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7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针对契丹、奚族、渤海,增加贸易量,提供当地耕种作物技术支持。
  针对后突厥,选铁勒族男人出征遏制,孩子与女人留在大唐。
  针对夷商,鼓励大唐商人结成海帮,前往异地贸易,收集情报。
  针对世家大族,诱之以利,采取投资逐渐归本还利策略。
  针对……”
  李易一点点说,整个大唐局势在他心中,周围一圈,从外到内,无有遗漏。
  李隆基听着想哭,大哭一场。
  早一几年遇到易弟,何必再来一次玄武门?
  易弟通过一系列手段,把所有敌对势力全给无声瓦解。
  一项项的带着针对性,特别直接。
  ……
  雨持续地下着,百姓们开始清理水渠里的杂物,怕堵塞后水漫出堤坝。
  还有的看着田间的积水,考虑要不要今年改种水稻。
  田中下的肥太多了,放水就把肥一起放出去,舍不得。
  有人在纠结中跑到灞水桥头,大喊:“李东主,我地里翻耕用肥过多,下大雨怎么办?”
  李易得到汇报,刚要出去,李隆基拦住:“不急这一刻,安排他在棚子中休息,我问问宰辅们。”
  李隆基现在就想看看宰辅们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境界高低显真容
  李隆基真去问,他十分想弄清楚,宰相们究竟能干啥?
  现在说百姓遇到大雨,不懂田间的肥怎么处理,宰辅们说找下面的人。
  那某一天别人兵临成下,非常紧急,宰辅们还能说找下面的人?
  李隆基走了,找宰辅们。
  李易想一想,还是去桥头,在桥这边,招呼对方过来。
  对方被搜身,到十步远的地方站好,不得向前。
  “李东主,我家下了很多肥,是沤着,还是开口子?”
  种田的人焦虑,以前没使过这么大力气积肥。
  “种什么?”李易先要问明白,你种水稻,泡着呗,还省了开渠引水的步骤。
  “种菜,苗都出来了。”来人苦着脸。
  “你家在哪?赶紧的,派人去把水放了,用肥的目的是保苗,苗淹死,还需要肥?”
  李易愁哇!种地的人有时候就想不开,他还不能训斥和指责对方,人家把希望寄托给你了。
  跟患者一样,患者以生命相托,身为医者却耍手段,尤其是等人家躺到手术台上,开始各种胁迫与哄骗。
  矛盾就出现了,而只有很小概率的患者会选择杀医,大概率的默默忍受。
  一个患者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做出以命换命的行为?社会人士评价的对错已经不重要。
  就如一个奴隶本身在认为自己是奴隶的情况下还能弑主一样,总有原因。
  李易觉得自己那时的医疗方面,患者就是奴隶,甚至是非医疗行业的人,都是奴隶。
  当一个奴隶反抗弑主的时候,作为医疗者的‘主人’,必须要压制。
  而其他‘奴隶’们会说‘不管什么原因,杀人就是不对’。
  没毛病,因为奴隶制度下的奴隶就认为自己是奴隶,该被欺负,甚至认为其他奴隶不应该反抗,反抗就是不对。
  于是才有了‘不管患者什么原因,杀医就是不对’的说法,这些人就是奴隶嘛,跟‘不管什么原因,奴隶杀主人就是不对’的奴隶没啥区别。
  李易懂,故此以前他从不会去激怒患者,生命是自己的,自己不是奴隶主。
  指望法律去压制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患者,然后还高高在上地挑衅,这个行为不是傻逼吗?身为医者,激化矛盾的目的是啥?
  现在人家种地的人,信任。
  李易得采取措施,派人去疏通,同时耐心地与种蔬菜的人说情况。
  不是李家庄子的东主高高在上,委身跟底层百姓接触、施恩。
  是人与人的交流,自己这个人懂得多一些,对面这个人懂得少一些,说说话,让对方也懂。
  “贵姓?放心吧,派人去帮你了。这个时候种蔬菜有点早,提前育的苗是吧?你家有大棚?”
