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运作,没有漏洞,至少他们找不到,李易给出的全套方案。
除非出现窝案,如大唐朝天下基金的琼州分部,从上到下,全联合起来,造假!
包括母基金的巡查人员,跟着参与。
这个情况下,能够在一个审核周期内捞好处。
到审核周期最后时刻,汇总要给李易,李易有计算模型。
在琼州投入多少,你给我产出这些,告诉我钱是怎么正常花掉的,你觉得我信吗?
从模型树上往下捋,全给你找出来。
几个王本分,凭能力赚钱,府中的奢侈品至少不用买。
六李庄的出产,按照各府的情况分,加上海产品,举办一次诗会,花销都变少了。
……
“安西节度使送来的信,诸位看看。”李易收到信,扫一眼,让侍女送给宰辅。
“今年的俸禄给了吗?”张九龄问毕构。
“给谁?给咱们的左羽林大将军、金方道经略大使?”毕构撇嘴。
又道:“引吐蕃、白衣大食打我大唐,我还给他钱?他以为他的位置重要,大唐就怕他?小易,要不要免他的官儿?”
后一句问李易,突骑施的苏禄如今还是大唐的官员,只不过今年没给他俸禄,以前都给。
李易知道历史上的今年,苏禄不但没被收拾,反而额外加了个爵,顺国公。
历史上大唐没钱,打不动,后突厥求和,就和了。
苏禄那里还额外封官,契丹的李失活取公主,也给他一个。
现在不是历史走向,张孝嵩没被抓起来,李易保住,他使劲打。
突骑施苏禄还吹牛逼说有大军在,有你怎么不打?
黄河那一片地方,陈兵二十多万。
再加上原来吐蕃部族入大唐籍贯的人,随时可以发兵西北。
“李易,苏禄若动,哪出兵可调?”苏颋找李易商量,他调不动兵,更不敢瞎调。
“给安西节度使送东西,哪的兵都不调,突骑施打不动。
回信命他攻打白衣大食,啥都不给他。
他保证继续呆着,咱们不催促,等以后需要动手,这就是最好的理由。”
李易觉得调兵,安西节度使又不是没有兵,窜天猴、炸药包和火枪送过去。
当地种了不少胡萝卜,运一批给别的地方,别处给他们额外的粮食。
胡萝卜好吃,马都爱吃,早上给马吃根带萝卜缨子的胡萝卜,马能高兴一整天。
给大唐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根胡萝卜,孩子能高兴好几天,胡萝卜甜。
“哦!给张孝嵩送一份文书,与他说。”李易又补充一句。
“张孝嵩?郭知运、王君葵和张忠亮他们呢?”宋璟听到张孝嵩的名字,皱眉头哇!
他不喜欢将军在外面乱动,而张孝嵩就是最乱的那个。
张孝嵩知道情况,会不会把他带去的精骑再拉到突骑施打一次?
“都得说,主要叫张孝嵩准备,他懂!”李易依旧相信张孝嵩,这家伙太厉害了。
对李易来讲,张孝嵩不用给他下具体命令,把情况说明,后勤跟上,他自然知晓怎么办!
李易把张孝嵩定义为战场自由人,独立部队,限制在黄河源头属于浪费资源。
当地用不上他了,他应该带着他的骑兵继续寻找战机,打谁都行。
他如果有本事把苏禄给灭了,大唐就再抽调人手顶在前方,遏制白衣大食。
啥?他有可能调过头打大唐?
那自己就耽误两天时间,飞去一天,飞回来一天。
“唉!”宋璟叹口气,在这点上,他跟李易始终无法达成共识,然后必须听李易的。
好在大唐钱多,打吧!
(
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提前育苗出行日
四个宰辅同时给李隆基写奏章,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告诉李隆基不给苏禄钱,向河西节度使送武器和其他补给。
李易做的决定,他们帮着走官方行。
“小易,下次你写呗!”毕构写完,看看自己的菜,心情不错,都是冷盘,不怕凉。
“我虚职,不适合写。”李易拒绝,不能写,写了以后抢别人的实权。
“天策上将是虚职?”李成器没忍住,这个可不虚呀!
