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时,李家庄子安排的学子、庄户、羽林飞骑接手整个广州都督府一应事宜。”
张九龄提醒一下,同时有点羞愧,低头。
“他们接手就有钱?”李隆基找到关键点。
“嗯!”好几个大臣应声,脸色都不怎么好,实在是人家李家庄子派的团队厉害。
“他们有办法多赚钱了?”李隆基听懂了。
“不止是钱,粮食也多,平价卖到周围,正好当地属于青黄不接之时,常平仓都不用开,直接把市场粮价给抹平了。”
宋璟的脸可红了,他就没想到这样的办法。
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百姓朝廷心为诚
阳光透过镂空的窗帘映出斑斓的影子,平滑的桌面上看不见丝毫油渍。
‘咯吱!咯吱!’李隆基坐在光照不到的地方,慢悠悠嚼着猪耳朵。
猪耳朵肥的地方被切下去,黄瓜条每一条皆带着皮,吃起来脆脆的。
“臣已派人前去询问,关税收上来,当地并未提及怎样赚的钱,从与税一同送至的账目上看不出来。”
毕构坐在那里,背有一点驼,神色略微萧索。
能够看出来,他的心情不是很好。
李隆基喝口煮了姜片的黄酒:“毕卿可是太过高兴,以致昨夜不曾歇息好?”
“高兴个啥?啊!陛下,钱多高兴,臣高兴,只是臣心忧广州一地所遣官员贪墨过多。”
毕构从侧面表达自己的不满,地方何时厉害到不告诉朝廷怎么赚的钱了?
李隆基微微一笑:“李家庄子出去的学子和庄户,贪墨之财,还会他们自己留下?朕琢磨赚钱之法,不可明说,用了手段。”
“臣担心此手段有害民心。”宋璟跟着来一句。
他闹心,李易他控制不了,李家庄子的人他还是不能管。
你们李家庄子要独立呀?想建国?
“诸卿用餐。”李隆基不愿意纠结这点事情。
他清楚,李家庄子的人,怕朝廷钱不够用,采取一些措施,弄到许多钱和粮食。
北方过两个月青黄不接,南方现在则青黄不接。
粮食拿到手,扔到市场上,百姓不用承担更贵的粮价,粮商们赚得少。
想是关税地方留存的那一部分不会剩下,用在基础建设方面。
庄户们怎么可能贪钱,学子同样廉洁,因为犯罪成本太高,并且跑不掉,后果相当严重。
大臣们心情差,属于话语权的问题。
一群人起身,洗手,盛饭菜,每人额外盛碗自己爱喝的汤,春天补水,主要是火大。
等毕构他们纷纷回来,李隆基一小碟猪耳朵拌黄瓜吃完,对付其他碟子中的海鲜。
现在他吃饭一律小碟,可以多吃几样,还不浪费。
牡蛎是生的,就是生蚝,李家庄子专门养,没有寄生虫,就是成本高。
生蚝只放了一点盐,李隆基慢慢咀嚼,感受那种鲜腥。
……
“吃烤牡蛎了,咱们这里的牡蛎生吃太过危险,容易吃到寄生虫,还是冷水海域的好。”
广州市舶司中,一群人在吃烧烤。
市舶司新修的,占地面积更大,显得十分气派。
李家庄子的五管事李丰和学子们、羽林飞骑一起吃,还有之前回趟家又跑过来的覃水和阿妹。
另外当地山民的头头也在,他们现在日子好过了,粮食多、钱多。
寨子中的所有人都入了大唐的籍贯,李丰做主,免他们三年租庸调,之后还有两年的半价。
三免两减半,李易那时的招商引资的政策。
现在李丰在帮着当地做三通一平,通路、通给水、通排水、平整聚居地地面。
路已经通了,给水和排水,正在投入资金,山民出工出力,给自己干活,还有钱拿。
没有自来水管,也见不到下水道,就是引山泉水,再排出去。
上厕所不排,留着堆肥,山上用不到,混合了树叶、草棍积肥发酵后,运到山下换豆油和菜籽油。
孩子在山下的学堂寄读,大人同样开班,学习简单的大唐文字,说大唐‘普通话’。
整个广州府及周边,被一群李家庄子的人给治理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以前乱,百姓生活不好,村子和村子打、大姓和大姓打、山民跟百姓打、山民与山民打。
现在不打,赶紧干活赚钱,为一缗的事情打,有那时间赚好几十缗了。
看别人家里盖新房子,自己不愁啊?
