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7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个人相处融洽,永穆公主抿嘴笑:“李郎,我还想吃盐焗大虾,吃四个。”
  “行,小兰吃一样的不?要不要吃卤猪蹄?”李易答应,又问小兰。
  “嗯!”小兰伸出两个指头,意思是吃两个。
  “四个都给你俩留着,吃饭的时候一人啃半个,其他的当零嘴儿。”
  李易懂了,好吃的人家全要。
  这个猪蹄可不是他那时几个月出栏的小猪的猪蹄,现在的大,半个能顶那时的一个半,肉多。
  密集化养殖的猪,不要求能跑,能吃能睡能长肉,最好是瘦肉。
  养出来的猪,一旦时间长没屠宰,属于赔钱了,放出去猪跑不快,脚小,跑一跑没劲儿了。
  大唐的猪暂时无法选种到那个程度,吃着口感好。
  李易其实愿意养那个品种的猪,百姓能够吃到更多廉价的猪肉。
  秀完恩爱,大家下船。
  小丫头已经提前到了,正坐在那里给当地人把脉,护士们一起。
  护士们会写下情况,让小丫头翻译。
  小丫头面前的队伍排得最上,有七个人。
  没办法,大多数人去干活了。
  看年岁、长相,她属于最不让人信任的那个。
  可谁让她会说对方的语言呢,能交流才重要。
  实际上,她与太医署的医博士们的水平差不多。
  她年岁小,但她聪明,又处在医学世家。
  别人像她这么大,汤头歌还没背明白呢。
  她早就不背了,有啥可背的?看一眼就记住了、听一次就忘不了。
  别人抓要用戥子称,她拿手掂量。
  别人选药材问来问去,又得试。
  她瞅一瞅、闻一闻、舔一舔、咬一咬,年份和产地全知晓。
  把汤药当饮料喝的都不是一般人,她此刻还给别人改方子,用药量的问题。
  “当地天热、潮湿,开药的时候不考虑呀?还有当地人多食海鲜,胃肠不有疾,你给出方戒鱼虾?他们吃什么?师父!”
  小丫头对着一个太医署的太医进行批评,瞧病写方子,应考虑地方生活因素。
  说完她看到李易,起身站在旁边,让出位置。
  “咱还有葱姜蒜的种子,将来会送到岛子上其他的牲畜、家禽,还有菜。
  一会儿为师带你去岛子其他地方看看,当地有植物,火山区域有的东西亦可入药。
  海鲜中的一些为过敏物质,还有含嘌呤多,当地人,或许有抗原,咱们通过抽血化验检测,再评估药材应用。”
  李易从整体上讲,同时扫一眼太医署的人,意思是我给你们留点情面,你们下次考虑清楚。
  小丫头眼珠子转转:“师父,抽血?”
  “抽什么血?你开方子吧,轻微点的没事儿,药材针对几个方面,一个是消融、一个是合成、一个是剂量、一个是成瘾。”
  李易把大弟子又按回到凳子上,大弟子考虑得果然比其他人周全。


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直线不停船若飞
  鱼排在油锅中翻滚着,旁边摆好了蒜蓉辣酱、番茄酱、洋葱黑胡椒酱、陈醋、芝麻酱、甜蒜、咸蒜、蚝油、姜汁。
  大唐的人用筷子夹,土著拿手抓。
  之所以吃这样东西,正是为了照顾土著,蘸调料用手抓。
  若做成红烧鱼肉,怎么抓呀?
  硬抓?手沾上汁液?
  那水煮鱼呢?还是硬抓?上面一层浮油啊,温度可高了,能把手烫熟。
  烤鱼、煎鱼、炸鱼排,正合适,抓吧。
  土著吃得老开心了,这个肉怎么外面裹了一层东西,还能放在那个什么的水里煮?一煮就香?
  蘸的是啥东西呀,各种味道,那个人吃的是什么,卷着一个啥的吃,嘎吱嘎吱的。
  嘎吱嘎吱“东主,出海还得是跟着你走,我说我最近怎么总坏肚子,原来是没吃大葱。”
  六个官员中的一个是河南道莱州的,不是蓬莱,蓬莱属于登州。
  他昨天晚上开始拉肚子,快虚脱了。
  换一个地方,即便在长安,他都害怕,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以前他小时候见过太多拉肚子死掉的人。
  在游艇上,他不怕,他趁着放了次水后的间隙找到李易。
  李易给他喝了淡盐水,等他再一次上厕所的时候,亲自过去取样,检测。
  之后没开药,而是给他吃冰棍,游艇上冻的冰棍。
  吃完了他又继续哗啦哗啦,早上醒了,觉得舒服不少,不虚脱,吃煎饼卷大葱。
  现在好多了,依旧吃煎饼卷大葱,一点药没碰,李易不给写方子。
  “再瞎吃东西我就让你死在海里,谁告诉你可以偷着生吃海螺的?
