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头上的肉剃不干净,尤其是能嚼的地方,今天一早煮,现在还能吃到肉。”
秦离的声音在后面响起,他也拿个望远镜,嘴角有笑容。
不是因孩子吃东西烫手又舍不得放下而笑,是为大唐这个免费汤骄傲的笑。
骨头不值钱,买肉的话骨头、猪肝、猪肺是额外搭。
骨头熬的汤却好喝,大家不要骨头是熬汤费火,敲骨髓费劲。
到了棚子,守棚子的人没其他的事情,会取骨髓,有孩子呢给孩子一些,没有孩子过来,晚上带回家。
一早就有孩子过来,干脆捞出骨头给孩子啃。
免费汤住是要汤和汤里的盐、野菜,大人不在乎一口肉。
喝汤的人,除了捡柴火的,还有带一大把野菜的,夏天的野菜遍地都是。
“秦将军,免费的汤要搭进去多少钱?”纳格礼询问,报纸上没写。
“应该说是赚多少钱,除了特殊情况和特殊的季节,平日里百姓会在路上收集些东西到棚子。
野菜阴干后,冬天用,另外有钱的人住宿,会选择好的房间,交钱。
加上百姓送的蘑菇、木耳,收集起来拿去卖。
牲畜过来吃的草料比别的地方贵一点,还留下粪便。
一些笑东西会在棚子里卖,价钱不高,依旧有利润。”
秦离没啥可隐瞒的,人越多的地方,棚子收入越高,不过都给守棚子的人了。
守棚子的人维护好棚子,额外有一份俸禄。
换成驿站,直接收入,分成。
一个百姓走路采二三十个蘑菇用草棍穿了,不可能拿到目的地,扔棚子里。
他把这个情况说出来,证明棚子不亏。
“朝廷搭钱啊。”纳格礼一算,守棚子的人赚钱,与大唐朝堂何干?
“搭钱就搭钱呗!没多少钱,百姓没有这个棚子,可能会死去,喝河水生病。
活着的百姓越多,朝廷得到的好处也就越多。
晚上没有地方住,百姓又冷又饿还容易被野兽所伤。
一个人能种多少庄稼?他又能吃掉多少庄稼?额外多出来的庄稼,是百姓的积蓄,更是大唐的积蓄。”
秦离后面说的话,纳格礼和尺带珠丹听不懂了。
百姓的与大唐朝廷的有啥关系?他们不明白百姓会消费,等以后大唐的税收逐渐扩大地域,人口红利就出现了。
秦离在羽林飞骑中属于保守派,战斗时候。
内部沙盘演练,他总是以防守代替进攻,稳!
对外的时候可不是,他看敌人有漏洞,保证积极进攻,通过调动敌军部署来达到战略战术目标。
平时他会学习,等将来年岁大退伍,转业成地方官员。
一部分人还要留在军中,培养新的将士。
“秦将军,可否详细讲解?”纳格礼求知欲望很强。
“没用,是个完整的体系,只要金城公主日子过得开心,东主会帮忙建立体系。”
秦离摆摆手,不教,内容太多,学会点皮毛又个屁用?
……
“一人一份,关于一些执法建设方面的问题。先看,有不会的问我,然后安排下去。”
李易这边始终没嫌着,吃完了早饭,他又整理一番资料,打印出来发给四个宰辅。
毕构先伸手接一份,不看,回头再琢磨:“小易,陛下的意思是在含元殿开大朝会,到时你去吗?”
“去呗!怎么说我也是个官,散官的从二品有资格参加大朝会,要不我临时弄个实权的官儿,等开完朝会在辞了?”
李易经过今天的事情,想要凑热闹,散官显得有些弱,加个实权不就行了嘛!
“实权的位置都有了,把谁换下去?”宋璟发愁,你想当个尚书,我让一个?你用完了再还我?