  李易拉对方坐在,在桥这边他呆的棚子中。
  这个人点点头:“是啊,还是李东主你知道,半夜的时候我就知道要出事儿。我叫王大木。”
  自称王大木的说话时左手放在左腿的膝盖位置,用掌心盖住膝盖。
  “去拿十贴祛寒的狗皮膏药,挪个炭炉过来。”李易点点头,吩咐。
  青松和紫玉跑了,各奔一方。
  紫玉最快,取炭炉,不到半分钟。
  李易把炭炉放到王大木左腿旁边,想一想,又示意王大木岔开腿,炭炉放到贴着左腿内侧的地方。
  “你把裤子脱了呗?裤子湿了,我这边不好烤,哦!取内裤和长短裤过来。”
  李易蹙下眉头,跟王大木说一句,又突然明白了什么。
  桃红跑了,李易诧异,你……
  膏药没到,桃红拿着李易要的东西回来,内裤和大短裤上有绣字,三个字:桃寅强。
  李易看了,对桃红说:“寅强这孩子不错,单身,只有一个母亲,学技术学得快,为人忠厚,就是长得不够帅,右脸上有道瘢,那个瘢是……”
  “原来就有胎记,后来干活他以前的师傅不小心把铁渣溅到他那个位置,不丑,像个男人。东主你坏!”
  桃红帮着补充,说完才反应过来,低头。
  “大木,去旁边换上。”李易懂了,说正事儿。
  王大木拿衣服去换了,回来坐在那里烤火,手还是不时揉捏一下自己膝盖的周围。
  “昨天晚上你的左膝盖就难受,疼,一下一下的,抽抽的感觉,你便知道今天有雨。”
  李易递过一碗手擀的红油宽面,里面有虾仁、小白菜、熏的五花三层肉、蒜苗、煎蛋。
  王大木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眼泪吧嗒吧嗒掉落碗中。
  他此刻若不是端着碗,就想跪下了。
  自己过来也没说什么呀,李东主安排人去排水,然后知道自己怎么种,还晓得自己用大棚育苗。
  自己一碰膝盖,就让人去取膏药,并且炭炉拿来。
  甚至能看出来自己没吃饭,给自己安排着下碗面。
  果然是神仙,别人说得没错,黑白无常踹飞,判官打跪,阎王流泪。
  “面辣,放辣椒油了,准确地说是豆瓣,蚕豆,蚕豆和大豆在某些方面一样,发酵过程中有谷氨酸钠生成,提鲜。你尝尝。”
  李易声音柔和,不提任何别的事情,给人家讲面条,缓和所有尴尬。
  此时外面打着伞过来的宋璟也想哭,你李易对一个寻常百姓懂得缓和,对我一宰辅咋就硬怼?
  “李东主,我的腿还能好不?前两年还没事儿呢。”
  王大木用筷子在碗里搅,怕面粘连,也叫坨了。
  “没问题,浅表性的,回头我就告诉你怎么弄,可简单了。
  吃吧,家里的菜地有人帮忙处理,膏药拿来,今年你不用下水,就贴一下,十二个时辰最多。
  我再给你一个兔皮的绑带,有毛,晚上睡觉前绑上,天亮干活时取下下。
  冬病夏治,在一些症状中确实好用,尤其是风湿。”
  李易慢慢地说,这一刻,他有种他那时京城‘斜合’医院教授出诊的感觉。
  只为患者,没有个人的物质需求,因为不需要,已经拥有太多。
  随便看一眼地方的片子和诊断,不说地方有错误有多严重,只耐心跟患者讲解如何医治。
  他们早已懂得,患者在乎的是健康和生命,其他的地方医疗问题,以后再说。
  李易曾经向往过,今天轮到他了,他有些赧然,水平不够哇!
  “如何?”外面李隆基自己打着伞,问群臣。


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民生军事无天功
  李隆基找大家过来前已说出问题,有农户在田里下了很多肥,遇到大雨怎么办?
  众臣一路走来使劲想,往很深的地方想,不敢轻易开口,有种杯弓蛇影的感觉。
  宰辅们认为委屈,姚崇、卢怀慎时,莫非不是如此办公?
  自己已经不进行政治斗争了,节省许多资源,应当被称赞,咋李易回来便怼人?
  “臣以为当留肥。”苏颋先开口,只此一句。
  李隆基收伞进棚子,雨大,风斜着吹,裤腿都湿了。
  其他人相继进来,找地方坐下。
  “留不得肥,当放。”宋璟与苏颋持不同意见。
  李隆基颔首,看毕构。
  毕构捋捋胡子:“当留放协调,在留中放,于放中留。”
  三个宰辅说完看张九龄,张九龄瞅李易:“我听刚柔的。”
  三人同时鄙视他一眼,不要脸了是不?
