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当地的大族也就是当地的大族,不世之才非其可拥有,守不住。
送到京兆府,还是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
直到师父到来,全部平息,哪怕面对四个宰辅。
有比自己还厉害的师姐,有太上皇,有未来的太子,有不听从宰辅命令的羽林飞骑和宫女太监。
师姐为自己硬怼宰辅,未来的太子帮自己,太上皇把人赶走去吃饭。
陛下到此,还揉自己的脑袋,关心自己的伤。
“别哭,等伤好了就有肉吃啦!大块儿大块儿的红烧肉,比羊肉和牛肉都好吃,一点都不腻。”
小丫头对师弟挤挤眼睛,她知道李抚宽是怎么回事儿,心思细着呢。
就像她当初知道自己还能活很久一样,师父总是那么值得依靠。
“好,有肉吃。”李抚宽懂了,感激地看师姐一眼。
李隆基不是很懂,王皇后、武婕妤、柳婕妤等人却瞬间明悟。
明悟的她们,想起曾经的过往,孩童之时。
……
“所有的孩子都是敏感的,人类是社会动物,孩子必须从小就开始对……》》
这个世界进行认知,然后寻找自己的位置。
许多人一生都没有寻找到自己究竟应该在什么位置,因为。
社会的进步,正是因此而产生,没有并且为之努力的种族,必将被其他种族所代替。”
吃完饭了,李易要回游艇,看一看徒弟,接着去醉仙居。
他在与长孙昕三个人讲。
“孩子可有意思了。”孟浩然露出笑容。
“老虎从来不会闲着无聊逗弄孩子,老虎的每一次动作,包括陪孩子玩耍,都是捕食的基础动作。
当你把孩子当成玩具戏耍和调教的时候,本身就对孩子造成了伤害。
孩子把你当成天,你反而因戏弄孩子得到快感,难道你是在诠释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等你老了的那天,孩子是否也可以逗弄你为乐?
当一个幼小的生命把你当成绝对依靠并信任你的时候,你为了自己的快乐去逗弄。
那么你有什么资格在你老迈的时候不让曾经被你逗弄的孩子来逗弄你?”
李易说出了人性的本质,叫人听着不舒服。
尤其是孟浩然,他有孩子。
“刚柔,我回去就好好陪仪甫玩耍,以父之名,教导孩子、尊重孩子。”孟浩然吓出一身冷汗。
“玩物者丧志,玩人者丧德。与诸君共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李易抱拳。
“行止有矩,才正方圆。”王维拱手。
“修身齐家,方可济治。”长孙昕跟着出声。
“六畜所养,为杀不虐。”孟浩然也随之说。
“故民生教化,首正自身,后抚黎民。”李易回礼。
他对此深有感触,为官者自身不正,何以教民?
他那时有网络流传的东西玩儿,我就是玩儿。
一些人看着很反感,属于颓废,在自己没有本事的情况下的无畏的抗争,玩儿啥呀?不吃饭啊?不给父母赡养?没媳妇儿丈夫?也不少了孩子?
越是完蛋的人越是会用这个,我玩儿啊,我就是玩儿的话来表现自我。
李易的理解不是,他不认为这些说着‘玩儿啊,我就是玩儿啊’的年轻人无药可救。
因为人家不需要救,他们就是在网上说说,找一个发泄的渠道。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是年轻一代的孩子有问题,而是体制有了问题。
当大家都知道自己所处的城市官员如何,却要主流媒体而进行煽情洗脑而无奈的时候,自然要发泄。
李易想着使劲摇摇头,把闹心的事情甩掉“到年底,火车通了,这里有一站,这一站可为长,亦可为短。
长者,二十分钟一上,短者,五分钟都多。
诸位,对此有什么想法没?没有的话我自己说。”
李易期待地看着三个人,事情挑明了,你们有本事你们出声,没有能耐我都安排好了。
“李易,我知道你的意思,你的书我也看,你举点具体的例子呗!铁路的事情书中没说。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你告诉我不行吗?总是问问问的,我答不出来别人就行?”
长孙昕不高兴了,我又没有宰辅之位,你说你想作甚,我帮你就完事儿了呗!
