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东西多了,闻恬,咱俩化装,然后去偷别人家的。偷樱桃不掰枝、偷葫芦不拽藤、偷杏不打青。”
李易准备带着永穆公主干‘坏事’,满满的都是情怀。
永穆公主没偷过,不知道偷地瓜的乐趣,她担忧:“到下一个地方雨能停不?”
“不能,下一处跟这边纬度差不多,估计还会下得更大,那边一群小岛,有的上面还没有淡水,不作补给点儿的考虑。”
李易现在就想兑换点苞米煮着吃,而下一个地方与此处天气几乎一样。
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各有忙碌海波荡
伊豆群岛距离游艇所在还有五百多海里,按照三十多节的速度,晚饭时候是赶不到了。
李易还要拖网补充海鲜,吃掉了粮食,他就补上点鱼肉。
如此无须吃带来的肉罐头,岛子周围水浅的地方还能弄到贝类。
深一点的水也行,别太深,游艇上的底层拖网面对几千米的深度,无能为力。
再浅一点的水域,用泵吸,直接连着水和贝类、淤泥抽上来。
浅水的区域有水草,一并挂上来,看看哪一种能吃。
大的鱼,捞上来一条就行,翻车鱼除外,翻车鱼不吃,捞到保证放掉。
李易挑选海鲜,帮助大家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维生素。
羽林飞骑需要训练,强度大,补充糖,蔬菜也不能少了。
干的葱花、胡萝卜、香菜、白菜什么的准备了许多。
其他的新鲜的有罐头,不过到现在为止没吃,都在吃豆芽和蒜苗,还有自己种的鲜蘑菇。
干蘑菇和干果还有一大堆呢,包括酸菜。
还有一些种子,到了美洲的时候种。
交给当地人,当地人会培育新的品种。
“咱们学拼音,查字典,医书你还要背,到地方后,帮助当地人瞧病。”
李易设置完自动驾驶,他开始给小丫头讲课。
小丫头过了年又长一岁,没有遇到李易之前,她的家人绝对不会开心,越长大就越危险。
“师父要把字典全背下来吗?我已经背了这么厚了。”小丫头用手在字典上比划一下,五分之一的厚度。
“不背,工具书,背了没有用,背其他的东西。”李易不知道大弟子什么时候开始背字典的。
他自己也能背,从来不背,浪费精力和时间。
他还知道现在人有很多能够达到过目不忘本领的,比如大弟子。
不但记忆能力强,理解能力更厉害。
“哦,那我背医书。”小丫头手在鼠标上动着,前面是大屏幕。
李易把医书投影到上面,他抄的,他不能直接把资料提出来打印,抄完能打印。
青黛不用捧着一本书翻,眼睛看着大屏幕,字唰唰向上移动。
十个护士各自面前一个小屏幕,不需要鼠标,指头在上面一划就行。
六个官员人手一本书,他们没有特殊待遇,学管理学、大唐律、政治经济学。
四个工匠在工具间,里面有木料,没有冶铁的设备。
同时又有一个装了制图软件的电脑,他们在琢磨,他们珍惜学习的机会。
本身他们四个就是出类拔萃,现在多了辅助。
他们以前不画图纸,所有的东西都在脑海里过,包括修一座全木头的楼,如何布局、细节调整。
然后开始干活,一律榫卯结构。
一般盖木头楼的时候,有钉子也不用,造船的时候用。
要不怎么海战的时候倭国的船干不过大唐的船呢?大唐的船上用了铁钉子,船还又高又大。
永穆公主带着小兰和宫女太监们在处理鱼,她已经会做好几道菜了。
她做的菜都是李易爱吃的,至于她自己爱吃的红烧肉,她不学。
……
章瑞波的船也在航行着,比起李易的游艇能够自动驾驶,他的帆船必须人工调整。
他自己也亲自上阵,船帆还湿着,雨没停,他的船不可能很快穿过降雨区域。
不过二十个人都不觉得难受,一个个心里暖乎乎的。
“叔,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细和白的盐,这到了倭国要换多少东西?万一他们不识货,不如拿回泉州吧。”
小辈儿的人还想着精盐的事情,在海边的他曾经煮过盐。
想要让盐变白,只能用黄泥水,煮完了沉淀,然后把上面的水倒在另一口锅里,继续煮。
即便如此,煮完的盐也不够细,像海边沙滩的沙子那种。
而且颜色怎么都达不到这么白,这白色给人的感觉太纯了。
“回去卖谁?换了东西,再回去,价钱又高。
今年李东主说不急着交税,先记下。
回去再造一艘船,多带族中的人出航,双船一起。
赚到的钱越多,咱大唐的海军就越强,不能总指望那艘特别的船。”
章瑞波充满了斗志,见到过长公主,还有灞水李家庄子的东主,那叫巡洋舰?好厉害!
