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养殖之技墨出。”
  李易准备启动海产养殖,海产养东西,可不比养鸡,需好几年才出上品。
  “成,待把这批牡蛎与海白菜卖掉,再卖些蔬菜,钱到手,便去选地招人养。”
  李成器没叫李易出钱,当初说好的,李易出主意,占份子。
  如今陆续已卖不少钱,份子算进去。
  张家村所来众人在旁小心翼翼品尝烤牡蛎,不敢说话。
  方才他们亲耳所听,一百二十万斤牡蛎,欲加价三、四、五倍向外卖。
  海里的这个东西,一个得多少钱?一斤几个?
  村中大棚种菜还未得钱,村正便不敢管账,东主所谈买卖,实在叫人恐惧。
  待每人又吃几个,李易停下:“村中所得一成之利,交由我管。若需花销,我会说与你等听,待村子答应,再行事。”
  “不用不用,李东主,钱给你,你啊愿意怎么用就怎么用,我们信你。”
  一个村民根本不顾旁边的村正,直接表示相信。
  卖蛤蟆的钱可不是,整个村子俱在那里盯着,村正想做什么,需找族老们商议。
  换到李易头上,竟然不管不问。
  张肖无所谓的样子,他不欲与李易比,至少他无法叫村民免费使用水力脱粒脱壳机。
  便是冬日,灞水除冰所在,有人脱谷壳、磨粉,也依旧到河边处理。
  “李东主,这账册就交给你了。”张肖拿出一个空白的账本,只有一个封皮,里面无纸。
  李易整理一下衣服,双手接过:“易定当尽心竭力,不负诸位所托。”
  轻飘飘的账本,此刻李易接的时候似重若千斤。
  村民们露出高兴的笑容,早就想这么干了,把钱交给李东主管,村子的好日子来喽!
  李成器在旁看着,感慨不已。
  即便易弟是寻常人,只凭这份信任,传至宫中,也定然要领一县中差事,至少是主簿,无须功名,也不要学识。
  万民表在此账册封皮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此乃村众托身家于一人。
  没有文书,更不用按手印画押之契。
  “东主,咱们走了啊。”村民放下心,打着招呼离去。
  李易把封皮交给翠柳,翠柳跑进书房帮忙安放。
  身为宫女的她亦知晓此物的分量,若是一县之村,有人可得此物,拿着都能弹劾县令了。
  就是有这个资格,州府官员得以礼相待。
  不然人家可以随时揭竿而起,带领一村的人造反了。
  “大哥,记得牡蛎不可生食,除非极北之地,河北道北部海湾所出,那个得先拿来让我看,才可吃生的。”
  李易想起了重要的事情,这些牡蛎不是冷水海域出产,里面有寄生虫。
  冷水的该有也有,不过概率低,检测一下,就可以吃了。
  “为兄知晓,咦?三弟来了。”李成器看到三辆车组成的车队出现。
  四轮车,带转向轴。
  李易自己做了一辆当救护车用,结果李隆基发现比两个轮的好,不套马依旧能稳住。
  叫人做出来,做很多辆,给五王、父皇、其他勋贵、宫中外出采买、宰相尚书,皆有。
  允许有钱的人自己造,拉货方便。
  不然两轮车,前面的受力在牲畜身上。
  卸牲口时必须用撑杆把车辕前面给支起来。
  行进时,牲畜承受一个向前的力,同时又多一个向下的压力,很累,速度没有四轮的快。
  以前不用四轮是转向问题,有个转向轴,没问题了。
  李易也见到了,赶紧再拿牡蛎烤。
  “叔叔,你家的菜种得可好?”王皇后下车,腹部已经隆起,但她穿了宽大的衣服。
  李易若是不关注,根本看不出来。
  “还成,嫂嫂那边的黄瓜不要生吃过多,若觉燥热,可吃冰糖葫芦、喝热果汁、绿茶。”
  李易知道要检查一下,所以先说重点。
  “嗯嗯!”王皇后果然放心了,在神医身边,不担忧身体。
  “三弟可能不知道吧?刚刚张家村子给易弟送来了”
  李成器开始对李隆基说之前发生的事情。
  “是呢,叔叔是个信人。”王皇后说着伸手,李易一动不动,脑袋被揉了揉。
  李隆基也颇为感慨:“只一邻庄,却可叫邻村之民身家托付,易弟,若你为官,钱财之事对百姓当如何?”
