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哪一种都可以接收,还知道每一种的成本。
今天中午,大唐没到中午,游艇的位置算中午了。
热呀,面皮越厚越没有食欲,李易就做薄皮小馄饨,尽量多放点馅,鱼肉馅的。
这样他比较爱吃,于是他现在吃的是……高粱米水饭和蒜茄子。
他根本不吃馄饨,太热了,也就永穆公主吃。
因为永穆公主和小兰同一时间那啥了,不能吃凉的。
“哪有追求啊,针对权利欲望的追求,只能说明一点,就是这个人,他无法真正地掌握一个势力。
你看啊,如果我是大唐河南道的一个县的人,我有家族。
我为了家族发展和延续,我会行贿县令。
县令拿了钱也想当州里的官员,州中官员有钱给朝堂官员。
证明他们都是为了自己,他们不在乎大唐好与不好。
官员如此,百姓亦如此,根源在哪?挺简单的,根源就是……”
李易为永穆公主剖析社会存在的本质,一点点说,从无到有。
按照进化论来说,最初大家都是动物。
开始进化,原始部落出现。
就是狼群、象群、野马群等等。
谁最强壮就听谁的,没毛病。
后来发现强壮不行,有人会弄工具,谁懂得工具多就听谁的。
再之后谁能算计别的动物或者别的跟自己差不多的群体,谁就是头头。
当一个头领带着一个群体争胜了一个又一个敌人后,这个头头其实就拥有了更多的资源。
第一资源为食物,第二资源为交配权。
继续繁衍,表现出来的就是控制欲,生存的目的升华了,变成了更让人接受或难以接受的欲望。
最初的欲望是活着,之后是权利,然后是所谓的民主,所谓民主衍变的阶级和种族斗争。
阶级和种族斗争如果不能平息,最后必然是战争,战争后是个体权利与整体权利的矛盾。
战争扩大话,战争武器更先进,谁都为了自我的政治权利裹挟民众,终极战略武器战争发生。
多少年后,大家的欲望是……活着。
在别人看来是无解的,就是个生命和社会的循环。
有没有解?得问一下,传承文明文化的国家,到李易那时还剩几个?
很显然,就一个,中华民族。
所以道教似乎就符合事物发展规则,其他的任何宗教都是开玩笑。
“李郎,咱们怎么办啊?往后是不是更不好啦?”
永穆公主听李易用她能听懂的话来阐述人类发展问题之后,纠结了。
她感觉好乱,找不到一个最简单的东西,哦,基础,不,平台,错,哎呀,什么啊。
李易笑了:“是不是想问,我是谁?”
“我是谁?”永穆公主重复,随即点头。
她想哭,这三个字实在是太难了,我是谁?
“你是我媳妇儿啊,我是你未来的夫君,没有人可以阻挠。
有人因下一顿饭而烦恼,有人对男女相思烦恼,有人为国土边疆烦恼,有人修仙了,更烦恼。”
李易直接把分析给列出来,告诉你怎么回事儿。
他以前遇到过骗子,让他买东西,多少钱都无所谓。
于是他给人家一毛钱的硬币,换人家一个所谓的开了光的镀铜的铁片子。
显然不对,人家成本高,七毛多啊,你就给一毛?
这也无所谓,让你写下姓名、电话。
你为什么连姓名和电话都写假的?
于是连续几次,就有的‘高僧’找到来了,想要个说法。、
因为宣传的时候都给东西,什么珠子了啥的,成本高,你一点都不付出啊?
之后就是李易动手,一顿打,打得对方鼻青脸肿的,钱都抢了,七千多元。
人家以报警为威胁,李易不报警,打警局的局长电话。
可不是七千多的问题了,诈骗啊、恐吓啊、寻衅滋事了等等,全给人家扣脑袋上了。
说违法,大家都违法,但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李易那时的手段过瘾呢?
这就是人性角度出发,你想维护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体系,你在其中处在何等位置,那么就你为你的位置说话。
至于说有人超脱了这个,那绝对不一般。
人生就这几十年,你是按照别人的规则来约束自己,还是按照自己的挣扎去找到跟你同一样的人进行共鸣?
