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看大家种向日葵种子,昨天泡好了,现在一个个种。
需要种出秧子,再分秧到地里,可舍不得抓几个粒扔一个小坑中埋上,太过浪费。
他顺手递给李旦一把葵花籽,生的。
李旦习惯性接过,没明白什么意思。
“吃,用自己抠,或者用牙咬。”
李易从兜里抓出几个粒,捏着一个抠边,扔掉,再拿起一个磕,吧嗒吧嗒嘴儿。
李旦瞪眼睛:“万里迢迢寻回来,怎舍得吃?”
“又小又瘪,不吃还能作甚?第一个都没有仁。这东西,一个种出来能变好几百个。”
李易看着空的地,准备等向日葵出秧子后分栽。
他突然笑了:“到时候一片金黄,随着太阳的太阳移动而转动,蜜蜂最喜欢。”
“要多养蜜蜂,千万别蛰了人。”豆卢贵妃在养生,每天喝蜂蜜水,还有蜂王浆。
“向日葵种子成熟,明年即可推广,关中的土地要看管好,明年一律种新物种,调集其他地方的粮食补充。”
李易未雨绸缪,关中留各种种子,自然无法出粮。
“铁路修好,拿火车运。”
李隆基推婴儿车,小家伙沰儿以前的婴儿车,车中是沰儿的妹妹嘟嘟。
嘟嘟被遮挡好,刚睡着。
她现在什么都干不了,只会哭,全指望大人管。
小家伙把自己以前的玩具挂在婴儿车中,期待着妹妹长大。
“修铁轨时可遇到麻烦?”李易皱了下眉头。
“死二十三个人了,不小心被砸死的,平时干活没什么事情,结果干着干着倒下的,克扣伙食被砍了脑袋的。”
王皇后说出死亡数字,显然被砸死的和倒下的,可能是监事没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操作,另外把伙食标准降低。
以命抵命,不给去排哑炮和当手术试验品的机会。
“如今呢?”李易攥了下拳头,又放开。
“最近半个月没死人,倒是有受伤的人,刨石头的时候崩了眼睛,挑石头压折腿。”
王皇后语气没什么波动,以前宫中死的人多了。
其他人亦如是,很正常,大工程,哪有不死人的?
曾经死人,根本不上报到朝廷,地方处理。
如今死一个报一个,给抚恤、查原因。
受伤的治疗,治疗不好留后遗症的,帮着找出路,朝廷额外每月补贴。
李易叹口气:“修铁路死人啊!”
他对此没啥好办法,有的人并不是直接因修铁路死。
本身有疾病,干农活也可能倒下,正好铺铁轨倒了,那就属于死在工作岗位上。
另有的干活的时候没事儿,睡觉,睡着睡着脑溢血,死了。
施工过程,总会伴随着各种意外,尤其是在手工劳作时。
“以后修隧道,天晓得搭里多少条命。”李易纠结一下,再问:“今年可修好?”
“百分之六十了,之前的铁轨全部造出来,还有枕木,剩下的工作依靠人多。”
李成器想从海边多多往回拿海鲜卖,最为关心铁路与火车的情况。
铺铁轨的人如蚂蚁般用锹、用镐头、用钎、用小车、用担子。
万里长城都能修呢、京杭大运河都能挖呢,何况一个铺铁轨。
李隆基怕李易担忧:“伙食好、工钱高、工具也趁手,估计秋头上可试车。”
“河上的呢?”李易脑海中有路线图。
“搭浮桥、连漕船,一节车厢运一次,过去对接,浮桥下面是漕船,浮桥能开口,合拢后以绳索调整下游漕船位置。”
毕构说着从李易的兜里掏葵花籽,他家有孩子,旁的不缺,葵花籽天下独一份。
“砸桥墩吧,漕船送木,以木为底,上铸混凝土。”李易决定先拿小河试验一下。
“如何砸?”魏知古想学。
“就是木头,有的桥已经用了,还有石头,先架木梁。木头要求规整,不要有疖子。
先做防腐处理,砸下去后,由于大部分时间在水下,没有接触空气就不烂。
上面压混凝土墩子,木头的底座初做好的时候高于水面。
在顶端直接制作混凝土墩子,做好后,放木头,用其他的石头砸,把它和木头底一起砸下去。
再接混凝土,再砸,拿手葫芦吊大铁块,以船支撑,一下又一下。”
李易说着都觉得累,烦琐。
听的人却觉得简单,可以呀,尤其是水浅的时候,冬天就弄出来了。
“如此说来,黄河之上亦能架桥。”宋璟脑海中出现画面。
黄河上造几座桥,往来的百姓便无须乘舟,牲畜拉的车走桥更为方便。
李易轻轻点头:“朝廷财政宽裕,我想办法,要高一点,方便大船航行通过。
召集大唐能工巧匠,我要学习和上课,学他们的本事,给他们讲新的技术。
