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好事情也告诉你啊,通信方便。遗憾的是太远,电话线不能扯过去,不然我每天都想跟你说说话。”
李易帮尺带珠丹舀一匙子辣肉酱,也不管对方咸不咸。
“可是”
“姑爷啊,亲情才是纽带,如抛开亲情,唐吐之间就以军事、经济实力来说话了。
过些日子,咱们到河南府,我给你看一种炮,比窜天猴厉害,打得准,一炸一片。
像吐蕃还有突厥的草原,狼群多,用这炮,轰隆轰隆的,一个只都不会让它跑掉。”
李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与尺带珠丹说。
对,没有别的,不存在什么诱之以利、胁之以威的情况。大家是亲戚嘛!
“对!”尺带珠丹感谢,要是有那种武器,人家大唐不打自己的吐蕃,确实应该谢谢!
午饭之后,李易喝了啤酒,有点迷糊,啤酒凉啊,喝的时候不觉得如何,后来酒精开始被吸收。
他先去医院看看等待被练手的死囚,算了,今日绕其一命吧。
转身去学堂,给别人上课,不讲化学讲物理,化学怕一激情要试验下,喝酒了开车都不行,何况上化学试验了。
李家庄子的人继续架设电话线,没有提前准备好的沥青煮过的木头,先用其他木头代替,之后再换。
水泥的柱子不能用,里面有铁,整体价格比木头贵。
负责交换机的宫女太监忙碌起来,操作生疏的他们一人只负责二十个号。
偶尔接错,再给拔掉,重新来。
打电话的人表示理解,新东西,有个熟练的过程。
人工交换机房中的人员叫大家发愁了,凑在一起商量。
桃红等人不行,他们学会即可,平时他们要跟人一起移动。
其他的宫女太监又担心他们偷听,包括服侍李隆基和王皇后的人手。
最终决定让永穆公主的侍女负责,永穆公主有女子特别行动队,需要的其他人少。
平时她在庄子中,偶尔去一趟闻恬兰香阁,去闻恬兰香阁临时找旁人陪同。
之后再专门培养放心的人手,眼下只能如此。
做米花棒的机器在疯狂运转,今天不生产米花棒,在制作颗粒饲料,里面有骨粉、燕麦、大豆、豆饼、盐等东西。
庄子里不出去的牲畜先停一天精料,把原来储备的和现做的装好,给两千羽林飞骑带到天兵军。
八千匹马在额外加料,它们会带着精料出发,精料都是给它们吃。
其实人吃味道和口感也不错,还顶饿。
伴随着通往皇城、兴庆宫等重要地方的电话线连通,曙光出现。
两千羽林飞骑吃饱饭,带着精神抖擞的马匹出发。
他们携带四百部电报机,一队两部,两队人会在一起,万一有哪个坏了,不耽误传递消息。
由于电报接收距离不够远,需要有中继。
一队带两个炸药包,万一当中继的时候被敌人给围住,先把电报机炸了,敌人怎么用刑都没辙。
李易今天有手术,不能出去,早饭没敢多吃。
玉真公主、金仙公主带金城公主夫妇出去逛街,去东西两市,加上城南。
两个当长辈的公主身边熟手不在,在跟小兰学习。
永穆公主随同,带上弟弟们,郭子仪、樊凡、秦离等人负责保护。
之前给金城公主送去的突击步枪和手枪,一支不缺,跟随的车上架有重机枪。
陪伴尺带珠丹的伯讹、伊辛巴瞧着眼馋。
这武力阵容,天下无敌,人多作用小,羽林飞骑会追着敌人将领杀。
“圆圆,阁中有新货?”金仙公主先看到闻恬兰香阁。
有百姓用竹竿挑着抹布擦玻璃,还有人负责泼水,擦的上面有肥皂水,擦完一泼,玻璃便干净。
百姓自发擦玻璃,天天擦,只擦一楼的玻璃。
不营业的时候,一楼的里面会拉起落地的大窗帘。
百姓擦完玻璃,当镜子照。
别的镜子他们买不起,谁家中要是有一面铜的镜子,当传家宝,婆婆传给儿媳妇。
现在有近视镜和花镜,价格低,允许贷款买,分期付款,无利息。
一些近视眼的人戴上,同样能当镜子用,拿深色的东西放在后面。
近视镜和花镜当正常的玻璃卖,卖不上价,打碎当装饰品?也不好看啊。
百姓谁觉得自己的眼睛看东西不清晰,跟别人比。
