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往冬天凿冰,总有死人的事情发生。
今年却未见,衙役看着,还系绳子,帮忙给热汤。
有钱人为了找工储存冰,甚至煮了肉骨头。
而始作俑者,却老实地呆在庄子上,一副无关己事的样子。
“姚东家,吃血肠,血肠的肠衣越煮越紧,最后会把血给勒断。”
潇云给姚崇夹血肠,血肠蘸蒜酱口感最好了。
姚崇吃了一个,又端起酒盅抿了一口。
忽然问道:“不见天上人间前面有人运冰过来雕刻。”
“东主说了,天上人间的冰灯由庄子出,不要他们做的,哪有自己的买卖用冰灯,不用自己工匠亲手雕?”
潇云不隐瞒,把李易的原话说出来。
“好一个御下之策。”姚崇看的是另一个方面。
他自己府里的人都勾心斗角,更不用说人数多出十多倍的李易庄子。
然,李易的庄子上所有人,劲往一处使,心向一人结。
不然陛下和皇后为何愿往那去,自己到了那边同样舒心。
一个少年,怎么做到的奴不欺主?皇上都能被毒杀呀!
指望李易写的三字经中所言人之初,性本善,呵呵!
“是下愿意让其御。”潇云帮李易说话。
“为何?”姚崇很想知道,然后用在家里。
家里各种斗争,他清楚,却乐意如此,他好平衡啊。
“因为东主知道我们想什么,好多时候我们没想到的,东主帮我们想了。”潇云说着拍拍她的挎包。
里面有小的化妆盒,而且这包不管是拿着、夹着、拎着、挎着,都像个漂亮的装饰品。
姚崇随着潇云的动作,看向那个拿出过镜子的包。
发现这个包吧,看上去很简单,不过越看越想看,总是觉得挺舒服,线条啊,布局啊。
他不晓得这叫视觉审美学,他只是单纯地看要看。
他甚至想拿到手上仔细看,好在忍住了,要人家女子的包包看,显然失礼。
他刚要说话,余光看到有人影晃动,楼下。
扭头看去,刚才的那些工匠已经走了,留下一个一个咋那么别扭的冰。
“未雕完,长安令是被骗了。”姚崇把心中所想说出来。
“姚东家,他们手艺不够,雕不好细节,只做粗坯,方才那个厉害的人叫他们做。
待一会儿,那人会回来,把粗坯精雕,这叫按能力分工流水线合作。
前秦的时候就有过,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
可惜到了眼下,许多工匠已经不懂,需从头学起。”
潇云与姚崇讲下面发生的事情根源,前秦的事,张口就来。
因此才会让许多文人墨客愿意与她们这类人接触,并不敢轻视。
“前几日我见过,却不是如此。”姚崇有印象。
“那些时日只招能工巧匠,其他人未被选上,腊月初二,东主想要雕冰,然后”
潇云说到此不说了,端酒盅敬酒。
姚崇陪着喝一个,心下明了。
但凡什么事情李易参与了,必然不一样。
长安令裴耀卿保证去找过,回来就有好办法了。
二人说着,姚崇吃个七分饱,他不想吃了,李易说过,别吃太饱。
潇云细心给打包剩下的菜,然后送了一小罐二斤装的酱油坛子。
“姚东家,实在是店中大蒜不足,无法制成蒜酱,可不要挑理哦。”潇云把姚崇送到门外,撒娇一般地说道。
姚崇的两个本班在旁边的店里吃的汤饼,早吃完了,一直轮换真站到外面看。
见姚崇出来,上前接过东西。
姚崇看那酱油罐子,一肚子心事。
这可是李易交代的,李易又不知道自己就是那个老丈。
会不会是李易算出了什么,觉得自己这边会出事,告诫一下?
怀着心事,姚崇走了。
潇云抿嘴笑笑:“东主说了,咱们的冰灯保证比所有人的都好。”
被二人提及的李易,此刻正在庄子里吹玻璃。
工匠们现在越来越熟练了。
不过这次吹的玻璃是为了做灯泡,采用原始的竹炭丝,抽出准真空。
整个工艺不难,难的是如何让灯泡烧更久的时间。
李易的要求是只要能点一百个小时就行,坏了再换。
发电人力即可,磁铁、铜丝,需要绝缘的地方那不是有足球内胆嘛!
