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见方的大肥肉块,红彤彤的,一咬一嘴油,还不腻味。
“就是没什么用?”永穆公主遗憾。
“跟宝石一样,最大的作用在于升值和展现社会地位。人的需求不仅仅是吃饱、喝足,还有获得尊重……”
李易又向永穆公主说起人的需求,或得尊重的手段不同。
有钱的人可以获得一部分人的尊重,那些人尊重的是钱。
有的人也能获得人的尊重,即使没钱,那些人尊重的是此人的能力和贡献。
没有对错,或者说都对。
钱,其实就是资源,换到更久远的时代,就是食物。
一个拥有很多食物的人不应该被尊重吗?啥?这人不把食物分配呀?那就干掉他。
所以李易始终认为,你有多少钱就让我尊重,不可能,你又不给我,。
倒是能够带着自己赚钱,还有能够为自己所处社会的民众把粮食增产的人,自己得到好处了,要尊重。
永穆公主想了想:“玻璃也很贵,玻璃可以晒太阳、制作大棚、望远镜、煤油灯、暖水瓶。”
“对,有的宝石也同样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但需求量不高。
精神上的享受呢?比如你现在就是真正的永穆公主,你有什么想要得到的?是不是万民景仰?”
李易不否认任何一种价值,客观来说。
“不是,我就想跟着李郎你,然后吃红烧肉。”永穆公主微微摇头。
李易:“……”
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爱到尽头是责任
“轰隆、轰隆……‘一棵棵大树倒下。
李易终于开始向前走,百草枯只要不直接吸入,基本上没什么危害,回去就洗衣服。
“走之前,咱们打几网鱼,制作成鱼干,在木头房子里挂起来,要熟的,多放一点盐,因为当地潮湿,没有盐的话保证烂。”
李易看着倒在‘路’两边的树,说针对此地之后的操作。
李易要制作的其实是腊鱼,即便在潮湿的环境下,只要通风系统好,依旧能长期保存。
至于说什么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那是吃饱了之后才考虑的事情。
都快饿死了,谁会计算哪一种食物所含的对人体可能出现伤害的物质?
亚硝酸盐就一定能让人受到大量伤害?中华大地吃各种东西,寿命在逐渐增加,是因为没吃那些东西?怎么可能?咸菜有几个不吃的?
照那么说,红肉不好、脂肪更不好、只吃蔬菜而不摄入蛋白质不好、碳水化合物不好、豆制品嘌呤含量高、喝奶会出问题……
要是这样看,饿死是最好的。
喝水都有问题,喝自来水厂的自来水,里面有净化剂。
喝过滤的纯净水,少了矿物质元素。
喝喝水菌群超标,喝井水,矿物质太多是硬水。
坚持一下不吃饭不喝水,那总得喘气吧?呼吸的一口气,里面……
李易想着,呼吸节奏都乱了,他嘟囔:“妈的,你们就是用此来吸引眼球,真正有本事的都是去治疗别人的医生,从来不发这种自以为是的东西。”
骂完,李易呼吸节奏恢复,太爽了。
什么这个专家、那个数据收集的,皆为哗众取宠。
那些人就是想要弄到更多的投资、赞助,然后去统计数据,至于数据真假,看看科技最高的国家怎么操作的就知道了。
“要不要制作出来木筒罐头?”
永穆公主不会读心术,不晓得李易的想法,她只觉得应该给后来者提供更好的辅助。
“需要植物油,或者是蒸馏过程中的密封性水浸。”李易说出海鲜类的罐头处理方式。
水浸和油浸,油浸比较好,却不能是动物油脂,因为油脂会发生改变,而植物油相对稳定。
他把这个事情讲出来,到地方了,看到了湖泊,就是淡水水源。
别人都习惯了,小丫头不懂,她属于师父说啥就是啥的状况。
六个官员感觉脑袋嗡嗡的,什么植物油和动物油脂?谁规定的哪个就不行?
