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发结束,羽林飞骑准备点下一组,一老头发和胡须皆白的老者站在旁边按住羽林飞骑的手。
“六个够了,听说这东西在战场上能杀敌,带回去,打敌人。”
几个孩子露出失望的神色,但都点头。
“老丈,烟花杀敌,莫说一组六个,十组六十个也没用,除非敌人傻傻地站着不动。”
羽林飞骑摇头,他们十个人带来十组烟花,先放两组,之后每隔十分钟放一组。
不止为现在的十二户人家放,更为周围其他山里生活的百姓放。
那些百姓没有正常的田地,在山里开垦一点地种吃的。
平时打猎、砍柴、编筐,卖掉后买东西回来。
他们不入籍贯,生活好几代,代代在山上。
隋末躲战乱进山的,像眼前的十二户人家一样。
不同之处在于十二户人家主动入籍,在关中地区干旱时,他们看到提前准备好的水网,觉得朝廷厉害,要求入籍。
官府备上,不收租子,要求他们每年每户贡献野兔皮五张。
没有兔子皮,拿其他的野鸡等东西代替。
为衙门交东西,得到相应的福利。
在周围给建四圈栅栏,一米、一米五、两米、三五。
一米的在最外围,粗木头,上面削尖。
第二圈与第一圈间隔两米,上面削尖。
第三圈与第二圈相隔一米五,上面还是削尖。
第四圈与第三圈相隔一米,削尖。
外围防野猪,其他的防虎狼。
每有一只老虎或狼能在助跑的情况下从外面跳进来,只要跳起来,保证穿桩子上。
以前十二户人家用土和石头修墙,夜间总丢东西,鸡笼子用粗木头钉,听到动静,人不敢出屋。
修完栅栏,土墙向外阔,阔出来不到三亩的菜地。
晚上知道听见动静,挑灯笼拿棒子和刀出来。
因为能进来的就是黄鼠狼、狐狸,在爬的时候没被穿上,跳进来,等想出去可就难了。
最内圈快到上面的位置有向下放的遮挡,进来的时候爬,出去时爬到那个位置被顶住。
十二户人家自从抓到第一只黄鼠狼后,就总盼着其他的上门。
他们白天年岁大的人留下干活,年轻人组队下山干活,每旬把孩子从村子里接回来。
孩子在县学读书,跟村子的孩子们一起住在县学。
他们入籍后享受到这样的福利,羽林飞骑放烟花,想吸引其他的人家到此聚居。
这里的地方大,可以形成个小村落。
老者不清楚背后的目的,他看看其他的烟花:“拿去卖给富人,这一个怎么不得卖上五十钱?”
“大父,五十钱一个动静都买不来,一组要一缗,还不卖。”一个小孩子对爷爷说。
上学不仅仅学课本的内容,更了解外面的世界。
“六下一缗?”老头心疼:“咱没这个命,别放了,停下。”
“东主安排,东主说了,必须放。”羽林飞骑只好搬李易出来。
“放!”老者咬咬牙:“李东主让放,我们看着,仔细看。”
羽林飞骑点燃第二组,轰隆轰隆,仔细看的人眼睛闪花了。
周围不入籍的人果然同样在观看,他们其实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就不想入籍,估计是习惯。
另外有对朝廷的不信任,哪怕下山换东西时看到了变化,他们还是想再等等、再看看。
跟李易那时山区搬迁的人没什么区别,当地的官员就差跪着求了,如果有用的话。
最初官员一看,你们不听,我不管了。
后来任务压下来,你可以不管,百姓不下山,你就下班。
官员主观能动性和能力瞬间提高一百倍,想尽各种办法。
隔几天去一次,甚至晚上住那,讲道理、摆事实、画大饼、谈感情,连哄带骗地把百姓给忽悠下去了。
李易没下命令,入籍而已,方便官府统计,又不是下山,山下安置起来很费劲。
没入籍的人看着,知道烟花为谁放,那边的十二户人家入籍,日子确实好过。
尤其是孩子,在县学中念书,进步大、学习好的都有奖励,给钱。
一个孩子努力读书赚到的钱比在家帮忙干活赚到的钱多出好几倍,听说有的孩子一个月往家里拿十多缗钱。
“咱们入籍啊?一年一家人五张兔皮,怎么都能套住,抓野鸡更容易。”
终于有一个山头上的人忍不住,他家三个孩子,最大的十一岁,最小的五岁。
其实他家应该有六个孩子,另外三个两个出生不久就死了,另一个养到四岁,死了。
他盘算着三个孩子能赚多少钱,学不好的话就打。
再等下去,孩子大一大,还怎么去学堂?
