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8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师父,还有半个时辰,你给我上课啊?”李抚宽又揪揪下小脸。
  “吃药,吃完了讲,我给你加一支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不能用,所以麻烦啊。”
  李易喂孩子药,再给瓶子里加了额外的药剂。
  李抚宽吃一大把药,感觉比吃两个馄饨还多。
  “知道为什么把你受伤的腿抬高吗?咱们身体中有血,还有你擦破了以后不是血,你认为流出的油,伤口化脓时的脓,这些都跟水一样,水往低处走……”
  李易开始上课,用最浅显的语言和例子来解释医学的手段。
  包括唧筒的例子也拿出来,形容心脏供血。
  李抚宽听着听着睡着了,药物起作用,同时也是亢奋之后回落。
  李易找来护士:“监控各项指标,有问题……游艇上有通话器,我带一个收发设备走,以游艇的信号雷达发射,距离很远,我能收到。”
  吩咐一番,李易出去,用不着再盯着,之前属于重症监护,其实没事儿。
  从孩子被咬到注射抗蛇毒血清,不到三分钟。
  之后一系列操作,要是孩子还能出问题,李易也解决不了。
  他又飞了,收这个徒弟,一下子增加许多寿命,显然二弟子对于推动社会有帮助,至少系统如此认为。
  李易比较放心,系统给出这个评判,意味着徒弟好好教,将来不会起义了、反叛了什么的。
  ……
  “快,再快一些,官僚主义害死人啊,小易没说错。”
  一支队伍从李家庄子早上出发,向蓝田县急赶。
  车上有四个宰辅,毕构最着急。
  他早上办公的时候,得到了昭文馆给事中的汇报,发现蓝田县有一神童,真正的神童。
  他一问,好几天前的事情了。
  给事中昨天得到的消息,前天是大学士得到消息,大前天是学士得到消息,又前一天是直学士得到消息。
  就这样,校书郎汇报上来的事情被那些人一人耽误一天。
  他们耽误时间干啥了?写报告,写的花团锦簇的。
  修了又修、改了又改,最后定稿,还要看状态,状态不好字也不够好。
  如果说这已经够叫人生气的了,那么给事中傻子一样跑到政事堂当着其他三个宰辅的面说,就是要把毕构气死的那种。
  队伍出来,四个宰辅,互相之间商量好,看孩子选谁。
  “老夫是首辅,往日不遵循礼仪,今日你等位于老夫半步之后,好叫孩子明白礼仪。”
  毕构拦不住其他人,只得摆身份,宰相和宰相不一样。
  几年前的姚崇与卢怀慎平齐吗?魏知古怎么下去的?张说咋苦苦挣扎的?
  “成,都成。”苏颋在照镜子,他年轻,最年轻的是张九龄,比他小三岁。
  他打扮打扮自己,不时看张九龄,有所担忧。
  张九龄不打扮,他是因为另外三个人过来,他不过来的话,他管政事堂?大权在握?
  顺便他要问问李易修黄河大桥的事情,长江也需要桥,从岭南到这边,中间渡河。
  黄河能修,长江是不是同样可以修?修一座就能修第二座。
  到时长江、黄河两岸,一座座大桥,百姓随意往来,再不受摆渡之险。
  河面摆渡之人,可捕鱼、捕虾,或者……问李易。
  宋璟比较郁闷,毕构喜欢道教,此时看着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自己有什么优势呢?希望能以学问令孩子拜师。
  他们队伍的后面,另有一支队伍速度略慢在前进,李隆基、皇后、婕妤的。


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愚钝弟子随手事
  “找个借口便跑出来玩儿,想把朕扔下?哼!其心可诛。”李隆基嘟囔。
  昨天羽林飞骑把李易要建黄河大桥的事情传回去,他没觉得如何,修呗!
  哪曾想,一早宰辅们集体出行,去蓝田县。
  你们都走,朕自己在庄子里闷着?岂有此理!
  走,全去,距离又不是很远。
  真遇到其他地方的紧急情况,羽林飞骑跑过来汇报,总不会有人要打长安吧?
  若确实哪里突然出来一群敌人攻打长安,更要找易弟。
  像柳婕妤、武婕妤、王皇后等人,她们高兴,带着孩子出来玩儿。
  曾经出行是大事儿,怕被刺杀。
  现今谁想刺杀,能不能把车给弄坏还两说呢。
  莫说刀剑弓弩,让你拿大锤子抡,看抡多少下可把车砸开?
