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士面对李易时丝毫不客气,要东西。
“好,还有铅笔,纸张。”李易依旧痛快答应。
军士脸上有了笑容:“嗯!兄弟们想多读书识字,跟羽林飞骑学习战术,画地图。
万一巡逻的兄弟发现有用的东西,写不了、画不出,怕延误战机。
每当长安新的报纸送去,兄弟们晚上会找识字的人读,听着,就不觉得长安离得远了。”
李易沉默了,给自己舀半碗汤,小口小口地喝。
“送,送报纸,多送,报纸单面印刷,背后还能练字。”
苏颋听到军士的话,心中不是滋味,他做主,李家庄子还差那点报纸钱?
不长时间,帐篷中传来了呼噜声,打破了雨声的和谐。
军士端碗坐在那里脑袋一点一点的,碗居然没掉。
“碗抓得紧呢!”王大木有些傻眼,睡觉还能抓东西?
“当成兵器来抓,习惯就好。”李易放下碗,走过去接军士的碗。
他两手合拢在碗的上沿,刚一使劲,军士猛然抬头:“到下个驿站了?李东主?我到地方,睡了。”
“你先休息。”李易把碗拿过来。
“没吃完呢,剩几口,扔了怪可惜的。”军士强挺着困倦。
“给我。”李隆基走过来,接过碗,拿起军士的筷子在袖子上蹭两下,端起碗,呼噜呼噜就扒拉进嘴里,再一仰头喝掉汤水。
帐篷里的人瞪大眼睛,李隆基抬袖子一抹嘴:“去睡,来人,抬着走,遮挡好,莫叫雨淋了。”
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该封土地换俸禄
军士被抬走,雨未淋到,两边鬓角却湿了。
“易弟!”李隆基深吸口气,又缓缓吐出。
“三哥放心,我专门在发行个军报,给边关的将士们看。
另外教给今年没考中的学子们有事情做,提前告诉他们明年科举题目。
要求写边塞诗、作边塞曲,边关的将士喜欢哪首诗、爱唱哪首歌。
到时候科举考试,一首诗抵一道错题,一曲歌,抵两道错题。
若有人全答对科举题,额外的诗和曲加分,可得异等。”
李易知道李隆基要说什么,直接给出办法,顺便看郭子仪。
郭子仪武举就是异等,看看地位多高?
别人考文科和武科,即便甲第头名,依旧先学,然后再从七品官当起。
郭子仪历史上便是六品长史起步,现在还是长史,管羽林飞骑,最高就是长史。
群臣互相看看,无语。
他们以为陛下喊易弟,李易会说出给的东西数量呢。
结果李易根本不提,说另外的事情。
说明数量无须李易操心,人家从大局上考虑。
差距又一次出现,就这样的,还用万民书打人?
“善!”李隆基满意。
他其实不知道要干什么,只想做些事情,问宰辅们不如直接问易弟。
王大木听着又激动了,自己再次参与了一回大事。
面,终归会吃完,他喝掉最后一口汤,在别人的安排下往外走,换的衣服包好,回家洗。
走到帐篷门口,他缓缓回头,宰辅们神情突然变得警惕。
“李东主我走了啊。”王大木留下一句话,出去。
“再见!”李易回应。
“唉~~!”四个宰辅不约而同地长出口气,终于不用再听到万民书三个字了,好幸福。
“边关的将士们苦哇!无仗可大,难立军功。”
李成器拎起茶壶给汤锅中添水,翻滚的汤瞬间平息。
“守住即为军功,只在于封商不可给地。”李易从不认为杀敌才算立功。
职责不同,守城的人保城池不失,大功一件。
军需官把辎重在规定时间内送到地方,同为立功。
宋璟眼睛盯着不沸腾的汤:“如不给边关土地,何以……呃!几时能开起来?”
他习惯性要怼李易,关键时刻及时改口,怕再被反怼。
“守土还是用他们守,他们习惯了一个地方的生活,尤其是河西节度使、陇右节度使的折冲府军。
地不给他们,给别人,别人种地,他们只负责当兵,拿俸禄。
立功后凭借功劳给勋章,勋章多则俸禄多,一级一级涨。
比如涨一级俸禄每月多五钱,月月给。
如此才能杜绝秦朝时期的立功将士赏无可赏、封无可封的问题。
老毕你说呢?”
