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9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另一个大房间中,李隆基一群人在。
  尺带珠丹第一次吃米线,在吐蕃受气压影响,米线不方便吃。
  宫女太监帮忙教和操作,别给人家姑爷烫了,烫上还要麻烦东主给医治,耽误东主时间。
  打了好几个电话的李隆基高兴,他上午跟父亲聊天、跟豆卢贵妃聊天,兄弟们之间用电话交流,感觉不同。
  对于李隆基来讲,李旦生气他需要按照传统来应对,父子之间讲究孝道。
  豆卢贵妃在李隆基心中比李旦高,他小时候由豆卢贵妃抚养。
  “易弟快坐。”李隆基见李易高兴,就差起身亲自为李易拉椅子了。
  “隆择坐。”看李易坐下,李隆基再跟毕构说话。
  一个米线锅放到李易面前,锅中的鸡汤看着很平静。
  李易小心地夹起肉、蘑菇、木耳、豆芽等东西往里放,最后放米线,米线是熟的,越不容易烫熟的东西越先放进去。
  鸡汤上面一层油,温度高着呢。
  李隆基不急着吃,他喝冰镇啤酒,有小菜。
  “易弟,听闻电话需要蓄电池和干电池,制作起来颇为不易。为兄见脚踏式发电机可为灯泡提供电量,用在电话上不可?”
  李隆基思维活跃,琢磨着一边摇电话一边打电话。
  李易端起酒杯,永穆公主给他倒酒,他点点头,表示感谢,眉心挤一挤。
  “三哥,摇的属于通信,交流电,电话通话,要用直流电,包括给蓄电池充电。
  两种电其实有联系,又有着不同,想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需要一个整流器。
  整流器的制作方面,有……氧化铜?三哥,行,可以,氧化铜的简单,比水银的好用,水银需要加压。
  另外一种硒的整流器,技术比氧化铜高,生产工程中容易中毒。”
  李易想起来有用的东西,交流电变成直流电,用氧化铜,效率不怎么高,但能用。
  “摇就行?”李隆基追问。
  “行,正好给蓄电池充电,一边摇一边打电话,挺累的。”
  李易眉头舒展开,这都是什么技术啊?系统辛苦了。
  “吃饭的人跟盛饭的人都可以无关呢,打电话与摇的人非得同一个人?”
  毕构说着看之前的宫女太监,小易吃了一口的饭你们吃,老夫还没动的饭你们看都不看。
  “对,电话是珍贵的东西,安排专门的人摇,可以!”
  李易认同毕构的说法,大唐不是他那时,很多人家连固话都没有了。
  他公司倒是有很多固定电话,包括家里有两个号码。
  大唐能用得起电话的地方,还差摇电的人?
  “给你节省东西了。”毕构邀功。
  “庄子里的我给,外面的户部买,给我节省啥了?
  户部必须一个地方配备三部电话,两个整流器发电设备,两个蓄电池,两个干电池组。
  除非线路断,不然有一个地方出问题,其他的要立即顶上。
  顺便无线电报机也要安排,既然用上新东西,则需保障通讯无阻碍。
  所有的大事故都是由小的疏忽造成的,要么没有,有则完善。”
  李易认为电话线都铺了,还差一点备用的东西?
  到时候要定期检查、更换。
  好比鄂州这次真的发大水,长江河堤决口,一个电话过来,羽林飞骑玩命冲,每快一秒都可能是一条人命。
  关键时刻电话坏了,多少钱可以弥补?
  没有电话和电报的时候只能依靠驿站,能力所限,出了一声叹息,只能接受现实。
  明明有东西,因为备用的设施出漏洞而死很多人,现实无法接受,得有人掉脑袋。
  像闻恬兰香阁,理论上可能出问题,旁边便安排羽林飞骑。
  “这玩意儿贵不?”毕构听到要从户部往外拿钱给李家庄子,鸡汤都不香了,烫嘴啊!
  “技术你买不起,东西便宜。”李易心情也不好,就没有人给专利费。
  蓄电池材料才多少钱?干电池也能接受,整流器一个氧化铜而已,电话里的材料身边就有。
  “老夫如能想到,老夫也不要什么技术钱。”毕构算是宽慰李易。
  工盟、衣盟、商盟什么的,人家有人研究出新的东西,会得到买断的价格奖励。
  到李易的庄子,啥都没有,有时李家庄子还得搭东西。
  换个人,谁会……不对,换个人他可以随便弄个正一品的官儿?
