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人文关怀历史现
旭日不因人间的想法,照样升起,朝霞漫天,看着漂亮又迷人。
云彩可多了,大片大片的、红彤彤的。
今天没有大朝会,宰辅们留在庄子办公。
他们不想出去,眼看下大雨,然后气压低,需要吸氧的话,在外面吸不如于庄子里吸。
何况李易在,万一吸氧都不行,突然倒了,距离李易越近越好,对吧?
李易同样考虑到此因素,他看气压计,九七零,绝对的低气压。
如果湿度增加的话,气温在二十五度摄氏度之上,正常人会很舒服,前提是微风或无风。
许多人阴天乐,感觉不错,那是因为空气湿度高,气压低一点也没什么。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这个气压可就不舒服了。
李易把大弟子找来,带在身边。
“青黛,你吃这个。”李易早饭时给大弟子送来饭盒,铝的饭盒,他兑换的,饭盒的铝上有氧化层。
里面是白肉、血肠、酸菜、姜片、大料、葱段。
换成铜的饭盒,酸菜为绿色,铝的是白色,而且清汤,看着就让人不压抑,再闻闻味道,更舒爽。
主食为鸡蛋饼,切成小块儿,一口能吃一块儿。
小菜为葱油干豆腐丝和萝卜皮泡陈醋、蒜茄子、香油拌脱水黄瓜条。
小丫头已经感觉到呼吸困难了,胸闷,等见到师父给准备的食物,又觉得好上许多。
她先喝一口汤,露出笑容:“师父,怎么还有酸菜?”
“酸菜能够保存多久,在于氧化程度和温度,密封好的话,保存时间就长。
放在地窖中,外面温度影响不到下面,还是能增加保存期。
不过咱们吃的属于地窖白菜保存,然后不时地把外面的帮子掰下去,喂家禽。
之后再放到缸里腌制,就是腌制的时候距离吃的时候正好处在酸菜发酵好的时候。
给边关将士们送的也是,总吃的人会发现酸菜已经属于白菜心了。”
李易随后说出来的话,对于别人来讲就是知识。
李隆基等人在旁边听着,他们吃的东西一样,不过没有铝饭盒,大铁锅的酸菜,显得有一点颜色暗淡。
“师父,我感觉我胃酸,吃这些没事吗?”小丫头自己懂身体状况。
“你胃酸属于缺氧性胃酸,氧浓度不够,酸菜的酸和胃酸的酸不是一样的东西。
咱们吃的酸菜用盐腌制,可以中和一部分胃酸。
等大雨落下的时候,气压会增高,湿度同时提高,你就好受了,不过要穿纯棉稍微厚一点的衣服。
注意保温,不准穿短袖的衣服和裙子,头发挽起来,脖子不可以被长发遮挡。”
李易不着急,带在身边还能让大弟子出事儿?
“小易,用吸氧吗?”毕构看着小丫头满脸关切之色。
其他人同样如此,小丫头太优秀了,心地还善良。
“谢谢诸位爷爷。”小丫头道谢,她知道大家关心她。
“我准备了碳酸饮料,孩子的新陈代谢速度快,一会儿喝碳酸饮料,增加二氧化碳,促进呼吸。
氧气先不用,主要是青黛的胃肠道功能没有问题。
等外面下起大雨,她看一会儿,然后睡觉即可。”
李易把流程都安排好了,让大弟子睡觉。
下大雨睡觉最香了,孩子本来就长身体,觉多。
不但是大弟子,上课的孩子们也休课,回去睡觉。
不然孩子们也没有精神头听课,看着是在听讲,实际上记不住多少内容。
与其叫孩子坐在课堂上浪费时间,不如让孩子睡个好觉。
莫说是孩子,今天整个庄子运作都变缓,避免危险工种的从业人员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出现危险。
除非特殊情况,如突然收到紧急战况,需要庄子调动。
那个情况下,庄户肾上腺素会加快分泌,处在亢奋状态,效率更高。
平时不用,亢奋状态是好,但之后会有疲劳期。
兴奋程度越高,疲劳期时的状态越差。浑身颤抖、虚弱无力为主要体征表现。
工厂事故大数据,刚接班的时候、要下班的时候、工作前吃完饭的时候、天气状况不好的时候,出现事故的概率越高。
李易没开过工厂,他不会为了追求部分利润的时候冒着付出更大代价的风险而操作。
比如私矿,不出事儿就追求利润,出事儿之后,直接进监狱,陪钱已经不算事儿了。
李家庄子的庄户不是员工,是自己人。
员工可以辞职不干了、跳槽。
庄户能跳吗?往地府里跳?