晚上别人说天上的星星亮,有人说对,可惜就一颗星星,别人提醒,那个是月亮。
于是把月亮看成星星的去城南李家庄子的地方试眼镜,报纸上有写,近视眼不戴眼镜会逐渐变严重,最后成瞎子。
故此近视眼要及时配一副眼镜,价钱低,坏了允许换新的,顺便看看是不是更近视了。
“奴奴,玻璃比你宫中的大。”尺带珠丹倒不是没见过更大的,李家庄子有。
他只是想要拥有,与媳妇儿说。
“姑爷莫急,等明年回去,带上大玻璃,运输不易。”
永穆公主许诺,送,送给堂姐,别人没有。
别人谁想要,花钱买,这么大的落地玻璃,一块送到吐蕃,十万缗,要多少又多少。
买不起就别瞎琢磨,买玻璃盘子和锅,相对便宜。
“眼镜吐蕃的人有的也需要。”
尺带珠丹趁机为自己人捞好处,自己都跑到大唐来了,冒着生命危险。
回去不带有用的东西,其他联盟中的部族会不服。
“卖,姑爷的人试一试,免费送,其余的包括防止雪盲的镜子,都有。”
永穆公主答应,卖给你们,想白拿的话只能是你的人。
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 活字更迭举荐难
尺带珠丹听懂了,看看身边的两个重要使臣,意思是我也无能为力。
他自己挺难过的,堂堂赞普,咋到了大唐,就跟见富亲戚要东西一样?
不止他,玉真公主身为长辈,同样觉得穷。
闻恬兰香阁日进斗金,看着眼热。
“圆圆,如今李家庄子愈发富裕,可有多余铜字做印刷用?”
玉真公主不好管妹妹金仙公主要那套铜活字,妹妹也穷啊。
她问自己的侄女,你家那么有钱,给我一套呗?
“姑姑,铜的那一整套已经保存起来,李郎说留作纪念,现在用的乃铅合金活字印刷。”
永穆公主轻轻摇下头,咱们庄子印刷术升级了。
转过头,他又与金仙公主说:“姑姑,你那套铜的不如跟庄子换,换更多字体的合金品。”
永穆公主知道合金的铅活字没有铜的值钱,李郎有技术。
做电池需要,就专门提炼东西,顺便把印刷的金属活字换了。
还说等产量高了之后,各地用铁笔写蜡纸的地方印刷部门全换成新的金属活字。
“圆圆,现在的报纸不用铜字?”金仙公主有如发现了新大陆。
“姑姑换不?字更多,还有外文的字,天竺的、倭国的、吐蕃的、大食的。”永穆公主就想换回来那套铜的。
“其他的字已经做出来了?”金仙公主神情变幻。
“正在制作,李郎翻译了很多书。如佛经,李家庄子的译本最好,下面还有注释。”
永穆公主说起此事,又骄傲了。
佛经李郎会翻译,之前的书籍,李郎依旧给注释,而且会在加标点符号的时候把一些有句子给单独列出来好几种断句。
李郎平时那么忙,偶尔才能抽出点工夫翻译一下。
“何时换?先把新的给我送去,我再把铜的拿回来。字体大小不一样,排版还全能排进去,这个怎么弄的?”
金仙公主不在乎铜不铜,只要有就行,她给别人印翻译的经文。
“排版是按照算法来布局,工具有不同的套的格子。回头我问问李郎,传不传。”
永穆公主具体的不懂了,只晓得排版是个技术活儿。
字体大小、对称与不对称、套不套色、加不加图……
一系列的问题,全在算法上。
“我要一套。”玉真公主一听有多的,赶紧先定下来。
她要回头给一些学子们用,就是她的那些入幕之宾。
写诗赋好的帮忙传扬,可惜举荐太费劲了。
皇兄那里半年最多给一个名额,这两年名额是用了,却一个都没被选上。
皇兄问的东西,跟正常人不一样。
上个月的半年的名额送一个,写赋很好。
皇兄看过几个人的赋,允许一个见面。
本以为会问吐蕃、突厥之事,提前准备了,包括大唐的经济和政治问题。
能教全教,见面怎么说话。
结果皇兄问一亩见方的池塘养什么鱼能够让当年的收入达到四十缗。
自己的那个面首没回答出来,他又不养鱼,池塘里有什么鱼倒是知晓,跟钱挂上勾,天晓得怎么弄。
皇兄又问有蜂箱五十,每箱八脾,欲从初春养到秋后,问五十亩地正常采蜜,应种植多少种作物?