  “小易,昨天正一品的那个什么的官职辞了?”
  毕构点李易,你甭跟老夫扯别的。
  “印我都没刻,就临时说一下,不用再辞,下次可能是另一个官儿,无所谓的。”
  李易瞬间不委屈了,专利换不来他的任性。
  他说当啥官职,中书不出令,门下不制书,当一白天,不够折腾的。
  “李郎,吃米线,一会儿凉了。”
  永穆公主帮忙换话题,别说啦!我家李郎就这么丁点的权力,何必盯着不放?
  米线显然不可能凉,李易一手筷子一手勺子捞。
  米线做得长,不会吃的用筷子或匙子给弄断,捞一截。
  会吃的捞整根,一根捞出来,双手配合着。
  尺带珠丹显然就不会吃,他尝试着夹,米线一出溜,油汤溅出来。
  旁边站着的宫女用最快的速度把一张帕子挡在他的脸前,他的衣服上被溅了油汤,脸没事儿。
  (


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 电报保密助吐蕃
  李易到尺带珠丹旁边,拿一双新筷子和一个新勺子,在罐子里夹。
  “米线制做的长,在于工艺,越短损耗越大,米线是挤出来的,然后在晾晒,做之前需泡发。”
  李易边说边操作,动作很慢,一点点的把米线给弄到勺子里。
  要么他就得端尺带珠丹的小碗,直接夹不行。
  尺带珠丹有疑问:“做的时候是长,泡完了……”
  “泡完了为何不掐断成短的烫?因为鸡汤很热,夹米线出来的时候慢慢的,这样等夹完,差不多正好是能吃的温度。
  看外面的免费汤棚子,有人跑过来,呼吸急促,守棚子的人不允许对方大口喝冷水。
  一者容易呛到,另外剧烈运动后毛细血管膨胀,突然遇冷会急速收缩,出现痉挛反应。
  想快点吃,不如吃过水面,那个快,吸溜吸溜就进肚了。”
  李易说着把勺子中的米线放到尺带珠丹的小碗里,示范完成。
  尺带珠丹听懂了:“慢一点就行?有耐心?”
  “对呀!箭不在快而在准,骑不在疾而在稳。”李易放下东西,回到自己的位置。
  尺带珠丹看着李易,他特别舒服,学到知识,还感受不到任何的嘲笑,李易表达出来的只有真诚。
  听李易说话,感觉像亲近的伙伴在一起。
  “李东主,为什么你给人的感觉很好?然后你又在大唐的很多对外战争上……那样?”
  尺带珠丹比较直接,想到便问,李易在大唐打仗的时候,恨不能帮边关的将士把敌人全干掉。
  “我在学习一个人,皮毛都没学好,我会继续努力。”李易坦诚回答。
  “谁?”毕构跟尺带珠丹一同问。
  “老周,你们不认识,他的外交是传说级的,只有他一个。
  即便你对他的国家带着浓浓的恨意,你在单独面对他的时候也得表现出足够的敬意。
  如今我为大唐负责,我就努力学,哪怕只学到一成,也足以令我欣喜。”
  李易端起酒杯示意,温文尔雅。
  尺带珠丹学着端酒,在模仿。
  李易礼貌地笑笑,加自己的米线吃。
  他们吃着饭,有的人在吃肉夹馍,有条件就吃这个,没条件抓把炒的米也行,吃饱为主。
  羽林飞骑在学习,两人一组,一人学电报码,一人专门负责译码。
  要求两个人不允许互相交流各自学到的东西,分开。
  明天早上,他们要带上电报机和译码本离开,前往天兵军。
  边赶路边学,有中继站,电报不能发送太远,中继转接。
  要出去两千人,二十人一队,二百队。
  李家庄子的工匠拼命制做电报机,这东西结构简单,没有在流苏上雕刻花纹难度大,差太多了。
  郭子仪拎着一筐肉夹馍转悠,看谁吃没了,给对方一个。
  李易那时的人,寻常的吃一个能吃饱,尤其是女的,男的吃两个会觉得撑,肉太多了。
  羽林飞骑吃这玩意儿十个八个的正常,他们运动量大,同时在剧烈运动之后,还要计算数学题和绘制地图。
  营养跟不上,莫说战斗力,一脑袋头发都得掉光。
  他们被按照特种部队来培养,在最恶劣的环境中、最艰难的情况下、最疲惫的时刻,依旧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思维能力。
  普通人在孤独、寒冷、饥饿的状态下会崩溃。
  没有目标、无法坚持、内心空虚。
  羽林飞骑不是,他们需要完成任务,如果是救援大唐人的任务,自己承受多少不重要,要给被救援的人一种温暖和支持。
  郭子仪溜达,一手筐,一手资料。
  他两种全学,不受限制。
  他自己到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得到李易的看重,李易在科举考试之前离开长安去洛阳,别的事情没说,只问了武举的自己。
  等李易回来,自己武举异等,当上长史,李易对自己及自己的家人十分照顾。
  最厉害的武器,拿命兑换的交给自己使用。
  据说李东主能掐会算,莫非他掐算出什么了?哎呀!办正事,背,别想其他的。
  君,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郭子仪背一背内容停下,给兄弟发肉夹馍。
  他不催促,兄弟们已经在玩命了,接到任务不玩命,就得跟李东主玩游戏。
  ……
  “李东主,米线中的料,有什么特殊技巧?在吐蕃能做?”