小丫头安心地吃着饭,师父给准备多少就吃多少,感觉不够吃啊,那就少吃点。
大家更放心,赶紧吃,吃完了去工作。
“报天兵军张嘉贞来报。”羽林飞骑跑进来。
众人瞬间精神了,突厥开战?
李隆基也不演了,直接拿过来看,看完脸色阴沉:“你们都看看,张嘉贞说缺少腐乳,要跟突厥部族交换东西和情报。”
“臣看看。”宋璟先看,看完传给下一个人。
别人看的时候李易沉思,随即恍然:“对,腐乳也行,其实用岗积的盐腌制的酸菜有异曲同工妙。照此说来,东北的酸菜”
李易思维发散了,他想到了东北的酸菜。
东北的酸菜都是大白菜制作,制作酸菜的过程中,它的损耗不比大白菜放在菜窖里面的损耗小。
为啥非要制作成酸菜?好吃?
保存的话,你做成咸菜不更好?或者干白菜。
原因或许在于辅助消化,包括酸奶,以及玉米制作的酸汤子,绿豆制作的豆汁。
豆汁不是豆浆,豆汁为发酵品,豆浆不发酵。
怎么流行出来的?当然是满族人占了东北之后开始的。
满族之前也是游牧民族,吃肉多,为了保持胃肠道舒服,喝茶、喝豆汁、吃酸萝卜条、积酸菜。
还有东北发酵到很过分程度的大酱、腐乳臭豆腐。
李易觉得自己发现了历史,东北的酸菜其实不是为了保存菜更长时间,而是针对胃肠道菌群调整。
而非东北地区的臭千张与卤虾酱,是同样的道理。
正宗的东北大酱其实是臭酱,而非酸酱,后来制作出来的所谓的东北大酱,已经不臭了。
不臭说是工艺调整,臭是不对滴。
那么倭国的纳豆你怎么不去调整一下呢?斯堪的纳维亚的鲱鱼罐头更臭,为何不去纠正?
“腐乳原来还有这个价值?出口,啥都别说了,出口。”
觉得自己了解了历史真相的李易,又把心思转回来。
给那些个总吃肉的地方的人出口腐乳,对方要是愿意吃臭豆腐,可以不那么咸。
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所学不杂雨中闲
“快,抢收,他们怎么还没来?”一个募兵的营长眼见着早上的彩云变成现在的乌云,着急地大喊。
他们一个营中的人会收麦子的太少,以前在河西节度使东边一带当牧民。
顺便是折冲府,后来裁撤,刚恢复自由,想着干别的活儿,
朝廷说募兵,他们跑过来捞一份以为轻松赚钱的工作,护卫长安,基本不打仗。
到了之后,发现给的钱是真多呀,陛下亲自给。
又发现,训练跟自己以前不一样,要不是有肉敞开了吃,身体根本扛不住。
爬山,在山上训练,夏天的时候山上有积雪,喘气费劲,还冷。
好不容易活着熬下来,还得抓兔子、帮百姓干活。
收麦子是人干的活吗?不如再去爬太白山。
一个营负责一大片地方,速度慢,百姓着急,却不好催促,陛下的军队很努力了,就是手艺差。
营长倒是不逞强,见情况不妙,立即派人去求援。
求援大不了丢面子,证明自己的队伍在此方面比别人差。
不求援,耽误百姓收麦子,丢的可能就不是面子的问题。
喊着,他继续干活,怎么摆弄不明白工具?