李易说他的办法,问毕构。
毕构思忖一番;“以地封赏,乃朝廷无钱,既然财政充裕,给钱实在。”
宋璟往后坐坐,好悬,差点把话说出来,以后说李易,要三思再三思。
苏颋眼睛一亮:“照此说来,今后折冲府可更多训练,收回他们的土地?”
“给牛,他们中一部分轮流养牛,其他人巡逻、训练。
当地方治安人员用,却不受地方节制。
尝试军政分离,先选河西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当试点。”
李易反对收回以前的土地,想收土地属于下一阶段的政策。
“养牛?为啥呀?”苏颋没想明白。
“喂草。”李易开了句玩笑。
“还得饮水是吧?”苏颋斜眼看李易。
“没有田他们心中不安,货币会贬值,粮食多了也贬值,粮食不用卖,自己吃,肚子难道还能装更多的粮食?”
李易不愿意回答这等简单的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折冲府士兵有家人,把地收走,家人在后面干什么活儿?得重新安排。
前方的将士必然担忧,俸禄没有按时发给家里,家中的父母、妻子、孩子在饿肚子。
敌人再造一下谣,还哪有军心士气?
张九龄起身到帐篷门口,看看外面的雨:“刚柔,军报写哪方面的事情?”
“陛下和宰辅们要动一动,接见伤残的士兵,同时给予牺牲烈士家属送东西。
宣传保家为国的精神,大唐百姓对军人的感激,军民鱼水情。
使军人觉得自己是神圣的,是奉献、是牺牲。
再派文官到不同的边关,回来刊印在报纸上,给前线送报纸,将士们会看到。”
对于怎么宣传,李易拿手,抄呗!
他那时次类事情太多了,明知道是宣传需要,看着却依旧被触动,因为都是真的。
宋璟犹豫再三:“科举考试的加分项,过于简单吧?”
“都让他们考上,分配到地方,干不了再拿下欺侮,怪不得谁。
若分配到偏远贫穷地方,不愿意去,直接撤消官职,永不录用。”
李易声音平和,说出来的话狠着呢。
跟他那时参军然后不愿意过军旅生活非要离开的人的处罚一样。
不,大唐比那严,大唐折冲府选地方,不征求个人意见,说你这里都是兵了,你就是,你想不干,砍脑袋。
对官员却不是,官员被安排官了,拒绝上任,还能协调,等一等,看看换一个行不行。
还有的去当官,不务正业。
比如历史上的王维,考中科举,非要去找和尚、道士玩儿。
宋璟当宰辅,之前就把两个官员的官职给免了,变成了道士。
王维倒是给留了情面,实权官去了,换成虚职,继续跟和尚道士们玩耍。
李易不允许,你们官员以为不去就行了?地方百姓等官员上任帮忙改善生活呢。
你耽误一个月,或许正好是春耕或秋收,谁赔偿百姓这个关键时间?
“今年许多学子落榜,倒是租住在庄子河畔楼房的学子都考上了,中甲等的少,乙等的多,其他非进士的更多。”
宋璟觉得自己没被怼,李易只说方式,他便提及李易离开这段时间的科举结果。
“昨天晚上了解到,没考中的考生还想进楼房,李家庄子不开放了,只有城南的地方租住。
明年之后,城南也不给租住,一年一个样,犹豫的学子每年都错失机会。”
李易笑得贼贼的,第一年学子别人看着不好,全是甲第。
第二年看着不如第一年的待遇,全是甲第。
第三年一大群人考上,待遇更差。
第四年……
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大唐诸事随其动
大家不明白李易的目的,庄子不让进人,河边的楼房又不碍事儿。
“易弟!”李隆基今天习惯用这个称呼来问。
“某一天,我突然说第一批学子住的房子对外开放,只招四十二个人,有条件,别人会不会为这个条件而努力?”
李易说出他的打算,那排房子珍贵不?
众人点点头,家里有子弟的都想走门路进李家庄子。
进来一个自己则可以给其他的子弟进行荫官,朝廷的名额有限。
卢怀慎动心:“哪种条件?”
