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后看着那么多的土豆,总觉得相差不大。
“嫂嫂,一斤米蒸出来的饭可不是一斤,一斤面做出来的面条也不是一斤,一斤土豆蒸熟了只能多一点分量。”
李易很容易把事情说明白,土豆亩产十石,在某些方面与稻麦相等。
综合考量,十石的土豆对人体的帮助比三石的麦子大。
“嫂嫂,平时一顿能吃四两米做的饭,就咸菜吃,有了土豆,吃二两米的饭,再用六两的土豆当副食,加上咸菜,远远超过吃四两米。”
李易又举个简单的例子,不但吃饱,营养还多。
“好,种土豆,让百姓种土豆。”王皇后高兴起来,果然还是不一样。
李易见别人忙,他招呼人采摘其他的东西,提前回去准备饭菜。
等到了中午饭的时间,参与的人全到大广场上吃饭。
一大堆菜,排骨炖南瓜、芸豆的菜豆丝炒肉、红烧肉炖芸豆的饭豆、虾仁玉米炒松子、油炸花生米、五香花生米、陈醋花生米、土豆丝、土豆片、土豆泥、盐霜土豆、土豆南瓜饼、土豆烧羊肉、番茄……
最后还有拔丝地瓜,需要凉水。
像地瓜没完全成熟,抠大的做,玉米也要等一段时间,还有花生。
既然想吃,尝一尝吧,外来物种,丰富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
还有一些薯类的李易没做,吃太多对身体不好。
众人端餐盘自己盛,一样盛一点,先每样尝尝,再选自己爱吃的多盛。
“这样的一套菜,在天上人间卖出来一张三楼会员卡的钱,不贵!拿命换的。”毕构凑在李易这边说话。
“天上人间行,我放里点小土豆,多卖钱。”李易点头答应。
“老夫不是那个意思,换成醉仙居……”
“不,醉仙居以后再说。”李易摇头。
他才不上当呢,他刚才要是说天上人间你又收不到税,毕构保证让他在能收到税的地方卖。
不卖,坚决不卖,自己留着吃。
见毕构还要劝,李易连忙换个话题:“其实南瓜同样不错,它的优点在于保存时间长,在合适的地方,放个一年半载的,依旧能吃。”
“它能当饭吃?”毕构果然顺着问。
“不能,多道菜也不错。等地瓜土豆产量高了,需要额外加工,增加就业岗位。
地瓜不适合当饭吃,偶尔吃一吃还行,地瓜最好是做成粉条。
地瓜在土地适应方面比土豆好,一般山上的土地,种上地瓜就不错,还不用多操心管理。
反正是扦插种植,浪费的种子少,怎么种都能收回来种子,而且地瓜秧,人能吃。”
李易打算再等几天,地瓜收获,烀地瓜吃,甜啊!
到冬天,制做出来烤地瓜的炉子……怪怀念的。
“李郎,冬天咱们在洛阳卖烤地瓜吧,留出来几千斤地瓜烤着玩。”
永穆公主端餐盘回来,不知道她从哪弄的大米饭,盛了很多红烧肉炖芸豆。
旁边的小兰与永穆公主差不多,只不过松子炒玉米虾仁稍微多出些。
也不晓得她是爱吃玉米,还是松子,总之不能是虾仁,出海的时候吃腻味了,现在只能当零嘴吃。
“好,地瓜不需要太多的种子,留出来三亩地的地瓜烤。”
李易支持,不就是想在外面溜达嘛!
“三亩地过少了吧?”毕构认为李易太小家子气,人家永穆公主说几千斤,你就给三亩。
“一万多斤,再加,得烤到什么时候?”李易知道毕构的意思,故意如此说。
“多,多少?你……你带回来的东西咋……咋都这么能长?比土豆还厉害。”
土豆没出来之前,毕构只是相信李易一贯说话的正确性。
土豆收获,眼看着一大筐又一大筐,毕构再次确信李易不说谎。
如是,他震惊地瓜的产量。
“属于低产,往后要好好培育。某一天,土豆亩产四十五六石,地瓜亩产五十七八石,不要觉得不可能。”
李易知道,自己这样的地,还有人员的精管理,换成他那时的好品种,产量能吓死人。
自然,他那时的水稻同样厉害,可惜……
“不,不用那么多,老夫怕见不到那一天,先种出来亩产二十石的土豆,寻常百姓能种的,不是李家庄子。”
毕构比较务实,比照眼下,增加一截,足矣!