“淋了雨也不怕,千万别闪了腰。”种地的人心疼,多好的兵啊,虽说收麦子慢。
军士着急中,轰隆轰隆马蹄声传来,一个百人的队伍。
他们跑到地头,翻身下马,把马上带的掠起来,冲进地中,站成排开始刷刷抡。
眼见着一个横排向前推进,麦子成片倒下。
“这是专门练过吧?”营长看傻眼。
“愣着作甚?过来打捆,打捆总会吧?”羽林飞骑的人见募兵看热闹,吼一嗓子。
“会,这个会,快,过去帮忙。”营长反应过来,招呼兄弟。
这一大片地的二十户人家的人放下心,一个个也努力收麦子,跟旁边的人小声聊天。
“看到没?同样属于陛下私军,分三六九等。”
“羽林飞骑李东主是怎么带的?募兵李东主没亲自管。”
“诶!这话对喽!兵好不好,要看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募兵也不差,体格好,要怪得怪咱们自己,忙别的活儿去了。”
“很多女人有活儿做,娃儿又去上课,家里的老人实在不好叫来干活。”
“是陛下先说会派兵帮忙,陛下不说,都得干。收完了种高粱,再种些大豆。”
“肥足了,麦子长得好,丰收。不交租子和庸,卖麦子交税,三十税一。能卖上价不?”
“看李东主,李东主定什么价,咱们就卖什么价,粮商只能提高价钱,休想在我们手里买低价粮。”
百姓们说着话,不耽误干活,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几年前在夏收之前,属于青黄不接。
家中吃不上饭,只能借钱买粮。
等到了夏收,交完租子,剩下的粮食得卖掉还钱。
卖的时候粮商使劲压价,比青黄不接时买的粮食便宜了一半还多。
再种别的作物,秋收之前,青黄不接,继续重复。
家中再有个生病吃药的,一年辛苦下来,或许还是欠钱。
现在不存在青黄不接吃不上饭的情况,早留出来多余的粮食。
干别的活儿赚钱,做衣服、修房子、添家什、给媳妇儿打首饰、给娃儿吃鸡蛋。
收获之后,可以不卖粮,钱够用。
这才叫过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当闪电亮起,雷声滚滚而来时,手完的麦子已经堆成垛,并且苫上草帘子。
都是在平坦的地方给垫起来很高,不怕雨水顺地面冲。
雨瞧着就是急雨,一场下完,最多到明天便要放晴,再晒晒地,把麦子铺开晾晒。
接下来的事情同样好办,有专门的工具脱粒。
需要脱壳工具还是不缺,甚至到磨粉。
豆大的雨点劈里啪啦砸下来,路上基本见不到人。
赶路的人早跑到最近的棚子里躲避,先歇歇,看情况。
水网中的小船把周围的帘子放下,避免进水,船继续行进。
逆流的比较麻烦,雨大的话水多,逆流更累。
码头的工人不停,穿坎肩,把裤腿一挽,继续搬运东西,小车在轨道上来回移动。
整个京兆府,凡对着路面的人家,纷纷把挂在房檐下的草鞋收进屋。
自从有人在东市没有鞋穿被李易看到,报纸上给了宣传,还有制作草鞋工具的办法。
有的人家根本不需要工具,不就是几双草鞋嘛!自己抽空编出来,挂在外面。
谁走路鞋坏了,直接拿,总不能拿去烧火吧?草又不经烧。
京兆府本地人,即便穿草鞋,穿的都是细加工的草鞋,舒服,还不容易坏。
走不上十里地就得破的草鞋,没人要。
俱为新到京兆府的人准备,光着脚显得大唐穷。
李家庄子,小丫头站在门口看外面下雨,手上拿一瓶碳酸饮料,不时喝一口,再使劲喘气。
李易给制作的,总喝对身体不好,偶尔喝一次反而让人舒服。
天闷热的时候喝一次冰镇的,再打个嗝儿,一下子便舒爽了。
李家庄子豆腐坊的人在泡豆子,准备制作豆腐,再用豆腐做腐乳。
天兵军要大量腐乳,已经送走一大批。
腐乳需要一个发酵时间,李家庄子顿时缺少,得补回来。
李易今天不作手术,天气不好,死囚万一出问题死在手术台上,大唐少个劳动力。
他坐在距离门口不远的位置上双眼无神,学习中,看别人的手术视频。
永穆公主带小兰去她俩的书房整理资料,顺便加深理解。
庄子上的孩子全跑去睡觉,包括小兰庄子邻居过来的孩子们。
外面下着雨,他们睡得香。
李隆基喝茶水批改奏章,一共五本,关于地方官员调动的情况。
拨款的事情他不管,交给专业人士。
盘算下人选,他一一把人确定下来,命人送到庄子的政事堂,叫宰辅们过目。
宰辅们其实送上来时已经列出来可选的人,李隆基有额外的想法,其中两个位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