  啥?泼油放火?等油烧没了,看车里会不会热?
  我们也不出去喘气,车中有氧气瓶。
  只有几个刺客的话,叫羽林飞骑给你们五分钟,时间到就动手,加油!人生苦短啊!哦!应该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到地方应是晌午,吃啥呢?”李隆基在批改奏章,人事调动方面的。
  “陛下,听蛙声,不如吃红焖青蛙,张家村子卖过一季。”
  武婕妤看看自己的儿子,想吃青蛙了。
  “林蛙,派人回去取,不要捉田间的,易弟说报纸不介绍青蛙吃法,就怕大家全去抓青蛙。”
  李隆基不反对,他想吃养殖的林蛙。
  庄子在扩大林蛙养殖,后面有山,秦岭山脉。
  这个时候没有什么蛤蟆油,要等一等才有,冬天最珍贵。
  蛤蟆就指青蛙,蟾蜍叫癞蛤蟆。
  药用的话,青蛙吃籽吃油,蟾蜍取蟾酥,同时还有把蜂蜡一大块放进癞蛤蟆嘴里,把癞蛤蟆的嘴缝上,过冬时埋在土里,看好了别跑。
  等春天把线拆了,取出来,癞蛤蟆放走,癞蛤蟆保证疼,但人以自己为重。
  “听闻长孙昕养了许多蜜蜂,有蜂蛹吃?”王皇后望向窗外,想吃蜂蛹。
  “到地方问易弟,蛹多便食,蛹少则替。”李隆基现在不想吃乱七八糟的东西。
  蜂蛹李家庄子有,收集起来作药用,不以美食为主。
  ……
  “孩子怎么样了?”长孙昕看李易落地,上前打听。
  王维、孟浩然等所有人皆露出关心的神色。
  “养上十天半个月,现在的蛇毒液多,吃得好,若是寒冬,毒性就弱了。
  还好只咬在一条腿的小腿上,如果咬脖子上,我现在还抢救呢。
  哦,我又多了一个弟子,被蛇咬的孩子,往后诸位多关照。”
  李易介绍下情况,露出笑容,师父收徒弟,大喜事。
  “刚柔,是否草率了?”王维一听孩子就因为给李易采果子被蛇咬便收为弟子,以后别人会不会冒死一试?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李易又把马说给背一遍。
  “好,好文章!”王维夸赞。
  “确实啊!”孟浩然觉得自己感触最深,伯乐太少了。
  长孙昕叹口气:“世人常不知我。”
  “诸位,背一下。”李易看三个人,我说完了,该你们了。
  三人:“……”
  “刚柔,你不会是说那孩子……”王维反应过来,脑瓜子疼,背不下来。
  “你都有一个大弟子过目不忘了。”孟浩然捂脸,世上的天才不值钱了吗?
  “原来如此!”长孙昕摇摇头,他没有争的想法,他作诗比不上别人。
  “过目不忘其实很简单,有图片记忆法,短时间内记忆,随后会忘记,除非加强这个记忆。
  我那二弟子在我说完之后饿了,跟我说着话吃馄饨,然后才背出来。
  走吧,向前看看,那边种了什么?”
  李易说着继续前行,该说的都说了。
  前方地势低,有不少的碎石。
  地里插着棍子,打架子,有黄瓜和茄子,还有豇豆。
  茄子的架子矮,茄子秧本身就长不高,黄瓜与豇豆的架子几乎一平。
  “这里是借地势之利,有压力井,土壤中水分不够就压水?”李易看一眼就知道情况。
  长孙昕露出笑容:“其实可以架高的引水车,以风力驱动,汲水下流。”
  “所有同类的土壤都适用?高架水车多少钱?风力驱动,不可久,亦难作其他用途,如磨米面。”
  李易瞅着现在的地形和浇灌情况,突然有了新的想法。
  “我要画图。”李易看青松。
  青松看黄柏与葛岩,你俩拉箱子呢,赶紧的。
  葛岩二人把箱子撑起来变成一个平台,里面的东西拿到上面。
  “我以前就想,一些操作成本太高,滴灌技术。现在我认为我想多了,咱们大唐的竹子和劳动力不值钱。”
  李易开始画,一个竹筒套一个竹筒,不用套死了滴水不漏,放在地里,漏点水又如何?
