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7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矿产资源换取人力资源,矿产出售的价钱比雇佣人的价钱高,就会压制外族。”
  李隆基给宰辅们上课了,书都给你们了,你们不好好学是不?
  非武力方式的侵略战,你们不懂?朕都学会了,虽然还差一大截。
  就你们这样的还私下里抱怨权利少,给你们什么权?什么利?
  朕忍了,等着,等李家庄子的学子们在地方上历练好了,提到朝堂的高度,朕就不需要其他人了。
  “臣知错。”宋璟没去吹捧李隆基,他直接认错,确实未想到。
  像《管仲》所著,各种经济战。
  之前看了还觉得正确,现在一比较,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
  买你东西,你就专门生产这个东西,我不买了,你就完了。这就是管仲的经济战。
  再看看李易的,带着你一起赚钱,随时能够让你废掉,又随时可以叫你过好日子。
  防不胜防啊,处处是套啊。


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两种无奈食人说
  宋璟等人知晓,明日派人联系奚族、契丹、渤海国的人。
  “陛下,一人一天四十钱?”苏颋问一下具体数字。
  “大唐冬天洗煤工一天四十钱,大唐许多地方一家几口人也赚不到四十钱。十钱,多给契丹他们。”
  李隆基否决,他只是那么一说,照那边的人日常生活所需,给十钱都多。
  太原府的百姓生活还不够好,给外来的人过多,本地人该怎么想朝廷?
  “陛下,管吃管住否?”张九龄想到京兆府从外面来的百姓,前一到两个月给东西,房子不收租。
  “此等小事,问朕?”李隆基不高兴了,你们不会自己先弄出来一个奏章,再让我看么?
  一句一问,朕要你们有何用?
  “陛下,明日一早,臣等送奏疏到……到庄子?”
  宋璟赶紧接过话,对,忘了,应该宰相们处理。
  不对,宰相们都不应该处理,是更下面的人写,写完了宰相看。
  “嗯!”李隆基沉吟一下:“派人去接,沿途保护,到地方后天气渐暖,注意卫生。
  朕听闻太原府一代,喝水亦是烧开,因离京兆府近,李家庄子多有补贴。
  领外族来人自己搭窝棚,估算当地粮油价格,雇佣人员制作大锅饭,收取务工人员钱财。
  无须盈利,只平衡做饭之人工钱即可。
  十钱工钱,非按日计,乃按件计,正常一天努力洗煤的数量,最高定在十钱……”
  李隆基刚刚还让别人写,结果自己说起来。
  包括生病给本钱开药,不准外来人员赌博、互相欺凌。
  钱财按月发放但先不交到对方手中,以免遗失。
  谁有花销,先记账,从工钱中扣除。
  李隆基说一大堆,所有细节全考虑到了。
  “记好,明日一早便派人出去。不然等你们想清楚,又会耽搁几日。”
  李隆基终于说出他为何把细节都负责的原因。
  这等事情,四个宰辅根本没有经验,递上来奏疏,还是自己看,不合格打回去,再写、再看……
  “臣知道。”四个人一同说,低头,有那么一丁点脸红。
  “准备吃饭。”李隆基语气中带着无奈。
  两种无奈,一种是宰辅们水平怎么越来越低?
  另一种:赶紧让他们先吃,打包回家,还没到晚饭时间。
  宋璟四个人去洗手,都是要少吃两口,然后打包回家吃,直接打包显得不好。
  “陛下如今要求细节。”毕构洗着手,小声对三个同僚说。
  “陛下应高屋建瓴,事事求细,我等还能做多少?”
