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可都是经济战的弹药,先用肥皂和花露水去冲击,然后改成香皂和香水。
镜子之后再上,层层推进,人类族群对奢侈品的追究就是阶级分化的开始。
在使用生存物资来换取奢侈品的时候,矛盾加剧。
所以才要征富人税,给经济差的人补贴,征税是保护富人。
“望远镜能做?”李隆基看着玻璃,突然问了一个关键的东西,望远镜。
当初易第说用寿命换,只有十个,易弟留两个,自己留一个,另外七个给边军。
用寿命换,自然不能再要,可不需要的寿命的话
“能,只是做不得我拿出来的那些精细。”李易承认。
“易弟快些做,为兄替你送进宫去,给陛下。”
李隆基现在角色扮演越来越熟练了。
一口一个陛下,喊起来丝毫不觉得违和,是那么的自然。
“过几日,今年边关无大的战事,我再做些各种度数的近视镜和花镜。磨镜片技术要求高。”
李易未说具体的技术,相信大哥和三哥不会愿意听。
李隆基放下许多心,没大的战事就好。
从玻璃工坊离开,转到人力冲压工坊。
人在那里拽手葫芦,一个大铁块被拉上去,下面是个大铁板,铁板上面有一片槽子。
一个个铁片被方上去,上面一松,咣当一声,大铁块落下,那些铁片变成了铁盒,打火机外面下面的部件。
铁块再次被拉起,铁盒取出来,重新放铁片。
这些铁盒送到下一个地方,与上面的盒和其他零件进行组装。
内芯套进去,刷漆。
最后一道工序是倒进去一点酒精,拿远远的,点火尝试。
“火镰?”李成器惊讶。
高力士他们离开,然后他和李隆基就来了,打火机还没给他们。
故此李隆基跟着好奇起来,生火已经变得这么简单了么?
手指头滑一下,火苗冒出来一直着。
“打火机,用酒精,大哥和三哥走时带些,里面的酒精没了,到我这里加。”李易说道。
“别人加一次多少钱?”李成器想到了甘油,甘油的琉璃瓶子白送,甘油用了就停不下来。
“寻常百姓有火镰够用了。”李易说另一个事情。
“果然,价格不菲。寻常的烈酒能点燃吗?”李成器担心酒精不好卖。
“绝对点不着,咱们喝的五十度的酒也不行,除非是用另一个打火机去点。”李易笑着说。
“好东西,为兄帮你拿去送人。”李成器拍胸脯保证。
换已往,他看李易送人东西,会心疼。
如今不了,送,送得越多,易弟赚得越多。
李隆基则想到其他:“易弟你用谷子酿酒?”
“三哥是说没有朝廷”李易问起许可证的问题。
“并不是,你想酿就酿,为兄只是想知道你要耗多少粮。”李隆基说。
“我用喂牲口的谷物酿,加上麦秆什么的,然后蒸馏,最后的酒糟可以喂牲畜,只要发酵工艺跟得上,其他的东西都能酿酒。”
李易介绍情况,现在的人有的偏远地方还吃酒糟呢,吃一点总比饿肚子强。
制作其他饭的时候往里加酒糟,和面,抓两把酒糟扔进去烙饼、蒸馒头。
其他的也是拿来喂牲口,至于说扔地里当肥料,不可能。
“法子能传出去吗?”李隆基关心酿酒的事情。
“传出去也不行,这个酒,人喝了对身体不好,只能用来灌打火机,看病我都不敢用,那个需要提纯再提纯,然后检查有无其他问题,才能勾兑成七十五度。”
李易拒绝,他敢保证,方法传出去,就有人酿出酒卖给人喝。
那酒可是没蒸馏过,然后用布过滤,很多东西过滤不出去。
“那便算了。”李隆基不强求。
他以为用别的东西酿出酒,就限制用好的粮食去酿,节省食物。
从这边离开,进入花露水作坊,各种蒸馏设备摆着。
即便是天冷,也要敞开一个个门,通风换气,同时严禁任何有火的东西进来。
担心空气中的酒气浓度大,然后给轰隆了。
在这里,味道不好,有些晕,看几眼,几个人不转了,往食堂赶,已到吃饭时间。
王皇后洗完手在等着,今天食堂有很多鱼。
从灞水中捞上来,一部分制作成鱼干,一部分直接变成美食。
有除掉所有骨头刺裹面包渣炸的,也有拿棒子打成泥制作成的鱼丸。
至于什么清蒸、红烧都属于没技术含量的。
“就是到叔叔这厢吃饭舒服。”王皇后三人回来,笑着对李易说。