“叔,他又不知道我们能赚多少钱,三成还不是说多少就是多少?”另一个小辈儿聪明。
章瑞波一眼瞪过去:“李东主知道不知道我不知道,我知道我要是少报了我就会死海里你知道不?
那是神仙,陛下把公主都给了,代天巡洋。
那船是人间应该有的?还有他飞的时候你眼瞎?
赚钱多重要,保命更重要,咱拿钱养海军,海军保护咱们。
有命在才有钱花,才能继续赚钱,命重要还是钱重要?”
“钱重要!”
“行,你死吧,我回头多分你家一些钱。”
“别呀叔,小水还等着我娶她呢。”
“回头我跟她爹说,不嫁了。”
“错了,叔我错了,命重要,交税,三成。叔啊,拴锚的绳子咋那么结实呢?”
小辈儿赶紧认错换话题,拿绳子说事儿。
章瑞波面色稍霁:“回头换一个大点的锚,有了好锚绳,深些的水也能落。”
他喜欢李易送的绳子,轻便、结实,而且不怕水泡。
其他的麻绳,水深的时候下锚,海水一泡一荡,麻绳吃水,重量增加。
很容易断,即便不断,起锚的时候,绳子死沉死沉的。
泡得时间越久,绳子烂得越快。
李易给的绳子,下去的时候什么样,收上来的时候还是什么样。
用手摸,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做的,神仙手段。
两个锚,左右舷各一个,新绳子,感觉下锚都不一样。
船锚重一点、大一点,更好落底勾挂。
“叔,大将军的船怎么没有帆?”另一个孩子问。
“他飞的时候也没有翅膀啊。”章瑞波回答不上来,只好找另一个说法。
“叔,永穆公主真漂亮,尤其是跳舞的时候,原来公主也会跳舞给咱们看啊。”又一个‘大孩子’嘿嘿笑着说。
“给你看的?回去不能说,说了掉脑袋。”章瑞波赶紧纠正孩子们的错误思想,别炫耀。
永穆公主可能不会说什么,地方的官员呢?找个借口就收拾你。
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经济资源话影响
“陛下,突厥使臣到。”午后,宋璟递上突厥使臣的宰相书。
在李家庄子,正月十五,李隆基于含元殿开的早朝,大朝。
望朔之日,十五与初一,都要开大朝会。
现在完事了,李隆基只需要开小朝会,然后小朝会他也不去,四个宰辅,还要朕过去作甚?
王皇后跟柳婕妤都有身孕,他就在李家庄子呆着,武婕妤又帮着找来一个宫里的女人,一起服侍李隆基。
武婕妤不想马上再要给孩子,她是争宠,给陛下找女人。
李隆基呢,拿出来李易送的药,一次吃二十二天的,给女人吃。
这个药吧,说不好吧也不好,容易让女人变胖,吃上几年,又没有很好地锻炼和调整饮食的情况下。
说好呢,确实好。
有人月事不规律,吃这个,一下子就调整过来了。
停药的第二天,大概率出现月事,然后月事结束开始吃药。
李隆基就给一些自己没有什么印象的人吃这个药,高力士监督。
李隆基现在怕,怕弄出个孩子,然后跟小家伙抢位置。
他得先考虑某个女子的情况,不是养不起孩子,是担心后宫出乱。
眼下他处在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状态下,在李家庄子看书、看情报和奏章。
不早朝不代表不理政,以前的皇帝不管男女,都怕控制不了局面,必须开朝会。
李隆基已经不在乎了,初一、十五去开个大朝会,其他的时候,没啥重要的事情就不去了。
难道还有人敢架空朕?那太好了,试一下!
养羽林飞骑怪费钱的,总是用不上,就是救灾了、往边关派了。
羽林飞骑是护卫朕的,你们不想弄个玄武门给朕看看?