  渤海湾那里至少还属于冷水海域,你在这里你也敢吃生的?这地方的海水温度高。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自以为是。”
  李易吃芸豆丝抄小里脊丝,沉着脸说那个吃煎饼卷大葱的官员。
  “队伍里,谁再有一次,别回去了,回去也是死。”永穆公主手上抓着半个猪蹄出声。
  李易用高压锅制作的卤猪蹄,又用冷冻降温,不然来不及。
  卤猪蹄周围一层凝固的胶原蛋白,就是冻儿。
  “是!”有几个人出声。
  “是!”其他人紧跟着。
  他们怕,他们不怕得罪李易,李易有时候比较温和。
  永穆公主放出话来,回去保证死,除非李易求情,但显然不可能,李易绝对不会在这等事情上折公主的颜面。
  附近的土著:“”
  他们有点懵,想不明白。
  这支队伍究竟谁说得算?他们听不懂话,却能看出大家的态度。
  一会儿这个男的别人围绕,一会儿那个女的说话,其他人全怕。
  处在母系氏族社会的他们,难以理解大唐的阶级化。
  “师父,猪尾巴给我吃呗!我看到你卤了。”
  小丫头吃卤的猪肝,切成片,蘸蒜酱吃。
  她想少吃点,然后啃猪尾巴。
  “后面的三分之一给你留着,三分之二准备红烧给闻恬和小兰吃。”李易点点头。
  现在的猪,尾巴大,尾端脆骨多,其他位置还是有点脂肪。
  “啊,师父你真好,小肠做香肠了?我没看到。大肠哪去了?我要跟闻恬姐姐和小兰姐姐一起吃九转,把油剔一点。”
  小丫头一脑袋猪的各种部位,惦记好了。
  船上的其他人暂时没有猪肉吃,只有猪骨头汤喝。
  等回到游艇上,他们再吃,人多,不好分,猪肉精贵。
  土著们吃到油炸食品,香!
  有人请吃饭,原著民对请客的人观感就好。
  饭后李易带大弟子在岛子上认识东西,大家帮忙挖野菜。
  天蒙蒙黑的时候,一网鱼留下,打消了立即在岛子上建灯塔念头的李易出航。
  这次直接走,路上不停留,从复活节岛去瑙鲁,以游艇的速度,不出现意外情况,五天半。
  不存在提前到达的可能,只会晚点。
  途中若李易想,他甚至直接向西,去新西兰、澳大利亚,再转向北,回大唐。
  距离遥远,没那个时间浪费。
  日升又日落,说五天半,果然用五天,顺风、顺流,快一点点。
  “再有半个小时,咱们抵达,不晓得当地人储备了多少水?”李易想站在陆地上歇歇。
  距离瑙鲁三十多公里,太阳挂在天上的正中。
  别看航行时间为五天,太阳的位置不是同一个点,跨好几个时区。
  被李易说到的瑙鲁人此刻正在给别人水,淡水。
  在岛子外面的海面上,四十艘大船落锚。
  “凭咱们的速度,说不准一个月后遇到挖土豆回来的李东主。土里的种的豆子究竟长啥样?怎么是雨水?”
