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7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女娃娃又挂上吊瓶,她中午吃一大碗用鸟蛋制作的鸡蛋羹,放凉后又放的酱油和香油。
  一口一口舀着吃,嗓子不那么疼,换成烙的馅饼,每一次吞咽就疼一下。
  岛子上的人均寿命低,四岁的娃娃会帮忙干活,生病就挺着,没人给额外做饭。
  简单的扁桃体发炎,不治疗,发热无法改善,最后烧出其他并发症,说不定到那时直接被丢海里,不等病死。
  女娃娃很安静,听不懂大唐话,嘴里含着‘糖’,睁大眼睛四下打量。
  “大唐还有偏远的地方孩子生病活不下来。”
  永穆公主不想说皇城里以前孩子该死还是死的事情,现在不死。
  勤洗手、喝开水、处理茅房污水沟、纱窗阻挡蚊蝇。
  加上便宜或免费的汤药,生病死掉的人比例小。
  “先解决肚子的问题,许多生病根源在于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最先体现在吃饱饭上,接着才是其他维生素、叶绿素。”
  李易拿起体温计对着女娃娃晃一晃,不同的部位测。
  平均三十七点六度,说明药起作用了。
  女娃娃脸上突然露出痛苦的表情,李易看一眼,转身几步离开,五息不到,拿着垃圾桶回来。
  他用本地语言说:“吐,全吐。”
  女娃娃仔细看李易,李易认真点头:“吐!”
  ‘哇!哇!’女娃娃对着垃圾桶开吐,吃进去的鸡蛋羹被吐出来。
  旁边小丫头端清水,喂给女娃娃:“再吐。”
  如是两次,李易帮女娃娃擦擦因呕吐而挤出来的眼泪,拿垃圾桶走了。
  再过来时手上拿着装蜂蜜的玻璃瓶,小丫头把碗递上前,舀蜂蜜,暖壶里的开水冲。
  等凉一凉,给女娃娃咕嘟咕嘟灌进去。
  女娃娃头一次吃到蜂蜜,脸色有点纠结。
  “没事儿,不就是一些鸟蛋嘛!吐就吐了,那个酱油最不值钱。
  一会儿给你吃西瓜,咱们游艇上有西瓜。
  吃完不舒服,再吐,咱们还有好吃的。”
  小丫头看出来女娃娃因何难过,好不容易吃点鸟蛋,还有没吃过的酱油。
  结果全给吐了,包括含了一小会儿的‘糖’。
  女娃娃神色变好,看空碗,吧嗒下嘴儿。
  “师父,单独喂一口蜂蜜。”小丫头又懂,用匙子舀一下,喂到女娃娃嘴里。
  纯蜂蜜有一点咸,更多的是浓浓的香味,蜜的甜特殊,吃了上瘾。
  永穆公主看着觉得女娃娃可怜,这得多穷啊,难受了不舍得吐。
  “李郎,今年的蜂蜜应该多吧?每一年蜜蜂都会分巢。”她想起来限制做香的蜂蜜。
  李易用来制作大蜜丸和药房与其他药材配伍用,蜂蜜就不准制作成烧的香。
  算上今年属于号召百姓养土蜂的第四个年头,养蜜蜂的越来越多。
  第一年的时候养的少,而且晚了。
  隔年赚到钱,摸索出来一些办法。
  去年更多的人参与,收入不菲,蜂蜜跟其他的食品不同,保存期长。
  今年花又开,需要分巢的时候会有熟手帮着处理。
  “今年产糖的甘蔗、甜菜也要多种,冬天蜜蜂需要帮着蜂巢保温,并且喂糖水,给其他的蜜蜂更多活下来的机会。”
  李易说北方地区,南方温度不算很低,蜜蜂只要有花开,蜜蜂依旧去采蜜。
  职业上还有赶花人,挑着蜂箱走,走一段路放下蜂箱,回头再去挑,一点点挪。
  北方入秋后,没有花了,割蜜还是不割蜜,难以割舍。
  割蜜会使蜜蜂的粮食少,冬天减员多,来年开春恢复慢。
  不割的话,少一茬蜜。
  糖多就能割,拿糖跟蜜蜂换蜂蜜,蜂王浆不要碰,碰蜂王浆,过年不分巢。
  小丫头听,转头对又吃了一勺蜜蜂的女娃娃说:“回去咱们有蜂蜡吃,给你炒鸡蛋。不能再吃蜂蜜了,吃多了不好。”
  小丫头把盖子盖好,女娃娃含着蜂蜜轻轻点头,她已经很满足了。
  别看年岁小,她懂事,不跟着来,回去可能会死。


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传奇影响难抛去
  “拿好了,就这么对着外面,别撞玻璃上,玻璃碎不怕,东西坏了,你长十个脑袋不够赔。”
  继续去美洲的阮津困啊,想睡觉,安排羽林飞骑拿平板电脑在船的玻璃前面拍摄。
  “能用多长时间?外面那根线连的盒子和大板子,不能沾水是吧?”