记得举家前来,我可不希望他们学完了,家人被绑架,面临抉择。”
李易想起个重要的事情,技术人员的家人必须安稳。
如果心地坏,可以故意让工匠的家人被绑、被杀,激起工匠的仇恨,被仇恨蒙蔽双眼,利用其心中恨意,从今往后成为工具。
摇摇头,李易赶紧把此念头甩出去,莫说做,想都不要想,会掉寿命,不是人干的事儿。
“小易!落花生有瘪子没?”毕构掏了两大把瘪的葵花籽,又惦记上花生。
“你刚才不是吃了么?”卢怀慎也从李易兜里抓一把葵花籽。
“就吃两个,甜,想起家中孙儿吃不上饭……”
“我送你一袋大米,蒸饭吃。”卢怀慎丝毫不留情面。
“行!瘪子的花生老夫还要。”毕构扭头看着卢怀慎:你奈我何?记得一袋大米。
卢怀慎:“……”
“长江枯水不枯,能修?”李隆基没闲心理会两个老头,他欲于长江之上修桥。
“下游枯水期……行,江中大片滩地裸露,其余流水不湍,关键地方跨度大一些。”
李易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前面,资料开始唰唰过,包括图片、历代长江流域的介绍。
能修,按照他此刻掌握的技术没问题,钱的事情。
李隆基颔首:“好!易弟果然回来后叫人安心。”
他说着扫一眼群臣,目光中有一种意思。
众臣无奈:看我等作甚?他李易厉害难道不应该?偏与我们比啥?得罪你了?
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繁华过甚使心折
“如此下去,怎生了得呀?”
灞水桥头,身穿唐装、头戴斗笠的伯讹盛了碗免费的炖菜,就着自己拿来的青稞糌粑吃,压低声音说话。
伊辛巴不吃糌粑,他买的葱油饼,他反感同僚的故乡情,做作。
糌粑难道是先抓好了,再配合着炖菜吃?
“他们种完,还要推广整个大唐,取来送回去。李易亲自出马,不顾海上风险,寻到的作物必然不差。”
伊辛巴过上了拿来主义的生活,大唐有的,能拿赶紧拿。
他重视新作物,几年前李易名气比之如今差距悬殊,出去过一起,解决掉太行山以东地区的蝗灾。
后才知,那次出行,多少人盼其归来,包括大唐皇帝李隆基。
到洛阳,离开时日尚短。
后飞去北面,几日便回,不作数。
刚入正月离开,昨夜方归,耗时过久,所取海外作物定然不凡。
等,等大唐普及,偷摸采集,关键要学会种植之法。
伯讹显然说得是另一件事情,他强调:“李易总能找到好东西、想出好主意,长此以往,吐蕃拿什么应对?”
“气候,报纸上说叫环境、气候。大唐多数军士难以生存。”
伊辛巴说出来,自己先摇头。
太白山上的三万军士他早知晓,李易在提前布局。
三万人加上当地习惯高原环境的,还有羽林飞骑,拿好武器攻打吐蕃,吐蕃招架困难。
伊辛巴越想越愁:“当向天竺进兵,获得生存和战略要地。”
他在考虑退路,以雪山为墙,阻大唐军队,跑到天竺所在,翻过去山。
“炖猪肉的汤咸!”伯讹猛地说了一句不相干的话。
他话音刚落,发汤的地方有人喊:“大家别往里放盐啊,你们放菜就行,来来来,盛了菜的端回来,加水。”
“果然咸了,大唐百姓不缺盐吃,更不缺钱。”
伊辛巴对盐没有特殊需求,吐蕃盐多。
他看到长安百姓自己带东西来添加,证明百姓生活好。
以前盐便宜的时候,百姓并不舍得给。
最开始有免费汤,百姓多为占便宜。
现今百姓不在乎免费,只想一同参与。
提供免费汤的棚子,有卖的东西。
说要饿死,棚子提供面包片和汤,保证不让你因饥饿而死。
今年京兆府不少百姓更多时在棚子花钱卖东西,给棚子利润,好维持下去,避免朝廷因钱少撤掉棚子。
他旬前,有穿戴显示家中富裕的老者,在距离长安城西二十多里的一处棚子水渠旁垂钓。
钓上来鱼就给棚子煮汤,跟人家聊天,说他年轻时候的事情。
晌午在那吃饭,黑面包片就鱼汤,丝毫不嫌弃。
等到了午……未……申时……哦,下午三点半,有钟,统一时间了。
三点半,又叫十五点半,老者拎两条鲫鱼往家走,说晚上给三儿媳妇炖汤下奶,奶七孙子。
日子过的好悠闲自在,追上去问他为啥跑如此远的地方钓鱼。
他说当地同两条小路,远处的村子人会过来,走山路累,喝肉多的鱼汤才有力气。
再问老者:凭一己之力又能助几人?
