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7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永穆公主无聊,情绪不怎么好,主要是月事来了。
  “不能喝冰镇啤酒,喝常温的黄酒吧。有现成的冻虾,给你打虾滑,跟羊肉一起做成砂锅,主食吃枣糕,小兰也是。”
  李易知道情况,酒其实不应该给喝,容易增加出血量,冰镇的更不行。
  “好!”永穆公主答应,她其实不在乎吃什么,撒个娇而已。
  于是中午大家吃一样的东西,李易一个人制作,依靠设备制作。
  在游艇上休息的海鸟们吃到了免费的虾头、虾尾、虾壳,还在甲板上留下了回赠的礼物,肥料的那种。
  ……
  “没有海图就好了,太过遥远。”在游艇快抵达复活节岛时,阮津的队伍航行在海上。
  海图上给标出距离,画许多条线,包括大概的风向、洋流、暗礁。
  不看海图,保证死人,四十艘船回去一半算厉害。
  有海图,一看,居然才走和一小段的路程。
  故此话最多的官员盯着看一会儿,抱怨。
  “你能积极一些不?实在不行你调船吧。”阮津烦。
  “回去咱们立大功,名垂青史,记载我第一个出海,为大唐寻找回重要的作物种子。”
  官员瞬间积极,往好了想。
  “对!”阮津不想打击对方,还记载你?你一个小人物,跟你有什么关系?
  “还有其他人,等成功到地方,并且活着回……呜呜呜!”
  “不会说话就别出声,不然给你扔下去。”阮津被吓坏了,条件反射般地捂住官员的嘴。
  “呜呜!”官员点头。
  “说不定会遇到李东主。”柳庭光瞪官员一眼,下决心,回去弹劾对方。
  “一个个岛子上的人长得差不多,大海茫茫的,想找到一艘船,难!”阮津松开手。
  官员使劲喘两下:“我说个事情,我发现大船捕鱼方便,等到回家,与陛下说,造更多的大船。
  百姓缺肉吃,多多抓鱼,制作成鱼干,只要数量多,价钱便宜,能运到蜀地。”
  “造着呢,指望你来说?好吧!回去你上书。”阮津实在不想打击人。
  “李东主已经想到了对不?”官员情绪略微失落,他好不容易想到的。
  “你再琢磨琢磨,找其他官员一同商量,人多力量大,总归会想到东主未考虑过的事情。”
  阮津鼓励一下,要么官员闲着也是闲着,再闲出病。
  “我们商量过,虾最好,捞完大虾,用水煮,放一点点盐,再晒干,方便运输,百姓还爱吃。”
  官员得到鼓舞,立即把与同僚们说的事情讲出来。
  他不怕对方贪他们的功劳,羽林飞骑值得信任。
  “好,回程快要到岸时,咱们捞虾,大海中的虾捞不完。”阮津顺着说,他知道宋王早就在操作。


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往事不提真相呈
  “去制作鱼肉泥,晚上吃鱼肉饼,蛋白质、维生素、叶绿素、碳水化合物、脂肪、盐,都要补充。”
  柳庭光见时候差不多,招呼大家去干活。
  打旗语,安排工作,四十艘船做一样的饭菜。
  队伍带着食谱,各种海鲜搭配,李家庄子出品,怕海员们吃一样的东西吃腻味。
  航海中,不止生理健康,心理一样得保障。
  李家庄子的食谱能够保证每一顿饭菜不一样,只是海员们懒,连续吃两天一样的没关系。
  在长安的官员,以前冬天蔬菜少,天天吃一样的,白菜、萝卜,也能吃,还属于好东西呢。
  后来有大棚蔬菜,价钱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自己偶尔买点。
  不买的时候有按照品级,陛下给的一部分、李家庄子给的一部分。
  包括多放陈醋的变蛋拌豆腐、肉皮烀的干豇豆咸菜、不是很咸的虾油小菜、荫干的茄子片制作的炸茄盒、酸甜口的泡发干萝卜条……
  哦,还有豆虫,油炸和煎的都挺好吃。
  “别把器皿杵坏了,工匠的手真巧,回去我想以出海的功劳申请去李家庄子学半个月。”
  话多的官员用舂捣鱼肉,为了防止汁溅出来,工匠在上面加一个盖子。
  准确地说是两个盖子,一个大的盖子盖住舂,留个窟窿,杵能够自由变换角度。
  在杵的地方还有一个小盖子,把大盖子留的窟窿给挡住。
  舂的时候不往外崩,制作蒜泥可以、砸肉可以。