不在他们的学识范围之内,一路跟着走来,好东西东西都无法理解。
“是不是想不通?”李易发现除了大弟子之外,就六个官员眼露迷茫之色。
羽林飞骑会,他们必须学。
宫女太监总在李家庄子,有机会学,若是不学,早被淘汰了。
永穆公主和小兰在实验室帮过忙呢,护士更不用说。
“还请东主教我等。”一个官员主动出声,不丢人。
“涉及到了生物学中的内容,有氧生物为主,也就是碳基生命,当然还有非碳基生命,后者不用太多考虑。
需要一个氧,水中的氧最多,一旦脱氧,就代表着生命存在的根基被破坏。
就是你不喝水会渴死,有很多东西都得喝水,无非是喝水的方式不同。
像草啊,还有跳蚤、虱子,等等,都是得有水才行……”
李易讲课,老费劲了,涉及到的内容一堂课根本讲不完。
他只能把盐的作用尽量告诉给官员,从生物角度出发。
说完后,他又话题一转:“官员治理地方当浓淡适宜,过咸则枯,过淡则腐。流水可长在,但民心有澎湃。
偷峰之石,山有崩;盗堤之土,水泛滥;取民之膏,百姓反。
为政者当晓天高地厚、日月轮换潮汐进退。”
李易负责吏部的事情,教导官员,谁让人家跟着出海呢。
“走吧,再看看,这个水源的水未必就一定是淡水,即便是淡水,也可能不适合人喝。”
李易不给官员压迫感,我说完什么东西,别人必须回应,李易不需要。
有些人公司的小头头会如此,就是我说了话,你们必须在短时间内给我一个答复,让我高兴。
李易不是小头头,他把话说完,让别人自己慢慢考虑。
谁要是觉得自己聪明,李易话音一落,立即给出自己的想法,这个人也就差不多到位置了。
三思而后行,简单的理解谁不会?就你能抢答?
小兰挽着永穆公主的胳膊,看李易的时候眼睛都变成了桃形,她压低声音:“公主,你的李郎太厉害了,分寸把握的……”
说着她顿住,因为永穆公主扭头看她,同样是一脸笑意。
小兰瘪了下嘴:“咱们的夫君厉害哦,我头一次见到,公主你说呢?”
“小心思,以为还是在宫中?李郎不喜欢这样。”
永穆公主用另一只手拍拍挽着自己胳膊的小兰的手。
她跟小兰一起长大的,知道小兰一直害怕失去地位,她自己曾经懂,就去利用。
现在她不想了,因为李郎认可了小兰,那就说明小兰没问题。
“小娘,你看那水多蓝啊!”
小兰另一只手指前面,在永穆公主看过去的时候,连忙擦擦自己的眼角。
“是呀,不管有多少荆棘,总归是有叫人安心的一面。”李易突然扭头。
他戴着一个耳塞,周围好几个摄录装置,都有声音采集,他就听到两个人的对话。
他珍惜这份感情,不管是永穆公主的,还是小兰的。
他更知道他那时有许多男人和女人都不懂得彼此、不知道珍惜。
长得漂亮的女人会看着自己的另一半,想的是你让我做饭?你知道有多少男人愿意给我做饭、买包、买车吗?
有经济实力的男人,看着自己面前耍脾气的另一半,会想,你知道有多少女的对我更温柔、更顺从吗?
李易曾经有过同样的经历,现在懂得了。
那样的思虑不是爱情,是动物本能。
没错,雄性在争夺雌性的时候会战斗,谁强谁获得交配权。
哪怕是孔雀,不少人认为,孔雀开屏那么美丽,一定是个美丽的女子吧?
错了,开屏的都是男的。
李易还知道,超过百分之六十人的把婚姻当成一时的冲动,然后变成无奈。
所以离婚率就增加了,因为结婚后发现,不好玩儿。
一百对儿今天到民政领证的夫妻,有一对儿考虑好了家庭的责任、生育的想法、养育的义务、双方老人温情对待的心思吗?