“皇后宫中行走,正三品,实权。”李易举个例子,自己的大弟子是实权官。
“那你呢?你总不能皇后宫中行走吧?”苏颋提醒,你是男的。
“大唐海外招讨使,全权负责海外事务,从一品可以不?反正就用一回,下次再想一个。”李易琢磨出来个实权官。
“刚柔,正一品亦可。”张九龄觉得没毛病,品级啥的,高点无所谓,反正你又指望这个俸禄生活。
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水网见闻少公主
散官最大的作用是随时可以给实职,而且俸禄跟着最高的散官走。
一个金紫光禄大夫,有实授,该给多少户就给多少户。
换个人想要如此玩儿,御史台能弹劾死他。
李易到目前位置,庄子里每天给出的福利,比每个月朝廷派人送来的俸禄多出无数倍。
有的俸禄居然还给米,拿去熬粥,不够庄户们喝的。
“快些回去,突厥的战事、鄂州那一片地方的雨水,万一送消息到庄子,得有人手应对。”
毕构催促,大家别闲聊了,办正事要紧。
“我去驾驶舱。”李易也怕大家找不到人,一艘游艇把重要的人物全带着了。
游艇速度变快,无人机飞起来喊话,靠边,偶们急着回去。
距离中午还有一个小时呢,游艇进京兆府范围,速度又一次变慢,水面上的船太多。
水网进入金城公主等人的视野,一条条人工修的水渠上面船只如梭往来。
报纸上有提到,但远不如亲眼所见。
逆流的时候,一艘艘小轮船上的人使劲蹬,如果赶上顺风,还会把小帆升起来。
“看着速度和走路差不多,逆流难行。”纳格礼站在金城公主和尺带珠丹身边出声。
金城公主举望远镜一脸羡慕地看用婴儿背带带孩子的妇人,她的宝宝还小。
现在用婴儿带只能在后面背着或斜抱着,放在前面不行,宝宝受力的点不一样。
“有顺风就快,看,升帆了。”郝灵荃声音带着磁性,指着一片相继起帆的小船。
那边船上专门有人盯着风,一看风适合自己的航向,赶紧拽起来。
逆风自然要放下去,水渠过窄,无法玩儿斜帆走之字路线前进的套路。
当然,后面的风吹,斜着吹,可以调整舵和帆的方向走小幅度转折路线。
秦离不像郝灵荃那样委婉,他直接说:“六个人六百斤的货物,不用船,一人挑一百斤能走多远?
六个人两人一组换班蹬,回程整体消耗的体力小于挑担子走,再有个风,比走路划算。
何况来的时候顺流,也是带着货,挑担子纯属耗费体力。
挑担子走,左右的重量是以身体为结构,最后作用在双腿上。
蹬船的时候,借用了腿和身体、手臂的力量,没有从上到下的结构性压迫。
慢一点都无所谓,回去后还有力气能够干活,挑担子走几十里,到家还能站稳?”
“秦将军如何知晓是六百斤的货物?”纳格礼在收集信息,逮到机会就问。
“船边有线,看人的胖瘦,再看吃水线的位置,可以判断出是六百斤。
这样的船,理论上限是七百二十斤,使用的上限是扣除人的重量额外六百斤。
他们压着线走,不敢多带东西,身上套救生衣。
一旦船出问题,他们漂起来,回头货物损失,还得赔偿打捞费和维修费。”
秦离观察细节,看人的胖瘦、坐着的身高,分析人的体重。
水网上有船,陆地上有车辆,牲口拉的车,一派繁华的景象。
游艇转来转去的转到灞水,这边更热闹,举目望去,全是人。
人身上穿的衣服和行为举止,明显比进人工运河前的地方的人更自然。
谁说大唐缺牲口的?马车、驴车、牛车、骡车,居然还有羊拉的车。
从望远镜中看,西边长安城的城门大开,门口没有进行货物检查的人。
城墙上更见不到穿盔甲和拿武器的兵士,感觉城墙挺碍事儿的。
西岸几乎无防御,倒是东岸,上面有人站岗和巡逻,天上还飘着热气球。
此处的百姓更多,他们挥舞着彩旗,热烈欢迎金城公主回娘家。
吐蕃的使臣们站在西岸边,瞅着游艇,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金城公主回大唐,自己的赞普跟随,赞普会在何出休息?
