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你就是心软,对不师弟?”小丫头没办法,师娘发话。
“师父不想杀,就认真医。师父要杀,我可以动手。”李抚宽懂事。
“好滴!不能吃辛辣的,最好是鱼肉和鸭肉。
赵姨娘的兄长,应禁欲,想来他身份高,找女人容易。
若杖责不重,正常走路,穿袍子,疼也得走,不然好得慢。
莲子粥、西瓜、香瓜的果盘,荔枝不要吃了,但鸡蛋必须吃,睡觉的时候……”
小丫头说着拉赵丽妃去旁边,顺便带上师弟。
一会儿她还要亲自去看看,把脉,万一有其他的症状本身就存在,方子没见到人之前不能写。
既然不能坑人,她只好尽医者的本分,职业道德不能丢。
一刻钟左右,高力士蹲在充电的小机器人旁边:“陛下赐啤酒万斤,慰众卿辛劳。”
其他的小机器人身上传出声音,这就完事儿了。
没喝够的人继续聊着喝着,不存在耍酒疯的情况。
一旦有人因为醉酒要膨胀,就有十六卫的人及时控制住。
实际上确实没有,能参加大朝会的人,这点自制力还是有的。
就像李易那时的大会堂,见过有人喝多了耍酒疯?
李隆基等人开始撤退,不陪着了,回去休息。
从后面走,其他人愿意喝就继续喝,喝到明天早上都行。
小机器人们被带着一同离开,它们得充电,然后在庄子里转悠。
“我没~~~喝多,不~~用扶~~我。”
一个小机器人被李易抱起来的时候出声,将近七十斤呢,挺沉的。
“知道知道,你是程序错了,回头我就把你给格式化,恢复出厂设置。”
李易把小机器人抱过台阶,对其说。
“东主,我突然间就都好了。”小机器人头上的灯闪啊闪的。
……
自从李家庄子修了新的灞水桥,从长安城到庄子的距离确实缩短一大截。
众人进到庄子,立即各自回‘家’,家中凉爽。
小机器人身上换下来的电池统一充电,李易坐在电脑前面发呆。
他不去考虑赵常奴的事情,哪个时代都一样,无法杜绝。
他在琢磨如何定位自己,自己究竟是处在什么社会阶层中。
“我应该属于智囊团,又觉得高古代人一等,没有青史留名的想法。这样做对不对?对!”
李易想了想,肯定自己,不自我怀疑。
他知道人打败自己的就是不自信,许多国家领导人,其实都是偏执狂。
“下一步等冬天到来,吐蕃的人检查身体,好多居然有寄生虫,大唐的估计也不少,医书上……”
李易在想着冬天的时候进一步收拾后突厥,冬天没有那么高的草,白雪皑皑的,更容易发现目标。
想到冬天,顺着想到吐蕃,考虑吐蕃的环境和饮食,以及翻过去山的天竺。
天竺有恒河,恒河……
就想到检查身体时候的寄生虫,有外面的和身体中的,牦牛什么的身上有,顺着就到人的身上。
大唐百姓一些大的县城和有钱人家,都按照报纸上写的,喝河水的时候烧开,吃肉也别吃未熟透的。
李易在考虑自己大量制做各种打寄生虫的药,还是继续叫地方的医馆、药铺来处理。
属于系统性的问题,杀虫药吃不好,一样出危险。
“我得找三哥说说,明年的科举,把常用的药方放在考试中,单独加一科。尤其是寄生虫的,逼读书人学。”
李易嘟囔着起身,要去找李隆基。
“师父,我和师弟回来了,师父你不知道,施杖刑的人好厉害。”
小丫头拽着李抚宽进屋,她去看过赵常奴。
“伤情如何?”李易好奇,他又没见过人挨打。
“二十杖,能看出来十六个印子,板子边缘的位置印记在屁股上。
他们从几个方向推着皮下的血,打到疖子的地方,应该是同时落两个杖子。
然后另一个杖子前面的边缘,顺着那个两个板子挤起来的地方一带,疖子就喷了。
都不算是熟透的疖子,一样打出来。我去的时候,正有人帮忙挤血。
一挤赵常奴就喊一嗓子,随后又哼哼,说舒服。”
小丫头把她观察到的情况说出来,男人看女人屁股不方便,她看男的没人觉得哪里不对。
“哦~!”李易想一想情况,问:“几日能好?”