“好,我努努力、加加油,我看看怎么处理。”李易使劲点头。
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 不与主粮争上田
司农寺的人仔细品尝,他们全程参与,今天第一次吃。
将来他们负责培育更好的品种,增产。
永穆公主的母亲柳婕妤看着二十多米处的桌子,越看越不高兴。
她嘟囔:“毕宰辅坐错地方了,应与政事堂的人在一起,商议朝堂大事。”
她的首席侍女问:“我去把毕宰辅哄走?”
“罢了,想是在问比政事堂更要紧之事。往后土豆敞开了吃,炒土豆丝里的汤汁应该拌米饭吃。”
柳婕妤摆手阻止,原谅了没点眼力见儿的毕构。
话音方落,她又一次生气,宋璟一群人端餐盘凑过去。
然后永穆公主和小兰端餐盘向这边走,显然不想跟他们呆在一起吃饭。
再接着,柳婕妤见李隆基又往那里走。
“娘,我过来陪你。”永穆公主笑嘻嘻地说,以前她不是这个样子。
柳婕妤倒是觉得现在的女儿好,活泼,当初恬静,整天说的话都少,寻常见不到笑容。
整个人活的像是别人想让她活的模样,不是她自己。
“圆圆,你怎盛米饭?”柳婕妤发现不同。
“吃红烧肉就米饭香,南瓜土豆饼适合配着汤吃。
饭豆应该成熟后当成其他豆子煮饭吃,不过炖菜的话,连着皮一起,比菜豆好吃。
它和土豆一样,能当饭,亦可为菜,吃了比其他的菜管饱。”
永穆公主不忘了‘科普’,说完吃一口,露出幸福的表情。
“给我盛一碗米饭,南瓜饼吃不惯。”柳婕妤馋了。
另一边李隆基就着排骨炖南瓜吃饼,他过来是想看大家在聊什么。
姚崇有问题:“小易,照你所言,土豆出去水分,亩产与稻子、麦子区别不大。
换作你是寻常的百姓,你可愿接受新的作物种植?”
团儿里的和在职的相继点头,对,他们方才想到此事。
经过讨论、研究、分析,发现难办。
确定,不存在其他的解题思路,过来问李易,你不是能耐吗?
“姚相是说种了土豆就不能种麦子或水稻?抢地?”李易也问。
“然!”姚崇颔首。
“百姓种芥菜吗?种白菜吗?种高粱吗?冬小麦收完总要种其他的东西。
把土豆当成粮食作物来种,抢粮食的地。
但把土豆当成菜来种,它抢的是菜地。
它本身是菜,大唐芥菜的亩产量比不得土豆产量。
芥菜中的雪里蕻,用来腌制咸菜,换成土豆,想来百姓会很高兴。”
李易说完,吃菜,你们琢磨啥呢?土豆什么时候变成主粮了?
“哎?”大臣们愣神,自己咋没分析到?土豆当菜种?它不是……
“是菜!”毕构附和:“往常北方冬日里,白菜、萝卜,没了。”
李隆基跟着说:“大棚的出现,增加了蔬菜,比不得玻璃大棚,却能使菜长起来。
往后又增加土豆、南瓜。即便干菜,还有干豆角,对,花生、地瓜也是菜。
土豆产量高,可放到开春,吃一冬天,百姓为何不种?”
“是,种,臣等……没想到。”姚崇郁闷啊,应该再多让思维发散下。
“嗯!”李隆基微微点头,表示没关系。
一群人觉得受到的伤害更大了,我们在陛下眼中如此无用?陛下已习惯?
