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本身不需要完全依附别的信仰,它是个矛盾综合体。
它自己就能够纠正错误记载痕迹。
没有人能够灭掉它的传承,在地球上,拥有完整传承的文明只有它一个。
最可气的是,它不但拥有完整的文明传承,它还有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样是世界第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
至于说什么用技术卡住他的脖子让它发展不起来,目光短浅啦,五胡乱华时候杀成那样,它不依旧站起来了吗?
一次次的百年亡国之危都挺过来了,还差十几年的技术打压?
换成通俗的说法:我从小开始就是被人拿刀砍着没死而长大的,今天你用嘴吓唬我?你拳头都不敢伸了是吧?
这种思想,现在只有李易一个人知道,他抿一口酒,又吃一口葱叶:“应该吃葱白的,这是去年留下的复发葱啊,太辣了。”
永穆公主点点头:“李郎我记下了,我保证不吃,胡萝卜是过油了?”
“不是,胡萝卜是蒸的,红烧牛肉做好后,把蒸的胡萝卜放进去,汤汁融合,胡萝卜里面没有牛肉的味道。”
李易自己做的菜,他当然知道步骤了,他一不放生胡萝卜另一不油炸胡萝卜,更不煮胡萝卜。
他单独蒸,吃着跟老汤炖煮到火锅的红烧牛肉一个口感。
因为两个人生理期,他未加香菜和葱花,更不可能有辣的小菜。
“李郎,你看下面,水泥面,能用上几年?”
永穆公主帮李易倒上酒,指指外面的水泥地。
“无法给出具体数据,变量太多,走多少人行多少车负载几何,皆不知,大数据也不行,这里是长安东市。”
李易看到水泥路面情况了,他上哪知道使用寿命?修呗!
哪怕是造桥,也不可能说这座桥一千年前建的,到现在没问题,是一千年前人的全部功劳。
后世的人在修,看桥何处撑不住了,赶紧换石头柱子什么的。
修桥的目的是应用,修缮的目的是持续这个应用,而不是炫耀,多少年没倒,谁谁谁的智慧。
那都是扯淡,修桥补路,一代代都在进行着。
人家走在桥上,突然发现一块大石头坏了,再踩就掉下去了,当然得报官。
官府派人来瞧瞧,得出结论,换,换六个石头方子。
县丞给县令说咱县里有钱,看主簿拨不拨。
主簿到来,拨呀,不修就走不了啦!看看有富户愿意捐钱没,不捐怎么向州府打报告。
古代的建筑就这样延续下来的,不要一说就什么上千年几百年的东西,现在还能用,人家质量和技术怎样怎样。
人家会修的,当人家建完就扔那不管了?
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生计所迫草鞋说
整一层楼中弥漫着饭菜香味,其他女人们吃得并不算很开心。
她们不时看一眼窗户边角落出的桌子,盘算要不要回家叫自己的男人给做饭?
再想想,又放弃,估计会挨打。
“李郎,以后不要总给我做饭,别人家的男人不做。”永穆公主不想被人说成悍妇。
“男人做饭,男人自己的时候会做,妻子不在身边,又没有钱,只得自己做。”李易想起两个人。
一个杜甫,杜甫各种逃难的时候,吃橡子,还有山药,不然饿。。
据说他的死因是因为吃了一顿太饱的饭,然后就没挺过来。
另一个是苏轼,苏轼亦有穷困潦倒的时候,党争他占优势收拾别人收拾得恨,等别人占上风,他挨收拾得也狠。
不过他比较顽强,被政敌不停地挪地方,为了让他不适应地方的气候而快点死。
历史上刘幽求就是这么挂的,一会儿安排的这个地方,一会儿又给折腾到别的地方。
他生气,又旅途劳累,不习惯环境,死了。
苏轼不是,苏轼牛逼着呢,自己都能把自己给折腾病了,并且写诗玩儿。
在湖北黄州当个破小官的时候,写‘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感冒了。。
还写了赤壁赋,念奴娇的‘大江东去浪淘尽……’