  羽林飞骑脖子上有绳子,两条,撑起来一个接东西的平台,平台上放丝绸。
  平板电脑不小心掉落,就掉在平台上。
  “能沾水,风大的时候拿下来,东主说十个踢,一个踢等于一千零二十四个季,够用到回大唐的时候。”
  阮津回答一句,躺下,很快响起呼噜声。
  船队的人调整作息时间,工匠磨斧头,用来砍锚绳与桅杆的斧头。
  一旦泊锚,风浪过大,先落帆,还是不行,来不及起锚就砍,有备用锚。
  若风还是大,放倒桅杆,主杆,别想着砍副杆保主杆。
  砍完主杆能保副杆,砍完副杆,主杆还是留不下。
  也就是一桅、二桅、三桅……选择最大的先处理。
  海员们的精神状态比前天好上几倍,他们遇到了李易,有特殊的航线图,任务难度变小,不过什么什么海峡。
  一路上就是跟原著民们搞好关系、交换物资、补充淡水和野菜。
  ……
  “百花绽放、蜜蜂飞舞,乃一派蓬勃之机。”
  蒸汽机船行驶在漕渠之上,李隆基举个望远镜看两岸。
  他所拿望远镜李易给的,比庄子制造的好许多倍,能够看到蜜蜂。
  他主要看棚子,免费汤的棚子。
  棚子旁边有专门栓牲畜的地方,提供草料。
  牲畜饮水免费,草料要钱,用草料钱补贴一下棚子。
  牲畜的粪便亦可卖钱,堆肥。
  旁边放鸡笼子,鸡下蛋则收蛋,有人想吃鸡,摘宰了个做。
  一来一去的,棚子的本钱回来了。
  “陛下,一朝一代,从未有此常年供水之棚,当真盛世也!”
  宋璟用李家庄子的望远镜看,顺嘴称赞。
  “宋卿是想再考次科举?”李隆基放下望远镜,看宋璟,眼中带着戏谑之意。
  “离盛世还差一截,一大截。”宋璟赶紧改口。
  前几天有人给他献上一篇《良宰论》,夸他治理朝廷治理得好,夸当今盛世繁华。
  意思是直接走终南捷径求官,他给驳斥,不允许,你才华如此出众,考科举,别拍我马屁。
  李隆基知道了,今天他夸,李隆基让他考科举。
  “陛下,若小易回来说盛世,当如何?”毕构帮宋璟转移下话题。
  “李家庄子如何?”李隆基问一句,同时给出答案。
  他眼中的盛世必须整个大唐百姓皆如李家庄子的庄户。
  稍微差一点的话,张家村子那种也凑合。
  继续降低标准,京兆府百姓日常。
  做不到莫与朕提盛世,吹捧出来的盛世有何用?
  “开元无盛世。”李隆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
  他此时的话没叫李易听到,不然李易一定会……呸!
  “陛下,盛世难成,免费汤耗损国财甚巨。”
  毕构心疼钱,看着一个棚子用不上多少钱,架不住多呀。
  “朕记得有封信?”李隆基看高力士。
  高力士赶紧从旁边的太监手上抱过箱子,轻轻放在李隆基面前。
  李隆基蹲下翻一翻,拿出来一个信封。
  群臣:“……”
  他们感觉到恐惧,李易就这么不给机会?李易离开大唐,似乎比他在大唐还厉害。
  “正是这封,朕就说没错吧。”李隆基抽出信。
  他扫两遍,随手递给毕构:“隆择瞧瞧。”
  毕构无奈接过,越是此等时刻他越觉得自己无能。
  “隆择念一下。”李日知不想等。
  “棚之所在,情意托载。四季运营,何以无碍。白雪皑皑,三季野菜。贵贱有分,小件买卖。
  取富薄利,补贫为爱。江河不等,南北略概。官营产销,松管成害。差价分均,京兆表率。”
  毕构读出来,皱下眉头:“小易绝对是闲到了,直接用大白话写不行?”
