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8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耽误了工夫我可不管,东主忙着,晚上方能见到你。”宋德不强求,反正自己不急。
  此刻除非出大事儿,宰辅们不敢下决定,才能去喊东主。
  倭国贸易而已,东主绝对不可打扰。
  “我叫他们在大唐住几天,带着看看长安城,还有城南、蓝田县。”蓝宝笑着说。
  他有自己的打算,告诉南田家族的人,自己的势力庞大着呢,别起不该有的心思。


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算计之深如亲临
  晚饭时间到来,李易打印出来一张图纸。
  他自己操作着软件画出来的,大唐地图中的某某位置上面有个数字,下面写数字对应的药材。
  这张图纸交到工坊,工坊雕刻好版,再大量印刷。
  他舍不得打印纸,要不是自己手工画太费劲,他根本不会在电脑上操作。
  “师父我给你揉揉肩膀,你保证很累。”小丫头看到图纸,露出满意的笑容。
  师父厉害哦,换个人,绝对画不出来这张图。
  这得对大唐各地的情况与药材的情况了解到何等程度,方可藏天下于心中?
  “嗯!”李易享受着,徒弟应该的。
  “师父,一定要花许多钱,药太贵了百姓吃不起。”小丫头变揉着李易的肩膀边说。
  “可以成本钱给百姓,甚至大唐朝廷补贴一点。
  实在没钱的又生病的百姓,给一缗钱的药把病治疗好,活下来的百姓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一缗。
  等往后在别的地方大唐人过去建设和弄好东西回来,大唐国内福利高,他们才不会有背离之心。”
  李易放松肩膀,大弟子的手没有劲儿,按不动。
  毕构听着心慌:“小易,如凡是朝廷补贴,会使百姓懒惰,何况这药材要补进去多少钱?”
  “中华民族的人懒惰的只占很小很小一部分,加强宣传和引导,百姓都很勤劳。
  朝廷所补贴药材之资,朝廷从贸易上可收回来。
  只晓得种植养殖药材补贴百姓,非长久之道。水无源则涸,木无壤则枯。
  给你们的书,你们又没有好好看,里面不是写了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收入方面的事情了么?”
  李易拍拍大弟子的手,示意别按了,赶紧坐下准备吃饭。
  今天晚上以青菜为主,肉属于辅料。
  食堂不是,食堂还是原来的样子。
  蓝宝与南田和子参加,坐在角落处,他俩面前放着菌类的小炒。
  肉他俩出海不缺,带着罐头和腊肉。
  蔬菜亦不缺,倭国野菜多。
  单独制作的蘑菇、木耳什么的小炒,辛苦啦!一下子拿回来很多‘钱’。
  李易准备吃饭,他有红烧肉,跟永穆公主、小兰一起吃。
  他下午的脑力劳动太多,累!
  “小易,话不可不说半截。”毕构还等着李易继续说呢。
  “出口,把药材粉碎了,每一样弄个大概差不多的量,卖到外面。
  说好治疗什么病,别人自己看着吃,吃死了是命不好,吃活了乃大唐药物管用。
  卖得价钱高一点,赚到的钱,补贴给大唐百姓。”
  李易夹起快颤巍巍的红烧肉,说完塞嘴里,香!
  “就是卖给外人东西,赚到钱了给自己人呗!简单!”毕构一副没什么大不了的样子。
  李易懒得搭理他,给大弟子夹猴头菇。
  “东主,你猜我回去想带什么货物?”蓝宝忍不住,问出他一直想要问的话。
  “这玩意儿上哪猜去?”姚崇看蓝宝,你小子好不懂事儿。
  大家认同姚崇的话,你蓝宝去倭国一趟,回来问别人倭国需要啥?