  宋璟不是很满意,交给下面,下面的人懂。
  “小易说细节决定成败,可叫相应部门多写几份,综合考量。”张九龄想办法。
  他修路的时候,出主意的工匠就有很多,他再实地考察、测量。
  都指望一个人完善,除非是李易。
  “开始动手了,所雇外工,想来不会仅仅为人口所计。”苏颋认为还有套路跟着。
  “不想了,累!吃饭,打包盒老夫都已带来。”毕构擦干净手,边说边去食堂。
  ……
  黄昏的时候,天放晴,半个时辰前的乌云变成了鱼鳞状。
  游艇上的人在甲板上戴手套挑大虾,不着急吃饭,准备等到地方泊船后吃烧烤。
  打上来的大虾,要处理好,制作成干虾仁,可以当零嘴儿吃。
  “别看许多人住在海岛上,平时想吃到干净的虾仁并不容易,到了目的地,当地人对虾仁也非常喜欢。”
  李易双手飞快地分拣着,说起捕渔不易的事情。
  “他们的网不行。”小兰跟在永穆公主身边,把不要的鱼扒拉开。
  青鱼居多,个头还不大,船上不缺鱼肉。
  旁边的羽林飞骑用铁锹把不要的鱼撮海里去,海鸟围过来,落到海面上争抢。
  对于它们来说,有鱼的话就可以不吃虾,虾太小了。
  不主动把鱼给海鸟,海鸟会落下来自己吃,到时候还得驱赶海鸟。
  采虾的船基本上都留出几个在舷上的口,一个用来雨天甲板排水,一个可以把鱼推下去。
  海鸟在下面等着吃,便不上来捣乱。
  “等到了目的地,当地人有渔网,同时又拿长矛、棒子捕鱼,他们有船,用木头掏空制作的船……”
  李易讲起印第安人的情况,他没讲太详细,比如玛雅、印加等族群。
  永穆公主听着就不干活了,坐在那里,看着李易。
  她不问李易怎么知道的,再她看来,李郎要是有不知道的事情才奇怪。
  “他们有着自己的社会架构,互相之间会斗争,通常最后会形成一个大的族群。
  那里有的人比较友好,愿意帮助别人,有的带有攻击性,吃人。
  与发生灾害后的易子而食不同,他们吃人更多的是一种非生存需要的需求。
  如治疗疾病,说吃人的肉可以治好什么病,还有获得老天爷的眷顾等等。”
  李易开始给大家灌输土著人不好的一面,别到时候都以为那里全是好人,放松警惕。
  “吃人啊,两脚羊?还有曾经的军中也吃人。”永穆公主出声。
  “是呀,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总是有人把同类当食物,而这个时候,人就不是人了。”
  李易停下动作看永穆公主,心说大唐历史上,到后期,皇帝都吃人。
  “咱大唐现在还有人吃人吗?”永穆公主心情不好了。
  “不发生大的灾害时就不会有,发生大的灾害,有我在。蝗灾和旱灾,咱们不就挺过来了么?”
  李易说起两件事情时,那叫一个骄傲。
  都是他处理的,李隆基就没跑去洛阳,所以王维也没去。
  永穆公主又露出笑容:“嗯嗯,有李郎在,不会出现易子而食的事情。”
  “将来要修更多的路,包括铁路,即便凭借目前的技术,无法横过长江、珠江、黄河,东西运过去拿船载一段路,还是不错的。”
  李易说着抓起一条一斤多重的鱼,抛向天空,一只海鸟飞上去叼住,甩甩脖子吞掉。
  “看,大海里的鱼多,造大的渔船,蒸汽机船,源源不断地把腌制的鱼送到大唐各处。”
  李易想起了曾经美洲殖民者大量制作腌制鳕鱼卖到别处当食物的事情。
  至于海豹、鲸鱼的屠杀,更多的是为了取油。


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未见活人在八丈
  “对呢李郎,海里的鱼真多,每次咱们下网都能打上来吃不完的食物。”
  永穆公主眼睛亮了,她发现只要下网,说捞虾就捞虾、说网贝就网贝、说捉鱼就捉鱼。
  特别容易,只要把网扔下去,再拽上来就行。
  她哪知道有声纳辅助,之所以今天换网捕虾,是因为声纳发现了虾群。
  没有的时候李易绝对不会把网扔下去,不然捞海水玩儿?
  永穆公主幻想着,一船船的鱼被送到受灾的地方。
  那里的人粮食颗粒无收,吃不上米面,最后只好顿顿吃鱼肉。
  想着她笑出声:“何不食肉糜。”
  “若一个人从出生就限制他所获得知识的范围,此人必有许多事物不通。
  生于荒漠者不知海之辽阔,长于礁岛者难晓林之茂密。
  久居宫中而不通外事,何以懂村落百姓一日几餐?
