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骄傲,以主为荣。
李易转身去远处,声音太吵。
小丫头身边跟着翠柳、黄柏,还有两个羽林飞骑,她与女首领在一起。
她说大唐话,一字一字教对方。
女首领其实更想看别人加工木桶,又认为学会大唐的话更重要,只得努力记。
小丫头主要教单词,日常用语。
比如说‘交换、喝水、吃饭、鱼、贝壳、钱、盐、火、大风、暴雨……’
“这套工具带回庄子,作用一定很大,对吧?”
永穆公主看到一个木桶接一个木桶被造出来,对工具十分推崇。
“一点点辅助,真正有用的东西是标准刻度尺,我拿出来的螺旋测微仪、数显水平尺等标准工具。
然后才有了庄子里的工业母机,并且一代代更新母机精度,现在的设备,只是提高工作效率。
回去到庄子,可以做出来。当然,锯片钢不同,这个差距大。”
要是没有之前拿出来的工具,李易还认为木材加工的工具不错。
如今也就那么回事儿,庄子中的工业母机可以生产出来这套家什,钢比不上。
边关将士使用的箭,是庄子车出来的杆子,箭头更是先铸好之后拿设备打磨。
“这套设备拿回去造犁架,普通的木头就行,便宜,好木头沉,租给百姓用,够成本即可。”
李易想起种田的人的犁并非都是标准件,坏了修起来费时费力。
他要在京兆府统一标准,先租,之后专门卖配件。
分几种规格,有的人身材高大,用一种,有的人矮小,另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第三种……
“快到二月了,天暖和,长安的船多,咱们造船不?”
永穆公主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又要到夏天。
冬天很忙碌,夏天的话,可以享受一番。
“造桥,在水网的水渠上面多造拱桥,木头的。”
李易脑海中出来了一片人来人往过桥的样子,有了水网,百姓过河需要找地方。
桥多后,本身属于一种景色。
……
三日后,当游艇开始向着夏威夷群岛前进的时候,长安城中的考生们正在进考场。
今年的考题提前说了,就是关键的十到时务策,涉及到各方面。
也有诗和赋,加上背诵的,还有面试。
要考四天,大家慢慢答,有吃的地方,更不缺睡觉的场所。
今年的考生多,路好走了,各地都愿意给予举荐名额。
加上朝廷未限制数量,大家都想碰碰运气。
还有之前没考上的,今年必须考。
考生们得到了超常规待遇,由于考试时间长,就不急。
第一天的考试的时间从巳时开始,也就是种的十点。
李易把钟给调了,以前子时是二十三点到凌晨一点左右。
李易觉得不用,时辰不变,钟变,子时就是零点,那么到了巳时自然为十点。
以前他的国家会跟着别的国家调夏令时,后来停了。
说明这个时间可以随便改,改了,好计算,不然一算子时就总想着二十三点开始,闹心。
李易要求大唐做法和老毛子一样,永久实施夏令时,不改。
考生要求六点到,不准吃饭,怕他们一着急没吃舒服,考试的时候胃肠受影响,耽误为国选才。
考生们的生活倒是没问题,李隆基亲自出钱给他们安置房子。
还有平时他们没钱可以拿着举荐证明到城南吃李家庄子的盒饭,不要钱,但需要帮忙洗碗。
洗一刻钟的碗,吃饭免费,不洗,吃饭该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最初有考生认为洗碗属于折辱自己,不屑为之。
后来不知道是谁传的,说李家庄子的人盯着,有考生连碗都不会洗,考上了又怎能知民生疾苦?
这话的威力大了,即便有钱的考生,都不在别的地方吃,专门跑城南吃,然后洗碗。
洗得干干净净的,边洗边跟同窗大声聊天,不称呼字,称呼全名。
比如一个人喊:“华州华县考生刘长贵,你把碗洗得太干净了。”
对方跟着喊他,同样一连串儿的称呼,必须夸。
若是喊字:“福久兄,你碗洗得好啊。”
谁知道谁是谁?岂非白洗了?