  李易开口:“籼稻南田家的能吃不?便宜,要多少有多少,粳米贵,面粉需要额外包装,防潮湿。”
  ‘啪嗒’蓝宝的筷子掉落桌子上,他目瞪口呆。
  南田和子跟着吃惊,满脸不敢相信的神色。
  “啊~~倭国缺粮食。老夫早已想到,就是没说。”毕构又来一句。
  众人自动屏蔽他,等吃完饭让李易给他瞧瞧病,或者算算寿禄。
  “东主你怎么知道的?”蓝宝把筷子重新拿起来,好纳闷。
  “第一次贸易南田家族发现赚钱,送去武器,他们得招人防御,财帛动人心。
  由于生产力的缘故,倭国目前缺少食物,养兵不止武器,还要叫兵吃饱饭。
  码头扛活的人还吃六个菜、主食管够呢,何况随时拼命的战士。”
  李易了解此时代的倭国情况,别说某个家族,即便平城京的粮食依旧不够。
  征兵的时候,要求士兵自己带粮食。
  后期的改革还未开始,正处在整个社会缺粮的状况中。
  第一批送过去的武器就是为了守护地方,那么第二批必然是粮食。
  蓝宝不说,自己都会给粮食。
  “只要是粮,我们全能吃。”南田和子感激地看向李易,同时更加坚定跟着大唐走。
  大唐有李东主在,算无遗策,不可为敌。
  “东主,他们还想要……”蓝宝跟着说。
  “腊肉、肉罐头、咸蛋都有,咸蛋这样处理。用坛子装,走的时候现制作。
  一个蛋洗干净了,蘸下白酒,在盐里滚一圈,拿油纸包上放陶坛子中。
  到地方就能吃,可以放一两个月,不要太咸。
  再带去没有进行脱色的大块冰糖,关键时刻,一小块糖能让人坚持一天。”
  李易不等蓝宝说出来,已经把要给的东西提到。
  其实更好的东西是肉松,李易不想给,耗材过多,给自己边关将士更好。
  “没事儿了。”蓝宝低头吃菜。
  他终于领悟李易为何放心地让自己去操作,只这算计,自己想叛变,保证被坑死。
  太恐怖了,智多而近妖哇!
  “诸位别愣神,吃饭!”
  李隆基老神在在地吩咐,发什么呆?易弟如此才正常。
  “好是有点不习惯。”苏颋嘟囔一句,吃菜。
  李易吃几口饭:“另外桨帆船并不是很好用,登州那里有新的大帆船,调派几艘帮忙。
  回去的时候路过,我与陛下讨一封……与政事堂要一个行文。
  征召大唐水军帮忙在河南道东部地区把脱粒的小麦装船,一同前去。
  多带铁锭,通过南田家售卖换取我需要的东西。
  黄河断流前回来即可,记得把账目列好,一同给我。”
  李易盘算更多,他不满足于南田家的操作手法,太慢。
  卖铁锭可以说是拿来制作农具,更能够制造兵器。
  倭国此时的冶炼技术不够好,给他们好的铁锭,他们一般要拿来制作武士刀。
  蓝宝就会,当初学艺学过。
  南田和子壮起胆子:“李东主铁锭卖给别人,别人打造兵器打我们怎么办?”
  “你们可以把铁锭熔了混合不好的铁,打造兵器卖给别人。最好是制作农具,反正我提供东西,你们自己留着也得把我要的给我送回来。”
  李易才不管别人怎么处理呢,有本事你们主动进攻。


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强大不止因巍峨
  夏收的季节似乎说好了的不应该多下雨,天气都配合。
  今天大晴天,百姓赶紧把谷子拿出来晾晒,先脱粒。
  距离大河边近的用马车拉到河边,水力帮忙。
  小河驱动不了的,自己用脚踩。
  京兆府没有一个种地的人在收获的时候打连枷,或者是用磙子压。
  他们们宁肯多花钱,也不愿意耽误时间。
  脱完粒的麦秆子,看看是否有什么需求,有的话挑好的留下,没有就使唤铡刀给铡成小段。
  喂牲口、喂兔子都合适。
  青贮不做,现在没到时候。
  此时制作,赶上夏天雨水多,都发霉了,喂完牲口,把牲口给毒死,可以卖牲口了。
  处理完冬小麦,还得翻耕。
  下了一场大雨,地湿,小麦的茬子留在地里,容易发霉,只能翻进去,接下来考虑种大豆或高粱。
  百姓们并不发愁,翻耕无非多花点时间和钱,翻了更好,下一茬作物能够增产,翻耕的时候把熟肥翻里。
  牲口不缺,自己家不养,从别人那租,李家庄子有此业务。
  租金就是帮着把牲口给喂好了,还回来的时候带一些牲口料。
  租别人的多花钱,不过需要别人搭人工。
  种田的百姓一片繁忙,长安城中熙熙攘攘。
  倭国来的人站好队伍,两排,在蓝宝和南田和子的带领下逛街。
  他们看得眼花缭乱的,有轨马车叮呤叮呤跑着,到站停下,有人上下车。
  擦鞋的孩子坐在那里看报纸,旁边摆个桶,桶中装水,还有小竹筒。
  有人口渴,停下来给钱,擦鞋的孩子从暖水瓶里往外倒冰镇的酸梅汤。
  “那些低下的孩子也识字?”倭国人见到孩子擦鞋,知道属于特殊情况下的孩子。
  穷人的孩子怎么可以识字?不然看啥报纸啊!