  “以前用它给稻谷脱壳,没想到过加两个盖子,稻谷都飞出来了。”
  另一个官员把现在的工具用途延伸。
  “稻谷用不上,我家在没有李东主到来时,一直舂,舂飞了,扫一扫,簸一簸,最后还是那样。”
  从小干过活儿的官员有自己的见解,若现在的工具有用,李家庄子早印在报纸上了。
  显然船上的工匠担心干活的时候在船上留下不好清理的东西,临时想个办法。
  李家庄子的工匠聪明着呢,手艺更无须多说。
  “姚相知道李东主缺少工匠,专门培养,后送至李家庄子。”话多的官员说出他所掌握的秘密。
  “呸!”一个声音在他们背后响起,一个工匠站在那里。
  “姚崇想压东主一头,当时姚崇相位话语权不够大,被东主夺去,姚崇着急。
  后来总出事儿,每有一样能比过东主,不得不放弃,养不起人了。
  姚崇给的工钱少,逼工匠琢磨新的东西,还不允许工匠出去交流。”
  工匠说出真实的情况,一口一个姚崇,没有丝毫尊重。
  “你咋知道?”话多的官员有一点点生气。
  “我就是当初被姚崇强迫过去的工匠,整个大工坊,官僚啊。
  一天应该给十五钱的工钱和五钱的补贴,补贴用在食宿上。
  结果给咱们住的地方夏天闷热、冬天冷,吃的东西……不提了,不提。”
  工匠说着摆摆手,蹲下看舂,盘算能否继续改进。
  “你现在呢?”从小干活的官员想多了解。
  “如今一家人住在庄子,只要符合操作规范,我随便改东西和造新东西。
  东主说过,有没有用先造出来,在想的方面不好用,万一于其他地方好用呢。
  东主不怕浪费材料,不浪费材料的工匠随便能找到,唯手熟尔。
  技术是基础,当主动去浪费材料时,是技术向艺术进发。”
  工匠说起自己的活儿,整个人变得神采飞扬,带着一丝骄傲。
  ……
  “我突然发现,世界上很多历史上的建筑和雕刻,真的没什么可骄傲的。”
  游艇抵达复活节岛,在海上打渔。
  李易看到岛子上有人,用无人机看。
  此刻的岛子上没有石像,他突然醒悟,追逐别人所谓的伟大的东西,不如看看自己的。
  复活节岛上的石像用的石头密度小,根本没有那么重,而且雕刻得并不好。
  宣传中总说这个岛子的石像象征什么、多么不容易。
  看看自己的文明,万里长城够不够用?
  说苏伊士运河几次开凿又几回放弃,看看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可不仅仅是一条人工河那么简单,它贯穿了好多个水系,水怎么流的,每一个位置要计算好了。
  由北向南流、从南至北流,最终皆归海,就这个流域计算,世界上哪个运河敢出声?
  当大航海时期无数人为败血症苦恼不已时,华夏远洋船队从来不因此纠结。
  李易突然间想开了,什么这个文明那个雕像的,当我中华造不出来?
  中华就是一次次因为气候、外族入侵沉沦与崛起。
  那些不讲道理的白皮肤的畜生灭掉多少个文明,怎么就没把中华文明给灭了?
  凭什么就你们优先?你们有那个底蕴吗?
  不就是两百多年嘛!历史长河中几百年算个屁,看把你们能的,你们有不灭的传承吗?
  “李郎,他们长的和之前岛子上看到的一样,还是女的说话管用。”
  永穆公主忽然发现自己的李郎跟换了个人似的,气质不一样了。
  怎么说呢,此刻的李郎负手站在那里,涛浪根本无法让其动摇,像巍峨的山,又如锋利的剑。
  “是呀,我终于想通了,雕刻大的石像,其实是代表着灯塔,石像的眼睛用宝石,而本地没有宝石。
  那么宝石哪里来的?交换,贸易。本地是个中转站,发生了如海啸、地震的、小冰河等灾难才没落。”
  李易想到了另一种可能,石头雕像眼睛放宝石,作用是为了让人看到。
  而石像上的红帽子,颜色有差异,叫外来的人能够分辨。
  石像的表情庄重、肃穆,可以说是一种礼仪。
  其他岛子上的人和现在岛子上的人长相差不多,理论上从东南亚开始发展,包括说是台湾。
  这些个石像属于国门,那边的风和洋流太闹心,只要从那里过来,航线别偏离太大,便能够看到石像。
  石像是灯塔、是表示一个庞大族群的国门。
  因为从这里开始,继续向西,一个个岛子上但凡有人,就是这个族群的人。
  它不是孤立的,它跟后面和前面的都有贸易、交配联系。
  石像全身,只留下上半身、甚至是脑袋,地震给震的呀。
  不然谁造一个石像还要埋一部分?无聊哇?
