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他把情报送给李隆基,李隆基扫一遍,放到一旁。
“凡受灾之地,租子减五成,庸取消,调呢,当地需要干活。”
朝廷的事情李隆基给出决定,旱田和菜地的事情,整体减产少,无须全免。
“李家庄子会把钱送过去,百姓盖房子,正好李家庄子要在那里买地。”
李易看到信的内容已经知道百姓为何拆房子,都想拿李家庄子的钱盖新房子。
信中有写,百姓愿意分期偿还盖房子的费用,等恢复生产,会给李家庄子年年送好东西。
并非看李家庄子好欺负,是对李家庄子的信任和依赖。
“李大夫是要借百姓遭灾的时候购买良田?”尺带珠丹突然问李易。
吐蕃有时候别的部族受灾,会卖东西,包括奴隶在内,其他部族趁机壮大。
他觉得这个办法好,趁百姓日子艰难,赶紧买到手。
“我买荒地和无主的山地,良田是百姓的。”
李易摆一下手,顺便安排人给六个送情报的人端鸭架汤、鸭肉、饼。
六个人浑身不停地冒汗,赶路的时候想来就出了不少喊,此刻一停下,汗继续出。
他们也不客气,洗洗手,抓着就吃,根本不卷。
“为何不买好地?”尺带珠丹觉得李易傻。
“李家庄子不缺钱,不能通过兼并土地来赚钱。都是大唐的百姓,大唐的强盛指望他们。”
李易知道这属于不同的阶层想法问题,吐蕃讲究弱肉强食。
他自己不行,他去买良田,百姓生活变差,后果好严重,该多么恐怖啊?
“易弟有想法?”李隆基听到李易买地,露出期待的神色。
“当地情况我不甚了解,买地后派人过去,通过示范操作,指导周围一片州府的百姓。
我无法直接送出具体办法,若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符,会成坑农之策。”
李易又重新洗手,方才拿信了。
他不敢立即告诉当地百姓要干什么,道路、百姓人口分布、现在的自然资源、水
需考虑清楚,一地一策,盲目上马,百姓听话,照着办,发现不行,这不完了么!
到时自己得花钱补偿百姓,否则下次百姓不再信任。
“何不买良田作样子?”尺带珠丹又有主意。
“买不好的地,可以变成好的地,这本身便是一个示范。”
李易很有耐心,换成宰辅们问同样的话,他保证生气,一群笨蛋。
李易别的不了解,当地的河流多、湖泊多,还是清楚的。
把淤泥掏出来放到不好的田里就行,需要一些新的工具。
人力和畜力需求大,到时候看看能否专门成立一个行业,专门帮别人捞淤泥。
专门的清淤公司,疏浚河道什么的,更专业。
像某地官府,要组织人手清淤,百姓得干活,不干活的拿钱。
不如直接让百姓出钱,可以少出一点,掏出来的淤泥看谁需要,卖掉。
一般官府组织,淤泥就送到河边的田里,这样的田,很多是官田,或者有门路的人的田,要么得是地方家族的。
如此考虑,李易对李成器说:“兄长,不如成立个淤盟吧,淤泥的淤。”
李成器几息的工夫便想明白李易要做什么,他先点头:“好主意,先在京兆府找人,京兆府有水网,河流更不少。
若可行,再到其他地方看看有没有足够多的劳动力,组织起来专门负责此事。”
他认同,又道:“不过这个名,叫淤盟似乎不太恰当,叫人听了像愚的愚。”
“泥盟?”李易再给个名字。
“此事不急,先吃饭。”李成器继续否决。
“也罢,回头再仔细想。”李易笑笑,他刚才故意的。
“报天兵军鸽子来了。”外面又传来声音。
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先有定论后传臣
“抓住的俘虏往回送,让我们派人在中途帮一下,天兵军、横野军千人为一大队,在快速突进,只见后突厥和其他部族斥候,不见主力。
后突厥的暾欲谷谋臣不可小觑,怕他集中优势兵力大范围运动针对某一支天兵军、横野军千人队。
所以需要更多的窜天猴和炸药包,千人队遇到不至于被歼灭。
另外佯动之兵必须小心谨慎,以防背后空虚,被突厥东西横移战术抢了单于都护府和安北都护府的地盘。
如后突厥继续大范围转移,河西节度使也可能成为目标,不知道能不能调张孝嵩精锐过去?
