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9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百姓干活不偷懒,只要给工钱,吃的不克扣,除了睡觉就是干活。
  他们比预计工期时间短,额外给奖金,按照工日的比例,干一天就不干的,可能多给百分之一,甚至没有奖金。
  从头干到尾的人,工钱多少,奖金就是多少。
  技术工种工钱更多,想当技术工种,需要会识字、简单的计算。
  “真快呀!伟大的民族。”李易表示佩服和骄傲。
  工具只有独轮车、马车、铁架子、木头架子、手葫芦、撬棍、土筐、铁锹、镐头等。
  没有一样先进的工具,百姓就用这些东西,不到一年的时间,修出来一条从海州到长安的铁路。
  他跟其他人站在站台上,水泥的站台。
  “钱啊!三千万啊!缗啊!”毕构不惊讶,去年好不容易赚的钱,一下子全扔进去了。
  换成五年前,整个大唐四年的全部收入,就修了现在的一条铁路。
  “所有的费用都是人工费用,挖铁矿石、挖煤、冶炼、铺铁轨、修车厢,火车头李家庄子贡献的,你没给我火车头的材料钱、人工费、技术费。”
  李易把话说明白,三千万缗,百姓拿到,百姓拿了钱要花。
  百姓生活质量提高,财政的钱又一次在社会上流通。
  除非把兑换券扔水里、烧了、撕着玩儿。
  不然兑换券始终存在,破旧的给换新的。
  每一次流转,都有利润在其中,等收收到流转集中的地方,慢慢的,就又成为财政收入。
  “然后通货膨胀。”宋璟跟上一句。
  李易头都不扭,当作未听见,你们就捣乱吧,书给你们,你们真的不看?
  李隆基背个手,等吉时,火车头上有大红花、彩带。
  另外钦天监的人还要把此事跟天象扯上关系,叫人听了觉得真是那么回事儿。
  “只要生产力提高,不存在货币贬值情况。
  如铁路,节省大量时间,一些新鲜的东西送到沿途与长安。
  把消耗在路上的饭菜、草料,以及抽出更多工夫干活,整体算上,发展好了,货币还可以升值。”
  李隆基看书,至少不装着不懂的样子。
  “小易!你说收多少税合适?”毕构心疼完三千万缗,想回回本儿。
  “铁路现在投入三千万缗,怎么能交税?交税的话,什么时候才能回本儿?”李易从投入的成本方面说。
  “铁路的盈利怎么算?”毕构换个角度。
  “铁路要扣除维护成本,铁路是个新的部门,有利润才能给户部。
  这条铁路修好,筹资资金修下一条铁路,当初咱们不是说妥了嘛!
  都没借贷修铁路,不错了,否则还要还利息。”
  李易说出叫毕构血压升高的话。
  转而他笑笑:“有税,运费上扣税。百姓除了走亲戚,要么学子出去溜达,基本上属于带东西贩如带一筐鸡蛋去别处,或者冬天河南府的大棚多,新鲜的黄瓜送到长安。
  只要扣除车票钱后的利润比在当地卖的利润高,百姓就愿意,还有个时间成本要扣。
  咱们让百姓有利润,车票也有利润,毛利润的三十税一。”
  李易不开玩笑了,确实应该交税。
  毕构不在乎乘客的税,他捋着胡须:“大头在商人的货物,冬天好,冬天黄河走不了。”
  毕构血压降下去,期待黄河枯水期到来。
  商人只能走铁路,陆路会赔死。
  运一车东西走陆路,用时二十天,费用五缗,前提是别下雪,下雪不一定多少天。
  放火车上呢,运费五缗,一天到地方,或者站站等、站站停,两天到地方。
  商人必然选择火车运输,等夏天,船航行的时间,雇佣纤夫的费用,还是铁路好。
  毕构在乎冬天,夏天有漕运,水利不利用上,总觉得浪费。
  纤夫不拉纤,还要找别的工作,货船和客船的船夫们怎么办?