“明天下山问问,怎么个入籍?是现在就交兔皮,还是年末前交都行。”
依旧年岁最大的人管事儿,可惜没有烟袋杆子,不然他应该抽袋烟再说。
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温柔乡是英雄冢
“红尘多~可笑~~痴情最无~~聊~~对酒当歌我只~愿开心到老~~风再冷~不想逃~花再美也不想要……”
烟花之后,馨研亲自表演笑红尘。
她们穿着华丽的衣服,舞台灯光闪烁。
场面进入了高潮,无数人跟着唱、扭动着身体。
待这个节目结束,其他的演员继续上场,李隆基等人开始离席,不能总看,白天已经很累了。
众人退场,尺带珠丹不时扭头往回看,同时嘴里哼哼着:“长夜漫漫不觉晓将快乐寻~找……”
他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舞台效果,又被眯住。
之前不想去取经,现在想长夜漫漫。
吐蕃的歌舞有固定的风格,乐器较少,只有金城公主的宫中歌舞好看。
金城公主又不会这样的歌曲,更不用说舞台上的音响和灯光。
尺带珠丹听一曲笑红尘,就想这夜不再变亮,然后他就始终生活在里面。
吐蕃跟来的人,此刻的想法差不多,今天晚上实在是太美了,要是永远这样该多好!
“霓虹闪烁,纸醉金迷。但凡意志不够坚定的人,都会陷进去。在我心中,这样的节目远比不上丰收时候百姓在田间哼的民歌小调。三哥以为然否?”
李易看到尺带珠丹的样子,没去嘲笑,更不贬低。
“然!”李隆基认真回一个字,明白,易弟在劝戒自己。往后梨园要继续开,自己却不应该多去。
“易弟,尺带珠丹想找更多的女人,奴奴……”李隆基认为金城公主的时间少,被陪伴的时间少。
李易用那样的眼神看李隆基,十分无语。
你跟我说尺带珠丹的女人多?这话你是咋说出口的?
“为兄是觉得奴奴属于自己人,自己人要向着自己人。”李隆基被李易看得心虚。
“过两日,把南曲的‘大家’找来,其实武婕妤就行,教导金城公主。”
李易说着看武婕妤,这个女人厉害,心狠手辣,没有儿子都能把别人给收拾下去。
以后有了儿子,把太子给废了。
武婕妤低头不敢跟李易对视,她早发现李易总针对她,似乎她所有的心思李易都知道。
“南曲的‘大家’好。”李隆基认可一个方面,武婕妤他不打算安排去叫金城公主。
“困了,睡觉,明天我要晚起。”李易打个哈欠,到分别的时候,他走进自己的院落。
尺带珠丹回到‘家’,有一碗药等着他,说喝完对身体好。
他魂不守舍的咕嘟咕嘟喝进去,嘟囔着‘歌在唱、舞在跳’沉沉睡去。
金城公主叹口气,看看儿子,坐在窗前发呆。
她不在乎自己男人总惦记别的女人,在吐蕃很多女人属于尺带珠丹。
她被节目给震撼到了,歌舞触动了她,在吐蕃她吃过太多的苦,主要是精神上的。
一放松,她不想再回去。
吐蕃哪里有家好?在家里多快乐呀!
