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居然养起来,包括出生的时候就腿脚不好的孩子,没被溺死埋了,大唐朝廷也管。
时间久了,他才明白,今天大唐能养这些人,其他人遇到同样的情况也会被养起来。
百姓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就拥护朝廷。
悲田坊每日有人离世,却见不到什么悲伤,在最后的时刻都受到很多人的帮助。
即便是严冬,周围也是温暖,并非孤独。
报纸上写了,狼群战斗力高,是强的活下来,人同样的数量面对狼,很可能打不过。
然而人一直在扩大地盘,狼群却逐渐被驱赶,因为人懂得奉献与牺牲。
这叫以人为本,吐蕃、后突厥就不懂得,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不应该是人。
伊辛巴对此坚决反对,这不是骂人吗?
你写个报纸你不想想我吐蕃的生存环境就瞎写?你贬低我们来抬高你们,无耻!
让你们在我们那里生存,你看看你能不能像现在一样?
后来他这个想法动摇了,因为大唐军队一直干到黄河源头。
周围的原吐蕃部族在冬天的时候跑到菱堡,居然没有被冻死、饿死,年岁大的人都活得好好的。
他其实心中还不怎么服气,他觉得是钱的力量,李易在背后推动,好有钱的说哦!
他有一阵子想找机会当面与李易说道说道。
后来报纸上又写了,说钱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越是追求钱,越会在关键时刻放弃更多人。
当灾难来临,有的地方为了大家的生命而放弃钱,结果反而多赚了钱。
而有的地方为了钱而放弃其他人的生命,最终损失的钱更多。
人类的交往产生了社会,社会的本质是生命。
伊辛巴就这样放弃说道说道了,他发现自己说不过李易。
他发现李易这个人特别乱,总变,什么法家、道家、儒家、佛家、公羊家、墨家、兵家、纵横家、农家……
李易那个人不固定,什么都会,又什么都用,从不说某一个最好,也不代表任何一个。
伊辛巴把这些情况小声地说给尺带珠丹听,语气很沉重。
尺带珠丹听着麻木了,他想跟伊辛巴说你们呆在长安不晓得,那天大唐军队兵临城下,偶们都被吓坏啦!
东市转完,队伍穿过一个又一个坊,抵达西市。
西市的东西品质果然不如东市,一些吐蕃人在西市帮忙鉴别牲畜,主要是马和羊。
牛,用不着他们。
尺带珠丹带了牦牛来,在某个程度上算是为大唐出难题。
牦牛那一身毛,大夏天的怎么养?
等他们见到大熊猫的时候,他们才明白,有种动物比牦牛还难养。
牦牛过来把毛给剔短,稍微控制下饮水和棚子的面积就行。
剔了毛的牦牛在有水流通过的地方,棚子大,里面阴凉,比大熊猫好养多了。
大熊猫不给剔毛,给冰块和井水的水池子。
李家庄子的动物园动物有许多种,每一种都懂得如何饲养。
包括金雕,那是一大家子的金雕,有二十多只,它们不伤害李家庄子饲养的家禽和牲畜。
这个是怎么养的?有高手啊!
“赞普!”“赞普!”在帮忙干活的吐蕃使臣向尺带珠丹问候。
他们不仅仅帮忙看东西,还教别人吐蕃的话,介绍吐蕃的工艺品的制造流程。
‘嘟~~嘟~~’尺带珠丹刚要亲民一下,永穆公主包包里的对讲机出声。
她拿出来:“谁呀?”
“闻恬啊,是我,这台手术很成功,心情好。你问的事情,其实在我看来,就不应该搭钱。”
对讲机传出李易的声音。
周围安静,玉真公主愕然的神情出现,啥叫不应该花钱?
“李郎,不花钱怎么雇人?”永穆公主问出玉真公主想问的话。
“没说不投入,我指得是不赔钱,赚钱的事情,三十个人少了,两丈宽,一千丈长。
我知道你说的地方,上面有六十户人家,他们以打猎为生,入籍贯的,好多年前就是。
修这条路的目的在于方便预警,当地的这个山头最高,周围几十里没有比它高的了……”
李易介绍情况,这个位置最大的作用在于警戒,虽说用不上。
猎户们什么路都能走,修完路,自然走路就更快。
给出来的路线图三千多米,不科学,盘山的路盘不好,应该加到一万多米,即三千多丈。
三哥找谁设计的?不专业呀!
