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所有的山皆走过,西南蛮正好追上。
由于铁勒九姓的马匹始终高负重,西南蛮的马有时候承重被西南蛮扛了。
理论上,同样前进,西南蛮应该超过铁勒九姓。
跟着西南蛮一同行动的李家庄子的人找个理由,要求队伍速度放慢,大家一起。
铁勒九姓又不傻,看出来了。
就跟李易那时打乒乓球,眼看着十一比零,教练咳嗽一声,不行啊,咱们不能这么干。
于是国家队一方的人想啊想,怎么输一球呢?把球打过去,万一对方没发挥好,还是剃秃了。
要不说国家队的人智商高呢,发球的时候直接发失误,给对方一分。
哎呀!不是故意的哦!是我们的队员心理素质差,眼看就结束了,没想到一紧张,发球出错,说明平时咱们发球没练好,基本功太差,以后要加强。
现在铁勒九姓感受到的就是打乒乓球遇到李易国家队时候的心情。
“铁勒九姓以前要有现在的行军速度,咱们能打过吗?”王翰为铁勒九姓的降户正名,才几天啊。
“看跟谁比,似乎李易说过,最难的不是跟别的国家比,而是国内的比赛什么的。”
张嘉贞承认,铁勒九姓曾经要是这种速度,天兵军保证失守。
结果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对,就是山高造成的。
“换成羽林飞骑呢?”王翰总想比较一番。
“你家要造反,同样的出发时间,大前天你家应该被屠了。”张嘉贞看着王翰说。
“我给你送多少匹马了?还有羊,我家怎么会造反?
回头马你给我拿回来,羊给你们吃,马算是借。
我要找李易说说,我家东西多,怎么用起来。
我这一辈儿年岁差不多的我不服,我给李易个面子,他得给我安排个官儿。”
王翰嘴硬,他知道张嘉贞在警告自己,但自己冤枉,没想过造反。
“写赋,好好写,李易会看,陛下一样看,在李易面前玩弄笔墨,不拿出真本事不行的。”
张嘉贞满意了,又提点王翰。
寻常人看赋根本看不懂,扔到李易面前,没有实质内容,他会直接丢掉。
“知道,想着呢,看用什么韵。”王翰嘟囔。
王翰在郁闷,天兵军的将士们兴奋难消。
大部队派出去以千人一队进攻后突厥,天兵军的大营防御力量薄弱。
万一真有队伍穿过来打突袭,剩下的人来回调动,一条千里的防线漏洞更多。
西南蛮的战斗力如何,天兵军的人不清楚。
铁勒九姓的在此处最适合,有他们在,后突厥来个万八千人,属于送死。
感受到友军特殊的目光,铁勒九姓的人心情逐渐变好,看吧,走山路我们不行,进草原,累死你们西南蛮。
西南蛮的队伍中有五千人抓紧时间洗澡、吃饭、休息。
他们明天要继续赶路,一人两匹马,运输用的马,非战马。
书记员拆箱子验看,交接物资,写交割单,签字、落印。
一个个密封好,临时变成罐头的搪瓷缸堆在一起,打开密封的油纸,吃完里面的罐头,每个人多个搪瓷缸。
觉得不如七八式军用水壶方便,就拿回家。
酸菜、腐乳、小咸菜、炒的咸肉豆豉酱、干葱花、干姜,也交割完送往天兵军、横野军各个营的战斗单位。
王翰带着满脑子的韵看东西,第一个想法便是:李家庄子真他娘滴有钱。
从小到第一次见过军用罐头,他就没见过边关将士打仗吃罐头的。
记得小时候,有醋布、臭酱块、大块的盐,其他的主食为带壳的麦子、青稞。
脱壳的小米是好东西,大黄米更是,加上高粱,属于将军才能吃到的美味。
还有人背陶锅,士兵自己弄木头碗,没有的就在陶锅旁边守着吃。
喝水用水囊,有个咸菜疙瘩要偷摸吃。
现在水囊可以有,军用多功能水壶不缺,一大堆各种各样的罐头,用藤条和油纸制做的罐子里放着美味的小菜。
酱不是臭酱块,变成肉酱,一点不臭。
盐成了细细雪白的精盐和粒不是很大的大粒盐,加上大米、面粉、铁锅、炒勺……
生火的东西有铁的火镰、火石加制做好的火绒,另外配备打火机、汽油、煤油。
“这哪里是打仗,分明在诱惑出后突厥外其他的部族投降,投降有好东西。”
王翰看着看着,又嘟囔起来。
他知道天兵军、横野军之前的大堆斥候跟别的部族交换东西,包括情报,用腐乳、茶叶换。
听说有的部族几个人凑在一起,带东西就敢乱跑,被大唐斥候围上,拿出东西和提供情报。
估计跑出来没遇到大唐斥候的部族的人,会很失落吧?