宋璟赶紧补救:“收完冬小麦,不种高粱种土豆,合适。”
“到时种玉米,玉米是主粮。现在的玉米比现在的小麦和水稻产量高。
究竟种什么,看地的情况、人的情况、需求情况。
高粱除了提供粮食,另有高粱秆,编织工具。
玉米秆子不能编,可作为饲料使用,玉米相对耐旱,但比不上高粱,高粱旱涝皆可。”
李易对比作物,把话说清楚,种什么不是让百姓种什么,乃适合种什么。
住山腰缺水的人家,看山下水多的人家种玉米,跟着学,没有水全旱死,只能种高粱。
多一种作物,多一种选择,把地尽量利用起来。
又要看人手,劳动力不足,需要种方便管理的作物。
当地养牛羊的多,能种高粱和玉米,自然种玉米。
李易吃两口菜:“另外花生,属于经济作物,可榨油,再当菜和零嘴吃。
咱们的压榨技术太低端,榨完油后的花生粕人还可以吃,给牲畜吃,属于好精料。
向日葵过几天陆续收割,它与花生相同,经济作物,能榨油,并当零嘴。
百姓房前屋后不被遮挡住阳光的地方,种上向日葵,收获的时候就有零嘴吃。”
“写下来,小易,写,我们看文字比较好。”
毕构听着发现这些作物搭配着种植,门道太多,估计说完晚上也说不完。
一顿饭吃完,所有参与的人都满意,总能找到自己喜欢吃的菜。
就是有人不爱吃固定的主食南瓜土豆饼,有的想吃面条,有的跟永穆公主的想法差不多,吃大米饭。
更有的看到菜,觉得过水的高粱米饭应该更适合自己。
吃过饭,李易有点吃多了,溜达着消食,带着永穆公主和小兰,去向日葵的种植地。
向日葵又没谁规定必须在同一天成熟,现在有的脑袋已经弯弯的垂下。
“越是硕果累累就越谦卑,看,果实成熟后饱满的头最低。”李易借物寓人。
“蒲公英成熟为什么要张扬地飞翔呢?”小兰在旁边多一句嘴。
“所以大家不等它成熟就开始挖,成熟了要刨它的根,它太过张扬。”李易看小兰。
“李郎你说滴对,我就喜欢向日葵,主要是它随着太阳转,有目标,就跟我随着你转一样。”
小兰用最快的速度附和,不然会被刨掉,怪吓人的。
永穆公主在旁笑,指着一个说:“能吃了吧?”
“能,割下来,割两个。”李易拽秆子。
永穆公主抽出李易腰间装饰用的小宝剑,在头的后面一削,向日葵就掉下来。
装饰用的宝剑不代表它不锋利,这个宝剑今天刚给李易,群臣知道意思,拿着宝剑可以直接杀人。
他们觉得用不着,李易杀人有没有宝剑又有什么影响?
两个向日葵的盘被削下来,李易接过宝剑,继续削。
削成一块块的,一手一块拿起来互相搓,上面的葵花籽就不停地掉落。
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 接连收获壮士还
新的葵花籽潮湿,李易挑大的磕一个,看看仁,比较满意。
“能吃就先吃,其他的晾晒,干了之后用簸箕,或者放风车里吹。”
李易吃几个,嫌费劲,葵花籽不干,磕着太软。
拿指甲抠是最好的,但他没留指甲。
永穆公主和小兰抓着磕,蹭的手和嘴角都是绒毛。
吃了一把,永穆公主看看小兰嘴的样子,不吃了:“李郎,怎么处理可以没有这个绒毛?”
“煮,加上调料煮,想五香的豆子那样做,然后再烘干。
直接炒,炒完了还是有黑的东西在上面,其实煮也有,就是相对少。”
李易对葵花籽没啥好办法,除非不磕,直接用设备脱粒,那个干净。
只是瓜子不磕,吃什么瓜子啊?乐趣就在于咔嚓咔嚓磕,包括西瓜籽、南瓜籽。
“咱们种南瓜,那个籽也挺好吃的,能够当药用,以膳为主。”
李易想到南瓜籽,发现又多了个零嘴儿。
……
政事堂中,姚崇等人也在,他们最近没有大的案子要处理,略微清闲。
他们在喝茶水、磕瓜子,西瓜的籽。
现在西瓜朝两极化培育,籽大籽多的单独种,再选里面籽多籽大的。
另一条分支则是籽小籽少瓜甜、瓜大。
还有各种杂交,看看能不能长出来神奇的东西。
司农寺一直负责这样的事情,许多年前便开始。
现在资金多,他们逮到啥都想嫁接、杂交,万一发现一种好东西,利国利民。
说好了的,出成绩就记载成他们,谁管的、谁操作的,放到一本书里,印出很多,叫以后的人知道。
“喝酒还是盐霜小土豆好,醋熘的土豆吃着略微硬,口感差。”苏颋在评价菜。
“醋熘的好吃,脆脆的,汁多的那个太软,适合牙口不好的人吃。”毕构持反对意见。
“要我说,还是土豆泥最好,尤其在吃过水饭的时候,放上葱花和鸡蛋酱,比盐水豆子香。”柳冲有自己的想法。
大家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