哦,还说认识个人,以前考中进士,现在在家呆着,叫王翰,家里有很多马匹和地,跟王维家差不多。”
李易把信看一遍,翻译给李隆基听。
“易弟以为如何?”李隆基听完,没啥想法,知道什么情况就行。
“王翰这个人吧,挺有意思,家里有钱,不管谁在当地为官,都得维护好他。
张嘉贞也不例外,不过他没啥坏心思,他就总想表现其自己,跟王维不同。
王维喜欢追究佛道之事,王勃希望每天找一大群人吹牛,然后把年岁差不多的人比下去。”
李易回复李隆基,你问我就告诉你。
包括尺带珠丹在内的众人,一时间面面相觑。
咱们关心的是王翰吗?王翰死不死的值得一说?
战事,跟后突厥的战事。
李隆基喝口鸭架汤,压压惊:“易弟,嘉贞所虑之事……嗯!”
“没事儿,后突厥只能往北跑,他去打河西节度使,打完还去哪?打陇右?
西突厥和其他的部族,如今并没有归顺后突厥,默棘连地位不稳。
暾欲谷只要不缺心眼,他绝对不敢朝别的地方去,打河西节度使,会被咱们包起来。
一旦断掉他们北去的路,他们跑无可跑,河西节度使的城他打不下来。
河西节度使挨着西突厥,后突厥想打,需要先对付西突厥。
到那边,他们保证回不了原来的地方,只能继续往西北跑,西北是安西节度使所在,他们有战斗经验。
放后突厥过去都行,继续向西北有突骑施,苏禄会跟后突厥联合?”
李易介绍从东到西的情况,突厥就这点恶心,移动范围太大。
向东,突厥能打到东北,向西,突厥打新疆。
“既然如此,张孝嵩……”李隆基再问一下,用不用调兵?
河西节度使挨打,会死人的,城可以守,周围进不去城的人呢?
“张孝嵩当然要调回来,咱们和吐蕃乃舅甥之谊,又不是敌人,何必放那么多兵在黄河源头。”
李易说着朝尺带珠丹笑笑。
尺带珠丹回以笑容,只不过有一丝尴尬。
李易接着说:“过来串门的吐蕃的部族,他们应该往东调,距离陇右节度使和河西节度使近,方便获取生活物资。
尤其是新来的,得使他们知道咱么的热情,不然等串门完了,回去说咱们冷漠,这样不好。”
李易把几十万人的辎重问题顺手解决了,兵放那么多,生产建设用不了。
不如回来干活,至少得到九曲之地。
黄河源头,留下五分之一的人手,往后轮换即可。
在那放人,主要为了应对突骑施和白衣大食。
“好,就依易弟所言。”李隆基对高力士点点头,高力士拿着两封信去找毕构他们。
尺带珠丹情绪突然低落,他还指望以后有机会把投靠大唐的人再带回去。
现在要往大唐的地方迁徙,等过上好日子,还会回归吐蕃吗?
除非吐蕃变得强大,能够打过大唐。
这个……似乎……
尺带珠丹看李易,他觉得除非这个人突然死了,否则有其在一天,吐蕃就不可能撼动大唐。
“吃饭吃饭,这一天啊,总有乱七八糟的琐事。”李易说着卷个饼,递给永穆公主。
“嗯!是呢!”永穆公主看到李易往里卷肥鸭子肉了,十分满意。
至于一个受灾,一个打仗,确实是小事情,又不是打到京兆府了。
高力士带着两个太监去送信,一群人在政事堂吃饭,同样是烤鸭。
走着走着,高力士从袖子兜里掏出来一个油纸包,打开,取出鸭脖子和鸭翅膀:“给,一人先吃两口。”
“高将军,我们有。”两个太监同时说,并拿出来油纸包。
“吃吧!”高力士没说什么,显然大家的待遇一样,李家庄子厨房的人会偷摸给宫女太监们塞东西。
毕构等人边吃边商议明天的礼仪细节,之前就都说好的。
尺带珠丹过来不是投降,与奚族和契丹的不能遵照同样的规矩。
又不可以把尺带珠丹当成吐蕃的赞普对待,属于国与国了。
以前最多是传宰相书,从未出现过赞普的文书,赞普写东西,以外甥的身份,一般打不过求和时用。
太上皇活着,属于家里的事情,要出现在含元殿,两个陛下在一起。
说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听到有急报,鄂州的,等一等,又得到消息,天兵军的。
“但愿江南西道安稳,最坏的打算乃大量房屋冲毁,百姓无恙。”卢怀慎坐在那里说。
众人不动筷子,心中有事。
鄂州的卢正道是卢怀慎同一个大族的人,只是分支不同。
“然也!”毕构赞同,钱财的问题好办,小易答应出钱补贴,大善人啊!