羽林飞骑表演过几次武装演习,分散开负责教导当地人。
自从晏氏被收拾,所有家族全老实。
“再有不到一个月,我们陆州和其他州到这边的两条大路就全修通了,陆州可以建码头交换东西,赶紧派人,现在就有换的,我都没管。”
覃水说她家的事情,她势力太大了,黄岸的黄氏都不敢招惹,得顺着人家的心情才行。
唯一可以制衡覃家寨子的就是李家庄子,李丰才不怕呢。
你陆州多少人?你敢造反?信不信我家东主一个人就给你们灭了?
“要把钱用在百姓身上,别总自己追求奢华。”李丰对覃水说。
他担心钱多,覃家寨子只图享乐,盘剥其他人。
覃家寨子打着朝廷的名义行事,盘剥得狠了,百姓认为朝廷对他们不好。
“就是自己吃点好的、穿点好的、住点好的,不要许多黄金、珠宝,以舒服为主。
我家不想当土皇帝,怕被打,我家现在跟李家庄子一样。
十二个时辰,哦,二十四小时提供饭菜,食堂。
优待工匠、建立学堂、增加就业岗位、雇医者看病、收集药材、全民免费医治。”
覃水解释,她在学李家庄子,有煤、有矿、有钱、有人。
几年前稍微势力大点的寨子,现在全听她家的。
如此情况,朝廷应该封赏,封她爹大官,给俸禄和荣誉。
没有,不封,李易不同意,都是自己的百姓,何必额外封?到时候行政谁说得算?
本来要改土归流,你朝廷再封一个,捣乱是不?
覃家寨子同样不愿意授封,他们想培养子弟,去考科举,当大唐真正的官。
因势大而封,则朝廷心不安,必有所惕。
因民拥而赏,则朝廷心在间,自然无忧。
携武自重者,以武论事;甘为顺民者,以德行事。
今天你人多,朝廷收拾不了你,给你好处,是安抚,但朝廷保证惦记。
告诉朝廷,我们听话,啥事都木有,朝廷就把你当成正常的百姓。
覃水努力学习,终于学到了一些知识,在李家庄子面前表现得非常乖巧,看,偶们就是大唐的子民,拥护朝廷。
面对黄岸的时候,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你个地方官,给我小心了哦,你敢贪腐,我覃家寨子几十万大军你自己考虑。
当然,冲在最前面的是陆州刺史,他压力才大呢。
曾经的陆州刺史不是被抓走了嘛!骗覃家寨子和其他寨子。
逼得不想造反的覃家寨子的人去长安,遇到了李易。
现在人家覃家寨子直接跟李易对话,有事自己都不出手,找李易,让朝廷收拾你。
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并非诈骗执照尔
“朝廷应该会下行文吧?”黄岸不担心以前的山民,他想写信给宋璟。
私信,说说本地如何操作的,这事情无法拿到官面上来讲。
李丰摇头:“不能说,因为不存在,小道消息,与咱们有啥关系?”