她说的舒服更多的是指放心。
“嫂嫂所言不错,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李易跟着说一句。
“今天我点了最大的菜,鱼头炖豆腐。”王皇后作主了,把主菜个选出来,她想吃。
第一百五十八章 往事浓淡也波澜
一个大砂锅架在酒精炉上面,锅里咕嘟咕嘟冒着泡,香味飘散出来。
其他的菜有炸鱼排、红烧鱼鳔、里脊炒蒜薹、干锅猪尾巴、鸡腿肉烧猴头菇、木耳黄瓜炒鸡蛋。
算上鱼头八个菜,旁边摆了西瓜和香瓜拼的果盘。
剩下的西瓜皮内层拌了个凉菜,与胡萝卜丝和凉粉拼的凉菜放在左右。
“大哥,开春后你那庄子要跟我的庄子一起多种西瓜,我要制西瓜霜,在本草纲目中有记。
用西瓜和芒硝,制作出来的西瓜霜医口腔溃疡和嗓子肿痛,那日为老丈上颚喷的药便是。”
李易先夹了一小块西瓜吃,跟李成器说。
旁边的桃红也轻声说道:“东主与上面皇庄的王监说好了,皇庄也种许多,那王兴总怕被换下去。”
她替王兴说话,换一个人过来,不一定配合默契,万一找事呢,岂不是要被杀掉。
“那王兴还是不错的。”李隆基开口。
宫女和太监明了,以后还是王兴过来,杨思勖说得不算。
王皇后眯起眼睛笑:“是呢,王兴我不熟,看着挺好。叔叔,锅里的豆腐为何不一样?”
她差点又说错,连忙转移话题。
李易也不清楚,低头看看,果然豆腐是豆腐。
不过一个颜色更白更嫩,一个稍微黄一点,看着结实。
“嫩的是卤水豆腐,结实的是石膏豆腐,昨天晚上做的,放到现在,老豆腐,后厨的人越来越有想法了,很好。”
一看李易即知,凝固剂不同。
“易弟你说说哪个好?”李成器愿意在吃饭的时候听李易聊食材,感觉更爱吃。
“若是同样的时间做出的豆腐,卤水豆腐出的豆腐少,嫩,石膏出的豆腐多,卖石膏的豆腐赚钱。”
李易介绍,他那时卖豆腐的都喊卤水豆腐,意思是成本高。
“同样的豆子,都放那些水,卤水的会少?”李成器不信。
“放一样多的水,石膏能点出来,卤水的点不出来,卤水需要浆更浓,即便多放卤水,压豆腐的时候,水也跑出去了。”
李易没将凝固剂的具体反应情况,只说表象。
“那大家都用石膏做。”王皇后觉得多赚钱行。
“嫂嫂,石膏豆腐跟卤水一比,别人不愿意买,卖不出去,慢慢脱水,变成老豆腐再卖,掉分量。
因此,会买的都买老豆腐,卖豆腐的有时会继续压老豆腐,压成豆腐干,熏一下,就是熏豆干,放盐晾晒、阴干,则是咸豆干。”
李易对豆腐十分了解,练功的时候,缝合就用线在豆腐上缝,各种都缝过。
还有在剥了皮的葡萄上练,一针一线,举轻若重,之后才可以给人缝合的时候举重若轻。
只有刚入学的才买块带皮的猪肉练,练完可以做了吃。
大家一说要练功,去菜市场买东西,买猪肉的都抬不起头,甭管猪肉有多贵。
那一刻承受的是降维打击。
以前自己就经常吃猪肉,技术不好,训练还要多花钱。
豆腐和猪肉能一个价么,想起来便全是眼泪。
与桌的众人不知道李易说豆腐的时候心理阴影有多大,他们开始品尝两种豆腐。
别处的庄户们吃西瓜,不吃籽,把西瓜籽吐到碟子里。
东主说了,吃进肚子里没什么用,不如吐出来,当药材。
西瓜皮根本见不到,大盒子里装的全是西瓜瓤。
皮都切碎了和芒硝搅拌后制西瓜霜。
秋天就做了不少,都放在药房中。
“易弟你的西瓜和香瓜拿出去卖不?”李成器询问,他庄子上也不少。
“多了吃不完就卖,尽量卖香瓜,只是没种蒿子,无法给香瓜增香。”李易说起蒿子。
卖香瓜的地方都有蒿子,一个是增香,另一个是蒿子新鲜能驱逐蚊蝇。
若是想保存香瓜水分,就往蒿子上浇水,瓜蒂的位置朝下摆放,香瓜能吸点水,而且不降味道。
当然,浇水的话,香瓜当天卖不出去也就完了。
一般是过夜有露水,这样香瓜能保住。
在超市买香瓜觉得比不上路边推车卖的香瓜味道,根源在此。
劳动人民的智慧呀,不用在保鲜水里泡一下也能保存。
“药房中不是有么?”李成器跟劳动人民一样有智慧,聪明。
