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9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易看的速度快,一眼就知道情况,等李隆基那里看完,他递过去,交换着再看。
  还是一眼扫过,他把信给等在旁边的毕构。
  写有名字、按了手印大布展开,证明确实所有海员全部平安到家。
  毕构看着看着,把信抓在手里仰头望天儿:“好,好啊!狂风骤雨畏征难,斗胆相搏意志坚。海外孤悬牵万岛,乾坤锁挂布三元。蒸蒸气雾何须桨,猎猎绢麻可作帆。舰队出航宣社稷,归来畅快喜平安。啊!畅快,果真畅快!”
  毕构在那里继续看天儿,旁边的宋璟伸手等着看信呢,结果见毕构在抒情,一脸郁闷,你先把信给我呀!
  李隆基手上的给宋璟了,先看着。
  宋璟看看,往下传,张九龄自己到毕构身边把信拿到手。
  等大家全看完,一个个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船无所谓,只要人回来便好。
  哪曾想,这些人出去,一艘船未抛,全部带回。
  “小易,老夫高兴,欲宴请京兆府,你安排。”毕构笑着与李易说。
  “户部出钱?”李易更高兴,但他没疯。
  “你不开心?你替老夫请。”毕构摇头,户部哪有钱啊!
  “我替你大赦天下不?看看他们带什么东西回来,东西好,我请……京兆府百姓一人吃一碗炸酱面。”
  李易撇毕构一眼,准备瞧瞧东西,值钱的话,豁出去了。
  京兆府如今常驻人口家流动人口,超过三百万。
  自己庄子忙不过来,得雇人手,大量收购手擀面,酱在庄子里炒,再送往各地。
  钱倒是没多少,有个一万缗够用。
  毕构扫视周围,颇为自得,意思是看老夫有面子吧?说叫小易请客,小易就请客。
  没人理会他,大家高兴呢。
  “怎么庆祝?”苏颋问宋璟。
  “在含元殿,等将士们到长安,休息两日,开大朝会。当祭祖。”
  宋璟决定来个大的,海外可不是过去溜达一圈。
  那里有许多土著,有的土著已经愿意加入大唐,李易带回来的生病孩子,正在努力学习。
  将来属于大唐领土,开疆拓土的事情,得跟祖宗们说一声。
  “正好让蕃邦的人知晓,我大唐海军之强。”
  张九龄说着看旁边,没瞧见尺带珠丹,金城公主也缺席。
  他想起来,打电话未招呼。
  不能每一次开朝会都把尺带珠丹叫上,他又不是重臣。
  “易弟你去不?”李隆基又想拉着李易去含元殿。
  “不去,站着累,天热,我在庄子休息。”李易拒绝。
  “给你安排座位,你功劳大,不是你领头,大唐又怎会派船队出去。”李隆基立即给好处。
  “成,我想想当什么官儿。他们四十艘船回来,定然装有不少东西。种子倒是不值钱。”
  李易同意,上次腿都站麻了。
  这回自己带东西去,边看边吃冷饮。
  “晌午吃什么?现在几点?”毕构往外瞅瞅,估算时间。
  李易扭头看墙上挂的钟:“才七点四十二,诸位不是吃过早饭了么?朝廷重事要紧。”
  “政事堂还有事情。”张九龄不愿浪费时间,离晌午还有将近三个小时,说完他告辞。
  其他人纷纷离去,毕构最后走的,临走的时候对李易说:“反正不能吃炸酱面,大喜的日子。”
  “吃冷面,冷面汤带冰茬儿的。”李易点头。
  “不吃!”毕构拂袖而去。
  “李郎,吃什么?我也不想吃冷面。”
  永穆公主要去闻恬兰香阁,现在改主意了,派个人去开业。
  “等会儿打电话给他们,提高效率,晚一点吃烤串儿,喝凉啤酒,孩子们下午也别上课了,天太热。”
  李易要庆祝一番,没死人,还有比这更开心的吗?


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 兵源无忧沿海局
  “老七媳妇儿,洗衣服呢?”
  “是啊三婶儿,你买肉回来了?”