“所以后突厥只有一条路可走,北去,等到了冬天……”张嘉贞说着摇头,皱眉。
他把自己想成后突厥的可汗,盛夏时还好办,寒冬的季节,牲畜、马匹、人,要不停地减少。
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目标东北刀无最
王翰从一个箱子里拿出条毛巾,展开,发现上面有字,念:“将士守边关,百姓得心安。”
“居然刺绣,浪费人力。”王翰评价。
“用机器绣的,这样的毛巾一天能绣出来几千条,你拿东西过去,自己带线,花一钱,给你绣个大图案。”
张嘉贞也拿起来一条,上面写:但为擦手脸,不作拭血干。
“分明在逼将士拼命,用心险恶!”王翰找到问题所在。
“没有这些后勤的好东西,莫非将士可以不拼命?如只给毛巾,可以说叫你去死,给了窜天猴、炸药包、子弹,是让你杀敌更轻松。”
张嘉贞知道王翰总决定李易年轻,还比了,心中有股子憋屈。
“冬天打仗,后突厥即成哀兵,哀兵必胜啊。”王翰脸有一点点红,赶紧换个话题。
“抗兵相若,哀者胜,我大唐跟突厥相若?我们比他们兵多、马多、武器好,待冬天,你就知道新的军需品是什么了。
李易冬天的时候琢磨夏天的东西,夏天时想着将士们冬天的需求。
去年打吐蕃,吐蕃将士军大衣,最前面的穿鸭绒。
今年转向突厥,咱们估计军大衣是标配,然后有鸭绒和羊绒的衣服。”
张嘉贞说着看另一个箱子,里面放有冰糖,一块块的,没去除杂质的冰糖。
他知道这个东西的价值,之前斥候队伍携带,没吃的东西时,吃一块,人就不会饿晕。
军中遇到得风寒发热的,用此冰糖煮姜水发汗。
“听闻打吐蕃,李家庄子的后勤直接送到最前面?”
王翰总在太原府呆着,除了看报纸,就是听别人说。
“还帮着杀敌呢,张孝嵩的一万精骑要偷袭,他们躲过了吐蕃的斥候部队,却被送辎重的羽林飞骑找到。
那时看他们太过劳累,羽林飞骑负责斥候绞杀,进行战场遮蔽。哈哈哈~~”
张嘉贞说着哈哈大笑,打算等张孝嵩回来,好好嘲笑一番。
军资交接完毕,炖菜做好,大家拿出来七八壶盛饭盛菜,这军用水壶的优点太多了。
缺点就是,清洗不干净的话,有异味。
异味对于将士来讲无所谓,吃的东西又没有毒,洗不干净怪谁?
张嘉贞跟王翰一人一个大搪瓷缸,先把饭放里面,再舀炖菜,连着汤,之后拿个大馒头。
边关将士吃饭,只要有条件,就是米饭和馒头全准备,两样一起吃。
旁边还有一块腐乳,一寸见方的。
“今天有咸蛋,鹅蛋四分之一,鸭蛋半个,鸡蛋的没有。”炊事班的人发咸蛋,很咸的那种。
鸡蛋的没有是因为京兆府的百姓把鸡蛋都吃了,鸭蛋和鹅蛋腥,适合腌咸的,鸡蛋煮着吃、煎着吃、拌馅、蒸水鸡蛋、打到汤里。
“老许,腐乳汤呢?给倒点。”有军士对发咸蛋的人提要求。
“什么汤?炖的汤不够吃?”老许瞪眼睛,还想要好东西?做梦!
“你是不是给贪墨了?好长时间没见过腐乳汤了。”
“对,全叫我给喝了。”
“那你没被齁到?”
“我多喝水,怎滴?”
“没事儿,你这个不对,缺一块,换……哎!这个老许,脾气暴。”
旁边人说话:“猎到的野味腥臊太重,用水泡,时间不够,就放腐乳汤一起做,有的玩笑不能开。”
“我就是闲的,我知道,等咱们吃完,他们才吃咱们剩下的,要是没剩,他们自己弄点野菜放盐。老许,别在意啊!”