;
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礼仪之邦服务好
孟浩然、王维同一个意思,你说,别问。
“火车的主要用途是运输,关键时刻也能帮忙堵一下洪水,通常用不上。或者长成房子住。”
李易见别人不愿意想,自己谈谈吧。
大家看着他:你继续。
“咱大唐目前往来的行人少,火车以货运为先,只要运输费用低于商队走陆路和水路的费用,商人自然愿意花钱。
另外冬天黄河走不了,只能走陆路,天冷,加上时间成本,即便稍微贵一成,商人还是选择火车。”
李易先跟大家说运费,钱能打动官员的心。
“想是不少。”长孙昕被打动了,别看他总做善事,却不影响他赚钱时的愉快。
“用来运输的牲畜可以在别处发挥作用。”孟浩然考虑节省下来的畜力资源。
“鲜活的东西最重时间。”王维直指核心,他爱吃海鲜。
“火车之所以停留时间长,关乎所装卸的货物多少。
哦,并非停着有人上去装卸,甩车厢、接车厢。
到达地点越近的货物车厢越放在后面挂接,卸了后挂上另外的车厢走。
车厢多,所耗时间久,货物多车厢才多,组织好货源为关键。”
李易用桌子上的器皿摆一摆,演示如何卸挂。
三人明白,在这等着呢?
“地方经济繁荣,组织能力强,从火车的停靠时间上能够看出来。”
孟浩然感受到了责任之重,蓝田县的官员得努力。
“收税是吧?”王维考虑到钱的问题。
“在蓝田县卖,就在蓝田县交税,或者卸货交税,拿着完税票去别的地方。税,层层叠加。”
李易琢磨要不要有政策给退税,整体一批货,交税。
分发下去,下面的批发商,再交一次税。
到零售端,还是一次税。
即便三十税一的比例,最后变成十税一。
一批货物一百缗,成本八十缗,利润二十缗,这二十缗的利润给朝廷十缗。
当然,实际不是如此来算,每一次销售有加价。
最后的终端销售一百缗,中间和前面收不到一百缗为总量的税。
“我们会调整商品,增加人手,看看哪里需要建仓库。”王维保证,当官要好好当。
“人呢?”长孙昕知道火车可以装人。
“人要看夷商停船多少,夷商买票的价格贵,是咱大唐人五倍。”
李易原来没想过夷商,只盘算有人带些货物去卖,或者走亲戚,旅游的绝对属于大户人家。
再一思量,夷商想看看长安不?愿意逛逛洛阳不?
夷商有钱,消费啥的带动地方经济呀!
“夷商收高价票不好吧?怎么说咱大唐也是泱泱大国。”
王维怕外来的人说大唐非礼仪之邦,一视同仁还行。
“摩诘与我想到一起去了,故此我专门安排车厢,里面的垫子用丝绸,免费的饭菜和饮料。
咱们把最好的服务给夷商,咱自己人就坐普通的椅子,夷商多花五倍的钱,享受到的是十倍的服务哇!”
李易顺着王维的话说,看,怎么讲李易。
长孙昕使劲眨眼睛,记,又学到一种骗人的,不,行礼仪的本领。
果然啊,跟着李易混,感觉充实。
如果早两年自己不针对李易对抗,现在的家业该有多大?
关键每次想坑李易,都是自己吃亏。
孟浩然用那样的目光看李易:“咱大唐有刚柔坐镇,稳!”
骗外人他没有心理负担,夷商买卖一船货,赚多少钱?
“故,怎样吸引夷商到蓝田县,属蓝田县官员的任务。
要有特色,别人有的咱更好,别人没有的咱有。
好比蓝田有玉石,玉吧,你们会造假不?会把有瑕疵的玉给说成好玉不?”