李隆基想着,走神了。
“陛下,陛下!”宋璟似乎习惯了别人走神,包括李易,有时说点什么就发呆。
“啊!不见、不和。”李隆基回魂儿。
早决定好了,有本事你突厥打我。
羽林飞骑练着枪呢,嘭嘭的,一批批的火帽用完再拿回去重新加工。
“臣正是这般做的。”宋璟就是过来汇报一声,顺便等着吃晚饭,吃好了打包食物带回家。
晌午就吃了一两鸡汤面,四分饱。
晚上吃几口,打包,回去与家人吃。
“臣支持。”毕构吧嗒下嘴儿,他中午就吃了一碗鸡蛋羹,三个鸡蛋做的,打的卤儿。
他同样等晚饭,这不开春了嘛!
潮气重,拿麻辣的菜肴回去,带药材配伍方的,吃完麻辣可以减弱到很低的程度。
苏颋与张九龄点头,全指望打包呢。
不觉得丢人,整个天下,哪里的饭菜能比得上李家庄子食堂?
天上人家最贵,口味差庄子食堂一截。
“契丹、奚族那里有何动静?”李隆基不问突厥,问东北。
“带来许多蘑菇、人参、松子、核桃、柞蚕蛹、榛子、牡蛎干、貂皮、鹿茸、活鹿。”
毕构负责收税和退税,东北来的东西,先收税,后退税。
收税收的是钱,李家庄子对接,直接给钱。
退税退的是物,包含了利润,朝廷从中赚一部分。
“春天了,冻土开化,路不好走啊。”李隆基悲天悯人的样子。
宋璟等人瞬间看向旁边抱着一个箱子的太监,不,是看箱子。
他们都是人精,什么路好走不好走的,关键在于李易是否又提前出招了。
“朕听闻路还在修着,那边的四个地方,就是缺钱,人少,天寒地冻的不容易,春天来了。”
李隆基继续之前的状态,带一丝丝愁绪。
换已往,在朝会上,好多官员会站出来表示同悲。
然!此刻四个宰辅在使劲琢磨,啥意思。
缺钱不是问题,大唐有钱,人少?春天来了要说什么?
天寒地冻,那边没开化?对,没,早着呢,黄河通了那里依旧还有冻的地方。
“朕听闻河东节度使、太原府那里的煤炭过多,有人甚至提议用煤来修路,比之黄泥更易行走。
又听说当地百姓找不到可行之事,无活计,朕心甚忧。
一方受苦寒之冷,一方煤多而民少活计,李家庄子所用之煤是什么来着?”
李隆基开始暗示,边暗示边不满意。
你们宰辅整天心里想什么了?太原煤多,东北不知道煤矿在哪,太原一大圈的百姓种田费劲,你们懂没?
“李家庄子用煤焦冶炼,温度高,要焖焦?”苏颋尝试着问,猜陛下的意思。
“让契丹、奚族过来买煤?”宋璟从经济角度出发。
“卖煤收税。”毕构直接,要钱。
张九龄看看三个人,问:“李家庄子的煤跟别人不一样?”
他去年才过来,对一些事情还没接触,主要是事情太小,无人与他说。
高力士出声:“李家庄子的煤是洗煤洗出来的,都是好煤,块煤,李家庄子若需要焦,自己焖。”
“原来是让太原的百姓洗煤卖到契丹和奚族,怎么卖?多少人会洗?”苏颋悟了,太简单了。
“是呀,怎么卖?”李隆基惆怅了,终于发现,跟易弟说话咋就那么轻松?
有人说闻弦歌而知雅意,换到易弟身上,直接就把一个全套的计划给出来。
宰相太笨了,你们一点战略思维都没有?当前什么最重要?人口哇!
李隆基深吸口气,缓缓吐出:“以修路取暖冶炼之名,招契丹、奚族、渤海之民来我大唐干活。
多给工钱,洗煤工,赚的钱不少,一个人一天能赚四十钱,现在的四十钱能买吃好些日子的粮食了。
人口缺少,发展不了本地产业,赚到的钱又有一大部分会消费在劳作之地,尤其是道路不够畅通的时候。
以矿产资源换取人力资源,矿产出售的价钱比雇佣人的价钱高,就会压制外族。”
李隆基给宰辅们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