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8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易伸手摸摸小丫头的脑袋。
  小丫头仰脸笑:“师父,还有很多跟我一样的孩子,你做出来的这个会亏钱不?”
  她又想帮助更多的人,又怕师父赔钱。
  “比之前的爆米花赚钱,同样都是膨化,一种是限定形态的膨化,爆米花机。
  另一种则是不限定,把作物直接粉碎,从体积上来对比,后者比前者大。
  同样的价钱,咱们都赚,不过可以便宜一点。
  为师都想好名字了,就叫青黛米花棒,等以后玉米多了,用那个制作,一分钱买一根,两尺长、一寸粗的。”
  李易宠,自己这个大弟子不宠都有违天和,老天爷始终在嫉妒,想把孩子给带走。
  不行,没得商量。
  “玉米不值钱啊?产量高?”小丫头知道一分钱的购买力,可以买那么大个爆米花?
  “满朝文武,要是皆能有你一半的智商和情商,为师现在能一口气打到地中海。”
  李易说着鄙夷地看了四个宰辅一眼,你们学来学去,把孩童时候的那一丝灵动给学没了。
  “李郎,倭国的使臣,前几日还要找我说想要跟我探讨乐曲,你对他们的情况熟悉吗?”
  这时南曲的‘大家’们已经表演好几个节目了,馨研款款走来,向李易讨教。
  “熟悉,风格有一点不同,不过可以有相同,倭国曲乐的调式有特殊的风格,另外吐蕃更西之地的天竺和西南的所在,风格又是不一样。”
  李易说着的时候,脑海中出现了好几样的曲风与民族特色。


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民生新事小器械
  动画片没放完,吃晚饭的时间到来。
  孩子们被允许多看一会儿,看完这集,他们为此高兴,别看只有五分钟。
  李易和李隆基看着饭菜发呆,不饿,喝啤酒喝多了。
  宰相等人反而吃得开心,每人只盛晌午食物量的一半。
  许多种菜各夹一口,保持营养均衡。
  南曲的大家们为了保持身材,同样控制。
  永穆公主面前一大盘子红烧肉:“小兰咱俩中午吃个七分饱,晚上补回来。”
  “好啊,鹌鹑蛋不要吃那么多了吧?一人两个。”
  小兰看到盘子里放了足足十个鹌鹑蛋,犯愁。
  李隆基和李易、李成器继续喝啤酒,李易从永穆公主的盘子里夹出来六个鹌鹑蛋。
  永穆公主选择红烧肉焖蛋,脂肪和蛋白质一同补。
  “今日晚饭老夫提议,不与小易问任何关于经济、政治、军事、民生等问题。”
  毕构可能觉得每次遇到李易都问来问去,不好意思了。
  众人点头,好,不问那些,咱们闲聊。
  “小易,看来你庄子鹌鹑蛋没少买,百姓从草里捡了都送你这来了?”毕构选择一个轻松的话题。
  “养的,捡鹌鹑蛋能捡多少?”李易分给李隆基和李成器一人两个鹌鹑蛋。
  “鹌鹑怪小的,养它作甚?”毕构顺着问。
  “养着下蛋,已经第九茬儿了,选择下蛋多的孵化,一次次淘汰和优选。”
  李易说着端起扎啤杯喝口酒,扔嘴里一个鹌鹑蛋。
  “小易,你这便想差了,养鹌鹑不如养鸡,鹌鹑会飞,鸡蛋不会飞,鸡蛋大,鹌鹑蛋这小小的,不划算。”
  毕构提出见解,按照蛋的大事儿。
  李易给自己满上酒:“鹌鹑蛋孵化出鹌鹑,一般十七天,鸡蛋孵化出小鸡要二十一到二十三天。
  鹌鹑不到四十天即可下蛋,鸡至少需要四个月。
  后期优选,鹌鹑的蛋产量大概能超过一年二百六十枚,鸡不集中喂养,两天下一个蛋算不错的。
  一妹鸡蛋的重量大概是五个鹌鹑蛋,一只刚下蛋的鸡的重量是鹌鹑的七八倍,后期会越长越大。
  长得大,吃的食物就多,产出来的蛋的整体重量比,远远不如鹌鹑。”
  李易给出来一堆数据,得出结论,鹌鹑孵化、下蛋周期算进去,产蛋量和食物比算进去,比养鸡划算。
  除非使用密集养殖,给鸡使劲喂抗生素,否则远远赶不上鹌鹑。
  “如此说来,以后百姓都能养了?”毕构感兴趣。
  “是啊,再出几批的,尽量产蛋量上来,不然养着赔,一年左右,就得给喂肥了卖肉。”李易承认他早有打算。
  毕构跟着颔首:“鹌鹑蛋和鹌鹑,吃着不如鸡和鸡蛋方便,怎么吃?”