面首更不会,连蜂箱里多少蜜蜂都不清楚,吃过蜂蜜,没见过养蜜蜂的。
第三个问题,也就是最后一个问题。
皇兄说看李家庄子的动物园好,想建一个更好的,愿意花五百万缗,问在哪里建比较妥当。
面首这下子会了,跟皇兄说,应该建在蓝田县,蓝田县有山有平原,包括一大片山和平原,再修山路,好好设计一番,定然强过李家庄子。
于是自己这个面首现在就被安排着去修山路,这不是傻嘛!
李家庄子有动物园,还建什么新的动物园?五百万缗,你应该劝谏,别花这个钱,要用在民生上。
养鱼不行、养蜜蜂不会,农事都不可以,你连为天下苍生尽臣子本分直谏都不敢?
看上去这些问题难为人,架不住皇兄整天跟李易接触。
三个问题问李易,李易保证应对得叫皇兄满意,甚至养鱼的一年能赚四百缗,蜜蜂到冬天继续养,谁说深秋就不采蜜的?
至于说建动物园,绝对不可以,有那个钱,不如用来繁殖牲畜。
现在不就采用着一匹好的种马,给一群母马带上崽子么。
为何不问吐蕃、后突厥、大唐经济?报纸上天天说,问啥?百姓都知道。
去修山路的面首,自己挺在意的,弄一套印刷的工具,帮忙印个诗集吧。
要修两丈宽的山路,修出来一千丈,给画了图。
好在皇兄没要求只一个人修,自己出钱,雇了三十个人帮忙。
提供工具,一天一人三十钱,都是能干活的好把势,明年能修完不?
“姑姑,墨不给彩墨,与金仙姑姑一样,只能是黑墨。”永穆公主看在父皇的面上答应。
她一出声,把玉真公主的思绪,或者说叫愁绪拉回来。
“圆圆,问你家李郎个事情,说三十一个人修两丈宽、一千丈长的山路,比如蓝田县后面的,需花费几何?多久修成?”
玉真公主想到个主意,不是说李易有问必答么?这个事情他可否答出来?
“啊?啊!我问问哦!”永穆公主从包包里拿出对讲机,选个号码拨过去:“桃红,李郎手术结束没?没呀?是这样……等结束了告诉李郎一声,好!”
“姑姑,李郎在作手术,等一等。咱们继续往前走,看完了再去西市。”
永穆公主把对讲机塞回包包,指着前面走。
尺带珠丹更眼热了,什么电话和电报,这个东西才是最好的。
那么大点一个,随时可以跟很远的地方直接通话,电话还需要电话线。
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当作未看到,她俩不能要,要一个没用,需要好几个,敢开口,会被皇兄关起来。
东市的东西确实比较好,收拾得利索。
芹菜的叶子都给打下去,黄瓜水嫩水嫩的,茄子不用拿手掐,只看外表就知道不老。
“这芹菜的叶子看不到,能喂鸡,不会扔掉了吧?”
尺带珠丹看过金城公主把一些东西喂牲畜和家禽,他决定亲民一下。
“拿去做水煎包和咸菜了,送到悲田坊,凡是不好的东西,一般剩得少,全给悲田坊。”
伯讹出声,他熟悉情况,吐蕃没有悲田坊。
在吐蕃,这样的人,就应该去死了,或者属于浪费粮食,干的活不够吃的。
(
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人性为本山路弯
“赞普,大唐的悲田坊如今各县皆有,生病又没有亲属的孤寡,在悲田坊中生活。李易的第二个徒弟,就是在悲田坊生活。”
伊辛巴跟着说,重点在于李易的二弟子。
最初他到大唐,看到长安的悲田坊,十分不理解,无法接受。
吐蕃除了各别情况,身强力壮的人地位最高,老人要给年轻人让路。
除非是抚千,老了也能指挥,寻常人老了又生病,扔掉。
大唐居然养起来,包括出生的时候就腿脚不好的孩子,没被溺死埋了,大唐朝廷也管。
时间久了,他才明白,今天大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