李易对这些都清楚,所以才坦然。
只有肤浅的人才会拿其他的异性跟自己现在的伴侣作比较。
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岛民样貌相似痕
‘吱吱吱’的声音与海浪争鸣,潮湿的木头也破成板子和条子。
护士们去准备方才,粗活儿不叫他们干,以免伤到手。
六个官员要干,搬个东西了什么的。
李易则带着青黛等人在岛子上拍摄照片,顺便采集植物。
“青黛,这个是什么?”走着走着,李易站到一片草的旁边。
小丫头蹲下仔细看看,抬头:“本草纲目中所记,滨海当归,味甘、性温,归肝、心、大肠经。”
“所谓滨海,乃指海滨之地,岛上亦可,此物在我大唐桂州、容州、岭南之西皆有。”
李易讲名称的由来,还有产地。
这玩意儿在八丈岛叫明日叶,倭国说是秦始皇寻找的长生不老药,目的自然是为了吸引游客。
小丫头点点头,用小铲子给挖出来,带着土,准备回到游艇上种,一大片都要挖。
她无须用笔来记,听一遍即可。
李易开始讲如何人工种植,找合适的环境,并非只能种在海边、海岛上。
“师父,书中没写。”小丫头认为师父藏私了,药的形状、性状写出来,怎么种一字未提。
“当时只顾着抄了,来不及写,太累,回头整理一下关于各种药材的养殖、种植之法,出一套书。”
李易没藏私,确实时间不够用,先出书给医者看为重。
说完他补充:“养殖、种植之书,要卖钱,因为凡养种之人,可从中得利,怎么也要让为师把印刷成本赚回来。”
“嗯!”小丫头表示支持,反正她不用花钱。
李易继续讲解岛上的其他植物,包括昆虫。
小丫头大眼睛中满是崇拜,师父太厉害啦,什么都会?张口就来,像对着一本书读一样。
“周围岛子由于有火山,温暖多,到时候咱们全占下来,有条件的时候,带大唐富贵的人出来玩儿。”
李易没忘了发展旅游,随着百姓的生活逐渐变好,消费水平提高,有钱人会更多。
如闻恬兰香阁,一开业保证一群人冲进去抢购,价钱低了还不买呢。
“是乘坐咱们的船吗?”小丫头第一次出海。
船她坐过,河里的船,发现所见的船根本比不上现在的巡洋舰。
李易摇头:“此船咱们专用,不给旁人,回去我看看能否把油加工一下,总是兑换……”
“哦!”小丫头表示明白。
转一圈,小丫头累了,李易背起来走,重新回到地方,湿木头的房子搭起来一排。
没有二楼,工匠怕下面的支撑柱子太湿,会在干了后变形,只做一层。
其他的木头下面架起来放好,慢慢晾晒,没时间剥皮。
吃饭的时候李易指着南边:“今天晚上去那边的岛子,先到一个,另外还有两个,明天晚上的时候差不多能到另外一个群岛。”
李易已规划好路线,从伊豆群岛到小笠原群岛,再去硫磺群岛,向东南至关岛那一条。
不绕的话,从现在的八丈岛往东,岛子太少,间隔距离远。
不遇到台风的情况下,游艇没问题,别的船估计会出事儿。
在岛子中间穿,即便有台风,总能找到近的地方躲避,或者被吹坏了船只,人可能抱个木头被冲到岛子上。
沿着下面的岛子,最后能跑到夏威夷,中间的过程最远的一段路有九百多海里。
等到了夏威夷,再去美洲,两千多海里,只要冲过去,一切就都好办了。
历史上别人航海可没有经纬仪和六分仪、望远镜。
更没有人给标注好哪个地方有什么岛子,提供一整套海图。
谁家出海的时候告诉海员准备扔掉哪一艘船?加上船上需要的东西、淡水制备、药物储备……
这要是还出事儿,只能说是命不好,怪不得别人。
饭后不休息,直接上游艇,向南边的岛子去。
不过李易在八丈岛房子中留下了信,他不就叫八丈岛,用代号标记,回去后叫群臣起名字。
有照片,在游艇上拍的、岛子上拍的、航拍的。
对此李易有分寸,什么名字他不在乎。
然,他知道李隆基和宰相们在乎,相当于新占的领土,尤其是没有人的岛子,归大唐。
开疆括土啊,要记在青史当中的。
哪个若能命名一个岛子,感觉这辈子都值了。
李易不在乎,叫啥名有用吗?能控制在手里才是本事。
关岛现在就有人,按照资料说法,麦哲伦跑到了关岛,当地百姓招待他,他休整队伍。
记下这个位置了,往回走,结果没走多远,到菲律宾那里的时候他被人给干死了。
他的同伴继续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