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7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还想回长安,还想进政事堂。
  李易不同意,谁说都没用。
  一群人热热闹闹进洛阳城,李易也不拒绝,今天晚上在洛阳住,明天一早走。
  李易把救护车打开,开始给河南府的官员检查身体,按照品级来。
  品级太低,等着吃饭的时候还没检查到,那就错过了。
  “老张,多吃鱼,做熟了吃,平时锻炼锻炼身体,比如说去我买下来的那个山,你以视察的名义去爬山。”
  李易忙到吃晚饭时,其他的官员有的身体不好的给开了方子。
  桌子上放了红烧肉,永穆公主最喜欢吃的菜。
  关键张说一块接一块吃,李易提一句。
  张说立即开始吃别的菜,不吃肉了。
  “今年能发大水不?”张说吃一口黄瓜,咽下去看李易。
  “不能,现在有人手和钱的话,平整路面,要铺铁轨,有的地方趁水少,赶紧建桥,用钢筋混凝土建,需要跑火车。
  造大的驳船,如果到时候桥没建好,用驳船一节节车厢运过去,也是个技术活儿。”
  大唐运粮的漕船不小呢,能够载几节车厢。
  怎么把车厢弄上去?杠杆,绳子的杠杆也是杠杆。
  旁边的人赶紧记录,李易不管在哪说话,都得记下来。
  初七早上,李易起很早,又给一批官员检查了一次身体。
  早饭就喝了碗牛奶、吃两个鸡蛋。
  队伍再次出发,前往海边。
  从洛阳到海边,比从长安到洛阳远了一倍,好在路相对好走了。
  又是几天过去,李易还未抵达海边,另一处海边的事情传到长安。
  黄岸写的奏章,先给宋璟,说有夷商想进长安来进贡,代表着他们的头领。
  这个地方叫蒲罗中,说是有很多人,愿意跟唐朝友好往来。
  宋璟拿到了文书,派人去查,蒲罗中是哪?
  查了好一会儿,知道了,有记载,哪个岛子的地方,三国时期的书中记的。
  说当地人水性挺好,就是人的教化不够,而且一些技术同样比不上三国时候的国家。
  其他的没记载什么,现在就那么一个地方要朝贡,怎么办?
  宋璟找毕构他们商量,四个人坐在一起发愁,答应还是不答应?
  对那边不够了解啊,得找在那里经商过的人才行吧?长安有没?
  四人商议时,李隆基转悠过来,李隆基闹心,好几天没见到李易了。
  “陛下!”门口的人出声,四个人站起来鞠躬。
  “诸卿坐,政事堂可还稳妥?”李隆基坐到主位上,随意问。
  四个宰辅同时犹豫,互相看看,由宋璟回答:“其他应一事情俱可,只……广州刺史黄岸上书一地为蒲罗中,其部族首领欲献贡于陛下。”
  李隆基轻轻点下头:“见,还是不见?”
  “臣以为,蕞尔小国,不,国都称不上,不值一见。”宋璟给出自己的回答。
  “臣请寻熟识当地情况之海商,多加了解,再作打算,尤其当地军力几何。”苏颋说想法。
  张九龄跟上:“可从广州寻人。”
  “毕卿怎讲?”李隆基听一个点一下头,主动开口问毕构。
  “找小易,小易知道。”毕构习惯性地说出他的办法。
  他话音一落,五个人皆愣。
  李易走了,没在李家庄子,上哪找去?


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其人不在计常恒
  “报~!”五个人想李易的时候,外面出现报传的声音。
  “传!”李隆基吩咐。
  “报,陛下,蔚州传报,突厥有队伍集结,观之欲往大唐,斥候接触,乃突厥请和之部。”
  报信的人边说边送上奏章,内容他知道。
  “谁来了?”苏颋出声。
  “不知!”报信的人摇头。
  “下去休息。”李隆基看报信的人一脸疲惫之色,声音温和。
  “谢陛下。”此人高兴地退下去,招呼兄弟们去接受按摩。
  如今快报都享受这个待遇,还能在长安的一些地方找女人,唱唱歌、跳跳舞什么的。
  宋璟拆开信封,取出信观看。
  看几眼,递给旁边的张九龄:“陛下,默棘连所派的人,如今突厥情况不明。”
  “应该是默啜的哪个儿子继位吧?”毕构对此同样不了解,情报人员渗透不进去。
  “和是绝对不能和,我朝财物俱丰,不可给突厥喘息之机。”
  张九龄不关心谁在那边当头头,却不愿意和。
  “其他部族可有动静?”毕构参与进来,他管钱,不愁没钱打仗。
  “力士,把胗的盒子取来。”李隆基沉默一会儿,吩咐高力士。
  高力士转身,从一个太监的手上借过一个盒子,李易走时留下的。
  说是盒子,不如说是箱子,能装不少东西,但里面全是信,还有一个目录。
  毕构等人不了解,他们纳闷,盒子有啥用?