“天兵军放鸽子,是战事有变?吃败仗?”苏颋担忧边关。
“不可能,天兵军出事,现在李家庄子会忙起来,羽林飞骑调动,外面一切如常。”
姚崇通过经验来判断,周遭安静。
“如此说来,江南西道亦安稳。”宋璟认同姚崇的话,心跳速度开始变慢。
“诸位都在!陛下命我把两封信送来。”高力士出现,他不行礼,却笑容满面。
大家一见,愈发放心,你还能笑出来?
两封信传下去,一群人先看,看完递给别人,再等着看另一个。
信转了一圈,信中的废话他们自动过滤,尤其是卢正道的,写那么多字,看来当地确实不忙。
“嘉贞果然思虑慎密,河西节度使当有所应对。”苏颋认可了张嘉贞的提议,调张孝嵩。
“不忙!高将军,小易说过什么?”毕构吃过太多的亏,先问问。
“说王勃此人还行。”高力士笑容不改,他故意的。
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含元殿上众纷纷
“高将军一同进餐。”柳冲邀请高力士吃饭。
“柳学士客气了,针对后突厥用兵之事……针对江南西道之事……”
高力士拒绝坐下吃饭,把两件事情李易的决定说出来。
“需赶制军大衣,今年冬天,将士们日子不好过。”
姚崇已经到二线了,仍旧忍不住提议。
“西突厥如归降,是以其兵去攻后突厥,还是先养起来?”刘幽求说出自己的盘算。
“铁勒九姓被小易养着,此番与西南蛮同时押送辎重,铁勒另外的队伍被朝廷管辖,也应帮忙运输。”
毕构有想法,按照同样的办法操作,西突厥不主战,负责运输。
大唐的兵有火枪,不能为投降的人配备,叫人去打,损失保证大。
欲削弱西突厥,倒是好办法。
眼下别人人口多,无所谓,他们打不过大唐,更不敢打。
人口可以帮忙养牲畜,尤其是养马。
“减租的先写出来,叫百姓安心。”张九龄考虑简单的问题。
“不如全减,到时候从百姓手中买粮,小易准备在当地买地。”毕构吐蕃变大方了。
减掉租子是钱,他守着户部十分小气。
其他人,包括高力士在内,突然明白毕构的意思。
先给当地百姓更多的钱财用,接着收税。
李易要派人手过去,带领百姓过好日子,钱一多,还收啥租子。
“待明日的。”宋璟同意,明天办完事情,与陛下说,不能总是李易说得算。
“吃饭!汤热一热。”卢怀慎招呼人去热汤。
高力士告辞,把情况汇报。
“易弟你看?”李隆基无可无不可,他说的减一半,大臣要全免,免吧!
“至少三年才能见效,今年派人过到那边去,什么都种不了,先收拾地和山,尝试养殖业。”李易点头。
百姓的水稻没什么损失,免租子保证高兴。
说完江南西道,李易再提战争:“西突厥等一等,在黄河源头的队伍回撤,西突厥必须派人来降,不然用不上,避免他们学苏禄。”
李易不准备主动接触西突厥,西突厥很关键。
陇右节度使和河西节度使的兵抽回来,逼迫西突厥投靠大唐。
苏禄率领的突骑施,突厥给好处、吐蕃给好处、大唐给好处,才叫他膨胀。
西突厥不能惯着,再出个突骑施怎么办?
“好!”李隆基认可,暂时不管西突厥。
金城公主在旁边一会儿给母亲卷饼,一会儿又给父亲卷。
她高兴,她发现她把尺带珠丹给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