  说话的时候,蒸汽机车头开始调试,先烧起来,洗过的好煤,依旧冒出滚滚浓烟。
  车头后面的煤水车挂上,采用的挂钩是詹氏车钩。
  只这一个车钩,没有李易,就不可能短时间内出现。
  他的蒸汽机火车,绕开了所有的弯路,与他一样,本不应该存在于大唐。
  “不要拥挤,以后有时间看,随便看,小心踩踏,后面的往前面冲什么?回来。”
  负责百姓安保的十六卫的人又拦又拽,提前得到吩咐,哪个位置有人倒地被踩死,哪个区域的十六卫就等着被处分。
  “吉时到~~~~”钦天监的人掐着表,在最恰当的时候扬声喊。
  接着开始说昨天晚上什么星星怎么回事儿,跟现在的情况结合起来,与陛下联系起来,顺便提一嘴李东主。
  等钦天监的人说完,李隆基等人穿着朝堂的服装剪彩,李易临时又当一天正一品的官员。
  今天不叫诏讨使,今天换个新的名字,叫大唐海内外督运使,反正就一天,随便起个名。
  (


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奔腾急速无可追
  劈里啪啦,轰!呜呜轰!轰!轰!轰隆轰隆轰隆。
  鞭炮响着,伴随着汽笛声,火车开始运转,由慢逐渐变快,车头冲出去。
  “哦”观看的百姓发出惊讶的声音,火车头太大了,居然能跑那么快?
  没多久,火车头看不见了,去蓝田县,蓝田县有中转场,从那里回来。
  李隆基等人很紧张,怕回不来,坏在半路上。
  “等铁路赚到的钱多了,把单轨道频繁扳道岔,变成双轨道,位置已经预留出来,费用比第一条铁路低很多。”
  李易不担心出故障,火车头质量好着呢。
  他在等过段时间,火车盈利,用盈利的钱再铺一条铁轨。
  铁轨的基建麻烦,不比铁轨便宜,再修,一千万缗都用不上。
  运输的时候有这辆火车帮忙,铁轨只要抬到路边,吊到车上,想送到哪就到哪。
  还有水泥的枕木、其他的工具、食材。
  火车不来的时候修,火车一到,施工人员躲开。
  “那时就不用扳道岔了。”苏颋想像着两条铁轨并行,一个去,一个回。
  “扳,有快车和慢车,慢车要为快车让路。双轨道的好处在于运输量提高的不是一倍,有个数据模型。”
  李易此刻没鄙视苏颋,铁路的情况,别人不知道。
  有单独的算法,算法也是逐渐更新,效率越来越高。
  “刚柔,火车头何时能回来?”张九龄不挑事儿,只问自己想问的。
  “最多半个时辰,正常驱车赶路,到蓝田县要半天。
  走驿站,十里一驿冲刺,半个时辰保证到地方,回来还是半个时辰。
  火车头,用不上两刻钟便抵达蓝田县,从那里转向盘转一百八十度,重新启动,就回来了。”
  李易最后说的是原地调头,火车头开到一个转圈的圆盘上,圆盘转一百八十度,火车就调过来了。
  另一种是走大圈,火车头走过去转一圈,画大圈的占地太大,火车的地方都是寸土寸金。
  “刚柔,火车头带一个倒着的火车头,想要变向,后面的火车头开起来,是不是就行?”
  张九龄看到另一个火车头,来了灵感。
  “九龄果然厉害,对,需要爬坡的时候,会修建人字轨道,到时候双车头,一个车头带着上去,另一个拽着走新的路。”
  李易点头,伸大拇指,太聪明了你。
  同时掏出来一块果糖,揭掉糯米纸,在站台的水泥地面上画出人字形铁路示意图。
  “小易想得果然周全,还未遇到,已有打算。”李旦称赞。
  “我是站在了伟大之人的肩膀上。”李易说着捏着剩下的糖放嘴里,吐两口唾沫,把灰和沙子吐掉,这才含到嘴里,顺便把糯米纸放永穆公主面前,永穆公主张口吃掉。
  “咋还揣着糖?”小家伙看到姐姐吃了糯米纸,李易吃了糖,仰头问。
  李易又掏出来一个,塞小家伙嘴里:“怕遇到小朋友啊,对不对?”
  “嗯!”小家伙就这个意思,笑眯了眼睛。
  永穆公主伸手去掏李易的兜,抓出来一把果糖,分给自己的弟弟和妹妹们,大家都来了。
  李琮脸上受伤留下的痕迹,现在根本看不到,脸更白了,有种特殊的气质,与曾经一脸戾气截然不同。
  他找到了他存在的意义,学大伯李成器,不就是太子嘛,自己不要。
  大伯不是皇帝,掌管着大唐朝天下基金,整天忙碌,一个命令下达,无数百姓从中得到好处。
  火车头轰隆轰隆地跑着,不时鸣笛。
  沿途的百姓保持着距离,报纸上说了,别靠近,会死人的。
  “大家伙放到战场上冲锋,敌人列出的军阵,会留下多少血?”