“许多人不愿意学我教的知识,我就考他们这些知识,取前四十二名。
其实应该取前几百名,只开放楼房,别的先不开。
我要想办法教李家庄子出去的学生,保证让他们在地方出政绩,升官。”
李易不避讳,偶就是这般算计,什么各大书院学府,全给偶靠边站,偶这属于中秧档校。
“小易,记得前两年你要别人过来干谒,大家一时忙碌,未成行,还能”姚崇一肚子后悔地问。
“你两个儿子不是没问题么?”李易诧异。
“三个。”姚崇伸出三根指头。
“对对对,三个,老大没死,老大老二就是仗着你的宰相地位坑人。”
李易想起来了,看魏知古。
魏知古向李易抱拳,一切尽在不言中,救命之恩,还帮着出气。
“兄长家也有子弟。”姚崇也就是今天这个特殊场合才能说出来此话。
“你兄长家的孩子犯事儿,你是团儿里的,哎呀”李易想到另一个问题。
“没事儿,有我。”柳冲出声,我保证收拾,姚崇护不住。
“老姚啊,最近不接受干谒,忙!回头我还得练习手术,把我的书给出去一套,自己先学着。”
李易拒绝,错过了没有重来的机会,又不是打游戏。
“也可!”姚崇答应,不然能如何?
“老钟现在干啥呢?”李易突然想起个人。
“谁?”好几个人一同问。
“钟绍京啊,以前的户部尚书,当上了呃”
“大唐书法宣传研究协同合作会副会长。”李隆基没忘,有这事儿。
“还是三哥好记性,我有个什么职务来着?理事?
天暖和,组织下活动,在京兆府,京兆府百姓都努力学习识字、写字。
分等级,进行书法、绘画比赛。参与奖一人给十钱,按照不同的级别组,给的东西也不一样。”
李易认为自己的官儿当得不称职,总不组织活动,还不捐款。
报纸、字典,所用的字体皆为老钟所写,累坏了。
群臣茫然,你李易要作甚?你的字写得行,即便写得狗扒拉一样,谁敢说不好?
至少我们不敢贬低,我们怕传扬开去,百姓写万民书。
忘了它,今天晚上千万别做噩梦。王大木啊王大木,你就害人吧!
李易转身用勺子从汤锅里往外撇沫子,刚才水壶中的水凉,把底下的沫子给翻起来了。
他边耐心地撇边说:“以特殊宣传需求,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树立具备地方特色的化,打造地方名片。书中没写?”
一大群官员想哭,这句话写了,有印象,然后呢?
“书法、绘画,需要笔、墨、纸、砚、笔架、镇纸、裁刀、笔洗、笔挂、臂搁,等等东西。
每一个东西都分三六九等,有产地的,包括宣城的指在绘画中额外涂蜡的蜡。
这些东西列出来,去宣传它,当地就可以为提供这样的东西而搞活经济。
老钟真不适合当户部尚书,一点捞钱的手段都木有哇!
啊老毕,我不是说你,真的不是,你行的。”
李易见大家不解,只好无精打采地介绍。
“小易,你如果不说最后一句,老夫会十分感激你。”毕构脸色难看。
“诸位!刚才最后一句收回。”李易对毕构点点头。
“谢了啊!”毕构咬牙切齿。
“哈哈哈哈”大家又笑起来。
“就是这么个意思,百姓钱多了,化氛围起来了。
越是初始时期,地方产业越重要。
哪怕你一个县做熏鸡、做扒鸡、板鸭、烧鹅、松花蛋、米粉,都能成功。
像他们抬爱,制作的榨菜,明明不值钱的东西,经过一系列加工,附加值就有了。
身为宰辅,可以不落实到具体,却不能不懂得下政策。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我无法面面俱到,总有疏漏,诸位当帮忙查缺补漏。”
李易这时说话不生气,生不起那个气,会把自己气死。
说完他的沫子撇完了,舀一点汤尝尝。
转身拿过一大块生姜,稍微洗洗,托在手心,刀开始唰唰唰切片。
按照评书说法叫一刀快似一刀,一刀紧似一刀。但觉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