  李易用筷子把几个牡蛎上的蒜蓉挑拣出去一些,递一个给王皇后。
  沉思一下说道:“民活艰苦,当领求富;民生不易,切莫贪婪。”
  “若一地下官给你钱财,应哪般?”李隆基又问行贿受贿之事。
  李易有点不好意思,因为他行贿,不过他行贿的目的不是要索取民间之财,他就是想维持个好关系。
  花的钱是自己辛苦赚来的,自己又不是官。
  进行完心理建设,李易大义凛然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傥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说出来的时候他都给原作者点赞,写得真好,给你喊六六六。
  我拿来抄一下,谢谢!


第一百五十六章 忠君爱国在宣传
  李易抄别人的不觉得如何。
  听着的李隆基却抬眼看天,轻声重复:“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
  李成器在旁跟着唏嘘不已。
  王皇后伸手,揉李易的脑袋:“叔叔若为官,我是放心呢。”
  李成器道:“正是,易弟德行端正。”
  王皇后却摇头:“不是呢,我的意思是说,百姓的民脂民膏,下面的官员收刮出来,不够叔叔日常用,叔叔看不上眼。”
  李成器:“”
  “哈哈哈”李隆基放声大笑。
  笑罢,说道:“好一个民脂民膏,可惜多少官员不知啊。”
  “那就告诉他们知道,弟这里想为陛下写一个,不若大哥和三哥想办法递上去?”
  李易看两个兄长的样子,决定好好宣传正能量。
  “哦?易弟又要抄了?”李成器配合着说。
  “然!”李易点头。
  “叔叔快抄。”王皇后继续揉。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长,抚养惠绥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尔为戒。体朕深思。”
  李易把颁令箴给抄出来,这个以后的老朱据说也用过。
  用的时候只说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对,易弟,对,陛下是好的,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李成器再次附和。
  “好,好,好!”李隆基抚掌连道三声好,感觉说到自己心里去了。
  没错,朕就是这样想滴,回头就拿出来用。
  王皇后终于把手拿起来,看着李易在那里重新系头发。
  说道:“叔叔旁的本事没有,说起抄,天下无双。只是叔叔你以朕的字来说,你不会是埋了个皇帝吧?咯咯咯”
  王皇后掩嘴笑。
  李易连连摆手:“嫂嫂可不能乱说,万一传出去”
  李易觉得还是小心为上,埋别人行,说埋皇帝,你让皇帝怎么想。
  李隆基根本没往别处想,他似乎回忆了一下,说道:“父母官,这个好,为官当如百姓父母,汉书中有载,召信臣便被呼为召父。”
  “三哥居然连这个都知晓,易,佩服。”李易笑着捧一句。
  这个人家是真的记住,不像自己,现查资料。
  “哪一个?”李成器不知道。
  李易说:“大哥是这样,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
  李易把原文给说出来,就是召信臣那个人去当官,啥都管,事无巨细,百姓很喜欢他,管他叫爹。
  一称呼起来便是召父、召爹、召老爹、老召
  李成器往旁边挪了一步,压力山大,这易弟脑袋里面究竟装了多少本书?
  几个人吃着聊着,王皇后愿意听庄子里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好玩的新东西了。
  李隆基主要是问张家村子的事情,问村民家中吃什么、大概有多少钱、平时干活累不累。
  在他看来,庄子是李易自己的,所有庄户皆要听东主话。
  为官者却不能把百姓变成自己的庄户,故此,打听村子里的日常,才能知道为官之道。
  “三哥,眼下的情形是,张家村子的人富裕了,缺少其他方面的满足,陛下创梨园,便是不错。”
  李易说实话,李隆基弄个梨园出来,丰富了大唐百姓的精神需求。
  所以开元之前的好诗词非常少,而开元后,一个个诗人出来了,诗仙、诗圣。
  不过两个人都挺悲催的,文采了得,却不务实,上来就想当大官。
  俱是觉得自己有宰辅之才,胸怀大志,又无实用之建言,李隆基又不傻,当然不会给他们实权大官了。
  听了李易的话,李隆基高兴:“易弟对梨园也是看好?”