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逻辑自洽仅合格
勤劳的考生们今天早上不吃饭,排队。
他们被安排洗澡,衣服都脱了,放在外面,包好,把号牌挂在包裹上。
洗完了从另一个门出去,陛下给一身新衣服,穿着舒服。
从上到下,由里至外。
穿上干爽的衣服,考生吃饭。
先问有没有吃鸡蛋身上痒痒或肚子难受的,再问能不能吃煎饺子。
都没问题,就给上两个煎蛋和随便吃的煎饺子,烫面的饺子,发面的那叫水煎包。
稀的为黄瓜片汤,再加上小菜。
有问题的则喝粥,粥比较稠,可以立住筷子的那种。
考生们都没问题,他们想吃鸡蛋,可惜不是煮蛋。
煮蛋可以滚一滚,顺利地滚上去。
小菜有甜口和咸口,比如大蒜,甜蒜和咸蒜,一个是酱油色,一个是白色。
还有的咸的甜的都不想吃,爱吃酸的,给上腊八酸。
至于说这三种都不要,想吃辣的,更简单,上生蒜,吃吧,辣。
“不要吃太饱,吃饱了答题时困,若不着急,可以在吃完后到芳林园中散步。”
考官跟着一起吃,顺便教考生如何做。
考生们极力控制着自己的食欲,非常痛苦。
饭菜由李家庄子提供,猪肉大葱馅的饺子,咋那么好吃呢?
黄瓜片汤也鲜,小菜可口。
居然不让吃饱,去芳林园溜达一圈,饿了怎么办?
众人细嚼慢咽,半个小时,一个早餐,再慢也吃完了。
时间还不到七点半,距离十点的考试还有两个半小时。
有果盘,就是大棚西瓜,一人吃两块,进考场,愿意坐着的就坐自己的位置上,不愿意的去溜达。
叫熟悉考场和环境,考场和去年一样,有地暖。
考场外面属于真正的春天,芳林园中盖了大棚,里面种菜。
“大棚有碍观瞻,陛下往日游玩,可会厌烦?”
一个带着酒糟鼻的考生认为大棚与周遭景色不匹配。
跟在旁边的有太监,没有宫女,宫女看不上考生,除非考中。
太监听了,插一句:“陛下见大棚则见民生,北方百姓冬季有青菜吃,故大棚中可览江山之色。”
“某失言了。”方才的考生抱拳行礼。
“无妨,其实陛下不过来看,陛下在李家庄子,那里景色好。”太监还礼。
考生:“……”
旁边考生望向东边,即便看不到李家庄子,也瞅瞅阳光:“李家庄子如今寻常人等进不去,可惜!”
“并不是全部,在河边聚居区第三批学子,即为百姓诉讼之人,可进。
非宰辅之官及第一大唐巡查团儿的官员,申请通过后亦能前往。
然!重要地点不得入,陛下所在,不可近。”
太监透露出一点秘密,先申请,调查好了,就没问题。
“监事怎如此熟识?”第三个考生持怀疑态度。
“我是第三代青松,今天陛下命我过来看看。”青松面带微笑。
“幸会幸会,不曾想竟是李家庄子四代宫女太监中亲临。”酒糟鼻的考生再次行礼。
其他几个在这一个队伍中的考生跟着露出恭敬之色,对一个太监认同。
他们听说过,李家庄子有四代宫女太监,共三十二人。
每一个人皆忠心耿耿,并相貌出众,还才华不凡。
怪不得看着舒服,长得好看。
“能与大唐将来栋梁之材一同游赏芳林,亦遂青松之愿。”青松再次还礼。
考生们心情愉快,哎呀,被夸了,这可是青松,平日里想见陛下就见陛下,想见宰辅就见宰辅的存在。
“青……”一嘴角有绒须的考生一时间不知该怎样称呼。
“青松!”青松自己提醒。
“好,青松,听闻李东主不在庄子中,出海寻长生不老之药去了?”考生一脸期待之色。
“东主说过,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青松不正面回答,他才不透露秘密呢。
不等其他考生再问关于庄子的事情,青松再出声:“今年科举四日,诸位可知为何?”