  “看,别人不懂,以为西市的猪肉便宜,东市那里一到这个时候,大户人家买完,旁人就不去了,人家有钱,不做饭。”
  “价钱确实贵。”
  “肉好啊,搭的骨头多,今天那谁,儿子考试比我家那个差一名的,他还搭我了半副猪肝。”
  “是呀,你家那个学习好。”
  “就那么回事儿,平是不怎么管他。一会儿卤了猪肝,给你送去,家中留人。”
  “三婶儿,留着给你家孩子吃。”
  “多着呢,哎!老七媳妇儿,你知道不?咱们出海的舰队回来了,一个人没缺。”
  “到长安了?”
  “海州,正好火车去,回来报的信。羽林飞骑在火车开着的时候飞下来的,直接落马上去李家庄子。”
  “是哈!羽林飞骑厉害,海外回来的能带回来很多亩产高的种子?”
  “你家又没有地,种子与你家无关。”
  “我家可以买东西吃,粮食多,吃饭便宜。”
  朱雀大街西边从朱雀门往南数的第三个坊的丰乐坊里面,一个去买肉回来的妇人与洗衣服的小媳妇儿聊天。
  这个时间是七点五十,消息在飞。
  坐公交车的在车上说,等下了车,司机,哦,车夫,他们再跟新上车的乘客说。
  坐车到东市的人先吆喝,把好消息告诉给大家。
  等到中午饭点儿时候,包括蓝田县等长安附近的县都知道了。
  照此速度,估计晚饭前可以传遍京兆府。
  李家庄子水磨石的大广场上,棚子连棚子,摆好桌椅。
  孩子们呆在一个区域,他们最为开心,不止知道出海的人回来,更听到下午不上课。
  至于吃肉串儿,反而是他们最不在乎的。
  官员们换上常服,按照部门与品级找位置。
  毕构这些人在一个小圈子,李易负责烤串儿。
  只有此事大家才高兴,能欺负李易干活。
  李易烤小肉串儿,大家吃不下太多。
  跟羽林飞骑学,一串儿一斤肉,吃完撑到了。
  小串儿李易表演翻扇子烤串儿法,哗哗哗,上百串一起翻动。
  烤熟即可,不负责往上面撒调料,自己蘸干料吃,撒调料浪费。
  这次尺带珠丹过来,得到消息,感叹大唐海军的实力,看样子大唐要向更远的地方扩张了。
  他不开吃烤肉串,李易给他烤豇豆、芸豆、韭菜、茄子、大蒜、生菜、茼蒿、大虾、压出来的鱼片……
  “小易过来坐着吃。”豆卢贵妃招呼李易。
  “我守烤架,万一有谁想吃什么,我省得来回折腾。”
  李易摆摆手,喝口冰镇啤酒,爽!
  豆卢贵妃笑笑,不勉强,转头喂孙子吃东西。
  “他们在海上,定然吃了许多苦。”
  永穆公主知道出海多难受,即便她乘坐的是游艇。
  别人用帆船,需要调整风帆,在甲板上风吹日晒。
  船的速度慢,遇到危险想躲来不及的。
  “故此他们的收入应该高,看看他们带回来什么东西,折算一下价值,按照比例留出一份分给他们。”
  李易早有决定,第一次远洋的将士最为珍贵。
  人家拿命去拼,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
  将来这些人的每一个都可能是一艘船的船长,然后会有人在各种意外中……
  李易说着看毕构,毕构初时没明白,随即怒了:“老夫会收他们的税?”
  “我是问你吃什么?我这边好给烤。”
  李易坚决不承认,他说着还拿起个肉串比划,自己吃。
  “老夫不征他们的税,却要扣你的税。”毕构要找回来场子。
  “东西不是给我的,给你们,你们留着。”李易眨眨眼。
  “我们留……我们要求你处理。”毕构说完,咕嘟喝一大口酒,要平息心中的怒火。
  “李易,将来海外可有战事?”宋璟等李易吃完一串儿肉,询问。
  “不主动进攻,只要往西南绕,遇到一些人,他们好战。但凡叫他们发现机会,他们绝不会跟咱们和平。”
  李易说明白,你不是总认为将士好战不对么?劳民伤财。
  不与你提多么赚钱,只告诉你别人保证打我们。
  宋璟眉头挑一下:“我并非怕花钱,如今大唐钱财充足,自当改变对外策略。
  然,钱多,兵从何来?抽调哪一支军队补充海军?
  习惯马上征战的人在海上能否适应?敌人有何进攻手段?”
  他把话挑明,我现在不阻止打仗,打吧,有钱赚。
  兵源的问题怎解决?凭借原来的那些人手?