谁是最正确的?伦理、道德、生存、存在、多数、少数……
一想就觉得茫然,怎么那么多的理论啊?我要不要活着?我死了是不是也属于另一种宇宙衍变的规则?
“都是狗屁,吃饱了撑的,享受此刻,珍惜眼前才重要,咱要宣传正能量,小兰你干啥呢?”
李易把一大堆的哲学思想给分析出来,问在那里做连续叉腿蹲起的小兰。
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养兔宣传今后问
“养兔子,陛下与李家庄子合作,饲养兔子赚大钱。不用交一钱的费用,只管负责养,养大了李家庄子收购……”
考生们在考场拼搏,京兆府除长安、万年两县,其余县开始贴告示。
告示旁边站有讲解员,指着告示上的兔子图案和字大声喊。
十六卫、羽林飞骑、募兵,抓了许多兔子。
按照李易的要求,天暖和,把兔子分到有能力饲养的百姓家中。
百姓只负责养,不用拿钱,养死了给官府看,不准说丢了,万一被百姓吃了呢?
要是发现兔子生病了,同样赶紧告诉官府,官府派人,李易留下来应对兔子饲养各种症状的方式。
有的容易,喝点药就行。
有的确诊后,杀掉买了或吃了,因为想治疗,药比兔子本身还贵,不划算。
想样的百姓提供自己家庭情况,人口多少,能够饲养兔子的时间几许。
还有院子大小、周围有什么草。
人口多、院子大,可以多养。
第一批竹子的兔笼子免费,之后养殖户想自己扩大养殖规模,只能自己制作兔笼子。
必须给够食物,不然兔子会咬制作兔笼的竹子吃。
“我报名,我说说我家情况,我觉得能养十只,不到三个月就能卖?”
“我也报名,陛下引的头儿,李东主负责,放心。”
“有饲养说明书没?我会看。”
“对,不用念,咱们识字了现在。”
“识字也不行,人多,听衙门里的人说,怎么消毒,可别给养死了。”
“兔子一窝能下多少个崽子?以后能吃上兔肉了!”
“还有兔皮,李东主总是想着法子教咱们赚钱。”
“听说李东主不在庄子里,出海了?”
“别乱传,被有心人听到怎么办?”
“我知道,我媳妇儿老家在海州,他们说李东主变出来一艘很大很大的船,乘船到海外去给咱们找亩产好几石的种子。”
百姓们围观中议论纷纷,基本上都想养。
……
芳林园里,考场外的地方李隆基一行人在溜达。
此处养了兔子,不同地方抓来的野兔子颜色、大小不一。
一个大的笼子中关一只公兔子和七只母兔子,天还有些冷,笼子中铺了许多稻草。
喂兔子的是苜蓿草,还有不是很凉的水。
有苜蓿草,兔子就不怎么吃稻草,但需要喂骨粉和石灰石粉末。
芳林园养兔子,顺便看看怎么弄出来新品种,最好是生长速度快、不容易生病、环境适应能力强的兔子。
李隆基吸吸鼻子,还行,没有特殊的难闻气味,说明平时总打理。
“诸卿,苜蓿草喂羊,比不上喂兔子的出肉量,多饲养兔子,可缓和百姓对肉类的需求压力。”
李隆基讲解养兔子的好处,吃草,兔子肉的转化比高,比牛羊高出不少。
他不说牛,因为牛还能耕地、拉车,而羊耕地,理论上可行,就是搭的人力太多,闹着玩儿还成。
“陛下,臣有一想法,可短时间内筹集到许多钱。”
毕构看着兔子,琢磨百姓养兔子的事情,冒出个主意。
李隆基看毕构一眼:“毕卿若是想说百姓养兔子留下押金,等不养的时候退给百姓。
或者是留抵押金,养出多少兔子后,可以得到一定的利息。
这样的话就不要再提了,易弟不同意,说容易出现诈骗行为。
比如把百姓的钱拿去放贷或做买卖,一旦资金周转出问题,还不上百姓的钱,要出大事儿。”
毕构:“……”
他好不容易想出来的,结果直接被否,都不等自己把话说完。
他郁闷,小易咋啥都知道?还提前讲出来。
这个哪点不够好?就是怕有问题?