李易看一圈,众人摇头,怎么弄?没学过。
“呃~~我有一些办法,需要用其他的材料,有的想做旧,得耗费时日。
比如说用两个月时间,采取手段,做出来一个看上去像一千年前的古玉。
还有不够晶莹剔透的玉,我能在里面加进去红色的如血一样的纹理,变成血玉。
本身脂底儿不好的玉,经过处理,看着油润水滑。”
李易针对玉举几个例子,给大家开拓下思路。
长孙昕一把抓住李易的手:“李东主,兄长,叔叔,学生虽天资愚钝,然有一颗善孝之心,不若师父你……”
“错了错了,你属于长辈。”李易把自己的手拽出来。
“长辈能命令你吗?”长孙昕期盼着问。
“你说呢?我说处理玉石是举例子。”李易擦手,想找水洗一洗。
“对呀,我就想学这个例子。旁的事情轮不到我操心,我乃巡察使。”
长孙昕依旧定定地看着李易,他敢发誓,他真心实意要拜师学造假玉。
哎呦我滴天啊,李易藏得够深呐,居然还有此等手段?自己如能学会……
李易不搭理长孙昕,与王维等人说:“我还有高度白酒,不窖藏,将近八十度,直接用。
同样是一只烤鸡,端上桌,倒白酒倒上点燃,可取名凤凰浴火,至于是凤还是凰,看是公鸡还是母鸡。”
“点燃酒烧,味道会更好?”王维吧嗒下嘴儿。
“不,只是价钱会更贵。思路,按照这样的思路给夷商提供服务,咱是礼仪之邦。”
李易又强调一下礼仪之邦四个人。
大家突然对这四个人反感了,咋听咋像是贬义词。
见几人在思忖,李易又开口:“罂粟葫芦割完浆,葫芦都收了,夷商吃饭口味重,给他们煮在汤里,卤些菜什么的。”
“好吃?”王维再次吧嗒嘴儿。
“尽量别吃,咱用别的调料,你吃多了上瘾,可难受喽!算了,我在庄子里弄。你们不准碰。”
李易担心他们回去把罂粟葫芦当成菜吃,那其实是药。
“差不多了,吃完咱们回去。”李易看看没什么东西了,起身。
大花花吃了顿好的,被小主人和大主人带着前进,小主人要到李家庄子。
到地方,牛拴在岸上的牛棚子中,单独一个小棚子,从今天起,开始加餐。
“这是全来了?说好的我来几天,就回去。”李易见到外面的阵容,懂了。
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万事从来不经言
醉仙居后面的温泉中,永穆公主与贵妇们也在吃饭。
最中间的池子不进人,用来取水。
饭菜放在托盘上漂浮于水面,贵妇头一次这么吃饭,感觉十分新鲜。
温泉水的浴桶她们泡过,从这里取的水,别处的温泉水她们取不到。
京兆府周围,凡是发现一处温泉,就被皇家占一处。
京兆府之外的太远,她们总不能为泡个澡跑过去。
原产地的水气泡多,身上一层细密的小泡泡,用手一划,浮到上面。
永穆公主倒是不稀罕这个气泡温泉,她有从华清池用竹筒连过来的温泉水,再加热一次。
大家各吃各的,不怎么说话,并非围着永穆公主。
永穆公主的女护卫们一部分也泡着,另一部分拿着武器在岸上溜达。
周围是永穆公主的人手,吹拉弹唱。
小兰刚才离开,这时又跑回来,钻进水里游到永穆公主身边:“公主,四个宰辅和陛下全来了。”
永穆公主眉头挑挑:“一日不见李郎便不成?”
“不是看李郎,陛下是见宰辅出来才到此,宰辅们是……”
小兰哇啦哇啦把她得到的信息全部说出来,最后贼贼地笑。
“李郎又收个记性好的徒弟?倒是件喜事。
报纸为首功,若百姓没机会识字,那孩子说不定就在悲田坊碌碌无为一生。
即便长大了再学,估计也没有灵性了,整日为三餐所忙碌,认命了。”
永穆公主高兴之余,想到了全民教育。
像京兆府的百姓,自从会读报纸,精气神都跟寻常时候不同。
比如叫喊着衙门贴出来的告示别想骗人什么的,恨不能告示出错,给纠正一番。
“公主,要不是朝廷有钱,各地悲田坊少了拨款,那孩子说不定早死了。”
小兰说着看别处的贵妇,跟看钱一样。
“过上一个来月,再组织次活动,将来火车通了,河南府的人也可以到长安嘛!”
永穆公主明白小兰的意思,贵妇有钱,赚到了钱,用在大唐百姓身上。
她们追求高高在上的感觉,自己想要看到大唐百姓日子好过,不冲突,各取所需。
“公主,咱家在洛阳西边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