  王大木烤着火,左膝盖的位置舒服,旁边还有个兔皮套子在烤,等出去时套上保温。
  他不认识宰辅,却认识衣服,包括金鱼袋。
  听几人说话,他小声问李易:“李东主,你不是派人去放水了么?他们……”
  “看,臣说对了。”宋璟向李隆基说话。
  李隆基瞪他一眼,什么臣?朕的身份不可暴露。
  “为何要放?”毕构找事儿。
  “因……”宋璟使劲想,突然看到兔皮:“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李易伸出大拇指,行,你说了句人话。
  宋璟长出口气,不容易,还以为多大的事儿呢。
  苏颋蹙下眉头:“李易,把水放掉,肥损失甚大。”
  “损失就损失呗,至少河里的鱼理论上会多,雨水一泡,部分肥渗进土壤,对作物依旧有好处。”
  李易讲道理,停顿一下,与王大木说:“肥上多了其实也不好,即便农家肥,会烧地。”
  “积攒的肥全没了。”王大木难过得低头。
  “今年冬天清淤的时候,为有地的人分分,工具先进,清淤更方便。”李易赶紧想个办法。
  “对,清淤给大家淤泥,先晒晒,方便推回家。
  清淤有利于河道深度,同时增加水产。
  喝水即便烧开,喝清淤后干净的河水比喝埋汰东西多的河水好。”
  张九龄抢着说,学过,学以致用嘛。
  王大木抬头:“清淤我去帮忙,种大棚追肥。”
  说着他喝一大口面碗里的汤,辣,辣得过瘾。
  李易顺手拿起勺子舀半勺子汤,又给王大木加满,他知道王大木舍不得吃那么白的面条。
  泡着吧,越泡越多。
  “你得吃面。”苏颋替人家着急。
  “汤好喝。”王大木不好意思说自己舍不得吃面。
  李易点下头,又给对方剥两瓣蒜。
  王大木一口蒜咬下去,辣呀,跟汤中的辣不同,只能吃面解辣。
  苏颋看李易,觉得自己学到了,原来给蒜就吃面哦?
  “这碗面九零粉擀制,大木你吃完,再尝一碗八零粉的,帮忙看看哪种口感好。”
  李易见王大木一脸心疼,刚才那口面吃多了,又连忙请人家帮忙。
  “啊?好!”王大木这下开心地吃起面,还有一碗呢。
  吃两口他猛地反应过来,眼圈又红了:“李东主你……”
  “你种大棚,又育苗,积许多肥,你自己赚到钱,其实更为大唐赚钱。
  见大家过好日子,我心情自然好。你所能获得的,正是因为你付出了。
  人人像你一般,大唐必将繁荣昌盛,到时我溜达到哪就吃到哪,一钱不花。”
  李易接过话,给王大木以鼓励。
  王大木使劲点下头:“嗯!李东主你放心,我会使劲干活,我们商量好了,要写万民书给你,你用来打宰相。”
  四个宰辅:“……”
  我们抢你面碗了?莫非因为没给你剥大蒜?你对我们是不是有啥误会?
  “小点声,四个宰辅都在,他们。”李易忍住笑,指四个人。
  王大木再次抬头:“……”
  他略作犹豫,解释:“说错了,我说尚书。”
  魏知古:“我是尚书。”
  “我说侍郎呢,没有侍郎吧?”王大木着急了。
  “没有,放心,侍郎没资格凑到这里。”
  李隆基想大笑,心情愉快,大雨天中呼吸都变得顺畅起来。
  “报~~!黄河源头急报。”外面传来声音,大家终于把关注转移。
  “李东主我换个帐篷。”王大木端碗站起。
  “坐着,没什么大事。”李易不愿意叫对方折腾。
  “传!”李隆基吩咐。
  一个传信的军士走进来,一身雨水往下滴。
  “脱衣服。”李易看军士出声。
  “这……”军士目光扫过宫女。
  宫女一同转身,一个千牛卫身高胖瘦差不多的人把自己的外衣脱了。
  军士先掏出一个油纸包放旁边,费劲地把衣服脱掉,又费劲地穿上外面的,拧一把头发。
  李易又递半瓢凉开水,军士端起来咕嘟咕嘟灌进肚,使劲喘息。
  众人见他的样子,放下心,果然不是大事儿。
  “报!郭刺史说当地天渐暖,要农具与种子。”
  军士打开油纸包,从中掏出来一封火漆封着的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