自己的曾祖父太宗就这个官儿,随便任命官员。
“出海的时候用,回来不能延续,下次出海的时候再说。”
李易一副你真以为我想当这个天策上将的样子看李成器。
“闻恬,记得帮我写一个辞官的书,给陛下,把大唐海外安抚使和天策上将都辞了,不要。”
李易想起来自己回来时就有的打算,不要,必须扔了。
否则会被有心人利用,说自己就是另一个李世民,要当大唐皇帝。
再煽动煽动百姓,百姓们有一部分支持,事情可麻烦喽!
“好啊!”永穆公主笑着答应。
“小易你自己不会写?以前你没少写东西。”毕构见此,揶揄道。
“没写,俱是抄别人。”李易根本不在乎,我就能抄,你奈我何?
说完他看张九龄,怪不好意思的,把人家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给抄了。
随即李易又释然,无所谓,张九龄愿意写的话,相信他还能写出来好的诗。
自己如果不抄,自己写,得多累呀!
倒不是不能写,但有那功夫用在提高大唐社会整体层次上多好?
“切记,不得抄老夫的。”毕构警告一句。
哈哈哈呵呵呵周围人顿时响起笑声。
人中流传,别让李易抄你的,抄着抄着你就没了。
“兄长,我带回来许多仙人掌种子,十多种,在气候炎热的地方,能长很大。
咱们京兆府种植,初代在大棚里种,能长大,往后的代,再想长很大就不容易了。
当药用,还能吃,等着开花有种子,需要很多年。
一旦养开花了,可以年年开花,漂亮,花期短,通常坚持不到一天,刹那芳华。”
李易听大家笑声,再看看这些人的年岁,感慨时光易逝。
顺便想到他带回来的种子,各种仙人掌的。
“比之胡椒结子如何?铁树?”李成器一听很多年才开花,想到了铁树。
“有胡椒的年头,亦有铁树的。不过不需要非用种子繁殖,像柳树一般,也如竹子,竹笋。
长的时候,会出现分杈,掰下来放到土里,又是一株新的。
养分充足,生长速度不慢,长一年就能吃和药用。”
李易倒不指望把仙人掌养开花,花确实好看,可惜时间过短。
昙花的名字由此而来,沙漠里生存为第一,不会给仙人掌花朵太久的时间绽露容颜。
李易其实想说仙人掌还有果子,想一想,算了。
在大唐栽仙人掌等吃果子,那时航海应该可以随便从别的地方拿回来了。
橡胶树也是一样,先种着,然后从别的地方割胶。
包括以后要去拿的油棕树种子,种啊,还是要很多年,除非挖现成的,直接大树移栽。
好好培养,需要五年时间才能出油,这个油就好用了。
按照单位种植面积来计算,油棕树的油产量是专门培育的大豆的产量的十倍,更不用说现在的大豆了。
当然,大豆还能做豆腐,油棕树的果实做不了豆腐。
而且大豆含的蛋白质也多,非一样的东西,不可单纯比较。
李成器重视起来:“是否应专门找地方种?”
“初期是,一部分拿到琼州,其他的咱们种,种两年,给京兆府的百姓种,家家都能有。”
李易十分清楚仙人掌这个东西,长大不容易、开花结果更困难,不过繁殖能力强。
他那时的仙人掌和仙人球什么的不值钱,自己弄个花盆,随便能弄到,不用买。
有的小区就放在花坛中,过去掰一个杈,拿回家就养了,别给人家主干弄断了,那叫缺德。
李成器没见过,他感怀:“海外果然有好东西,天下之大啊。”
“待大唐稳定,兄长若想出去玩儿,不,收集天下物产、风土人情之信息,弟愿操一叶小舟随同。”
李易跟着感慨,在大唐当个皇室子弟多不容易,一辈子不能去海外旅游。
“老夫呢?老夫及家人想去。”毕构心生向往。
“抓紧点把大唐建设好了,出去一两个月,在沙滩晒晒太阳啥的挺好。
诸位是不知道啊,外面吧,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海风轻拂、椰林晚照、金沙留印、叠浪推潮”
李易开始诱惑,你们想到其他地方玩儿不?赶紧的,百姓日子好过了,我带你们去。
“送走吧。”宋璟放下笔,落印,听李易说,感觉内心火大。
我们在朝堂如此辛苦,你非要提什么出去玩儿的事情,我们怎么才能有时间?