  “鹌鹑蛋最适合的方式为煮、卤,鹌鹑呢红烧、煲汤、烤串儿。
  鹌鹑比麻雀大,麻雀都能吃呢,何况它。
  等吃过饭,诸位可去庄子养鹌鹑的地方看看,北方冬天需要暖道,南方最为适合,否则影响蛋产量。”
  李易耐心地介绍着。
  毕构露出笑容:“小易你果然是想着民生,这吃个饭的工夫,你就”
  说着他顿住,大家都在看他,用另样的眼神看。
  嗯哼!卢怀慎咳嗽一声:“方才有人提议,不得在吃饭的时候与小易问政来着。”
  其他人点头,对,有人说过,谁呢?
  “不是老夫,瞅老夫作甚?老夫只说了一下鹌鹑蛋,是小易自己所说,谁知道提鹌鹑蛋都都”
  毕构委屈,我找个话题而已,哎呀,好多菜,我怎就选中鹌鹑蛋了呢?
  似乎与小易在一起吃饭,最好不出声。
  “无妨,聊什么不是聊。”李隆基打个圆场,他同样没想到这鹌鹑蛋涉及了另一种民生。
  于是众人说起了之前的歌舞,这下正常了,李易没继续说什么,白天说过了关于孩子长大怎么办的事情。
  吃过饭,大家组队去看鹌鹑。
  走了不短的路呢,抵达位置。
  这里一片房子和笼舍,笼子用竹子制作,像栅栏一样,上面再遮个栅栏棚子,鹌鹑就在里面呆着。
  一大圈笼子放一盏灯,鹌鹑的眼睛反射着灯光,它们比较活跃,主要是跑来跑去,然后喝水吃食儿。
  见到有人来,鹌鹑们立即往角落里挤,有的绕着喝水的地方躲,没喝够水呢。
  更多的灯一照,笼子里的情况清晰。
  鹌鹑躲远,能够看到地上有鹌鹑蛋,上面带着花纹。
  “喂水的盆上面扣了一个竹罐子作甚啊?”柳冲发现情况。
  “放完不用管了,还有食物,再另一个敞口的罐子中。
  鹌鹑喝水,喝到一定程度,水平面低于罐口,罐子里的水流出来,当流出的水封住罐子口,水就不流。
  另一个架起来一点,鹌鹑吃食物的时候吃空,食物掉出来,多了一堆,就不动了。
  很简单的自动喂食喂水器,不这样处理,鹌鹑会跳进水盆和食盆里,弄脏食物和水。”
  李易介绍两种小工具,在他看来没什么技术含量。
  魏知古靠近,蹲下仔细观察:“喂食儿的我知道,喂水那个水怎不流出来?”
  李易诧异,大唐的工匠会呀,技术很好,你作为工部尚书,你不懂?
  “我知道,我知道,是气压,气压把水给顶住了。”小丫头跳出来,她懂,跟师父学过。
  “气压?”好几个人琢磨这个名词。
  “就是咱们呼吸气儿的力量,我去拿东西,要一个玻璃杯和一张硬点的纸。”小丫头要给大家做试验。
  “我有。”拽箱子的青松主动出声。
  他打开箱子,取出来杯子和纸,李易用来绘图的纸。
  小丫头用手折着裁纸,正方形的,从中心点到边缘位置的长度大过杯子口的直径一些。
  她往杯子里添水,眼看水面高过杯口平面,她把纸盖在上面,等一会儿,小心地捂着纸把杯子倒过来。
  误纸的手缓缓松开,纸贴在那里,杯子的水没有掉落。
  “看,这个就是大气压,大气压压强的力比杯子里水的重力大,水就被气压给压住。”
  一次就制作成功的她对自己的操作很满意,脸上带着甜甜的笑容。
  众人敲着稀奇,李易则一脸平淡,水运浑天仪都能做出来,一个小小的喂水器算问题?


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心舒情愉萦夜色
  “你们知否?”魏知古看宫女太监,目光最后落到桃红脸上。
  桃红小声道:“不是很懂!”
  “唉!”魏知古重重一叹,人家桃红给留面子,啥叫不是很懂?