将近七米宽的路显然是要走车,三千多米的盘山路,行车太过陡峭,落差大。
换成一万米,赶车的时候,不但不会因为路变长耽误时间,反而速度更快。
永穆公主附近的人仔细听,一千丈已经够长了,三千丈,能不赔钱?
“李郎,怎么操作啊?”永穆公主又问出很多人的疑问。
“卖木头和腐殖质,修路有很多好的树木,告诉需要盖房子的人,交钱就可以领到木头。
再告诉樵夫这里的随便砍,自己带干粮,小树杈和中等的树杈都给他们。
大的树杈联系焖炭的人,没人会把能当房梁的树变成炭。
接下来修路,刨掉一层软土,这就是腐殖质,卖给长孙昕都行。
按照我的办法,自己不用花钱,我要是有时间,我亲自过去看看,我还能赚很多钱。”
李易不晓得那边多少人在偷听,他哇啦哇啦传授知识给自己未来的媳妇儿。
他都想兑换一个能够视频的通讯器了,双方看着说话。
“李郎,要是有人花很多钱,速度又不快,怎么办?”
永穆公主看自己的姑姑玉真公主,玉真公主使劲点头回应,对,问。
“那叫傻,缺心眼、白痴,谁……诶?哪条路?哦!我才想起来,山路难修,能够自己花钱雇人解决百姓生活艰难的人,必然是大善人,甚至是美貌与智慧并存的人。”
对讲机中李易先是一顿骂,突然间风格改变,铆劲夸。
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人情互动道艰苦
“好的李郎,我知道啦,嗯!”
永穆公主看自己的姑姑玉真公主,对方面色不善,赶紧结束通话。
玉真公主咬着牙,拳头攥紧,又张开嘴使劲喘气,说道:“以后我得多学学,不能什么样的人都可以过来骗我。”
“哎?”永穆公主愣了,几个意思?
“告诉他哪里不足就赶紧学,一个多月过去,他还带着人在那里花我的钱。
养鱼不会养、养蜜蜂不会养,直谏想不到。现在修路赔钱,看看李易,啊!看看!
同样一个修路,居然还能赚钱。往后我哪有脸给皇兄举荐人才?”
玉真公主爆发了,又气又怒。
众人听看明白了,玉真公主并不是生李易的气。
金仙公主明白源头,却不明白一件事情:“姐姐,你把你的面首跟李易比?宰辅都不行啊!”
“至少他应该想一想,平日里那个能说呀,一到关键时刻就不行。
一个多月了,还在砍树挖土修路,看看李易,作完手术,知道情况,立即给出赚钱的办法。
差一点我不说什么,这差成什么样了?差成差距了哈?”
玉真公主之前欣赏她的这个面首,如今发现,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这等废物,我当初眼瞎呀!
“姑姑,莫气,修路认真,不胡思乱想,其实也是一种好的品质,踏实、肯干。”永穆公主劝。
她和金仙姑姑有着同样的想法,你把你那种男人跟我家李郎比?
我家李郎很忙的,没空儿与人比,先前作手术,现在应该休息一会儿就去讲课。
你家那个好好干活,朴素也是一种美对不?李郎就这么说过。
“天哪!皇兄整日在李易身边学这些,往后……”
玉真公主愁哇!举荐人才,皇兄总是以李易为标杆,除非是宰辅之才,别的边都靠不上。
“哎?你这个是苋菜?怎么卖的?”