之后又被一竿子给支到海南岛,在大宋时绝对不属于好地方,他在那里也写诗,还开学堂。
东坡肉就是他弄出来的,馋啊,没有牛羊肉吃,只能吃猪肉。
李易觉得李白估计也会做饭,李白可不仅仅会写诗,他出生的地方需要武力保障自己的安全。
李白自己能溜达,拿着剑,杀个兔子什么的估计经常事儿。
“万一有人说呢!”永穆公主不认识李白杜甫,更不用说未出生的苏轼。。
“听别人的话去改变,自己给旁人活着?水泥地面确实要泼水,再过些日子,烫脚。”
李易看到还有百姓光脚走路,连双草鞋都不穿,心中不舒服。
“看到那个人没?问他为什么不穿鞋。”
李易认为自己所在的地方,大家都应该过得好一点。
侍女嗖地跑出去,下楼梯的时候一手扶着楼梯的扶手,直接蹦,手在扶手上唰唰唰倒。
李易:“……”
他满满的回忆,曾经在学校,他也这样玩儿过,十多米的斜着向下的距离,倒着就落地,没事儿。
还有屁股搭在上面出溜下去,反正怎么‘作’就怎么来。
男子很快被追上,站在那里与侍女说话。
侍女跑回来,男子等在原地。
“东主,他说他只有一个人。昨天刚来长安,没找到活计,在棚子吃不要钱的黑面包片,晚上住那。”侍女给出原因。
“我给他找个活儿,问他会编草鞋不?不会安排他去学,学一天,编草鞋。
说起来,我想到一套编草鞋的工具,普通不要求很漂亮的,能穿几天的草鞋,一天能编出来五六十双。
要是编好的,一天一双也编不出来,我画图,放到报纸上。”
李易一听人家刚来,还没找到工作,安排吧,你都派人去问了。
用稻草编的草鞋,速度可快了,穿几天就坏。
旁边的侍女赶紧找东西,同时一直守在旁边的侍女继续在小本本上记。
记李易和永穆公主说的话,今天见一无鞋的者,令人询问,出编草鞋工具。
东西取来,李易在指上唰唰开画,速度快,,不需要比例尺,只要标出数据即可。
“拿到旁边的一个工盟的地方,叫他们造,距离近,这破玩意儿不值得庄上师傅们动手。”
李易制作的编草鞋一套工具,结构简单,不用手去捋线,有专门的捋线小木头扣。
把稻草编成绳子,一般是搓,李易给的工具是几缕稻草直接一划,中间的位置受力旋转,从上划到下,绳子出来。
当然,这种绳子受力强度大不行,保证坏。
关键速度快,熟练工,一天编一百双草鞋跟玩似的。
“李郎,这些个是作什么的?”永穆公主指着长短不一下面一端连轴的有凹槽木片问。
“脚长,草鞋不得适合别人的脚么?需要一个长短的绳子多少次,每次应该递减递增的量,有公式的,计算出来就是不同的摇多少下。
本来有一个就够,我怕他们脑袋不好用,算不过来,直接制作一堆,摇吧。
这个是束线器,这个叫旋转编绳器、勾线器、上下交叉一次引线器。
时间其实浪费在整理草上面了,真正编的话,工具来回换,放在手边。”
李易介绍每一样工具的用途,为了追求速度,能多方便就多方便。
“要是流水线作业,每个人只负责一个步骤,是不是更快?”永穆公主瞬间想到分工合作的便捷。
“是!”李易给永穆公主一个赞许的眼神。
小兰跟着说:“组织起来人,一起干。”
李易也给小兰一个认同的表情,但却说:“做那么多草鞋干啥?我画出来工具图纸,是给人一种思路。
能用在编草鞋上,就能编其他的东西,咱们很快有大量的兔子肉、兔子皮,拿兔子皮制作鞋。
鞋底就是竹片、木片上面再加细麻编的辅底儿。
要是在京兆府赶路,软帮软底儿的全皮鞋也行,走别的路硌脚。
毡子底儿还成,兔毛能做毡子,猪毛……猪毛制作刷子比较好。”
“编草鞋不赚钱,他编了有什么用?”小兰嘟着嘴儿问。
“我给他钱,他编完放在各坊的外面,谁正好鞋坏了,拿一双走。
咱大唐许多地方,村子里的人都会编出草鞋挂房檐下或栅栏上。
尤其是一些山路多的地方,村与村之间走动,准备好鞋子,别人不可能随身带钱,交换又不方便,就拿了走。
等这个村子的人到别的村子时鞋坏了,也拿一双。
没有人会多拿,拿着多累呀,回家自己就能编了。”
李易给大唐人讲解大唐的风土人情,永穆公主和小兰根本不知道。
大唐根本没有专门卖草鞋这个行业,卖别的鞋行,草鞋怎么算钱?一钱两双?