  高力士用脑袋顶着盒子跪在李隆基的旁边,李隆基拿出来目录,开始查找。
  “海外,蒲罗中,编号四十一。”李隆基嘟囔着,放下目录,翻箱子,找到上面写了四十一的信封。
  抽出来,继续看:“蒲罗中所处之地,甚为重要,乃过海峡补给所在,其战斗力不足,族群内部不稳。
  衣料不及大唐,有以树叶遮体者,多为捕鱼和稻米为食,香料多。
  若联系,只可贸易,不得纳其作属国,以免陷于周边战事,使大唐无超脱之身。”
  李隆基读出来,读完,长出口气,知道怎么办了。
  四个宰辅也知道,朝贡可以,想要官方上的认可,不行。
  大不了多给点回礼,比如珍贵的东西,玻璃镜子、花露水什么的。
  那边用好了,正好多多交换,不是稻米和香料多么,拿过来,我们换。
  李隆基把信放回去,再次拿起目录,查找。
  找到突厥的地方,实情章,二一。
  找到二一的信封,抽出信:“默啜之子小可汗已死,阙特勤掌管兵权,其兄默棘连将得王位。
  突厥欲新立可汗,如今四散部落有回归之心,不可让其稳固,不和。
  其背后之人暾欲谷足智多谋,我归来之前不得派兵去打突厥,以免逼突厥成哀兵。
  当不和不打,若蔚州将士活跃,可拒和后以大队人马入草原狩猎,皮毛李家庄子收。”
  李隆基读完,看四个宰辅。
  宋璟等人根本没看李隆基,他们的眼睛盯着箱子。
  “诸卿以为如何?”李隆基有了笑容。
  “陛下,有大唐财政篇吗?给臣看看。”毕构伸手。
  高力士反应速度快,跪着就一个乾坤大挪移,唰,蹿出去,不给。
  “兵允动、不许攻,不和!”李隆基对不和的事情早有打算,现在要让蔚州的将士们溜达。
  信里说了,许多之前的部族在向默棘连靠拢,得吓唬他们。
  绝对不能让他们团结起来,但别打,估计会打输,等易弟回来再说。
  易弟不在,对外战争,心中没底儿。
  李隆基招下手,高力士膝盖着地,嗖地又回来。
  李隆基盖好箱子盖,高力士把箱子重新交给身后的人,用身体挡住,四个宰辅的目光太吓人了。
  ‘嗯哼!’李隆基咳嗽一声。
  四个人回魂儿,对被高力士挡住的箱子还是那么留恋。
  “诸卿操劳辛苦,晌午想吃什么,朕命李家庄子做。”李隆基留下一句话,走出去。
  走到门口的时候,他双脚合拢,蹦了三个台阶,随后才想起要威严,慢慢走。
  “怎会这般?”苏颋一脑袋箱子的影像。
  箱子只不过是个没有涂漆的普通竹子拼的箱子,在外面买,两钱,不能再多了,竹子还没杀青呢。
  然!为啥总觉得那箱子在放金光。
  “让人感到里面装满了金子。”张九龄一样想拥有。
  “一箱子金子可换不来那个箱子里的东西,一定有财政篇,一定。”
  毕构好难过,损失了好几个亿的那种。
  刚才要是动作快一点,说不定已拿到手了。
  宋璟双眼无神,他本以为自己对李易的本事麻木了,不管出什么情况,都理所当然。
  今天他发现自己依旧新潮起伏。
  “照三国演义中所写,诸葛亮写的出师表那么好。可惜!没有李易之才。”
  宋璟有一点点落寞,宰辅还得继续像以前那样当,重要的事情得听李易的,即便李易出去玩儿。
  你诸葛亮写出师表有何用?你要是留下一个同样的箱子……
  “哎~!”其他三个人默契地同时叹气。
  “呵呵呵!”出了门的李隆基走路是飘的,得往下压一压,怕飞天上去。
  “陛下,不若把其他的信都看看。”高力士出主意。
  “不,不看。下回不是遇到太过为难的事情,朕不看,叫宰辅们解决。”
  李隆基舍不得看,他想要惊喜。
  没有易弟的日子,该你们宰辅发挥了。
  如不是太过着急,今天都不应该开箱子。
  平时你们觉得权力被剥夺,现在还给你们,易弟去出海拿种子,四个宰辅啊,发挥主观能动性吧。
  又可以睡安稳觉了,就是吃晚饭的时候见不到易弟,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另一边的鸿胪寺中,一群人凑在一起。
  “李易走了好几天,他干什么去了?说是要到海外?”一个吐蕃的人打听到了有用的消息。
  其他人懂他的意思,李易不在,那么是不是可以用些手段?