都不用额外兑换东西。
“不要着急,小心烫伤。”李易在旁看着指导。
然后塞进去电阻体,上端连铜丝,玻璃上面加热、塑型。
有的做着做着就把电阻体和铜丝给烧坏了,玻璃灯泡裂了的更多。
“调整工艺,先制作玻璃灯泡,吹,吹完了放在退火架子上逐渐降温,现在都裂呢,等放到冰里面温差大,坏得更快。”
李易发现情况不好,再来。
他知道两元钱一个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那种很漂亮玻璃烟灰缸和盘子很容易碎。
缺少一个过程,这些制作出来的玻璃器皿,要放在高温的退火箱里,慢慢降低温度。
时间比较长,所以减少工序,一般情况下不会坏。
除非遇到高温和温差变化,比如把方糖放到这样的烟灰缸里,加上烟灰当催化剂,一点火,咔嚓,烟灰缸废了。
工匠们一个个认真而有兴奋,他们知道又有好东西了,虽然不清楚这是什么玩意儿。
李易则在想,若是用花盆发电,制作出这种灯泡连上,一个能卖多少钱?
第一百四十三章 金针拨障慎来用
腊八轻雪飘,施粥到灞桥。路遥驾辕载,年味打米糕。
在无数人忙碌的时候,腊月初八到来。
各坊的寺庙都开始施粥,其实也没有真正能劳作的穷苦人来喝,都干活呢。
今年不比已往,只要能帮着做事,必然会赚到工钱。
生病的人裴耀卿倒是没继续往李易这里送,他找太医署的人过去看。
药费县衙门出,就这么大气,有钱。
太医署的人不出去都不行,李隆基下令。
照他的说法是,医术不精是能力问题,有病人不看,是态度问题。
太医署的很郁闷,怎么就医术不精了?不就是没给大前天刚回来的喜儿治肠痈嘛!
我们要去李易庄子看,你还不允许,学都不行啊?
郁闷归郁闷,该出去还要出去。
宫里有几个得了伤寒的人,居然没叫他们治,也不知道给吃了什么药,吃完就好了。
不过太医们还不得不承认,那活蹦乱跳的喜儿感觉比生病之前还好。
于是寺庙施粥,都是同一个坊住的人过去喝一碗,黄米粥,吧嗒吧嗒嘴,没什么好味道。
李易庄子上也要施粥,说好了的,就是出完主意,长安令照着操办,给解决了,没几个挨饿的。
“去悲田坊,驾马车去,看都有什么人,全拉来,我做的八宝粥给他们尝尝。”
李易看没人不行,去找人,最近也没什么大病的人。
就一个孕妇要生孩子,半天生不出来,他都打算直接剖了。
结果传话的跟里面的人孕妇一说,也不晓得是什么作用,孕妇一咬牙,孩子出来了。
整个庄子方圆好几里,都直呼神医,这是用了咒禁啊,好厉害!
现在大家看李易,带一种额外的畏惧,似乎害怕他对谁用一下咒禁给弄病了。
宋德去了,带了十辆马车,跟了二十个外来务工者身体素质好的人,先从东边的通化门进。
沿着环城南大街,吆喝着前进。
一路上道两边的人皆知,灞水畔那个神奇的李家庄子要拉人过去喝粥。
喝由大枣、葡萄干、糯米、栗子、木耳、莲子、小豆、猴头菇做的八宝粥。
数一数,果然是八样。
但是、可是、但可是,这喝的是粥吗?钱吧?
“宋管事,我能去吗?”有跟着东家去庄子买酱油的小斯听到后,大声问。
“去!”宋德一甩手。
“那我上车了?”对方装着没听明白。
“去一边去。”宋德瞪眼。
“是车厢旁边吗?”这人继续嚷嚷。
周围的人哈哈笑。
十辆马车浩浩荡荡,一路宣传到了城西悲田坊,跟抢似的,把人往车上装。
“你等何人?我乃太医署针博士萧路之,这个人患眼疾,其目障蒙,其内肝火盛,正欲施展金针拔障术。”
太医署的人在给病人看病,见到一群人如狼似虎地涌进来见人就抬,登时不高兴了。
“拔呀,拔完了去喝粥。”宋德对什么太医署的没有丝毫恭敬。
你们再牛逼,能治肠痈吗?