“懒得理你。”
“仗打得舒坦啊,换到几年前,铁勒十姓,咱们打他们何必费力气?早给他们打服了。”
“别瞎说话,都是兄弟。”
“无所谓,我们不在乎,早几年知道现在过的日子,我们早降了,何必打?”铁勒九姓的人说,不生气。
他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家里的家什不缺,粮食更多,冬天在火炕上一躺,再不担心半夜被冻死。
再去像原来那么生活,才不干呢。
如今婆娘都是香喷喷、肉乎乎的,自己出来,不担心家中有事情。
……
吃过饭,后来的铁勒九姓的人被分配任务,帮忙防守和巡逻。
西南蛮负责搬运东西,有五千西南蛮不参与。
他们睡觉,晚上再吃一顿饭,再睡。
翌日天亮,吃过早饭的五千西南蛮在李家庄子人的带领下,朝着东北方向出发。
他们会先到奚族,给奚族一些东西,再继续往东北走。
他们的目的地是渤海国,会到大唐的三个都督府,也就是一个都护府。
给那里的将士送东西,再去渤海国换东西。
一路上山多,最适合西南蛮行军。
从此地走,直线距离两千七百余里,真正走的路,要加一倍。
五千西南蛮有三千背弓,两千带盾,人手一把狗腿刀,杀人和清理路上的树木杂草非常好用。
狗腿刀在李易那时叫廓尔喀刀,当地的勇士使用这个刀,配合着日已落帝国东征西讨。
只要遇到强敌,需要肉搏的时候,他们就冲在第一线,无可挡之敌。
狗腿刀因这些勇士而闻名于世,一提起廓尔喀,莫不叫人恐惧。
但是……白刃战从未一败的廓尔喀刀,败在了三棱刺之下。
并非三棱刺比狗腿刀更厉害,白刃战的武器没有什么厉害与否。
未尝一败的廓尔喀遇到的是李易那时的国家军队,双方以命搏命,刀刀见血,最终廓尔喀勇士败了,干不下去了,胆寒了。
伴随着廓尔喀勇士被杀怕,三棱刺名扬天下。
三棱刺不是最好的军刀,但要看握在谁的手里。步枪和小米,也可以成为牛逼的武器和后勤补给。
现在的西南蛮就不是最好的那个,羽林飞骑才是。
知道差距的西南蛮很努力,不就是五千多里路么,到地方,跟别人换完东西,顺便在丛林中狩猎。
之后再转回海边,有船接应,乘船到海州,坐火车把东西带到洛阳,西南蛮继续坐火车回灞水李家庄子南边的家。
一去一回,冬天,能够带回很多榛子、蘑菇、松子、人参、鹿茸、貂皮、柞蚕茧……
他们多带一套衣服和军靴,等到渤海国的时候换上。
说是贸易,实则叫渤海国看看李家庄子随便抽一支军队过来有多强,莫搞小动作。
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危机不在心则松
“卖报啦,卖报啦!”卖报的报童一早起来踏着滑板车叫卖,滑板车前面有个筐,里面装报纸。
还有的骑自行车送报,不管哪一种,到早上八点之后,就全跑到学堂上课。
擦鞋的孩子也没有了,晚上学堂放学,才能见到他们的身影,或者是旬日。
孩子们学习非常努力,他们不仅仅在学知识,还有额外的负担,为家里赚钱。
富贵人家的子弟无所谓,寻常家庭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不能在学习上赚钱,就会被带回家干活。
邻里之间,别人家的孩子早上去上学,晚上下学,给家里拿到‘奖学金’。
自己由于不好好学习,干活赚的没有奖学金多,一样挨累,学习比这个累?关键抬不起头。
卖报和擦鞋的孩子赚两份钱,他们知道赚钱的辛苦,能够学习,还赚钱,他们比富贵人家的孩子拼。
正常吃晚饭不应该吃太多,他们晚饭在学堂会使劲吃,吃完了擦鞋,等没有人擦鞋,在‘路灯’下继续学习。
一般他们选择在朱雀门前面的空地上看书,这里的灯最亮,皇城之下。
要么乘免费的公交车,到城南李家庄子一条街,那边一样亮。
还有家庭条件不够好的学子,他们跟着看书,有小朋友有啥问题不会,随时请教。
甚至有学子晚上开班给孩子讲课,免费,温故而知新。
另外让别人看看,自己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