  李家庄子那么多的好技术,想办法给弄到几样?
  “再等等,莫急躁,怕他突然回来。”伯讹被李易打击得都有心理阴影了。
  “对,算算日子,待他出了海,再决定。”
  伊辛巴同样害怕,他甚至觉得李易故意出去转一下,就等自己等人跳出来。


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长安扛活要求高
  “时务策要考十道,里面会问大唐周围形势,可能单独问吐蕃,也可能说突厥,甚至有白衣大食和突骑施,西南蛮不排除。”
  城南若乡客栈一楼,喝酒吃饭的地方,晚上的时候,一学子拿起前几日的报纸,读起关于科举的内容。
  他刚匆匆赶到长安,路上生病被耽搁。
  一同到来的还有他同州府的三个人,四个人被选中。
  三个同伴在他生病的时候照顾他,不敢扔下他。
  手上有‘准考证’,证明自己四人是考生。
  准考证就是自己的身份证明,加上州府给的举荐书。
  如孟浩然县里考第一,县里给他个举荐的证明,他拿去州府,考好了,州府允许他考科举。
  “何人所写?不见丝毫文采。”旁边学子的同窗皱眉头。
  报纸上写的东西能不能文一点?太白了,感觉丢人。
  “文一点你就知道突厥怎么对付?”旁边一桌吃饭的人抬头看四个学子。
  四个人在此人刚才进来时已注意到,来的人四十多岁,身上穿的衣服细麻所织。
  从细麻的缝隙中可见稻草的细小的秆子,说明里面为保暖,填充的稻草。
  这人进来吃盒饭,一钱随便吃的盒饭。
  白天城南卖盒饭的到晚上有剩下的东西,会送到城南李家庄子各处客栈。
  谁想吃,花一钱,能吃多少吃多少。
  然后一些干力气活的,又想喝几口酒的人就跑来吃饭。
  酒自然在客栈买,价钱与别人一样,就是菜便宜。
  想吃主食,另算,盒饭的主食可不免费给。
  有的读书人很显然瞧不起这些干苦力的,要不是初来长安,刚才说话的学子估计要教训几句。
  “如何不知?我大唐连连用兵,只吐蕃一地,虽占地颇广,却耗财无算。
  此际,应以和为先,缓朝廷钱财之急。
  若非这般,多处用兵,兵从何来?凡能战之兵,俱囤在蕃,大唐北方几成无守之地。”
  考生说完露出一丝嘲讽之意,看干苦力的人,似乎在问:你听懂了?
  吃盒饭剩菜的人看考生一眼:“突厥内乱,求和在旦。大唐北地,横野能战。草原众族,因势聚散。缓其一时,后必成患。朝廷财浅,匹夫捐献。”
  此人说完,伸手入怀,掏出来一摞面值不等的兑换券拍在桌子上。
  “小冬掌柜,问问李东主,朝廷缺不缺钱?如果缺,我们这些个夏天码头扛活,冬天河岸拽车的,一人捐十缗。”
  周遭一片寂静,四个新来的学子有同样的动作,微微张着嘴,眼睛盯这个码头扛活的人看。
  过了几息,另一桌昨天刚到的考生中有一个嘟囔:“如今在码头扛活,要求都这么高了吗?”
  他的小伙伴儿们使劲点头,感到现在承受的冲击太大。
  “长安果然不一样,我昨天听闻在路上扫街的人作了一首《清尘赋》,以为逗趣儿,今日方知,那定然为真。”
  小伙伴儿中的一个感慨,承认错误。
  “你用词用错了,什么叫横野能战?横野是躺在野地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