“赞普会不会被扣留在大唐?到时我等要营救。”伯讹小声与伊辛巴嘀咕。
“扣赞普有何用?吐蕃保证再推出来一个赞普。倒是不清楚赞普之后的居所,如在李家庄子,我等当前往。”
伊辛巴用眼神传达他没说出来的话。
“对,咱们进去,咱是吐蕃使臣,听凭赞普吩咐,到时候”伯讹脸上多了笑容。
他每去李家庄子,俱被限制活动范围,想搞点有用的情报,根本不可能。
等跟在赞普身边,叫赞普帮忙到紧要的地方打探,李家庄子的工坊最为神秘。
“你说,待赞普回去时,管大唐皇帝要李家庄子的工匠,能否得手?”伯讹顺着想法额外多出主意。
“大唐皇帝没用,给不给人,要看李易的态度。原来金城公主的手下工匠,红白宫随便用,更派人学习,现在”
伊辛巴摇摇头,传过来的情报上说,金城公主,也就是王妃把人手收拢回去了。
此番归唐,当初去的人,除了已经死掉的烧成灰装盒子带回来安葬,其他的皆随队伍。
人不但没少,还增加许多孩子。
“唉!”伯讹重重地叹口气:“恍惚间,战争已结束,说是和平,实则吐蕃失去大片土地,再无一战之力。”
“总好过后突厥,后突厥可没有金城公主。”伊辛巴幸灾乐祸。
默啜几次要取大唐的公主,一直不成功,最开始要给他个金山公主,李成器的女儿。
估计李成器舍不得,最后没谈拢,又换成另一个县男,说明年来吧。
然后默啜开始打仗,不想要县男,就要金山公主。
结果打呀打的,他的儿子死了,他儿子跟他妹夫一起出来的,他妹夫一害怕,不敢回去,带媳妇跑到大唐。
大唐给封了官,顺便又封了他妹夫的媳妇儿为金山公主。
显然不能再娶了,金山公主是默啜的妹妹。
默啜说不行,你换一个,我还要公主,大唐说没问题,你派个儿子到这边当官,就是当人质。
这个事情还没等谈完呢,默啜也没等到娶大唐公主,挂了。
这回不用娶大唐公主,他儿子更无须跑到大唐当人质,因为也挂了。
“照此说来,还得感谢金城公主?”
伯讹知道里面的事情,对,突厥的默啜仔细想想,挺可怜的,不就是想娶个公主嘛!
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朝廷读书言论浅
船上的人听不见吐蕃使臣的对话,在欢呼声中,游艇停靠在原来的位置上。
跳板搭就,众人依次下船。
李家庄子此处邻灞桥,道路宽敞,没有高大的树木和建筑。
从灞桥的悬桥上运进送出的物资队伍络绎不绝,平板车一辆接一辆,主要是送货。
城南的地方眼见着到晌午,许多半成品的食材送过去,包括发好的面和泡着的米线、米粉。
像鸭血米粉,在外面大批量屠杀,血和毛不方便处理。
李家庄子买鸭子收拾好,鸭绒顺便加工,其他不能吃的东西沤肥。
鸭血专门处理,鸭架一同送过去熬汤。
现在送进来的一般是铜钱,商人从别处收的铜钱,给对方兑换券,中间有差价。
李家庄子看品相,劣币按照不同的品相给出不同的兑换比例。
不然中午的时候外面的人不往李家庄子卖东西,只有铜钱、银子、黄金,太远了过来,等不及。
哗啦有个麻袋不结实,裂开,大量的铜钱淌出来。
把这些铜钱往旁边挪一挪,车继续走,回头再拿铁锹撮起来。
“一袋子能有多少钱?”金城公主见到,考虑数量。
“小袋子,没多少,约莫两万钱吧。大麻袋装满,抬不动。”
永穆公主瞄一下,按照经验给出答案。
“我以为只有几千钱。”金城公主显然不明白铜钱堆在一起的情况,低估了。
“除非换成一袋子一分钱的兑换券,一袋子几千钱。”永穆公主笑着说。
“是呀!兑换券看面值大小,比如一千万缗不过装一箱子而已。”金城公主说话间眼眶中又有了泪水。
她就有一千万缗,李家庄子保证兑换券的价值,她拿着在吐蕃花。
吐蕃所有人需要巴结着她,因为抢不了,她身边有大量精锐。
“圆圆,我剩余九百三十余万钱的兑换券,不如你们收回去。”金城公主知道钱不是那么好赚的。
前几年,大唐一年收上来租子什么的,折算一番也没有一千万缗。
看看吐蕃,六十多万缗,基本上把别人的好东西给买空。
永穆公主挽住金城公主的手臂,压低声音:“奴奴姐,那钱不能在大唐花用。”
“为何?”金城公主很自然地问。
“没有抵押品,你一花,就成信用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