姚崇等团儿里的人动心了,姚崇夹了毕构面前的猪耳朵吃掉:“小易,我等想要看看海外如何治理贪腐,待夏日安排一下?”
毕构扭头,瞪大眼睛看姚崇,你们要旅游啊?你退了就可以出去随便玩儿?
“倒是行,夏收后,大家一起去,一个月,庄子里能用在游艇上的油就出来了,那个简单。”
李易看永穆公主,去玩儿不?闲着也是闲着。
永穆公主果然期待:“李郎去哪?”
“我先育苗,然后到琼州找人种上,就不安排人走陆路过去了,他们处理种子我还不放心。”
李易要先去海南种东西,然后顺着海边到东亚,比如吕宋。
把盖种植的东西种下,自己在大棚中育苗,两不耽误。
派人走陆路送东西过去,那边育苗可没有自己这边科学。
路上耽误的时间更久,自己之前咋没想到呢?
主要是看看大海,然后在沙滩上享受,带李隆基等人去,路途近,装的人多,不用准备大量的物资。
“好啊好啊!”永穆公主一样想到与家人出行,包括小家伙、包儿、嘟嘟。
自己应该多练练游泳,学潜水,到地方能够下海,上回就没行。
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军资西去漕逆流
毕构等宰辅带着满身的疲惫与满心的惆怅下楼离去,姚崇等人到是步履轻松。
永穆公主继续卖货,李成器说去工盟,安排李易交代的工具,顺便把专利权让给工匠。
长孙昕跟幕僚回去安排与李易合作的事情,他根本不谈判,李易说要七成就七成。
李易又飞了,回去继续找死囚练手。
大量的物资继续向黄河源头与西北运送,等当地建设好,黄河源头能够反哺回来绵羊、草药、牦牛、马匹。
更西北则有大量的水果,葡萄干、葡萄酒、哈密瓜干、羊、大枣。
玉石目前还没被炒出来高价,贵的玉在蓝田县,蓝田玉。
二者皆属于软玉,包括其他两大名玉。
软玉质地细腻是一方面,关键在于好雕刻。
能够用来攻玉的他山之石就不贵,当工具用,钻石太硬了,加工费劲。
翡翠为硬玉,大唐人不喜欢,鸡血石亦是这般。
即便是软玉,处理起来也不容易,在切割的时候,拿打锤子砸显然不行。
工匠们采用绳子的办法,锯,麻绳沾水。
雕刻的时候更费劲,需要找合金金属,陨石熔炼的。
李易对任何玉都没兴趣,只能当货币发行的抵押品。
天珠他要,兑换券在那边有没有信誉,要是能兑换天珠就有。
不过以后他要改变那里的信仰,别信其他的,信中华明即可。
京兆府的东西往西北送,漕船来了,千石的漕船一次过来六十艘。
广州都督府的名义送来,先找朝廷,找户部侍郎。
户部侍郎一听说是广州的,自己不敢管,赶紧寻毕构。
“粮?稻子?六万石的稻子?籼稻?”毕构问。
“是籼稻,长得比李大夫寻到的籼稻好,粒大。”户部侍郎用指头比划一下,这么大。
“此时又非漕运的日子,广州走,找小易。”
毕构不想自己问了,广州的事情,去问李易。
六十艘漕船在码头卸货,一车接一车,放在旋转的轨道上推,效率和安全性都提高。
码头扛活的人收入跟着增加,京兆府越繁华,码头吞吐量越大。
“又漏一袋子,哪里的麻袋,太脆了。”
一个上船往车上装稻子的人刚抓一下麻袋,直接抓漏。
“先不管,换一袋,最后处理,快,效率,这叫效率,别耽误。”旁边的人喊。
毕构亲自跑来,他派人去找李易,等他出来的时候,通过河面上的索道滑过来李易的情况。
李易在手术室,谁都不见。
“怎么找来的稻子?”毕构并不认为有很多。
六万石的稻子,变成斗,六十万斗,斗米十来钱,六百万钱,合六千缗。
自己他堂堂户部尚书,何时钱以千缗计?不都是万缗嘛!
“毕宰辅,我是仓曹司仓参军事黄礼,字纲常。”
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