姓们的动静最大,他们喜欢看军队列阵,将士看着越强,他们越安心。
归来的人努力地挺直后背,紧抿着嘴。
李易皱眉,悄悄拿起他的扩音器,尽量模仿出很多人一起喊的效果。
“护我大唐,为我家乡,陛下永康,山河无恙。”李易喊出来。
李家庄子的人和羽林飞骑瞬间领悟,赶紧跟着喊,海军反应一下,等别人喊一遍了才接上。
一时间‘护我大唐,为我家乡,陛下永康,山河无恙。’响彻周遭。
李隆基嘴角有了笑容,毕构等人撇嘴,就差呵斥一句‘佞臣’了。
他们没骂出来,乐队的声音响起:咪~嗖哆~~~啦~咪嗖~~~
欢迎进行曲,没用运动员进行曲。
有人组织着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向李家庄子去,他们需要在李家庄子接受身体检查,看看有没有什么病。
再告诉他们八月十五大朝会上的礼节和程序,以免出错。
李隆基的仪仗跟在后面,为将士们压阵。
尺带珠丹等吐蕃能够参加的人俱在艳羡地看着,大唐又出来一支强兵。
自己吐蕃的战士属于悍勇,大唐的军队多了一种东西,多出来的这个说不清楚的东西才最吓人。
“李大夫。”兵部尚书苏颋观察着过回来的海军,与李易说:“他们身上有种力量。”
“对呀!军魂啊!不止是为了升勋、发财,也并非被强迫着去战斗。根之所系、魂之所在。
大唐军队的根,就是大唐、家乡。大唐的百姓是他们需要守护的存在,大唐的百姓同样是他们的后盾。
军民鱼水情的军队是最强大的,军民一心的军队是最有战斗力的。”
李易知道是啥,这才是最好的军队。
“提高将士的待遇,往后百姓不事生产,只喜当兵,应如何?”
宋璟有问题,他非要找点事情不可。
“设置门槛,要求认识多少字,会算什么题,身体的强壮程度,符合了可以当兵。
沿海生活水平低的地区除外,他们没有生产资源能够利用。
当兵是他们为家里增加收入的途径,不会的东西在军队学,身体差,在军队吃好的。”
李易给出解决方案,他不担心百姓全想当兵。
家中有地,眼见着田里的出产变多,又不愁生活,去参军危险。
有空闲围观的百姓见到队伍走远,哗啦下子散去,传播消息。
火车开始装物资,几天以来耽误许多事情。
李易路过桥头的时候,周围放着很多成捆的大豆秸秆。
收获的季节到了,有的需要再等上十天半个月,有的眼下成熟。
包括养的豆虫,一条条的不吃东西,百姓找地方给埋起来,准备留种和卖。
眼下把不好的先卖掉,要么自己家吃,省了吃猪肉、鸡肉的钱。
大豆秸秆百姓家中不养牛羊的,捆上后送到李家庄子。
别人来收也行,价钱不能比李家庄子低。
这东西报纸上写了,粉碎后可以当精饲料用,混合在其他的饲料中。
其他的动物不行,哦,兔子没问题,需要倒嚼的那种,叫什么反刍。
报纸上说大豆秸秆在瘤胃什么菌的作用下就变得非常好,动物吃它比吃草强。
“小易,豆秆子可喂马?”毕构见到有人手上拿着大豆秸秆送到马嘴前,马似乎在躲。
“那匹马不饿,饿了会吃,作用小,除非人工发酵一下,费劲,费劲……诶?我弄出来简单的几种发酵菌吧。
像发面的,还有酒糟、醋糟里面的,混合起来就变成了发酵挤。
需要发酵什么东西,往里放,密封好,一定要密封好,所以说费劲。”
李易说话的时候想到怎么制作额外的发酵东西,即便青贮也能用上,加快发酵过程。
“嗯!”毕构一下一下点头,边点头边看别人,意思是:瞧见没?老夫问个问题,就有了好东西,老夫是关键。
“小易,驴吃吗?”刘幽求看明白了,也问。
“吃!”李易回一个字。
“有什么新的东西没?”刘幽求不甘心。
“没!”李易还是一个字。
“哈哈哈哈……”众人大笑。
“易弟,确实没有?”李隆基问。
“没……没什么是不可能的,刚才说费劲,密封费劲,因为是厌氧发酵。咱们还有好氧的,这个不用密封,温度、湿度够即可。”
李易给面子,老丈人问,没有也得让他有。
刘幽求:“……”
众人又笑,很开心的样子。
“以前大豆秸秆全烧了,可惜!”姚崇自从开始学农,从别人口中了解到不少情况。
“养牛的也喂,单一喂不行,需要混合其他的东西。
百姓不知道卖给专门养牛羊的,需要有人引领。
官员的作用便在于此,教化民生,不止德行,鞭春牛、劝农书,皆属于。
没有人负责收购,百姓自己怎么卖?别人收的时候一钱要百姓把几十捆大豆秸秆送过去,百姓还不如自己烧火。”
李易顺着讲解官员的职责,不但教百姓道德、行为准则,更要为百姓提供赚钱的方法,联系买卖需求。
像秸秆还田,百姓一看我还要雇人花钱,不如烧了,烧完的灰也还田。
结果我想卖,你们不给联系买的人,我烧你们又罚我钱。
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 汇报难言成折磨
海军进到庄子,里面的庄户是真的到家了。
羽林飞骑熟悉庄子的里的情况,按照指示,带领其他人去找地方。
先洗澡,不吃饭,收拾完,换新衣服,开始检查身体,抽血、验尿、验便。
昨天出来的,正好没吃饭、没上厕所,一套全下来。
顺便看看身体有没有溃烂的地方、晒伤需要治疗的地方。
溃烂一般是由于缺少水、维生素和晒伤所致。
晒伤后本应该及时补充维生素,还有异黄酮。若没有食物,就会溃烂。
如李易时候最初守岛、在岛上建设的士兵,由于补给能力弱,许多人都生病,皮肤最后恢复不过来,变成‘健康’的小麦色。
船上这些食物都有,万一他们给扔了呢?
将士们无须排队等结果,有编号在,哪一个出问题,检查出来了会对上。
李家庄子的人、阮津、柳庭光在汇报工作。
三个人坐着,庄户里出一个代表。
面前的小几上放了凉白开,柳庭光比较拘谨,庄户李恩长和阮津倒是放松,端起水喝,柳庭光才跟着喝。
他们前面一群人,包括李易。
由高力士问话,代表陛下。
苏颋没资格问,李恩长是李家庄子的人,不属于兵部,阮津羽林飞骑,陛下直属。
“一路上可还安稳?”高力士按照写好的问题询问。
庄户和阮津不出声,点头。
柳庭光开口:“好,去的时候吧,风好,嗖嗖嗖给吹到地方,没停过几次。
回来的时候,我们一想,李东主辛苦给铺出来的路,我们得挨个地方瞅瞅,就一个个岛子去。”
“回来时风不是更好么?去岛子不怕耽误时间?不怕叫陛下久等?”高力士顺着话问。
“主要是宣传大唐恩德,好叫其他土著知晓陛下隆恩。”柳庭光回答完还小心地抬头看看李隆基。
“难道不是因为水不足?”高力士再问。
“水?水够,那船上装的水才多呢,不信高将军你问他俩,他俩……你俩说话呀!”
柳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