毕构哪知道李易看过多少被骗的人,什么养蚂蚁了、种树了等等。
最开始的时候,养的话,还能赚一次两次的钱,后期就是没钱了。
再之后呢,第一次参与都赚不到钱,直接被骗,骗子一点规矩都不讲了。
甚至还有什么云养殖,你出钱,不用干活,别人帮你养,养完了你赚钱。
介绍的时候说,如果是让你出钱说给你利息,那绝对骗人,但咱们并不是给利息,而是真正的养殖,有技术、有规模、有销售渠道。
这个叫云养殖,骗人连点实物成本都不愿意付出了。
“陛下,兔子多了,兔子肉价格会下降,到时候百姓养兔子所赚的钱是否越来越少?”
宋璟没考虑怎么弄钱,他从市场经济的供需关系方面着想。
李隆基微微点下头:“养兔子的目的正是要叫肉的价钱便宜,百姓才能吃得起。
如养猪一样,总归有的地方无法养,只要物流足够好,肉就可以卖到别处。
生产技术越先进,相关产业中的商品价格越地,百姓生存压力越小。
至于养兔子是否赚钱,要看规模和技术,现在先养着,待价格降的时候,易弟有办法。”
李隆基一张嘴就是生产技术和民生的关系,老熟练了。
“有什么办法?”宋璟纠结这个事情,他就想知道。
反正他琢磨不出来,最上不说,心中难过,自己就那么笨?
“配套产业完善,比如饲料的获取价格更低,包括人工成本下降。
供需关系也是一方面,吃肉的人增加,肉的价钱不会降到成本以下。
当真的要降下去的时候,咱们就减少兔子养殖数量,养其他的东西。”
李隆基也不知道李易最后会给出什么办法,按照他学到的知识,他给一个分析。
“臣怕兔肉数量过多,猪肉卖不上价,还有羊肉、家禽。”宋璟跟着提出个可能出现的问题。
“朕觉得,可保持一定数量,到那时,牛马的繁殖数量增加,当交通工具用,咱们有新的配马和牛的方法。”
李隆基还是自己想,李易提出来的人工配种,朝廷正在安排,主要等李家庄子提供设备。
未来需要面对的问题,眼下暂时不考虑,百姓早着呢,想都吃上肉?
真有那么一天,养什么都不赚钱,说明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了。
周围的大臣只能点头,他们更想不出来,以前哪会考虑这样的事情,当下都弄不好。
他们根本没想到李易弄回来的种子对饲养的帮助有多大。
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海外宫内官俱笨
“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官员的主要职责在于统筹、协调资源。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李易在给官员讲课,闲着也是闲着。
他边讲边录,回到庄子后用来播放,节省他的时间。
游艇上其他的人,想听也可以听。
永穆公主就听得津津有味,小兰拿个铅笔在纸上写写画画,作笔记。
“目前咱们大唐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属于土地资源,种植为主,水资源与土地资源捆绑在一起……”
李易语速不快不慢,吐字清晰。
告诉六个官员,需要官员到地方上喜欢修水利,正是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范围中,生物资源是生存的根本,种的粮食、养的牲畜、家禽。
哪个地方能够获得亩产更高的粮食作物、生长周期短又出肉率比高的肉食生物,哪个地方就比其他地方富裕。
将来随着技术的提高,矿产资源会加速地方经济发展。
技术的提高涉及到社会资源中的资本资源、人力资源。
故,在无法增加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前提下,谁的技术高,谁就生活好。
技术如何提高?看官员的行政能力,不管是利用自身资金鼓励研究人员,还是吸引资金,研发工作不能停。
“眼下会种田的人、会饲养的人、会制作好工具的人,需提高其社会地位,使更多人效仿……”
李易话题一转,说起读书人垄断的问题。
一个工匠技术好,最多给个流官,不可能当上七品流内官。
商人的地位更低,商人不想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