  百姓中有军事爱好者,看到火车头居然想到打仗。
  “敌人列军阵,不是应该用窜天猴炸么?窜天猴把敌人军阵给炸散,咱们的军阵过去。”
  一起的人属于物以类聚,也说战争的情况。
  “太重,没有铁轨不行,突厥那里骑兵军阵窜天猴主要用来吓马,跟步兵的不一样。
  步兵军阵盾牌,后方是弓弩,进行阻断攻击,没了军阵,敌人冲锋是找死。
  骑兵一炸,马乱跑,咱们骑兵过去绞杀。”
  有一个朋友阐述他的观点,他说出来的内容其实敌我双方都知道。
  “照此速度跑,从海边送海鲜过来,到长安,应该有很多活着的,不用船只在上面放水槽养。”
  “跟房子似的,喂煤和水就行,不吃草。”
  “烟漂亮,有黑的,还有白的。”
  “白的不是烟,是蒸汽,蒸锅的那个气儿。”
  “水壶也是一样的气儿。”
  大家说几句,火车头消失在他们的视野中。
  火车头一路跑到蓝田县,进到转向的圈子里,马匹准备妥当。
  车头就位,像平放的风车一样的转向盘被马拉着转动,周围是圆圈的铁路轨道,上面架着轴承。
  伴随着吁吁吁的声音,马匹停下,一分钟都不到,车头调整完毕,呜呜轰隆轰隆又跑了,上面多了几个人,证明抵达蓝田县了。
  蓝田县许多百姓观看了整个调头的过程,一个个兴高采烈的。
  蓝田县有一站,以后去长安,上去,不长时间就到,想去洛阳,当天抵达。
  往回跑的车头逐渐加速,果然很快又见到了李家庄子。
  排气、降压、慢慢制动,火车头回来。
  大家看时钟,一去一回,五十二分钟。
  “以后还能更快,现在属于走合期,不能再提速,其实已经太快了,应该再慢一点。另一个慢些。”
  李易不想破什么纪录,走合期开这么快,磨损严重。
  第二个火车头准备好,要挂四个空车厢,货运的。
  到蓝田县,那里有四个准备好的装有货物的车厢,换一下,带着货物回来。
  就是李家庄子要用的东西,原来用船和马车运,火车试运行,不用给钱,正好带回来,赚了。
  “小易,何时我们上去?从小到大没坐过火车。”
  李旦看到停着的客车车厢,特殊的玻璃窗,他想感受一下。
  “明天,今天得多跑跑,磨合,火车里没有空调,有铁栏杆,厕所反正停车的时候不能用。”
  李易说起厕所,认为自己又少走了弯路。
  最初的厕所没有冲水的东西,后来才有,他直接就装上了。


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根源教育盖世争
  李隆基等人并不晓得他们看到的蒸汽机车头是什么,它属于蒸汽机车头最先进的,再想更新,那是内燃机。
  反正对他们来说,只要是蒸汽机车头,就是最好的。
  群臣再次知道,赵常奴挨的打不冤。
  看看李易为大唐的贡献,背后说坏话就可以?
  赵常奴在队伍后面,趴着呢,心情还不错,四个大疖子给处理掉,太医过来看过,说不会留下太大的瘢痕。
  打出来了更痛快,不然需要糊药拔毒,一糊上疖子变大、变软,然后破开。
  很多时候糊不好,会死人,感染了。
  太医暗示赵常奴,回头应该给打板子的人送礼,人家真的是好好帮你打了。
  挨了打的赵常奴丝毫不怨恨李易,李易帮忙说情,否则莫说二十杖,一下子把骨头打碎,然后瘫痪在床熬不过五天的见过没?
  不打骨头的也有,一板子拍下,感觉没什么大问题,回家不久之后开始尿血
  变成婕妤的赵丽妃守在自己兄长的身边,没凑到李隆基那里。
  “兄长,待伤好,先去蓝田县找长孙昕,多学学,回头你得去盩厔县,刺史没了,李大夫仁至义尽。”
  赵丽妃亲自给兄长换药,天热,脓血又出来,需要挤出去,涂药后盖小纱布。
  她了解到以前的一些事情,长孙昕李易说过要死,皇后央求陛下把长孙昕给挪到蓝田县。
  李易帮着长孙昕逆天改命,恩情大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