“公主!”侍女端来一碗牛奶。
“你说不回去行不行?”金城公主接过碗,说出心中想法。
“行啊!你不想回去,李东主支持。”侍女从实际角度出发,回不回都没问题。
“不回去……”金城公主嘟囔一声,把牛奶喝光:“早着呢,睡觉。”
……
绚丽的朝霞又一次出现,天上还有很多大朵大朵的白云,看上去跟一座座山似的。
不管昨天晚上看节目有多晚,百姓还是纷纷起来。
种地的人检查黄瓜、豇豆的架子,其他人看排水的渠。
木匠把木头苫好,要出门的百姓关门窗。
庄子里的娃娃们吃早餐的时候不停地打瞌睡,气压明显变低。
办公的官员先不吃早饭,喝杯凉开水,先工作,等雨下来后再想着吃什么。
负责水网船只的人把遮阳的棚子换成能挡雨的,周围的地方挂麻袋布。
马车上也起了棚子,油布盖在棚子上。
想运输稻草等东西的人抓紧时间装稻草,最后搭苫布。
不能等草湿,牲畜拉不动。
吃完饭的娃娃们不急着上课,站成排在庄子里溜达,现在的情况,他们坐到课堂的椅子上,保证想睡觉。
上午九点半左右,原来的白云不知联合在一起,同时变黑,地面上明显感觉到起风。
捕鱼的人最后一网,要是一直不下雨才是最好的,鱼都在水面上层。
十点的天像晚上七点多钟似的,倒是不再炎热。
很多人此时呼吸的幅度被动加大,码头扛活的人露出笑容。
一船卸完,开始休息,等雨,雨中搬运东西,加百分之十的工钱。
另一个加钱的时候是炎热的天气中上午十一点半到下午两点,想不加钱,船停着别卸货。
“加钱,不用休息,我这船的东西赶紧送进仓库。”
有运输水果的船,一看情况,干脆主动一些。
运输布的跟着喊,现在不进库,等一会儿还得往上遮东西。
进了库,好去找衣盟的人商议制作成什么样的成衣,再拿回去一部分卖。
倒是运粮的人不急,粮食明天卸都行。
就吃了一个大肉包子、喝一碗小米粥的李旦在锻炼身体,他不想吸氧。
包括豆卢贵妃在内的一群孕妇早餐只吃了两个煎蛋和一碗放了许多干料的胡辣汤。
胡辣汤中的豆腐块、干豆腐丝、木耳、肉丝、蘑菇、胡萝卜,足够她们补充营养,碳水化合物就算了。
现在她们在吃水果,饭后隔一段时间吃,晌午饭没想好呢。
豆大的雨点在地上砸出来一片水雾,李易睁开眼睛。
“下雨了?我说怎么梦到洗澡淋浴的水龙头怎么都关不上。”
李易揉揉眼睛,坐在床上茫然地看着玻璃上面的水流。
他还想睡,现在的温度、湿度和空气含氧量,最适合睡觉。
“不能睡,上厕所,再冲个凉儿,几点了?哦!十点十五了快,下次再不去大朝会上折腾。”
李易伸个懒腰,顺便打个哈欠,下地穿鞋。
一番收拾,他打伞去食堂,走着走着停住:“我说总觉得差什么,原来没有全部连接的回廊,雨后建上。”
他看到有庄户打伞走路,反应过来,少东西,李家庄子如此有钱,怎么把所有的地方全连上回廊?
有的王府什么的,从任何一间房子到另外的房子,即便下雨,也不会被淋湿,各种棚子相连。
第一千八百章 社会责任闲中记
食堂中有许多人在发呆,面前摆着饭菜,看窗户外面的雨水出神。
李易进来,这个门旁边的庄户看到他,点头算是打招呼,又继续发呆。
他们属于早上八点下工的人,距离这边食堂近,在工坊多守一会儿,然后才吃饭。
吃完饭他们回去也不睡觉,要干家务,学习,等再吃一顿饭才睡,半夜起来接班。
夫妻二人都上班的,尽量给安排在同一时间。
有孩子的不用管孩子,别人负责。
除了内衣,其他的衣服、被褥罩子,他们并不清洗,统一交给外面雇佣的人。
雇佣的人赚一份钱,庄户节省时间。
每天洗衣服用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不如看书,将来其他地方需要人手去坐镇,他们会被派遣。
李易给写的书,企业管理方面的,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
许多人给个县,让对方当这个县的代理商,或者营销经理,寻常一个人,扔过去,根本不会,不知道从何处着手。
给本书,至少能照着上面写的把框架支起来,之后再调整。
李易一路点头,站在装豆腐脑的大盆前面,端个碗想想,拿勺子盛一碗卤儿。
又在油炸糕的面前站住,拿镊子夹起两个猪肉白菜馅的馅饼。
最后端一碟压干的黄瓜条咸菜,鸡蛋都不吃。
他端托盘去小房间,还没进去,先听到声音。
“地区产品销售,定位取决于什么?”小兰的声音。
“细分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