  话多的官员发现岛子上的淡水不好喝,岛上人接的雨水。
  对于原著民来讲,有大木桶装水,已经不错了。
  他们把木桶放到阴凉的地方,等下雨拌出来接,再盖上盖子不让灰落进去,幸福的生活啊。
  雨水口感显然比不上河中或湖里的水。
  也有的人愿意喝茶,会拿大缸接雨水,放至少一年,说口感不好。
  “当地只有一个湖,咸水湖,不接雨水,如何生存?”柳庭光拿到了李易留下的信。
  信中强调别喝湖里的水,尤其是跳下去游泳,会浪费淡水。
  话多的官员又喝了一口雨水:“要我说呀,李大夫应该教给当地挖大坑,以坑蓄水,坑中的沙石还能过滤。”
  柳庭光把信摔官员脸上:“李东主比你聪明。”
  “啥啊?”官员用手捂住脸上的信,拿下来看。
  “地储不了水?找石头板,再用树胶粘,不就成了池子?”官员还是不甘心,又提个方法。
  “好,你留下,寻找合适的石头,再弄到树胶。”
  阮津把官员扒拉到一边,看着岛上的二百多人,抱拳行礼。
  人家本地人把所有的桶全拿出来,没想过留给自己。
  其他人开始送东西,船上装的陶器和绢帛、金属工具、铁锅、砧板、磨刀石
  原著民们看着,工匠负责教,他们再上手学着操作,一旦会了,便露出开心的笑容。
  水手继续捕鱼,费力气而已,到哪个地方送上鱼,对方都高兴。
  一网网的鱼打上来,土著找盐,准备腌制。
  上次李易来送的鱼,现在还未吃了。


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惊喜未成被惊喜
  “好手艺,七十一个人,在短时间内造出三百个大木桶,如何做到的?”
  工匠有的教别人使用工具,有的看木桶。
  洗澡用的大木桶,足足三百个。
  到目前位置,未漏一个,所有木桶其他板块连接使用横向榫卯,额外三块之间属于纵向榫卯。
  工匠想不通,算上李易,游艇七十一人,大家变成熟练匠人,依旧不可完成。
  破板子需要破多久?凿榫卯一下一个?
  领头的工匠满脑子问号,找到漂亮的女首领比划。
  女首领看一看,问:“你,不解,木桶,多久,造好?”
  工匠:“”
  他有一点懵,一点点,对方会说大唐话?
  他深吸口气,强迫自己接受事实:“对,怎么,制,做,好?”
  说完他恨不能扇自己一巴掌,我的大唐话竟然说不利索了。
  女首领比划那么粗:“树,嘎嘎嘎,板子,板子,哗哗哗,木条,木条,咚咚咚,窟窿、出头,咔咔咔,装上。”
  “我是服了。”工匠摸脑门:“东主打前站,跟对方咋交流的?”
  “我懂了。”阮津凑上前:“她说树放在一个东西上,变成板子,板子变成木头条,木条上快速打孔与出头。
  孔叫卯,又称榫眼儿,而榫呢,是指”
  “我知道。”工匠那叫一个无奈呀,我用你教?我问的是这个?
  “莫急,我等速度快一些,或许在目的地堵住东主,给东主一个惊喜,比如”
  嗡嗡嗡嗡天上有嗡鸣声传来。
  阮津停住话,抬头。
  一个小黑点,它在快速变大,唰到阮津头上五米左右的高度停住,响起女孩子的声音。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我们来啦,你们太慢啦,被我们堵到,哈哈哈哈”
  “在哪呢?我要见李东主,大木桶怎么做出来的?”工匠仰着脑袋喊。
  “等着,五分钟后可看到船只。很好,四十艘船,一艘呀?三个蒸汽机船,少一个?”小丫头纳闷的声音又响起。
  “哇啦哇啦。”女首领欣喜地对着无人机喊。
  她听出来小丫头的声音,小丫头教她很多常用词汇。
  她怕自己记不住,告诉自己的族人,一人背两个,反复地背,并且知道自己话的意思,作对比。
  等李易离开,她再跟族人学。
  “哇啦哇啦!”小丫头的语言更熟练了,一路上她对着平板电脑没少练。
  “哇啦哇啦!”女头领。
  “哇啦哇啦!”小丫头。
  “哇啦”
  “哇啦”
  两个人聊上了,看情况都很高兴。
  “冯青黛?东主的大弟子?她怎么”
  阮津嫉妒了,如果自己会一口流利的外语
  “旗语,船上旗语,看到船,李东主的船。”
  岸上拿望远镜看船队的人发现上面有人在瞭望台打旗语。
  他们知道李易的游艇样子,李易留有简笔画。
  游艇比帆船快多了,没过多久,在海边找位置泊下。
  岛子上的土著登时发出欢呼声,又见面喽!
  皮划艇放下,李易一行人上岸。
  “东主!”“李东主!”所有人就这两个称呼,鞠躬问候。
  之前喊李易叫李大夫的官员现在也变成李东主,还有人不小心喊出来永穆公主,结果没人回应。
  喊永穆公主的人,其旁边的同僚记下,就你是吧?找事儿?
  李易先跟对方的女首领拥抱一下,用不太熟练的本地语说话。
  “我们回来了,等我们回到大唐,培育出新的作物,会派人给你们送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