你们那么厉害,余怀德余掌柜的淋症为何看不好?
还什么金针拔障术?吓唬谁呢?加个金针就不一样了?我家东主能医。
宋德没见过李易给人拔障,但他就是迷之自信,东主行。
“这金针拔障术怎能轻易用,一个不好,眼就彻底瞎了。”萧路之愤怒,你们当金针拔障术是什么?
“咋就瞎了?回庄子,叫我家东主给治。”宋德仰头,傲视。
“谁?”旁边一人问。
“李东主,讳易。”宋德报名号。
“李易?这个我等要同去。”太医署的领队医正没再阻拦,但要求一起去看看。
“自己去,车上没有地方。”宋德不拒绝。
生病的人便被塞进车里,没生病但歇工回来照看家人的走路跟着。
队伍又簇拥着往回赶,今天必须让他们喝上八宝粥。
外面可是飘着轻雪,那叫一个冷啊。
好在有讨好太医署的富人,派出来自家的车,才没有把医生给冻病了。
等他们到地方的时候,李易正指挥着人打年糕,不是蒸年糕。
蒸是把糯米磨成浆,然后加入其他的东西上锅蒸。
打年糕是把糯米或黄米先蒸熟了,在用木头锤子砸。
齐民要术中有记载,不过说的是用舂米的工具舂。
就跟捣蒜、捣药似的。
用木头锤子在木盆里砸,暂时没有。
这是朝鲜族打糕的做法,然后会滚一层黄豆炒出来碾好的豆面子。
如此一来不粘手。
蒸的那种呢,也有办法不粘手,外面粘一层糯米纸,通常饴糖会如此操作。
李易那时的软糖外面一层透明的、能吃的纸,便是糯米纸,有人也叫江米纸。
好几个木盆放在那里,两个人配合着砸糯米和大黄米。
小娃娃们围观,倒是没有嚷嚷着要吃,他们平时不缺零嘴儿,眼下只是看热闹。
“去玩具房拼积木吧,有病人来了。”李易看到车队抵达,对小家伙们说。
一群孩子哗啦跑了,今天腊八不上课,放三天假,孩子们觉得东主是最好的人。
李易直接回院子,再出来时,身上穿着白大褂、头上罩白帽子、嘴上有口罩。
青松拽着急救箱,褐岩拖着医疗箱。
“小病就看看,大病住院,没病的喝粥。”李易说着让人把病人送到专门建的房子里,他跟进去。
他心情不错,当医生的总不看病,那不成了理论研究员了。
“你这个脸肿了,牙疼,是智齿引起的,我先给你消炎,等不肿了把智齿拔掉,没用。”
李易看第一个病人,右边的脸肿得吓人了,他却很平静。
转向下一个人。
“你这个小腿谁给处理的,伤口溃烂严重,主院吧,我给你作个小手术,没发热,暂时没事。”
李易还是那么平静,不发烧就好,此人的左小腿划了个口子,现在脓肿溃烂,静动脉没问题。
“大拇指骨头断了,接的人是学徒?麻烦,主院吧,我给你切开调整,上套。”
李易继续看,依旧轻松。
“这眼睛先放着,得进一步看,由什么引起的,保守治疗是吃药,手术治疗要摘除,然后视力受影响,带眼镜调整麻烦,植入人工晶体?”
李易终于看到需要金针拨障的患者了,人的年岁看上去三十多岁。
他不想直接就摘除,要先弄清楚病因。
宋德这时出声:“东主,他们太医署的人要用”
“金针拨障是吧?下一个,这个拨了并不是太好,年轻啊。”李易摇摇头。
现在的他不是为了赚钱,所以要从患者本身考虑。
能不吃药的就不吃药,必须吃药的能不吃抗生素就不吃抗生素,必须吃抗生素的能不手术就不手术,必须手术的能小创伤就不大创伤。
口腔溃疡就让患者拔牙,然后镶牙赚钱的那种,被扎死不冤枉。
第一百四十四章 欲读医书先问心
李易忙着看病人,他有的诊断特别快,有的则是要等着下一步上设备。
太医署的人在围观,发现这少年看病的方法跟自己学的一点不一样。
根本不把脉,耳朵上插个东西,然后连着个管子,管子前面有个圆的铁的什么?
拿那个听,遇到男人,伸进衣服里听,遇到女人,隔着衣服听。
还有那个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