  尺带珠丹停下吃东西的动作,仔细听,他同样想了解。
  通过接触,他不得不承认,李易确实厉害,问他任何问题,他皆给出好的办法。
  眼下呢?兵力,从西北抽调?吐蕃会好受许多。
  李易又喝口酒,翻着烤的东西:“河南道的登州、莱州之地,在渤海范围活动。
  海州的地方,在海州当地活动。苏州人的日子好过,他们不愿意当海军。
  杭州同样没问题,那么台州、温州、福州等地,他们的山多、田少,日子艰难。
  找他们的人参军,给很多安家费,解决了兵员问题,又帮助当地百姓过上好生活。”
  他顺着海边数州,介绍每个州的情况。
  大唐的福建等地穷啊,莫说大唐,到明朝时候,倭寇中有大部分属于假的,全是他们的人。
  再往后一段年代,当地还是穷,直到他那时的后来,国家厉害,不存在正常情况下饿死人的事情。
  非正常饿死人,属于地方官员渎职,不是说国家没那个实力。
  “另外还有泉州、广州、钦州、陆州、陆州再往西的瀼州、汤州等地。
  眼下那里山民为主,终归属于大唐。在武力和利益双重作用下,他们战斗力很强。”
  李易继续数,现在他那时别的国家的地方,也属于大唐,那就是大唐的,不会再改变。
  尺带珠丹听傻,看李易的眼神都变了。
  这么多地方,你咋全知道?我那边我就有大部分小的地方记不住。
  “岳州等地呢?比如桂州。”
  苏颋出声,他选的地方是李易时候的广西桂林,现在穷啊!
  “那里有别的安排,蒸汽机船再更新换代后,桂州能变富裕。”
  李易没想着从那里再抽调兵员,当地适合种水果,新品种的菠萝,还有甘蔗、香蕉等东西。


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 地方治理兵钱顾
  李易说完,众人安静地吃喝,考虑李易说的话。
  李易意犹未尽,继续介绍他那时两广地方的水果和其他作物。
  说得大家觉得手上的肉串都不香了,想吃水果。
  “最初没人重视,觉得不方便管理,山民未开化,地方势力强,易起事。”
  李易说历朝对两广加福建等地的态度,都以种地为生。
  首先不知道怎么辅助地方发展,不可能投入很多钱财。
  一旦地方人多,又担心造反。
  如殿中省监杨思勖他家,是地方大族,陆州覃家比不上的。
  他们控制地方,大唐只能派官员到那里作个样子,收点土贡什么的,安抚为主。
  地方叛乱,去收拾一回,不但占不到便宜,还徒耗兵、粮,打赢了抢劫一番,钱不够打仗的支出。
  打完之后,当地其他的势力又起来,还得派人去安抚。
  李易对此有信心,找来觉得自己厉害的地方势力头领,军事演习一番,再给好处,对方就明白应该怎么做了。
  接下来进行教育,让他们考科举,培养医生。
  考科举只要会写字什么的,就能考上,考上在大唐当官,选好的县,派过去当助手什么的。
  他们看到京兆府的人生活这么好,自己那里也可以啊!
  再之后就改土归流,地方上的人习惯了听官员的话。
  李易把运作的步骤说出来,总结:“那些地方好好发展,大唐百姓就有吃不完的粮食。尤其是甘蔗,有了糖,做菜也香。”
  “对,红烧肉用冰糖炒糖色。”永穆公主在旁表示认同,糖做菜确实好。
  “其实在于有钱?”尺带珠丹跟着总结。
  “是技术,生产技术转化成生产力。钱,无法凭空变出来。”
  姚崇对尺带珠丹的话不赞成,他当宰辅时已发现技术最重要,还专门组建了工匠团队。
  可惜所有的工匠加起来,比不上李易一个人。
  自己比输,无妨,大唐赢了。
  “是,是技术。”尺带珠丹点头,吐蕃取大唐公主,就是为了大唐工匠。
  公主明知道属于临时提上去的,依旧当真的公主对待,只要带工匠就认。
  “趁热吃,凉的还要麻烦小易热,再热,肉会缩。”
  毕构怕尺带珠丹要什么技术,拿起肉串招呼众人。
  其他地方的官员一般以同一个部为圈子,说着自己部门的事情。
  他们边吃边研究哪一种吃食方便打包,今天下午休息,吃到四五点钟,交流差不多了回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