要是卖草席子,或者其他的麻鞋、皮鞋,搭一双草鞋还行。
除非用的草不同,并且编得细密、结实,想当艺术品卖,做梦吧!
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往事历历犹如昨
“东主,他问有没有现在就能干的活儿,码头不要他,他不会扛活,他以前在海边摸鱼,家里的亲人五年前都没了,他十六岁。”
侍女又扶着扶手蹦下去,回来汇报,男子今天就想干货。
“海边不会码头上的事情?十六岁?十一岁家人都离去?摸鱼?没有船?没有房产和田地?”
李易把关键词在一起组合,有疑问。
“我去问。”侍女点头,一转身又冲向楼梯口。
“你走下去,你是谁的侍女不清楚?你以为你仙女呢?你飞啊飞的。”
李易及时喊住,两次了,你还敢学我以前?
“再蹦腿打折,我看着。”小兰又一次帮忙说话,她不出声,估计这侍女回头会被收拾。
“别把其他地方的规矩往我身上放,我是怕摔了。”李易瞬间明白,不高兴。
我说别人一句话,你们背后还要找那个人的事儿?
侍女在一刹那中改变姿态,架子端起来,感觉脚下的移动非常平稳,飘下楼了。
长裙子,小碎步频率快,而且稳定,上身保持不动,一走就跟飘似的。
不长时间,侍女飘上来,一点都不喘:“东主,他说他打人了,别人把他家地给占去,他拿棒子打,不知道打没打死人,跑了。”
李易向下看看,男子,或者说大男孩儿吧,站在当地等。
“派人去查,李家庄子往城南送东西,他跟车,卸货。”李易又给出个工作,临时工。
今天先赚一点钱,明天再编草鞋。
另一个侍女飘下去,总不能可一个累呀!
距离近吃饭的女人们互相瞅瞅,对李易愈发认可,今日亲眼见到李易如何对待百姓。
原来李易是这样的人啊,给女人做饭、亲自送来、看百姓没鞋赶紧想办法。
外界有传李易杀人不眨眼,哪有?看看这么秀气的李东主,他是能杀人的?估计见到血都要晕呢!
永穆公主不晓得其他女人的想法,她了解自己这个将来的夫君,研究出的武器,杀人是一杀一大片。
什么见血晕?李郎总是说瞎话,别人还信以为真。
就是那个什么叫动脉的破了,血喷他脸上,他都能面无表情地进行止血操作,手都不带哆嗦一下的。
“李郎,你看到大的伤口一点都怕,怎么练的?”永穆公主想着小声问李易。
李易皱眉头,有的回忆并不好。
他遇到过好多次,最开始时,不敢上手,打架,一个人的脸被砍开了。
怎么缝合?看着伤口就感同身受,完了。
还是主任亲自出手,他站在旁边看,口罩下的嘴是咧着的、牙咬着的。
血液循环加快,呼吸气促,缺氧,胃压升高,手指头苍白,冷,颤抖,反应迟钝,递持针器的时候手在哆嗦。
然后……习惯了,一边聊着天一边为伤者缝合,说得都是轻松的话题。
并不是医生麻木,这样的医生会给患者一种安心的感觉。
一个患者要动手术了,李易主刀,心中甭管怎么想,面上不露,同时说:小手术、简单。
当然,他要是另一种状态说法就不一样了:小手术,不要怕,没问题的,你行的,保证不会死,放心。
要进手术室的缓和家属正安心呢,李易继续说:你虽然是第一次给别人作手术,但你看过很多,还有老师在旁边教,现在也是主任帮你,上吧。
家属和患者估计就是:“……”
这个胸外的手术跟护士扎针不一样是吧?护士第一次给患者扎针,扎错了就错了,静脉点滴注射,多扎两次总能找到血管。
李易抬起双手搓搓自己的脸:“习惯成自然,跟鸡下蛋什么的没啥去别,一摸就知道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