“是哈!”黄岸那叫一个无奈啊。
他算是服了,李家庄子的五管事,算计人都这么厉害,管事当然是东主调教出来的。
可想而知,李易李东主算计人的本事为哪般。
事情并不复杂,张九龄一离开,李家庄子的人立即接手整个广州府的一应事宜。
先把百姓和山民的问题处理了,紧跟着有小道消息出现。
说是吧,大唐朝廷觉得贸易的商船队伍太多,不方便管理。
过了年,只给开放五个名额,其他的商船归在这五个名额当中。
名额如何计算?看谁的贸易量大,然后给分,分高的拿到名额。
除了贸易量,额外拿分的是粮食,只要粮食足够多,分也就高。
消息传出来,夷商和本地商人都打听,市舶司的人态度暧昧,不说是,也不说不是。
随后又有小道消息说,市舶司的人被下了封口令。
一下子夷商们疯了,就五个名额,谁拿到其中的一个,就会有很多人依靠自己,到时候岂不是……
此手段就是李易那时的国家对澳门的政策,赌场牌照。
想合法赌博,拿牌照,我不管你的正牌之下收拢多少小的,正牌你们自己看着办,需要付出什么。
所以澳门非常稳定,当地社会情况赌场说得算,拿着赌场的筹码可以当钱花。
李易那时的牌照是真的,现在广州的是假的,根本不存在。
李丰知道夷商囤积好东西,慢慢出货,造成货物紧缺的假象,提高价格。
因为李家庄子就这样干,当初的酱油和腐乳、茶叶蛋啥的,明明有货,就是说生产达到极限了。
他敲一笔,连带着粮食。
夷商们看到了当地的情况,找不到其他的机会,羽林飞骑和李家庄子深入人心。
他们为了执照,抢。
用最快的速度跑回去拿东西,粮食更重要。
贸易量一下子变大,供大于需,夷商的商品价格便降低。
李丰联合其他大唐的商人压价,他也自己收货。
压夷商的价,自己换来后的出货价还是原来的价,中间有个利润差。
粮食也多了,这还是头两批,后续会有更多的夷商带着商品和粮食赶过来。
这等事情能官方行文?开什么玩笑?咱们没说过,是谣言。
黄岸被吓到了,怕,真怕。
一个是夷商的外来品价格低了,粮食多了;另一个将来夷商想抬价都抬不起来,除非所有夷商都联合。
不过他估计,若夷商敢联合,李家庄子的手段更厉害,就不怕你联合。
听说当初长安商人买酱油什么的时候就联合过,最后全跪。
“若有内部人透露消息该如何?”东莞县令黄纶出声,顺便看当地山民的头头们。
“姓黄的,你瞧我作甚?我说我能得到什么好处?惹怒李东主?
我寨子还指望着李东主过好日子,事情暴露,我会被寨子里的人剥皮、点天灯。”
一个寨主瞪黄纶,我还担心你呢,你们这些官,我一个都不信。
“我没看谁,我喝多了,迷糊。”黄纶赶紧躲,他到现在一口酒还没碰呢。
“说出去也无妨,因为此事可以成真。”李丰开口,别内讧,名额的事情可以有。
“现在还不是别处粮食收获的季节,夷商们把储备的东西和粮食拿出来,之后会更便宜吧?”
黄岸把话题转走,他考虑收购价格。
“咱们出售渔网,棉麻混纺的渔网,比纯麻的结实,使用时间更久。”李丰说了另一件事。
“有什么用?”覃水不喝酒,她吃烤的水牛肉。
“渔获多,对粮食的需求则少,外面由于属于热带气候,粮食产量高,正适合我们收购。
我们海边的渔获采用新网,也会增加,制作成干品,接力式向内陆运输。
当广州这边和陆州等地的粮食产量与海产品产量提升后,刨除运输费用,依旧能够帮衬到内地。”
李丰阐述着区域无地方限制商品流通对周边影响的问题。
只要没有地方保护主意,即便扣除运输费用,依旧能够辐射其他地方的同类和类似商品价格下降。
这叫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统一,政治经济学里面的寻常知识,一点不高端。
黄岸等地方官员纷纷低头,难受。
一个庄户,他说的东西自己听完,需要考虑很久,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自己可是有功名的人啊,考过科举,难道现在功名如此不值钱了?
“我家以后多捕鱼?”覃水才不理会官员多难受呢,她心中就没把官员当回事儿。
官员可以比得上李家庄子的庄户?开什么玩笑?
“需要工匠,造大船,从陆州走陆路到长安,不如沿着海出发走水路。
将来海州那里有火车,到地方就卸货,方便运输。
而且大船能够进行远洋,在离岸更远的地方下网捕捞。
陆地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但经济行为,谁规定就必须在陆地用小船呢?
投资大的船,在更深的海捕更大的鱼,下底网捞贝类与珊瑚,难道不是经济行为吗?”
李丰对覃水说,别局限自己,朝廷又没说不准地方造大船。
你非得在海边用小船下网?你出海远一点,更多的鱼等着你。
“没有啊,不会,赶紧给找工匠和图纸,我花钱雇。现在我们很多人还潜水呢,有的人潜下去就再也见不到。”
覃水眼睛一亮,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