  尺带珠丹喜欢上了米线,他使劲放辣椒肉酱和花椒油。
  “就是肥的鸡汤,然后把其他能找到的东西放进去烫,不方便烫的话,用高压锅煮,放米线。”
  李易的回答最简单,不提什么具体一堆东西。
  像他那时的宣传,彩云之南正宗过桥米线,里面居然有乌鱼和鱿鱼。
  云南那里有鱿鱼?是深海的那种不?放不放南极磷虾?东北的飞龙一同煲汤,倭国的和牛肉先放进烫,不然不够正宗。
  过桥米线就是米线和鸡汤,其他的东西看看有啥就往里塞呗!
  能烫则烫,高原烫有难度,炖,别的东西炖好,本身就是熟的米线扔里,正宗不?
  “是这样啊?”尺带珠丹以为多高深呢,结果……
  “李东主,我看还有米粉,是不是一样?”尺带珠丹学会举一反三了。
  “你可以往汤里扔馄饨、面条、饺子。炒好的青稞面不怕烫手,可以抓出来糌粑,不过高压锅煮的鸡汤我不建议那么干。”
  李易颔首,吃而已,根据环境来改变。
  “酱呢?”尺带珠丹又舀一匙子辣的肉酱,真好吃哦!
  “你吃多少我给多少,咱们是亲戚。路虽远,军队能过去,肉酱自然无碍。”
  李易表现自己的真诚,如果不提军队就更好了。
  “李郎,吐蕃在与天竺进行正常又和平的贸易,电报能不能在其中体现出作用?”
  永穆公主帮金城公主问,按照辈分来算,金城公主是永穆公主的堂姐。
  “行啊!”李易很干脆。
  “小易!”毕构不干,给吐蕃电报?我们大唐才接触。
  “老毕,你要发财了,咱们派羽林飞骑负责帮忙传递信息,吐蕃租借,连设备和羽林飞骑一同租借。
  到时候你也能知道天竺有啥好东西,想要的话,说一声,电报传过去,那边帮忙买。”
  李易把面前的大蒜剥一瓣,放到毕构面前。
  “吃米线要吃生的大蒜?又不是炸酱面。行吧!应该帮吐蕃进行信息传递,都是一家人。”
  毕构听明白了,东西不给吐蕃,大唐跟着吐蕃到天竺收集情报,吐蕃还要花钱,这个可以有,小易办事叫人放心。


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 亲戚往来赠回还
  一时间,周遭安静。
  众人俱用特殊的目光看李易,包括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
  明明属于吐蕃要东西,怎么一转眼变成安插谍报人员了?你是认真滴不?
  吐蕃那里跟天竺之间的各种问题,本来大唐不知道,金城公主也无法得到具体情报。
  把电报一放,羽林飞骑控制,别人只能说,羽林飞骑帮忙发,花钱的那种。
  谁可以保证羽林飞骑跟在队伍中间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不自己发电报回大唐?
  这操作神了,除了皇帝的位置,正一品之上还有官儿没?下次你可以当一当,晚上再辞呗!
  “李东主,我吐蕃有什么事情,你们大唐全知道了?”尺带珠丹很直接。
  “我们有好事情也告诉你啊,通信方便。遗憾的是太远,电话线不能扯过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