  “他们并不低下,他们为了家庭出来做事情,还不忘了学习。他们凭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和其他人一样。”
  南田和子纠正自己族人的错误,别乱说话。
  正说着,一个身上穿华丽丝绸衣服的小孩子来到一个擦鞋的孩子摊子前。
  他穿上拖鞋,把自己的小皮鞋放在位置上,坐在擦鞋孩子的旁边买一筒酸梅汤喝,顺便看报纸。
  “和子,那个位置不是给人坐的么?小孩子怎么不坐?”
  倭国人纳闷,刚才看到另一个摊子大人坐下。
  “鞋小,坐着不方便擦,擦鞋的孩子能够拿起来。
  而且小孩子和擦鞋的都是好朋友,自己坐着不方便聊天,居高临下。
  现在一边喝酸梅汤一边看报纸一边聊一些报纸上的内容,相互学习。”
  蓝宝给出解释,在京兆府,没有一个富贵人家的瞧不起擦鞋的孩子。
  “贵族为什么要礼遇平民?”南田家族算是贵族,不理解。
  “因为擦鞋孩子的背后是李家庄子,吐蕃使臣有人踹过擦鞋的孩子,然后腿被吐蕃自己人给打折,不然就不是腿的问题了。”
  一个突然的声音插进来,大家看过去,不认识。
  南田和子认识,腾原马养,倭国使团成员。
  他旁边是下道真备和阿倍仲麻吕,倭国人过来了,他们得到消息前来寻找,正巧遇上。
  他们可不想自己的人冲撞擦鞋的孩子,然后自己出手打断腿。
  “咱们的使臣,这位是”南田和子一一介绍,官大。
  南田家族的人立即行礼,表示恭敬,地位不同。
  南田和子不行礼,她是蓝宝的妻子,蓝宝属于李易的人。
  距离不远,过来想看热闹的伊辛巴脸色铁青,他会倭国话,后来学的。
  没错,那个人就是自己。
  当时李易问自己:哪天腿踹的?
  没经历过的人永远不知道李易的恐怖和心黑,他根本不是表面上看着的那么善良。
  现在自己一看到擦鞋的孩子就哆嗦,吃了好多药也不管用,有时睡觉还会做噩梦。
  倭国使臣看到吐蕃使臣了,不给好脸色。
  因为他们也想起来自己的一个人被骗,去害永穆公主庄子的小芹。
  小芹别人都不明白怎么回事儿,李易过去,很快弄清楚原因,然后自己的人被打、被送到运河排爆。
  现在又去别的地方干活了,反正不会回来。
  在整个大唐不清楚,但在整个京兆府,每一个孩子李易都在乎。
  孩子们全管李易叫东主哥哥,等他们长大
  倭国的使臣监督着自己的国民,不准惹事儿,尤其是旁边还有吐蕃坏人的情况下。
  倭国人明白许多,使臣出动。
  他们继续溜达,原来是墙对着街道,现在墙没了,房子改成邻街开门窗。
  做买卖的多,卖点东西,交一部分管理费,额外赚钱。
  以前坊的外面不准开户,是为了治安,依旧有人开。
  到如今,不存在治安问题。
  百姓生活好,犯罪的人跟着少。
  巡逻的人增加,每一个百姓都愿意维护这种安宁。
  倭国队伍的人目不暇接,从来没见过这么宽的路,还有如此繁华的地方,感觉自己好渺小。
  “和子,那人拿个棍子眼睛怎么跟正常人不一样?”又有倭国人发现情况。
  “眼瞎的人,咱们族里也有,用棍子点地。”南田和子回答。
  “哦,对,有,他怎么不点呢?”倭国人终于发现问题,怪不得看不出来。
  “脚下是盲道,专门用水泥所铺,你看看,是一条条的。”
  下道真备出声,说话的时候眼中感慨无限。
  “哦,脚踩着能感觉出来,族中近的地方也应该修,用石头子修。前面有车,他们”
  倭国人说着,发现盲人走到过马路的地方,刚跟着着急,就看到旁边过来好几个人扶盲人。
  “大唐的宰辅车队遇到盲人会停下,宰辅亲自过去搀扶。所扶者,非盲人,乃大唐哉!”
  阿倍仲麻吕说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