  故有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该读,路应行。”
  李易没笑,他不觉得晋惠帝所犯的错误只因晋惠帝本身。
  他说此话的目的并非为晋惠帝辩解,过去的事情了,指责谁都没用。
  他在说给六个官员听,还有自己的大弟子。
  “以前确实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呢,饭我不会做。”
  永穆公主先承认,她是遇到了李易之后才开始学做饭。
  原来的她许多东西都不知道,哦,知道宫里的争斗。
  但蚂蚱怎么喘气了、蜻蜓小时候啥样了、蝌蚪怎么变成青蛙、蚊子叮了人还能把别人的病带过来……
  凡此种种,她一个都不了解。
  自从遇到李易,才发现,原来这个天下如此奇妙。
  似乎每一样东西有学问,有问不完的问题,而李郎只要问,他就告诉你答案。
  “故此见识越多,心胸越广阔,同时更坚定。
  如寻常扛活之工,为小利而耍尽心思,你觉是小利,对其可能是一家一餐之饭。
  当政者嘲笑苦工时,更应羞愧。如京兆之地,为小利而费心机者,所剩几何?”
  李易继续教导六个官员。
  以前在码头扛活,或者是帮别人搬运东西的人,会耍心眼,多要那么一个铜钱可以不要脸。
  官员瞧不起,颜面丢掉,刁民,还是我们当官的好。
  实际上那一个铜钱就够帮工的一家人吃一顿饱饭。
  地方官叫人家吃饱了,对方还那样,你才可以说对方不对,去教育。
  从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许多事情就摆得很清楚了。
  “官员有的更不是好东西,当婊子立牌坊。”小兰突然说一句,扭头看六个官员。
  六个官员:“……”
  他们尴尬了,更多的是害怕,小兰不会撺掇李东主把我们扔海里喂鱼吧?
  李易笑了,对六个人说:“小兰并非针对你们当中的谁。”
  六个人长出口气,还不等把心放到肚子里,又听李易说:“小兰是说,官员都不是好东西。哈哈哈哈~~”
  “咯咯咯咯……”护士里的女子和永穆公主等人笑出声。
  一瞬间刚才因小兰的话引起的尴尬就消失了,小兰偷偷吐下舌头。
  “师父我是官,我是好东西。”小丫头在那里争辩,于是笑声更大。
  “赶紧干活,这点处理完,再上一网,天就黑了,不在灯光下挑东西,累眼睛。”
  李易重新转回正事儿,双手麻利地分拣大虾。
  海鸟们在逐渐黯淡的夕阳下依旧争抢食物,它们不管礼节与否,吃饱才是关键,哪怕吃撑了。
  天黑了,游艇抵达伊豆诸岛中的八丈岛,这个时候还没有新岛。
  嗡~~无人机又起飞,李易控制着,在找人,找活人。
  这个岛按照资料上记载,说是曾经秦始皇为寻长生不老药,派徐福带童男童女出来。
  还说女的在八丈岛上住,男的在青岛上住。
  李易也不知道真假,他想看看。
  反正到大唐的藤原马养等倭国人不知道这边的情况,其他的海客也没提过。
  等无人机快没电的时候,李易才遗憾地控制着飞回来,赶紧充电。
  没人,一个人都没见到。
  “都是活火山,没人就对了,谁愿意生活在危险的地方?唉!”李易比较遗憾。
  很快他又释然,有没有人不重要,岛子好,气候适宜,盖房子,弄出来据点,还有旁边的岛子。
  凡是在李易那时可以被称呼为岛的,上面必须有淡水,就是能够维持人生存的所在。
  没有,只能叫礁。
  “今天晚上在游艇上呆着,别下去,这个岛上的蚊虫多,危险。
  明天早饭后,咱们去找岛子上的淡水水源,我给大家配油锯,一路砍伐过去。
  树木什么的就堆在那里,尽量找干燥的地方,咱们的人过来好当柴火。”
  李易开始为之后的大唐船队考虑。
  队伍出来比自己晚几个月,可以先搭出来木头屋子。
  把木头用削磨的机器打空,里面放精盐,受潮了也能吃。
  其他人帮着准备好了烧烤,之前一直焖着木头,现在全是炭。
  海鲜大宴,喝黄酒。
  “嘴里都是苦腥的味道。”小丫头青黛抱怨着,她半个时辰前喝的药。
  以前她喝药从来不说苦,还品呢。
  现在这不是有师父了嘛!她学会撒娇了。
  “是甘草放多了?”李易顺着话问。
  “怎么可能?我自己给自己熬药,我傻呀?”小丫头一副你不能质疑我专业的样子。
  “那是糖放少了?”李易又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