李易就用那样的眼神看着这位大哥。
看了一会儿,把李成器看得浑身别扭李易开口。
“你让我拿端午节采的保存下来的艾蒿去弄香瓜?那针灸的时候,拿什么来灸?我得制作艾灸条,有的要煮水外敷、内服。”
李成器梗了一下脖子:“没有艾条某不信你治不了病。”
“大哥高见,弟服了。”李易放下筷子拱手。
“看,我就说吧。”李成器像打了胜仗的将军般得意洋洋。
王皇后瞟这个大伯哥一眼,果然还是不够接地气,虽说春天到现在跟叔叔学了不少。
李隆基没嘲笑大哥,因为他也不懂,他问:“易弟,艾蒿端午那天最好?”
“并非指那一天,前后几天皆可,再往前,采了当菜吃。能种,不过野生的多,就不必占地。”
李易给出个时间,古代人已经知道了,端午那时的艾蒿药用价值最高。
至于古人怎么知道的,他也不知道。
“叔叔过了端午一段时日后呢?”王皇后愿意参与询问。
“再往后的不适合药用,但能驱蚊虫,把艾蒿搓成绳子,挂在屋子里,点燃吹灭明火。
绳子会慢慢燃烧,烟雾弥漫屋中,却不呛人,蚊子不叮。
若是把艾蒿打成碎料,压制成蚊香,点燃效果更好,明年我做,劳动力那么多,可不能闲着。”
李易说着看桃红,桃红点头:“我记下,即便是换班也传给下一个桃红。”
这个桃红是第二批换班的桃红,她总觉得第一批的四个人每当换班的时候都带着一丝幽怨,很浓。
后来她知道原因了,当初高力士要留下四个人,四个人态度上是拒绝的。
东主直接说换班,不难为人。
现在四个班的不在庄子的开始盼星星、盼月亮,盼到自己轮班便高兴不已。
宫里哪比得上庄子自在,吃得好、睡得香、玩得开心。
李隆基愿意看到宫女太监们欢喜的样子,他吃了一口鱼头肉,问:“易弟,褐岩是什么意思?”
“磐石啊。”李易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君当作磐石”
“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李隆基、李成器、王皇后三人一起说。
“那青松呢?”李隆基复问。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李易顺嘴说。
“翠柳。”李成器出声。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个李易想都不用想。
不等别人再问,他自己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一百五十九章 姚相晚至言马事
“叔叔往后不准抄这个,赚人家眼泪。”王皇后听了桃花依旧笑春风后眼圈红了。
“听嫂嫂的没错。”李易答应,不抄就不抄。
桃红嘟囔:“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对呢,轮班嘛!”
“可惜上一班的人那个福气,不曾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褐岩说。
“咱东主岂能看人脸色强求?就跟我名字的诗一样。”青松说。
“是呢,东主心怀天下,千秋雪、万里船。”翠柳赶紧把自己加上。
李易一看要过度解读了,赶紧说:“孔雀东南飞,为什么要东南飞?”
“为,为什么?”王皇后最好奇,对呀,孔雀往东南飞作甚。
“因为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李易只说两句。
“妙,实在是妙,好一个西北有高楼,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呀。”李隆基登时拍手相赞。
两首诗居然合理地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