老者复答:有多少个老朽这般的人?
这便是大唐长安的情况,自己的吐蕃,欲得而不可得,想望却难以望。
“一锅分两锅,我拿酸菜,切好丝的,分完就不咸了。
村子里的酸菜积多了,再不吃只能用来泡臭豆腐。
东主说这个臭豆腐油炸最正宗,比抹臭豆腐汁的香,同样用荠菜汁来泡。”
张家村子的人骑自行车过来,送酸菜。
去年深秋后积的,一直放到现在,酸菜水上面一层白泡,再不吃,只能烂掉。
想吃酸菜得重新积,除非一缸酸菜始终放在阴凉的地方没有碰过,那样可以保存更久。
张家村子家家有自行车,可了不得。
不占煤油灯、暖水瓶的会员名额,走内部渠道购买,成本价,唯一要求是不准出售。
村子的人最多在长安城范围内骑一骑,远了可不去,怕被抢。
关键自行车的车胎乃实胎,树胶制作,骑远了累。
棚子中有两口被人多放盐的大锅进行分锅,加开水,在放酸菜,搅和搅和,尝尝咸淡,行了!
再额外舀里几大勺子荤油,分锅加水,油腥变少
百姓们过去盛,一个个脸上的表情跟等着被蜜蜂采蜜的花一样。
“我嫉妒。”伯讹过去把碗里的东西倒大锅里,重新舀汤菜回来跟伊辛巴抱怨。
“我也去换一下。”伊辛巴不想说嫉妒不嫉妒的话题,没意义。
等他再坐下,伯讹突然说:“吐蕃若是都归顺大唐行不行?”
“何来此说?”伊辛巴吓一跳。
“黄河源头所在,更多的部族加入大唐,日子好过了。咱们在争什么?咱们心中想的不是百姓。”
伯讹在分析,他以前就想弄死李易,哪怕自己也死。
他眼看着李易带着京兆府的百姓过上好日子,并且向整个大唐蔓延。
昨天他在岸那边看了,看到游艇的灯光闪耀璀璨,看见李易带永穆公主飞舞。
水幕上显露的那么多红珊瑚、种子、海鲜。
周遭百姓一声声的‘恭迎东主’,李易说的话。
他纠结,自己的赞普比不上李易,几个大伦也不行。
“不准备干掉他了?”伊辛巴同样有所犹豫,敌人太强大了。
“他胆小,想见他的面比见大唐皇帝还难,他就怕别人刺杀他。”伯讹又郁闷了。
“但他能刺杀别人。”伊辛巴同郁闷。
“吃饭,你在哪买的葱油饼?好吃。”伯讹拿起伊辛巴的一个葱油饼闻闻,说道。
“再来两个葱油饼。”伊辛巴喊。
隔着不到三丈远的位置,一个肩膀上搭手巾的人回应:“好咧!”
“我刚才怎没看见?”伯讹纳闷。
“我看你是不想给钱,我请你。”伊辛巴不信。
……
“这个油就是花生油、这个是葵花籽油,我在那边榨的。
过些日子我得去琼州,种热带作物,包括橡胶树。
下次去另外的地方,拿种子,尤其是食用油作物,能制造香皂,同时比豆油好。
其实豆油并不是最好的油,就是大豆比较好种。
然后咱们懂得做菜的时候爆锅,不然豆油生油下锅是真的难吃。”
李易介绍两种油,不是各种腐败的两‘通’油。
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人心难控话现实
“易弟,许多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