  “好,不过”李易想了下。
  最后还说出来:“不过就是圈子太小,未曾使梨园建功。”
  “易弟以为当如何?”李成器着急问,他音乐好啊,没事就去梨园跟别人组乐队。
  “大哥可还记得我说办报之事?”李易提醒。
  “自是记得,为兄还要为你寻邸报,你却不要。”李成器点头。
  “报纸,是文字,不够直接,歌舞和说话可以直接面对百姓,用歌舞传扬大唐之好、陛下之德,百姓方能拥护。”
  李易说起掌握舆论的重要性,如他那时曾经大家都唱的歌:东方红太阳升
  那一个时期的同类歌曲舞蹈简直是铺天盖地,效果刚刚的。
  “就如易弟你教羽林飞骑的那些。”李隆基一下子对上号了。
  羽林飞骑用着放心着呢,每天飞骑战士都要唱啊说呀,还喊口号,一个个斗志昂扬,恨不能立即冲出去为陛下厮杀。
  “叔叔,你说说怎么做?”王皇后帮李隆基问。
  “放出去,与外面的联合起来,为百姓唱歌跳舞。今冬有冰灯展,正好搭出来一个个台子。
  歌要好听,舞要简单,难度太大的舞,百姓学不会。
  还有小孩子的童谣、儿歌,要朗朗上口,简单易懂。”
  李易一点点说,把后人总结的经验拿出来。
  接着又道:“将来传遍大唐地方,地方百姓皆知陛下,哪个再想造反,便会失去民心。”
  这句话一说出来,李隆基表情严肃了。
  他就怕地方不稳,一个个势力从前朝就往下顺延,地方治理,根本不敢轻动。
  再加上武氏、韦氏、太平公主等等势力,包括长孙那些。
  长安好管,地方难为。
  于是他道:“应这般,要告知与陛下听。”
  “就是。”李易说:“那么多文人墨客,崇文馆的高才们,写儿歌。”
  李易说得很自然,却不知道自己坑了多少人。
  叫那些人作赋写诗不难,写童谣,那得有一颗童心才行。
  李隆基记下了,准备明天回去就安排,宫中的能人多,闲着也是闲着,一人先写个几首。
  “等长安的孩子学差不多了,叫陛下举行儿歌朗诵比赛,小孩子们一起比,给名次,不过最后一群娃娃也得给奖励,不能落下一个。”
  李易推进思路,忠君爱国从娃娃抓起。


第一百五十七章 工坊座座技为先
  又吃几个牡蛎,李易叫宫女扶嫂嫂去歇息。
  看两个人来的时间,今天晚上定然是住下。
  晚饭前,李隆基视察工坊。
  玻璃工坊中就是吹玻璃,吹灯泡、吹大泡。
  大泡吹完放在在热的铁板上切开,再拿个辊子轻轻一压,一张平板玻璃出现。
  还有对着模具吹,吹进去,成为了玻璃瓶子,拿出来,瓶口的位置进另一个模具旋转,再出来就多了纹理。
  李成器躲着工匠,站在旁边看,说道:“谁能想到外面价值连城的玻璃,竟然如此轻易便被制出。”
  李易不愿意跟这个不重视技术的人说话,什么叫轻易?
  李隆基看着人在面前地面的大槽子里把吹着的玻璃甩来甩去。
  玻璃在被吹又被甩的时候逐渐拉长泡,等温度稍降,吹的人端着空心的大长杆子,把玻璃泡又放进口斜着对外的炉子里加热。
  然后上铁板,有人用刀割,先割开,铺平,再割成小方块。
  “这个是镜子。”李隆基认出来了。
  一个小块就是一面镜子,宫中只有皇后掌握,想给谁就给谁,要多珍贵便有多珍贵。
  “三哥说对了,若现在不切,等大块的凉了再切,破损过多。”李易看着玻璃,握了握拳头。
  这些可都是经济战的弹药,先用肥皂和花露水去冲击,然后改成香皂和香水。
  镜子之后再上,层层推进,人类族群对奢侈品的追究就是阶级分化的开始。
  在使用生存物资来换取奢侈品的时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