  打通的竹管相互连接,旁边高一点的位置,就是竹子筒子一半的上面钻孔。
  塞进去麻绳,麻绳会吸水,麻绳的另一边放在作物的植株根部。
  当水从竹管流过,麻绳吸水就给作物的根部供水,这就是最原始的滴灌技术。
  “我是不是应该申请个专利?我咋这么聪明呢?咱大唐的百姓记得给我增加寿命哦!”
  李易嘟囔着把竹筒麻绳的滴灌技术图纸画出来,高地就是压井,井水流出。
  现在的砂地,直接垄沟灌,前面都泡了,后面还门渗到位置。
  竹筒连接,看上去是成本高了,但再高,能高过自动化铁管滴灌?
  人工费大唐低,竹管比铁管便宜多了。
  都不用说全竹管,剖两半也行啊,上面一压水,短时间内能蒸发多少水?
  “地势逐渐向下,即便角度很小,只要水往低处流,此方法便可行。”
  李易画完,把铅笔一扔,豪爽!
  周围人,即便是宫女太监也看懂了,他们看完图看李易。
  “这便是国士无双吗?”
  养蜜蜂的男人一直在旁边,眼睛看不真切,却听个明白,心里亮堂着呢。
  此刻他居然比别人还激动,王维等人是官员,考虑百姓民生,对于李易拿出什么办法,都自然接受,习惯了。
  你李易想个好办法,正常!不然我们跟你过来干啥呀?
  养蜂人不习惯,他想哭,大唐的李东主怎么可以这样聪明?没有不会的。


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盐碱种稻泡水治
  “只要有地势,甚至人为抬高送水的水箱,下面以唧筒方式送水,哦,用风力人力驱动水车汲水上去,沙漠亦可变桑田。”
  一个羽林飞骑过来,用手轻轻摸着图,眼中含泪。
  他家以前就是在关内道的北面,都是沙子,现在种西瓜和姜,运到京兆府卖。
  他家日子好过,家人有照顾,但邻居呢?
  邻居收入在增加,却远远不比上他家。
  至于说竹子,无非是运输问题,原来天下还有滴灌技术,东主……
  “不用唧筒,压力井可以延长抽水管,每十米一个大气压,用长臂杠杆,可以解决。
  如果认为用手压井的压力过大,转化成脚踏式的轴连杆,就以蹬踏代替手臂上下。
  我画个图,这玩意儿简单,都能蹬踏着脱粒,动力乘以动力等于阻力乘以主力臂。
  手葫芦的滑轮组,转换一下,便明了了,没难度。”
  李易说着又画起来,沙漠地区不是弄了井嘛!架高水塔平台,然后滴灌技术连接。
  只要人力付出的代价比高过正常状态下的当地农作物人工投入产出比,就是胜利。
  “刚柔,吾不如也。”王维抱拳。
  “大唐之幸。”孟浩然跟着抱拳。
  “去下一个地方不?”长孙昕又回归平淡,他因为李易吃亏吃太多了,然后就懂得顺势而为。
  至于说李易弄出什么东西,惊讶一下就行了。
  “走吧!”李易又画好了一些图纸,仍给青松,蹦跳着在山路上前行。
  “他爹,咱也走,晚上回巡洋舰,给你看眼睛,戴什么样的镜子。”养蜜蜂的妇人挽着丈夫前行。
  “遇到了长孙巡察使,咱家好日子来了。给你赚个银镯子,戴右手。”男子也很高兴,跟媳妇儿说。
  “不用攒,我这个福利就是给镯子,一钱重的银镯子。”长孙昕现在见不得这个。
  他有夫人、妾室,还有了孩子,之前就误会人家夫妻了,钱多之后得追求名望。
  “银子的延展性不如金子,得两钱才行。”
  蹦跳着的李易突然在蹦起来的时候转身,扔下一句话又转过去。
  “三钱。”长孙昕较劲:“给你俩三钱重的银镯子,就叫李家庄子的工匠给打,不付手工费。”
  “长孙巡察使,我给你磕个头。”男子一听就要跪。
  “我操,你赶紧给我站直了,你咋不磕李易呢?”
  长孙昕一个滑步躲开正面,在侧旁提溜住男子的衣服。
  “李东主不行,说是会折寿,我哪能叫李东主短命?”男子说大实话。
  “我要是死了对你有好处呗?一会儿吃午饭我给你下毒你信不信,你眼神不好。”
  长孙昕开始威胁了,气呼呼的。
  眼看中午了,这一片地,种的是……水稻!
  李易都愣了,他在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