  李易笑了,他觉得自己揭开了历史上的一个迷题。
  不要神话,就是简单的交流。


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技术重要于点滴
  现在人家还建设中,估计没想到要立灯塔,好几百人忙碌着。
  不,现在不忙碌,都抬头看天呢。
  天上飞一个无人机,有动静,嗡嗡嗡的,即便是个小黑点,那也得看呀。
  游艇他们没见到,距离远,二十多里的位置下网。
  “我还以为是对故乡的眷恋,结果是我多情了。”李易嘿嘿笑两声,放松。
  跟悲情无关,人家日子正常过。
  资料中记载还有许多没建好的不要了,得看是什么材质。
  火山岩有的比水的比重还轻,意味着能够拖走,放到船上拽。
  难道不允许当地人想着把更多的石像给弄到智利那个地方立着?
  从李易的分析上看,绝对是缺心眼,不可能成功,因为洋流和风向。
  但可以朝后面的地方运,这个岛子属于加工基地。
  木头为啥砍伐那么多?造船啊,海洋贸易不需要船?
  咋不多多种植?一边种一边砍伐?
  把这个部族想像成什么了?要不要会养蚕?可不可以烧唐三彩?有没有那么多中药材?
  说明这个族群的技术不够,否则怎么在以后的岁月中雕刻出来的石像那么线条简单?
  叫大唐的工匠雕刻一个二十米高的比重轻的石头材质石像,雕成复活节岛的样子,多少工匠的脑袋都不够砍。
  莫说匠人,学徒雕成那般都没脸活着。
  “可惜他们现在没雕,是我来早了不?闻恬啊,记得,咱们大唐此刻足以傲视天下。”
  李易很自然地把手放在永穆公主的肩膀上,永穆公主微微歪头。
  小兰一步迈到李易另一边,眼睛看海洋:“要造更大的船,不然晃得厉害,站不稳。”
  “李郎,你搂住小兰,别叫她晃倒了。”永穆公主也看外面碧海蓝天。
  李易另一只手搂过去,小兰缩缩脖子,眼睛眯成弯月。
  一瞬间,感觉温馨充满了整个船长室,宁静、心动、甜蜜……
  “师父,上岛子以后我给他们把脉不?”清脆的童声打破了如镜子一般的‘枷锁’。
  李易深吸口气:“青黛,你信不信为师把你逐出师门?”
  “师父,我才想起来,我还有一个药没弄好,我走啦!”小丫头的声音响着,人已远去。
  “呵呵呵呵……”“咯咯咯咯……”三个人一起笑起来。
  然后永穆公主和小兰同时把脑袋靠向李易的胸膛,安心中倾听。
  岛上的土著们可不安心,他们发现那个飞着的东西离自己越来越近。
  然后好几种语言响起,其中两种他们能够听个大概,另一种全明白。
  “我们是大唐人,我叫冯青黛,给你们抓鱼呢,一会儿就过去,你们说说话,让我知道哪一个对,都不行,啊,都不行这句你们根本听不懂。
  那个,等我上去再交流,那我跟你们说什么呢?没有用哈?
  喊几句,听懂我说的话就喊几句,大声喊。”
  无人机贴近,上面传出清脆的女娃娃声音。
  “你是谁呀?”地面上的一个人大喊,翻译过来就是这个意思。
  其他人跟着喊,要压过无人机嗡嗡声。
  “知道了,可以说话,我们是大唐……”
  小丫头根本没去看药材,因为没有药材需要处理。
  她把工匠手上的遥控器抢过来,控制着换路上学到的好几种语言与当地人尝试性交流。
  真被她给找到一种,她操纵着无人机落向一棵……不,不是棵,是一个石头上。
  无人机从树那里绕过来,落是绝对不行的,容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