永穆公主怕姑姑气出病,四处看看,发现有卖苋菜的。
苋菜就是野菜,河边山脚下多得是。
东市见不到,西市有人采来卖,两个大的土篮子,都是苋菜,按照李易时的称呼,这种叫艻苋菜。
有的地方叫红苋菜、花苋菜、彩苋菜。
这东西以前算好东西,百姓没有饭吃,苋菜当饭,放一点盐跟着其他的米或者脱壳的麦子一起就煮了。
现在生活好了,谁还愿意吃苋菜?关键不应该卖,别人想吃自己到河边找找就有。
摆摊的人不认识……手枪,她同时被四把手枪对着。
郭子仪则是飞刀在手上轻捏,手腕回扣,稍微一抖,刀就能出去。
她认识永穆公主,她怀里有个小宝宝,用婴儿背带兜着。
“公主你想吃拿走吧,我带孩子过来检查身体,路上看到有很多苋菜,就管棚子借了个扁担和两个土篮,采着到这里,顺便卖掉。
先去排的号,一会儿卖不掉,我就扔给悲田坊,孩子检查完回去,还能再采一路,给棚子。”
小妇人说着低头亲亲孩子的脸,小孩子面对着永穆公主,睁着好奇的大眼睛。
被亲之后,小手和小腿动一动,显得很开心。
“怎么卖的?多少钱一堆儿,还是一把?”永穆公主对孩子笑笑,继续问。
“一钱一篮子,两篮子两钱。”小妇人给出价格。
“我买了。”尺带珠丹一听两钱买一大堆,而且是永穆公主想要的,要买下来。
“你是……”小妇人看尺带珠丹。
“吐蕃赞普。”有人介绍。
“哎呦!竟然是赞普!好,一蓝子一钱,这些得有七千多篮子,算五千。”
小妇人说着把宝宝胸前挂着的百福蓝拿下来,百福篮是饰品,直径跟开元通宝差不多。
尺带珠丹:“……”
他又不白痴,什么就五千钱?两筐野菜?
“外面热,一会儿更热了,找阴凉的地方等。”
永穆公主扔下二十钱的兑换券,把自己手腕上系的彩绸解下轻轻绑在小宝宝莲藕一般的小胳膊上。
旁边有人拿着袋子把菜装进去,交易完成。
“谢谢公主,谢谢公主,快,豆豆,谢永穆公主。”小妇人抓起孩子绑有彩绸的小手摇摇。
“咯咯咯!”小宝宝蹬着小腿儿笑得开心。
永穆公主跟着摇摇手,去下一个地方。
小妇人目送着永穆公主等人离开,又亲亲孩子,对二十钱的兑换券看都不看,盯着孩子手腕上的彩绸。
彩绸本身价值几何她不在乎,永穆公主从腕子上解下来的,代表了祝福。
莫说是彩绸,草绳都是宝贝。
队伍行进着,尺带珠丹终于发现实力决定一切,宣传也很重要。
自己堂堂吐蕃赞普,没有得到应有的礼遇,反而被一个卖苋菜的‘欺负’了。
“怎会这样?”尺带珠丹憋屈。
“赞普,那个……她知道是永穆公主要买,才想送永穆公主。你两钱要替永穆公主买,情况不同。”
伯讹委婉地教导自己的赞普,两钱你当真了?
那个婴儿背带上绣了四个字:闻恬兰香
每一个宝宝出生,都可以到闻恬兰香阁领一个婴儿背带。
有的人为了这个背带,从其他的州跑过来,路费都是多少倍的背带钱。
“夫君,就跟我的宫里与其他人的接触一样。
有时需要给别人好处,把贵的东西便宜卖掉。
或者允许对方先赊欠,之后不去要,当作记不得。
不过后来大唐的军队抵达,他们自己想起来赊欠的事情,都还了,给得更多。”
金城公主小声说,周围的人还都能听到。
“是啊?”尺带珠丹在回忆。
“奴奴你受苦啦!命不好,不如咱家圆圆,瞧李易的样子,哪个人敢给圆圆脸色看?当真是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尺带珠丹没听明白,玉真公主懂,指责尺带珠丹,我娘家的闺女在你那里挨欺负时,你在干什么?
这下尺带珠丹听懂,他显得很尴尬。
“姑姑,说起来,赞普总在我宫中,旁人不敢轻易挑衅我。都是一些好姐妹,偶尔还能帮衬一番。”
金城公主转过头又帮着尺带珠丹说话,不能和离,更不能弄死尺带珠丹,日子还要过下去。
“奴奴,等回去,我把你的宫扩大,再修修。”
尺带珠丹给出承诺,让大家知道自己的态度,以前和以后不同了。
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志气再衰南鼓舞
尺带珠丹如是说,更这般想。
他曾经需要别的部族支持,身边的女人长相方面比较朴实。
金城公主由于基因好,相貌清秀,加上接受的教育层次不同,尺带珠丹更喜欢。
大唐越来越厉害,其他部族自己对他们送来的女人态度怎样,不影响自己的地位。
待明年回去,奴奴的队伍中定然准备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