“半个月,疖子太大,被打出来,有个窟窿,得不停地结痂,头两次的揭下去挤脓血。”
小丫头从赵常奴的实际情况判断,实际情况就是师父不可能把对方接庄子里好好治疗,对方只能在家养。
换到庄子中,同样的伤,最多五天,看看师弟被毒蛇咬的伤口,比挨板子严重。
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 师之职责疫苗计
“开完方子了?”李易摸摸大弟子的脑袋,终于轮到他摸别人了。
“破的地方用酒精擦一擦,不包扎,方子就是清热的,肿起来的又不高,师父,为何留情?”
在现在的小丫头眼中,赵常奴的一点点伤,根本不算什么。
“尺带珠丹在,赵丽妃也在,武婕妤使坏,宗正寺的人没说话,百官想要知道今天的情况。”
李易对两个弟子讲解,弟子聪明,尤其是李抚宽,他孤儿出身,很小失去亲人,记不得亲人的样子,对于生存了解最深刻。
一讲二人必然能够听懂。
打死人容易,尺带珠丹会认为是杀给他看。
赵丽妃怀恨在心,要么连她一起杀,包括她的儿子、父亲。
武婕妤习惯性操作,必须叫她明白,她的任何心思在自己面前都没用。
宗正寺的权利不能剥夺,除非宗正寺的人开口要杀。
文武百官呢,过来凑热闹,自己的行为他们理解,杀人,他们往后会躲着。
李易把这些说给徒弟听。
“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偷听,要是写信,留下笔迹和印,不杀都不行。
赵常奴没有胆量,在私下抱怨,李琮,就是李潭脸上原来有瘢痕,当不成太子。
最能当太子的是李琮,赵常奴的外甥,为师不愿意叫他当太子。
今天打死赵常奴,往后诬告者便多了,官与官不敢多说话。”
李易这一番话才重要,诬告、陷害,他不想看到。
“毕爷爷他们呢?我听人说了,他们一起要收拾赵常奴。”小丫头好学,啥都想弄清楚。
“是高将军帮的忙,此事我不能直接说话,三哥也不可以说。
宗正寺寺卿还没反应过来,距离上他们站得远。
老毕他们站出来一个人即可,全站出来表示他们心中没有其他想法。
顺便我欠他们一个人情,这个人情不好还,给东西还不上。
我又欠高将军一个人情,老毕他们一同欠高将军人情。
包括赵丽妃,宰辅不露面,三哥最后先开口,我就不可能再说情。”
李易教徒弟们这里面恩怨和牵扯,并不光明,却是生存之道。
“谢师父!”两个孩子同时出声。
“嗯!”李易应下,他就是师父,传道、授业、解惑。
不止教数学、语文、医学、物理、化学等知识,还得教为人处事、阴谋诡计。
然!不可使徒弟心存阴暗,即便身处黑夜,也要心怀光明。
“累没?”李易起身要走。
“不累!”二人又同时答。
“走,有事情跟三哥说,之前提过,明年科举必须加进去。”
李易伸出手,一左一右拉着两个徒弟去找李隆基。
李隆基正在接受按摩,他坐着那么长时间也累。
他趴在床上,王皇后跳到他后背上踩,用手按,疼,手疼。
现在的李隆基身上肌肉不少呢,王皇后有指甲,用指关节,不如踩。
无须扶着的横杆,王皇后像跳舞似的,自己保持平衡。
“三郎,我看尺带珠丹意志消沉,回去还如何当赞普?”王皇后边踩边说。
“他想学易弟的手段,他心中有不服之气,时间久了便好,习惯!
天下只有一个易弟,再傲气的人面对易弟也得低头,元崇初时便不服。呵呵呵……呃!”