  “字多费纸。”张九龄想笑,事情已经说清楚了,管他怎么写的。
  “要管好,避免有人从中私自牟利,坏陛下恩德。”苏颋在旁补充,加强管理。
  苏颋愁,他看出来一旦放开地方棚子的自主业务,利润方面要额外投入。
  包括监管人员,以及针对监管人员的监管。
  “老夫的团儿多了业务而已,凡利大唐之事,老夫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姚崇发现情况,该自己出场了。
  巡查团儿的存在价值必须体现,不然自己等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越是知道巡查团为养老团,自己这些人就越不服气。
  年岁大了一点怎么滴?还有年岁更大的呢。
  看,有的人轻松活过九十岁,还有一百多岁的,自己这条件,加上李易的医疗,多活个十年二十年的不行?
  即便老夫做过一些错误的事情,老夫依旧希望大唐繁荣,给老夫青史留个名。
  蒸汽机船上的人看岸上的百姓,百姓也看船。
  看到船,百姓跟着高兴,听说了,大唐的军队一直压到黄河源头。
  还有长江,长江西边乱糟糟的,土司了什么的多,不好管,包括西南蛮。
  蒸汽机船,不在乎水流,不考虑风向,速度快,想去哪就去哪。
  大唐能够快速投送兵力,包括谁想造反,开过去收拾掉。
  所见的是一艘,之前还有三艘,往后更多。
  陛下是明君、圣主,好日子就在眼前。
  回家再给长生牌位上香,关于陛下的那个,得认真,别糊弄了。
  万一少上了香,陛下活不了几年,又得换新陛下,新的陛下不好好办事,自己倒霉了。
  棚子旁边喝免费汤的百姓就是这么质朴,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希望朝堂稳定。
  “各处棚子,包括驿站,允许自主经营,不可废除免费政策,果然要严格看管。”
  宋璟支持,他心累。
  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又复杂,考验选查人员的素养与规则的完善。
  出主意的人依旧未曾归来,大唐仍然以其意志运转。
  世上怎么可以有如此人物?这叫什么?
  ……
  “李郎,咱们回去,朝堂上会不会出问题?你得杀人吧?”
  永穆公主在游艇上想着离开多日,大唐少了李易的后果,担忧!
  “放心,即便哥不在江湖,江湖还得有着哥的传说。”李易微微一笑,就这么自得。


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从来货币因信誉
  游艇乘风破浪,中途不作停歇,直接到捞红珊瑚的地方。
  两天多的路程,比从复活节岛到瑙鲁近多了。
  “准备了啊,下潜,戴上水肺,打灯光,选择好的珊瑚套绳子,然后用防水电铲清理下面。”
  李易要亲自下去捞珊瑚,双呼吸瓶,除了氧气,还得保护肺子,抗压。
  珊瑚为啥那么贵,就贵在这里。
  历史上的贵,贵在不好捕捞,尤其是完整的大珊瑚枝。
  到清朝的时候能沉网了都不行,捞一个,价值连城。
  再后来技术够了,水域被人家限制了,利润要大部分上交。
  想开采,先办证,同时有份额。
  跟袋鼠地方的黑金鲍、北美的金枪鱼,不是你想采就采的。
  珊瑚也是一样,还不是红珊瑚呢,红珊瑚管理更严格。
  一株完好无损的大血珊瑚,一万缗是起拍价。
  颜色不够正的被带上去的边料,加工一番,卖个几十缗也没问题。
  李易要捞出来几千万缗的红珊瑚,放在庄子中当抵押物,发行兑换券。
  李家庄子的货币从来不超发,明明可以用技术来发行,李易偏偏坚持等价物或升值物抵押发行。
  他不怕挤兑,随便,哪个有本事收集全部兑换券,然后到李家庄子换,他一次性就给出来。
  理论上存在这个挤兑,实际上不可能。
  收集货币的时候,数量越大,收集的成本越高。
  拿什么收集?黄金、白银、黄铜、粮食、丝绸……
  考虑供需关系不?拿足够的黄金往外扔,黄金要贬值的。
  李家庄子用价值一百万缗的黄金发行一百万缗的兑换券,别人拿同样的黄金换不到一百万缗的兑换券。
  兑换券在流通,百姓接受,黄金百姓闲麻烦,而且无法进行小额消费。
  除非敌人能够打击李家庄子兑换券的发行体系本体,比如李家庄子完了,被人攻陷灭门了。
  最有意思的是,李易始终坚持发行的是抵押等值物品的本位货币,而百姓却一直觉得使用得是李家庄子的信用货币。
  百姓们没想过拿着钱到李家庄子进行挤兑,他们相信李家庄子。
  大家默认李家庄子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