  连宫女太监们都开始努力学了,何况李家庄子的人,还有两批科举皆甲第的学子。
  哦,以后大唐的孩子们也要学,天下变了。
  “老夫年岁大,学不来。”姚崇遗憾地摇头,需要从头学起的本事,记不住。
  “说白了无非一些个名词而已,有名词解释,观两遍即知。”李易宽慰一群老头。
  他不指望老头们把物理化学给学了,哪怕初中的一部分,学起来也不是很容易。
  他打算制作一个名词解释的本子,给大家看看,别到时候一说起来什么都不知道。
  “也好!”姚崇认为可行。
  “深秋或初冬的时候,倒是能见到鹌鹑,成群的却少,如今养殖,一只只的不打架?”
  毕构烦恼,干脆换个话题。
  “老毕你在河南当府尹,莫非没见过成群的鹌鹑?鹌鹑通常成群结队行动,飞得低,速度又慢,飞一飞需要停下来休息。
  哦,估计是鹌鹑们许多时候晚上飞,你白日忙于政事,夜间无暇专门看鹌鹑。”
  李易瞅着发现没什么危险又活蹦乱跳吃食喝水的鹌鹑,分析毕构为什么不晓得。
  “然!”毕构还能说啥,承认。
  反正在小易面前说自己不了解很多事情又不丢人,谁让小易学究天人呢。
  “小孩子都睡去了?”李隆基这才是真正地转移话题。
  “又去看动画片了,好不容易来一次,看困了自然会去歇息。”随着声音,豆卢贵妃出现。
  她喜欢孩子,听说外面来了很多,赶紧在吃饭的时候去瞧瞧。
  能被南曲‘大家’选中的孩子,基本上长得漂亮。
  稍微寻常一些的,必须在其他方面超过别人很多才可。
  至于说眼斜嘴歪的,除非拥有小丫头冯青黛的智商和身体协调性。
  她们属于表演专业,相貌为上,吃这碗饭的。
  李易打招呼:“木夫人也不曾安寝?”
  “先去看孩子,听闻你们看鹌鹑,乘车过来,这些个小家伙们倒是能吃,可惜胆子小。”
  豆卢贵妃说着来到小丫头身边,手一垂。
  小丫头非常自然地一抬手,让豆卢贵妃拉住,情商也不低。
  她另一只手搭在了豆卢贵妃的寸关节上,把脉,随时看情况。
  豆卢贵妃低头看看小丫头:“小易,你这大弟子着实贴心,叫人想要认个闺女。”
  “我这大弟子还是官呢,皇后宫中行走。”李易突然说小丫头的官职。
  “哦,对,对对。”豆卢贵妃想起来了,自己不能认小丫头为闺女,差辈分。
  “木夫人,我曾祖母也活着呢,我把你像曾祖母一样看待。拉着你的手,我就觉得心里暖暖的。”
  小丫头跟着说一句,把辈分确定下来。
  “小易呀,老天爷其实嫉妒你呀。”
  卢怀慎对小丫头简直无语了,自己也有徒弟,捆在一起都比不上小丫头一半。
  无怪乎小丫头缺牙吃爆米花费劲,当师父的小易立即制作新东西。
  工坊拿了图纸正在疯狂制造,不晓得废了几许材料,估计明日早能瞧见实物。
  李易抬头看看月亮,不圆了,四月二十一,十五过了六天,升起的晚。
  “诸位,往前走走?然后乘车回去?”李易担心老头们的身体。
  “向北走有路?”李日知不想回。
  “有,到时候朝东是华清池方向,朝西为王兴监事管的皇庄。有阶梯的路,也有行车的盘山路。”
  李易对此熟悉,说话的时候他抬一下手,指头动了动。
  跟在后面的郭子仪转身打出一连串儿手势,远出暗中人影憧憧。
  “走着绕路归吧。”豆卢贵妃提议。
  队伍继续看鹌鹑,此地养了一群又一群的鹌鹑。
  鹌鹑不都长一样,品种有差别,一代代加快繁殖,挑选其中好的。
  通常两个月能看出来,早下蛋,十几天后下蛋量大,这样的蛋受精了后再孵化。
  其他的继续养,看后期产蛋量,调整雌雄鹌鹑。
  倒是不复杂,就是对比的试验组太多,记录的人累。
  看一看,大家就走向北面,上台阶,有缓步台,长的那个,缓步台两旁还有石头长凳。
  长凳附近放有矮的木头杈子,用来临时挂东西。
  此时这条路上挑起了路灯,往常没有,谁大晚上的跑这里来上下?即便要走,自己不会拎个煤油灯?
  ‘咕咕’‘喳喳’‘噜噜’‘嘟嘟’‘呱呱’‘喵~~’
  似乎是人多打破了宁静,鸟叫声和动物的声音此起彼伏。
  “晚上倒是热闹。”刘幽求笑着说。
  “也可以冷清,这不是让诸位走得更舒心嘛!”李易跟着笑。
  所有的声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