“为何?”好几个考生一同问。
“难,十道时务策,考诸位在长安所学,更考逻辑自洽,所谓逻辑自洽……”
青松哇啦哇啦开始讲课,叫大家忘了东主的事情。
时务策十道,不管是哪一种想法,必须说出来理由,只要能够把论点、论据、论证都安排好,就能答高分。
但是,这仅仅属于基础,想要得更高的分,写出来的文章,实用性要强。
考逻辑,更是选材。
说市舶司应不应该收税,你说不收税好,说得头头是道。
实际上保证收税,就是说你只能逻辑自洽,而无法达到要求。
你的说法对大唐不利,大唐需要钱,更需要通过关税来订规矩。
能够自圆其说,可以得个乙第,甲第甭指望了。
青松举一个例子,他这队的考生至少能够从十道时务策中拿到一道的满分,除非有人还非得坚持不收税。
当然,若哪个考生说出来夷商带的粮食和稀有种子不应收税,绝对加分。
……
“今年不指望考上多少,易弟留信,先叫考生们知道大唐所需人才为哪般,往后方能多于此花费心思。”
李隆基在楼上举个望远镜看在园中转悠的考生们,对身边的大臣们说。
有资格站在他旁边的官员一人一个望远镜,借给他们的,用完要还。
不是不信任他们,乃保护他们,他们若往家里拿,可能遭受伏击。
宋璟手上有两个望远镜,一个由李家庄子制作,一个李易兑换,曾经那个版本。
他换着看,终于知道差距了。
李家庄子的比原始的差太多了,即便如此,外面的人也不可得。
“边关的将士就用这个提前发现敌人,然后躲避或埋伏,谁拥有更先进的技术,谁就能在战争中获得优势。”
苏颋在宋璟旁边,他跟宋璟轮换着看。
作为兵部尚书,他非常关心战争,哪怕真正打仗的时候他说不上话。
李隆基没回应,又不是才知道,你们以前没用过望远镜?
姚崇根本不拿望远镜,没啥可看的,他出言:“陛下还要教一年众考生?”
他不说养,养无非拿钱提供食宿,住没有多少钱,吃的李易给。
考生从地方上过来,若未考上,大多数不愿意回去,无颜见家乡父老。
但陛下留人,诶!不一样啊,说出去有面子。
看,是陛下说还要让我等继续学,陛下为天下计,果真殚心竭虑。
既如此,我等考生,学为苍生,多一载,又有何不可?
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无人反对乃欣慰
第一次遇到新式科举,考生们略有不适,正在努力习惯。
考试未开始,先观看自己的考座。
一人一个单间,可调高矮的考桌与椅子。
旁边另有个小几放茶水,以避免喝茶时不小心淋湿考卷。
填空题和算术题直接把问题印在考卷上,时务策第一页卷纸上面写问题,下面分页,最多十页。
哪一页写错字或弄脏卷面,可要求换同编号的卷纸。
另外还需要写一首诗和一篇赋,时间够用,四天呢。
单间中没有马桶,也没有睡觉的地方。
单间旁边站一个十六卫的人,一个时辰一换岗。
有考生想睡觉,找来监考封卷,十六卫的人带着去临时宿舍,上厕所也这般。
吃饭去食堂,依旧单间,不准跟别人说话。
考生们满意,条件太好了,就是题有点难。
考进士科,为何还要考算术?这难道不是秀才科?
“摩诘,可有信心?”昨天从蓝田县当县丞的孟浩然与王维回庄子,今日参加考试,孟浩然踌躇满志。
他觉得自己到了人生的巅峰,媳妇儿跟孩子过来,给家父去了信,目前没收到回信。
媳妇儿被封了敕命,随着去蓝田县,每旬儿子会被送到蓝田县住两天,或自己带媳妇儿回来住一天。
官儿有了,差一个功名。
待考中甲第,看看谁还敢不让媳妇儿入族谱?
孟浩然在跟父亲较劲,自己本事变大,能够养媳妇儿跟孩子,不用你给我钱了。
王维不跟别人较劲,他现在比较纠结,他本喜欢佛道。
李易不喜欢,李易要求官员必须把实事办好,哪怕负责宗教方面的官员,也得利用职务开导百姓。
劝百姓要相信华夏文明,要认可璀璨的历史,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显然,继续把心思放在其他方面,李易保证把自己的官给弄没了。
“为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