李隆基说着提到了姚崇,为了抗衡,姚崇可是单独建一个工坊,选拔优秀工匠进去。
后来工匠全跑到李家庄子了,过上幸福的生活。
一想起来他就笑,正好王皇后踩到后背肺子的位置。
“陛下,李东主来了。”高力士在外面出声。
“好了,穿衣服,去前面客厅。”李隆基顾不得后面拍打放松的步骤,等王皇后跳下去,他活动活动,套上宽松的衣服出去。
就是大背心和大裤头,拖鞋,舒服。
两个人到前面客厅的时候,李易正带着徒弟吃西瓜。
宫女太监用小镊子把西瓜上的籽给夹出来,西瓜之前放在水井里镇。
下雨天的时候,西瓜就不怎么甜,但放到了水井中,西瓜的甜丝毫不改变。
“三哥、嫂嫂。”李易起身。
“坐,方才你嫂嫂给我踩背,在大殿上坐那么长时间,酸溜溜的。”
李隆基丝毫不避讳,就说含元殿的事情。
大家的关系确定,就算是在朝堂上,易弟也可以喊自己三哥,说正事儿就喊陛下,朝堂上。
朝堂下,说啥都是三哥。往后易弟无聊想去上朝,就去呗!指大朝会,小朝会不用上朝,宰辅们过来。
“三哥,我方才又一次想起地方的医者不足的事情,现在就下令吧,明年科举加医学考试,我专门列出来题目,全是基础。”
李易不坐了,在厅里转悠。
“叔叔,哪方面居多?”王皇后拿过来一盘西瓜放在桌子上。
“寄生虫、伤寒、外伤、骨折等。寄生虫的用药看体重、年龄。
从吐蕃回来的人,吃了打虫药,好几天才能清理干净。
有的甚至需要月余,连续用药,换不同的药。”
李易重视寄生虫,大唐需要人口。
至于说风寒,也就是要命的那种‘流感’,大家都不怎么流动,想一传染就一个州府,不可能。
“是呢,看书上所记,文成公主当时若不是染了天花,想来之后又是一番景象。”
王皇后说起吐蕃,通过学习内部知识知道的内容,发出感慨。
“接种吧,反正你们都接种了,一个都没事儿。先不说是天花,就说……”李易给自己周围的人全接种了天花。
他在庄子里,不怕别人接种的时候出问题。
他已经积攒了不少疫苗,都储存着。
原来他想等到一个地方突然爆发天花,再用报纸宣传接种。
此刻他想开了,他如今的地位,信他的,他就给接种。
“师父,说是留个印儿,留不下的只要弄了就行,可以像上香一样,给陛下和你求长生。”
李抚宽突然出声,他从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自从在报纸上学习了拼音,他的心中就始终觉得李易是恩人。
到蓝田县之后,他想接触,没想到接触是在那种情况下。
“现在京兆府,一片片地方,一个个坊吧,找不明显的位置接种,跟庄子一样,尤其是女的。”
李易答应,天花疫苗有保质期,再放一放,之前的必须淘汰。
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行为影响天下系
两件事情定下来,明年科举就加入医学,从京兆府开始接种天花疫苗,欺骗性的,不说天花。
“易弟,以前听你说,会死人。”李隆基肩膀动一动,问。
“三哥方才踩背没放松?”李易发现李隆基好几次做这样的动作。
按摩之后,尤其是穴位,得敲打一遍,不然按的地方总感觉难受。
跟拔火罐后得用罐子滚一滚,或手搓一搓一样。
“师弟过来,跟我学着捶,使劲也没事儿,咱们没有多大的力气。”
小丫头拽着李抚宽跑到李隆基身后,从旁边拉个凳子。
李隆基明白,从椅子上换到小矮凳子上,向前弯腰。
两个孩子开始拿小拳头捶,李隆基一脸惬意。
这两个娃娃可不同,神童!
拿童子试去考,属于亵渎。
人家张口尚书、闭口周易,童子试考的那点东西,在两个孩子面前跟玩儿似的。
换个人家,早把孩子推出来参加童子试,可惜易弟的徒弟,用不着出名,学本事的时候呢。
出了名,过童子试,之后还要学,跟谁学?转一圈又回到起点。
童子试过了给个官儿,官儿还不是想要就有?
“易弟,赵常奴真去盩厔县?如长孙昕?”
李隆基享受着按摩,问惹他生气的人最后的归宿。
盩厔县是几年前李易把马鞍山铁矿拿出来后,跟毕构进行另一种交换的县。
盩厔县的铁矿品位比马鞍山高,就是产量太低了。
按照李易那时的低,大唐的话,现在也没采多少。
露天矿,不管是哪一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